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行业 >> 正文

对银行股受“热捧”的思考

2012-12-30 21:43:29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银行股近3年一直走熊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一是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担心资产质量的全面崩盘;

  二是银监会数次地提高资本监管标准,强调风险,导致银行股不断再融资,伤害了二级市场流通股东利益;

  三是场内资金实在有限,难以支撑银行股的庞大市值;

  四是今年的利率市场化。

  第一个问题,尽管无法证伪,但事后看,三季度的行业估值事实上已经反映了对资产质量最悲观的预期。从房地产贷款的情况看,银行压力测试的情况表明即使房价下跌30%左右,风险依然可控。而从地产调控的实际情况看,并没有造成全面崩盘,随着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复苏,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得到一定的缓释。

  另外,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的确隐藏着较大风险,但目前看来也是可控的。在银监会强势介入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三方签协议在逐步加以解决,此外,银行也在主动压降这部分贷款量,今年蓬勃发展的影子银行替银行将这部分风险腾挪到表外;更不用说中国地方政府有很多有形、隐形的资产,除了税收以及中央转移支付的税收外,还有地方政府的国企、卖地的收入,这三块都可以支撑他的负债。而且在很多银行眼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然是他们最优质的客户之一,其信用无论如何比很多中小企业好很多。

  目前,根据调研的情况看,全行业把今年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的可能性较大,在明年宏观经济“弱复苏”的前提下,不良贷款翻番到2%的可能也不大。而且就算银行耗掉了拨备和利润这两道防线,但银行业是永远不缺乏需求的行业——“金钱永不过时”,左手收钱,右手放贷,坐收利差,用巴菲特的一句话来评价:“只要不干傻事,银行就是个好行业”。只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资产价格相对平稳,银行的贷款质量就不会有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银监会发布了实行资本新规的过渡期安排以及资本工具创新指导意见之后,大多数银行至少在近两年内没有融资的需求,而且对权益融资的需求相比之前也大幅减弱。

  第三个问题,赚钱效应有了,资金自然就有了,中国老百姓并不是没有财富增值的需求。只有在前景不明朗的时候人们才不愿意入市,这时候资金才是问题。此外,近几个月QFII资金入场也提供了增量资金。

  最后一个问题,利率市场化。千合资本的王亚伟说:“银行虽然很强,但没有增量,存款搬家到财富管理市场后,大家都在抢银行的蛋糕,利率市场化,银行会面临成本提高利润下降的局面。”这也代表了业内大多数人对银行的长期判断。按照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经验,存款利率的放开短期会导致银行存贷利差的收窄,从而引起净息差的降低;但是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并不会必然带来银行业息差的下降。这是因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会主动地进行创新和业务模式的转变,提高贷款收益水平。但我们是不是有意关注了短期的影响,或者认为中国银行业是个极度僵化的体制难以做出改变?而事实上,从我和券商和保险打交道的情况看,中国的银行比非银企业要灵活得多,各种表内表外业务创新和监管套利就是明证。

  我始终相信监管层是不会把银行拍死的,银行在金融食物链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尽管大家都爱拿影子银行说事,但是银监会坚称“银行理财不是影子银行”,这就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非银机构创设的理财产品。证监会前几天又开始允许上市公司将闲置募集资金投资理财,这相当对银行的对公理财正名,这样“一疏一堵”的安抚行为简直太明显不过了。之前在允许存款上浮后出台的资本新规缓释条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