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要闻 >> 正文

安徽小岗村:农民工选择“家门口”就业

2011-2-14 11:34:41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兔年新春,年味犹浓时,记者探访“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这里,约有一半的农民工没有像往年一样踏上外出务工的路,而是选择了在“家门口”就业。

  小岗村农民有了更多就业的选择,折射出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巨大变化。

  今年25岁的缪大伟高中毕业后就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清洗机械厂从学徒做起。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他每个月只能拿到300块钱的工资。经过几年的磨砺,缪大伟逐步适应车床机械工作的脏和累,每月工资也涨到了1800元。在异乡工作,缪大伟尽管省吃俭用,每月还是有600多块钱的开销,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纯收入只能达到1200元钱。

  2010年初缪大伟结婚后,考虑到继续外出打工难于照顾家庭,他开始犯了难。没过多久,恰逢落户小岗村的GLG集团开始招收操作工,他怦然心动,第一次有了在自家村子里当工人的新鲜经历。现在,缪大伟每天工作8小时,月收入1200多元,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稳定的收入、安定的生活令缪大伟毅然选择了留下。

  看到哥哥在村里企业工作的便利,缪大伟22岁的弟弟缪荣斌,也辞去了在北京月工资1500元的保安工作回到村里,做了哥哥的同事,现在每月可以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

  小岗村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外出务工,发展至2010年开始“在家就业”,这样的转变并非偶然。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丁俊介绍说,近几年一些项目陆续落户小岗村,为村里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新渠道。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们,主动回到小岗村,进入村里的企业工作,有的还找准机会,主动创业。

  招商引资,对小岗村的发展是关键环节。2009年,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从玉菜业”、“瑶海”、“天下一碗”签下4份投资大单,小岗村的村民从而有了在家乡就业的选择。2010年12月,美国GLG集团第一期生产线投产,吸引了一大批小岗村的村民“在家就业”。今年,从玉菜业、天津宝迪等企业将在小岗村全面投产,为村民留在家乡当工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从普通工人到车间负责人,村民吴怀龙以一年多来亲历的转变告诉乡里乡邻,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可以当普通工人,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今年32岁的吴怀龙于2001年来到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润发集团润发机械有限公司,做车间机械工,每天需要工作八、九个小时,不停地为变形的电梯部件整形、翻身,几乎累到体力透支才有1200元左右的月收入。2005年,吴怀龙妻子怀孕临产,他和同样在外地打工的妻子一起返回凤阳。期间,为养家糊口维持生活,吴怀龙做过不少工作,但都没有找到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2010年1月4日,GLG集团在小岗村首次招收农业户口产业工人,吴怀龙积极报名,最终成为第一批被录用的村民。一年多来,吴怀龙从普通工人一路成长,现在已经是公司燕麦车间主任,月薪最少也有1600元。另外,公司每月还额外补贴150元的伙食补助。他的妻子现在则是大包干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父母也在他的支持下开了个杂货店,卖一些旅游纪念品和小岗村特产,一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近年来,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是村民们选择留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刚刚建成的石马新区,一排排两层淡黄色小楼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每户人家拥有上下两层共约15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互联网、电视信号、电力和自来水供应一应俱全,曾经是村民们梦寐以求的城市生活标准如今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据了解,小岗村在2010年之前约有1000名青壮年在外务工,现在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回到家乡,找到了安稳的工作,过着有规律的生活。

  1978年初冬,小岗村18名村民冒着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上世纪90年代,全国农民涌起外出务工的大潮,小岗村村民又开始新的尝试,奔赴江浙一带的工厂和工地,不惜体力为圆一个致富梦。如今的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了人生的新坐标,成为家乡的建设者、守护者和自身新生活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