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创业板 >> 正文

创业板的挤出效应

2010-11-29 14:09:30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PE热,已蔓延到拟上市公司。

  不仅新设立的PE基金如过江之鲫,同时不断地有上市公司宣布进军创投。更让人惊叹的是,最近接触的两家拟上市企业,自己都还没上市,就已经在准备投身PE了。

  这两家企业都在华东。其中一家是当地政府所力推的拟上市公司,早就把它列入了拟上市企业名单,排名还很靠前。在这家企业附近的几个县市,已经出现了好几十家上市公司。按照计划,它最快能在2012年初才能向证监会报材料,如果一切顺利,成功上市也是在2012年底的事情。 

  公司的创始人还很年轻,只有30岁出头。在接触投资机构之前,在上海读了一个创投私募总裁班,感觉已经掌握了PE投资的武功。一方面,他调高对自己公司的估值,同时和很多PE谈,待价而沽。另一方面,他说动当地政府的官员,拉了另外几位民营企业家,准备推出一只PE基金。他自己也投一点钱进去,做LP的同时也做GP。投资的对象都想好了,就去找当地的拟上市公司。

  另外一家企业,是物联网某个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创始人在十几年前创立该公司之后,一直没有改变过方向,其主打产品在过去几年增速迅猛,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还能保持年均30%的增速,但再往后,可能就会触及市场规模的天花板,发展将放缓。前不久,行业内的第二名企业成功上市,并且运用募集到的资金大肆并购,给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很大的触动。原来没有上市打算的他,开始谋划上市,并且准备把物联网的相关领域作为公司未来的主攻方向。

  准备上市消息一经传出,于是来了很多PE。和很多别的企业情况不同,这家公司账上还有近亿元的现金。这时,创始人对PE们说:“你看,我的企业不错,而且不缺钱,但我还是欢迎PE做我的股东。”特别的是,创始人还准备成立一个物联网的基金,希望投资人能另外再拿点钱投在这只基金里。

  创始人解释称,成立这个物联网的基金,是因为可以孵化个别项目,作为后年企业成功上市时的募集资金的使用投向;假如不能给募集资金的投向贡献项目,也没关系,可以慢慢培养,将来总会有项目能单独上市。

  如此“泛PE化”让我想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两三年前,当金融危机的阴霾波及到中国时,有很多企业家停止了在实业方面的投入,转而去炒楼,或者干脆到股市去抄底。这是一个很危险、却又有点儿不得已的举动。金融风暴对实业产生了挤出效应。

  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创业板已经推出一年多,成功上市的140多家企业,缔造了几百个身价上亿的新晋富豪,其财富效应对没有上市或者准备上市的企业家的触动非常大。就如上述二位企业家,开始同时操作上市和基金两个平台。我不怀疑这些拟上市企业的创始人去做PE的投资能力,而是关心企业家还有没有更大的决心继续在实业界创业、创新。

  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能力,才是创业板的基石。我们常说创业板关注成长性,成长性的来源就是持续的创业与创新。企业家群体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对创业和创新的引领,而不仅仅是财富增值。

  警惕创业板对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