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海水淡化扶持政策将出 百亿盛宴开启(8股受益)

2011-6-22 11:21:43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海水淡化产业迎来大发展 百亿“蛋糕”待分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年内出台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昨日在“2011青岛国际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大会”上透露,目前发改委正会同11部委制定《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出台。同时,发改委正在编制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

  业内人士透露,上述政策将在年内陆续出台,其中“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和“推进海水淡化材料国产化”等将成政策支持重点。

  海水淡化战略地位明确

  我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但海水资源却很丰富,海水淡化前景广阔。不过,由于我国现行《水法》中并没有将海水列入水资源范畴,有关海水淡化的相关政策很难推进,因此,明确海水淡化的战略地位显得极为重要。

  对此,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节水处处长杨尚宝昨日表示,“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发展首先要明确“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是战略储备,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也强调,“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把海水淡化列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积极制定相关规划。

  这也就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将上升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的战略地位。

  多项举措护航海水淡化产业

  据李静介绍,为了促进海水淡化发展,目前发改委正会同11部委制定《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并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出台。同时,发改委正在编制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

  权威人士对记者透露,《意见》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大沿海地区工业用淡化海水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建立新型水价形成机制,制定海水淡化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海水淡化投融资力度,保障海水淡化项目用海用地,加大海水淡化技术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

  事实上,《意见》中,淡化海水入市政管网以及定价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业内关心并亟待政策解决的难题。

  今年初,严重缺水的天津市在全国率先试验将海水淡化水成规模输入市政供水管网系统。但从实践来看,成本、技术、政策等一系列原因,仍是制约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亚洲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说,“目前天津北疆电厂具有10万吨/日的产能,但由于担心淡化海水进入管网的安全性问题,目前每日仅有8000吨供到水厂。”

  “天津市已经委托脱盐协会对北疆电厂淡化海水进入管网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一旦这一问题破解,将有助于淡化海水入市政管网。”郭有智说。

  对此,杨尚宝也表示,目前发改委正在同住建部、水利部等相关部委对允许淡化海水入市政管网进行协商。

  杨尚宝还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鼓励建立包括投资、设备、技术在内的海水淡化产业联盟,产学商相结合,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对于中国海水淡化的市场前景,杨尚宝用一句话做了概括:中国海水淡化的春天即将到来!

  百亿“大蛋糕”待切

  在多举措护航海水淡化发展的背景下,专家表示,国内海水淡化市场空间巨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员高从堦指出,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年均增速达20%以上。

  郭有智对记者表示,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每年将会有700亿到950亿美元的规模,海水淡化产业增长最快的仍然是中东地区,其次将是中国市场。

  而此前郭有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曾表示,在“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海水淡化将达到150至200万吨/日,是现有产能的三四倍,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左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家拟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中都非常重视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推进海水淡化材料的国产化。事实上,早在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就提出,到2020年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90%以上。

  种种迹象显示,未来海水淡化装备国产化将是必然趋势,相关投资也会剧增。分析人士指出,国内海水淡化核心设备生产商南方汇通、海亮股份、双良节能等将从中受益。

  海水淡化将掀中国水资源革命

  在这轮强降雨之前,我国很多地区长时间受困于干旱,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连旱10个月。水资源短缺一直是我国在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专家认为,海水淡化是沿海及临海地区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记者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海水淡化技术在今年的大旱中已经解决了个别地区居民的用水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的成本将逐步降低,最终将达到与成本正逐步上升的城市自来水竞争的程度,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

  ⊙上海证券报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到6月14日为止,六横岛上的瓢泼大雨已连下了5天。随着雨势渐缓,这座舟山第三大岛仿佛被裹挟进了一幅苍茫浑古的水墨丹青。远远望去,在墨色掩映下的山峦似悬空天际;近处,山上水声淙淙,几缕清溪顺坡而下,碾压出一道道澄澈的水线,正应了古人所谓的“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太可惜了,这么好的淡水就这样白白流掉。”望着溪水从山涧流到山脚,最后归入大海,六横水务公司副总经理范国定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或许在普通人看来,这些溪水毫不起眼;但对海岛居民来说,雨后山溪却是弥足珍贵的淡水资源。身负六横岛淡水保供重任的范国定无疑对此有着更深刻的体悟。

  就在这轮强降雨之前,整个舟山已遭遇了持续10个月之久的干旱少雨天气,实为历史罕见。随着最近5个月的降水量创下历史最低,当地于5月30日发布干旱橙色预警,并宣布6月1日起向市民限时减压供水。舟山也成为中国首个因干旱限水的城市。

  但同属舟山的六横岛却不在限水之列。

  “这要归功于我们刚刚投用的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设备。”范国定告诉记者,由于淡化海水及时弥补了供水缺口,六横岛居民基本没有遭遇舟山本岛的淡水限供问题。

  事实上,舟山几乎每个岛屿都有海水淡化项目,唯独六横岛的海水淡化发展得较早,规模也最大。如果说之前海水淡化的重要性还未显露,那么当旱灾来临时,它的战略价值已不言自明。

  也许是洞察到了这一点,今年以来中国发展海水淡化的脚步显著加快。发改委正会同11部委制订《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同时,发改委正在编制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

  可以预见,一场以解决水危机为目标的“水资源革命”已如箭在弦,而海水淡化正是引领这场革命的“排头兵”……

  揭开海水淡化的神秘盖头

  六横岛,地处长江口南端,象山港口外,只因岛上山峦起伏,依次有六座山体横亘其间,故而得名。

  比起佛音缭绕的普陀山,抑或大名鼎鼎的桃花岛,同处一隅的六横岛可谓名不见经传。但随着浙江乃至全国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项目在岛上拔地而起,六横岛的名声也开始不胫而走。

  本报记者近日实地踏访六横海水淡化厂,终于得窥这一略显神秘的海水淡化全过程。

  走进厂区,但见一个个处理车间错落有致,粗细不等的各色管线或横或纵穿插其间。在工作人员小杨的带领下,记者首先来到海水淡化的第一站——引水车间,其设在靠海的一个地下室内。

  车间不大,最显眼的莫过于墙下一字排列的11个取水口,其中两个取水口与引水装置相连,其余9个闲置。所有取水口的另一端都直通大海。在隆隆的轰鸣声中,海水被源源不断地引入下一个处理点——泥沙沉淀池。

  为了减轻淡化设备的损耗,海水在淡化前必须先过滤掉泥沙和杂质,沉淀池的作用就在于此。其由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池子组成,中间则以一块狭长的加药区隔开。其中,第一个池子纵向分割成数个水槽,每个水槽又都用横向的隔栏分割成一个个小水池。奇的是,每个水槽间的隔栏并不平行,而是相互交错。

  “这是为了让海水以S型流动,以便让底下的泥沙翻上来,最终达到充分搅浑水中泥沙的目的。而只有先搅浑后,泥沙才能在加药区里充分沉淀。”小杨说。

  据她介绍,加药区加的“药”包括三氯化铁和骨胶,后者就如胶水一样让泥沙附着在前者上。由于三氯化铁较重会沉到水底,经过这一步后出来的海水就会去掉大部分泥沙。

  记者随后在加药区后的另一个池子看到,原本浑浊不堪的海水到这里已宛若脱胎换骨,变得清澈异常。

  “其实在有些地方,因海水里泥沙含量不够,还需要特别加入泥沙以帮助过滤,但东海的海水不需要,因为泥沙已经足够多了。”小杨笑道。

  而经过这一步之后,海水将到达第二个处理点——无阀滤池。这个池用石英砂对海水进一步过滤。过滤后的海水浊度只有0—1度,已相当低了。

  再往后,则是将初步处理过的海水贮存在海水清水池。后者主要起过渡作用:如池里水满,前面几道工序就会停下,先用池里的水,据称这样可以节电。

  紧接着,海水又被送往第五站——机械滤器过滤。后者共有两组,但小杨说,白天通常只开一组,晚上则全开,“这同样是为了省电,因为晚上电价便宜”。

  而只有上述五个步骤全部完成后,经过预处理的海水才被导入真正的淡化车间——反渗透处理车间。在这里,盐度高达3.5%的海水将神奇般地变为纯净的淡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玩转反渗透“膜”方

  进入反渗透处理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由一排排反渗透膜元件组成的三台大型淡化装置。其中,第一、二台装置每台配有56支反渗透膜元件,第三台规模更大,配备了120支。

  这一支支白色管状的反渗透膜元件正是实现海水淡化的关键部件,其采用的技术也被称为反渗透法。

  作为当前全球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海水淡化技术,反渗透法凭借相对较低的成本、相对便捷的流程和几乎没有污染而备受沿海缺水城市的青睐。

  从理论上讲,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在自然界中,渗透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因压力差由低浓度转向高浓度的过程,而通过加压可以实现与自然渗透方向相反的操作,故名“反渗透”。

  “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高压将海水中的氯化钠分子等拒于膜外,剩下的就只有完全纯净的淡水。”小杨说。

  这种压力究竟有多大?小杨透露,一旦装置出现意外,如发生陶瓷片破裂,高压海水就可能喷涌而出,压力大到甚至连窗玻璃都会震碎。

  也正是由于需要对海水加压,一种特殊的高压泵在反渗透装置中不可或缺。而产生高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一种可将压力回收并重复利用的能量回收系统也必不可少。

  经过这一步后,海水已由咸转淡,但还不是最终的成品水。由于硬度偏低,加上PH值偏酸性,水中还必须加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成碳酸氢钙,以调节PH值,使之符合人体所需的弱碱性,并提高水的硬度,最终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这些工作都在最后一个产品水池里完成。

  至此,淡化后的海水终于可以经由四通八达的管道流入六横岛的千家万户。据范国定介绍,目前该厂海水淡化日产能已达到2万吨,而当地不少人至今仍不知道自家已用上高度纯净的淡化海水。

  无论知不知道海水淡化,有一点六横岛居民是心中雪亮的:当6月初隔壁舟山沈家门的市民每天被限用2小时淡水之际,他们的用水却始终敞开供应。而以往,六横岛都是舟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2万吨恐怕还不够。考虑到临港工业发展后,用水需求将猛增,我们的海水淡化项目肯定还要扩容。”范国定说。

  根据舟山市规划,六横岛将发展成舟山乃至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工业和临港工业基地之一。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六横岛扮演的角色将更为重要。据预测,六横岛缺水将从目前年340万立方米逐年增加到2300万立方米以上,上马更大规模的海水淡化项目势在必行。

  据范国定透露,该厂的海水淡化二期项目也开始了前期工作。

  记者从一幅六横水务公司海水淡化项目规划图上看到,当地总共规划了四期项目,全部四期项目建成后,可以实现日产淡化海水10万吨。

  事实上,记者此前在引水车间看到的那9个闲置取水口正是为后期项目预留的,而淡化车间里那台配有120支反渗透膜元件的装置则是名动“江湖”的国产首台万吨级单机设备。

  “十二五”扶持政策亮剑

  除了六横岛,国内不少沿海城市近年也都启动了海水淡化。如缺水严重的天津出台了《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今后5年将实现日处理淡化海水60万吨,海水直接利用达到年40亿吨。

  江苏省则出台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欲逐步使海水成为工业和生活设施用水的重要水源。此前,国内首个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在江苏大丰建成,下一步连云港还将建设日产1万吨的同类项目。

  本报记者另从国内海水淡化技术最领先的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获悉,日前奠基的浙江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将建成年产160万平方米的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生产线,以及年施工能力达每日70万吨的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成套生产线。

  还有一些地区则是在此次干旱后开始重视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如今年地方“两会”期间,有青岛代表就建议当地应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以应对百年大旱。在舟山,尽管二期、三期的大陆引水工程已开建,但干旱令该市重新思考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准备重做规划。

  “说干旱对发展海水淡化是否有触动,的确有。但对我们来说,无所谓‘触动’不‘触动’,因为这是必然要走的一步。”在谈及干旱对海水淡化的影响时,杭州水处理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文表情淡然。

  他指出,国家在发展,城市化在进行,工业在进步,水资源越来越紧缺,沿海地区未来只有海水淡化这一条路,因为它是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这丝毫没有疑问”。

  “我们现在提出,不但沿海,连临海地区都应该发展海水淡化,像北京就可用河北的淡化海水。东北一些临海城市也在考虑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谭永文说。

  而在国家层面,海水淡化有望升级为一个重大战略。

  “在前不久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有关领导已经表态,中国在海水淡化方面将开展一次大会战。”中国膜工业协会工程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陈观文对记者说。

  既然是大会战,第一炮将如何打响?

  一位接近高层的人士表示,国务院最快在七八月份可能出台《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委也在制订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和产业的专项规划。

  近期国家拟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中都非常重视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推进海水淡化材料的国产化。在《高端装备“十二五”规划》中的海工装备部分,也将把发展以海水淡化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作为重要内容。

  海水淡化的降成本之路

  业内人士踌躇满志并不意味着海水淡化在中国的发展就能一帆风顺——高成本这一横亘在推广道路上的最大难题仍待破解。

  “在反渗透技术、能量回收技术没有出来前,海水淡化至少要10多元的吨水成本,(市场)肯定受不了。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耗电量的减少,海水淡化的运营成本、投资成本都已降至不到原来的一半。”谭永文说。

  据他介绍,如果不用任何能量回收系统,则海水淡化的耗电量高达每吨水8度电,以0.6—0.7元/度计算,吨水成本中光电费就要5元多。但用了能量回收系统后,每吨水耗电只需要3.6度。

  尽管如此,海水淡化的成本仍较市政供水高出一大截。

  以六横水务公司为例,目前岛上居民用水价格2.5元/吨,但该厂淡化海水的直接成本就达6.5元/吨,还不包括损耗,可以说是生产一吨亏一吨。

  在范国定看来,海水淡化属于民生工程,但却按工业用电计费,成本较高。他希望国家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对此类项目予以扶持,“只要电费能降下来,吨水成本也能降下来,最终受益的还是用水居民”。

  谭永文也表示,海水淡化工程作为我国水资源的基础设施,国家应该在投资上给予补助,同时在运行水价上也有所倾斜。

  除了补贴外,设备国产化也是一条降本之路。

  国际脱盐协会理事王世昌此前表示,制约国内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设备国产化率低。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六横岛的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已开始使用杭州水处理中心生产的反渗透膜。谭永文称,这是国产膜第一次工程化、规模化的应用,意义重大。

  以往,在六横这样的海岛上,如果通过管道或船运引水的话,成本20元/吨都不止。相比之下,国产化率提高后的海水淡化成本要低得多。

  《分离膜“十二五”规划》显示,海水淡化用反渗透膜“十二五”期间产能将达1000万平方米/年,国产膜应用进入水处理高端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至25%—30%。将新增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能力100—150万立方米/日,使我国成为国际上膜法海水淡化大国。

  “当下国产反渗透膜的市场份额只有10%。我们希望这一比重未来能进一步上升,甚至提高到50%以上。”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尤金德对记者说。

  除了膜材料外,高压泵和能量回收系统也是海水淡化的关键设备。对此,谭永文表示,前者目前已可国产,但后者还需进口。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一个小小的能量回收装置价格竟高达四五十万元,而一台5000吨级海水淡化项目就需要用到7个这种装置。

  “此外,国内外海水淡化在技术上也有差距,如脱盐率国内是99.5%,国外达到99.8%;通量(单支膜的掺水量)则相差10%左右。”谭永文说。

  在他看来,这种差距“十二五”期间“能上去就上去,上不去就难了”,“成败在此一举。不能再试试看,市场是不会等你的。”

  谭永文的话似乎预示着,未来5年将成为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最关键的5年。从这个角度看,水资源革命已时不我待,一场大会战近在眼前……

  海水淡化上市公司“奇兵”

  由于海水淡化仍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新兴行业,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堪称潜伏的“奇兵”。而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要的双重推动下,“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轨道,这些企业也有望“出奇制胜”。

  在A股上市公司中,按照海水淡化需要涉及的产业链各环节划分,可分为海水淡化管、海水淡化用反渗透膜、海水淡化高压泵等各类专业企业。此外,按照不同的海水淡化路线也可分为膜法类和热法类两大类企业。

  其中,在膜法海水淡化设备的投资构成中,高压泵、耐腐蚀管等设备投资占据45%。由于海水含有大量腐蚀性物质,处理海水用的运输管需要具备较强的耐腐蚀性。A股市场上,海亮股份与久立特材具备生产这种海水淡化管的能力。

  而南方泵业则可生产海水淡化用的高压泵。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此前还只有小型的5000吨级高压泵生产能力,但1万吨级的设备近期已设计成型。

  在膜材料领域,碧水源有关人士日前公开表示,公司正在研究用膜处理海水淡化的问题。南方汇通控股42%的子公司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则已具备反渗透膜生产技术。研究报告显示,该公司拥有300万平方米渗透膜产能,占国内10%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可应用于纯净水制造、锅炉补给水和海水淡化领域。

  除了膜法之外,以蒸馏工艺为基础的热法海水淡化技术也应用较广。此前,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下属的电站辅机厂具备主设备蒸发器和凝汽器的制造能力。

  双良节能则在2010年年报中称,公司已具备日产淡水2.5万吨和1.25万吨海水淡化装置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技术服务等综合能力。

  业内预计,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海水淡化成本将逐步下降,最终达到与成本逐步上升的城市自来水竞争的程度。届时,海水淡化有望大范围推广。

  事实上,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相比,海水淡化已显出比较优势。据了解,到达北京的水在未经市政供水网处理之前的价格就达到6.9元/立方米,而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吨水价格已低于此价位。

  此外,国内的钢铁、化工、火电等工业用水价格普遍在5元以上,一些服务业水价更达到7元。显然,成本在6元左右的淡化海水在这两块市场将大有用武之地。

  国内外专家在青研讨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

  据青岛日报报道,昨日上午,2011青岛国际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大会在青岛召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担任大会主席并宣布大会开幕。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和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本次会议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专业性最强的海水淡化和水再利用会议。本届大会主题为“海水淡化与可持续发展”,共有70多位专家围绕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水回用技术的最新发展等主题作大会专题报告,共同为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海水淡化盛宴将启 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今年两会期间,一份题为《从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加快规划建设北方海水淡化基地的建议》的议案从政协会议提交到政府高层。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在这份议案中指出,北方淡水资源短缺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成当务之急。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较少,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淡水污染严重。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8个为严重缺水城市。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淡水危机的替代方案。虽然海水淡化成本要高于地下取水,但是相对于远程调水,已具备成本优势。

  以南水北调为例,工程总长度将超过青藏铁路的三倍,耗资是三峡工程耗资的两倍还多,南水北调北京用户的综合水价将达每吨10元以上,而目前我国已有的淡水处理项目的平均成本约为5至6元/吨。据中国脱盐协会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海水淡化能力约有64万吨/日。

  国家近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扶植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从2008年1月1日起,企业的海水淡化工程免征所得税。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指出:“我国海水利用经过40余年发展,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尤其是2005年《全国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发布,为海水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海水淡化在蒸馏技术和反渗透技术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成熟,在国家政策扶植的背景下,我国海水淡化行业有望步入快速成长期。据中国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介绍: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将达到150万~200万吨/日,是现有产能的3至4倍,未来五年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左右。

  华泰联合分析认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正在走出技术瓶颈和政策瓶颈的困扰,将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海水淡化:国内市场百亿级成本难题待春风

  天津大港日产10万吨海水淡化厂项目

  海水淡化投资框架

  在四个世纪之前,人类已经发现通过蒸馏让海水变成淡水的秘密,但直到上个世纪下半叶中东发现大量石油,高耗能的海水淡化技术才得以规模化推广。近年来,中国水危机日益严峻,国家有关部门对海水淡化产能及设备国产化提出新的要求,这一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也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据中国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测算,我国海水淡化未来五年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左右。另一方面,因为海水淡化具有高耗能的特征,现阶段众多国内公司还是将寻找客户的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中东,国内海水淡化工程的高成本难题对政策春风翘首期盼。

  喝水喝出的大产业

  "没喝过苦咸水的人,不知道淡水有多甜!"对于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而言,水龙头轻轻一拧,清水汩汩而来。而在遍地珊瑚礁、鸟儿不落脚的南海前哨,淡水奇缺的驻守海防官兵最能体会这种苦尽甘来的滋味。

  黄褐色的海水通过水泵源源不断地流入过滤池,通过反复过滤和反渗透技术处理,半个小时之后,摇身一变成为清澈的可饮用淡水……淡化海水的不间断供应,不仅让海防官兵喝上自产健康水,也慢慢走向大江南北和千家万户。2011年初,天津市率先试验将海水淡化水成规模输入市政供水管网系统,以解决严重缺水城市的供水需求。

  中投证券研究员初学良介绍:"我国未来5至10年海水淡化将有很大发展空间。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经过40多年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设备造价比国外降低了30%~50%,吨水成本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几年,将有多个海水淡化项目上马。"

  目前,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反渗透法和蒸馏法,也就是常说的"膜法"和"热法",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是反渗透法。反渗透法具有投资低、能耗低、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占中国市场约67%。

  根据测算,在膜法的投资构成中,高压泵、耐腐蚀钢管等设备投资占据45%。由于海水含有大量腐蚀性物质,处理海水用的运输管需要具备较强的耐腐蚀性。记者了解到,久立特材(002318)和海亮股份(002203)具备生产这种钢管的能力。

  其中,海亮股份是国内海水淡化管的龙头,该公司年产3万吨新型高耐蚀抗磨铜合金管产品性能稳定、盈利能力较高。而久立特材新建了一条海水淡化用钛、钛合金焊管生产线,建成后总产能1000吨。初学良认为,攀钢钒钛(000629)、宝钛股份(600456)等公司也将受益于海水淡化钛管的逐步应用。宝钛股份董秘郑海山告诉记者,宝钛股份可用于海水淡化焊管的年产5000吨钛带项目已经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下半年投产。

  除了海水淡化管业务,国内还有多家上市公司涉及海水淡化的相关产业。在海水淡化膜组件领域,南方汇通(000920)子公司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复合反渗透膜专业化生产企业,碧水源(300070)则拥有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技术。记者了解到,膜组件是膜法最核心的设备,截留溶解的盐类、允许不含盐的水通过的膜技术是中国海水淡化领域的短板,成本及渗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国内市场初步启动

  据2005年发布的《全国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要求,2020年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90%以上,而目前我国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尚不到60%。在巨大市场空间面前,国内上市公司参与海水淡化产业热情日渐高涨,欲争食百亿级市场蛋糕。但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相关订单尚不充沛,只能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

  例如,双良节能(600481)2010年与国华电力联合设计研发的"日产2.5万吨大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中试装置"试验成功,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双良节能在2010年年报中称,公司已具备日产淡水2.5万吨和1.25万吨海水淡化装置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技术服务等综合能力,但海水淡化项目目前仍处于建设期,由于订单仍在洽谈,建设进度放缓。

  双良节能表示:"淡水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在中国也格外突出。海水淡化装置的市场需求一直旺盛,但客户对制造商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苛刻。大型海水淡化装置的国产化进程已经开始,公司凭借技术和制造优势,2011年有望实现大型海水淡化装置国产化零的突破。"

  海亮股份2010年以来的业绩则受到中东海水淡化工程进展放缓的拖累,公司预测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为-30%到20%之间。海亮股份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铜加工产品单位吨毛利2878元,同比每吨减少529元。

  海亮股份表示,全球海水淡化工程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受迪拜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海水淡化相关工程项目推迟启动,导致该类产品报告期内的销售订单严重不足。由于该类产品属于单位毛利较高的品种,销量不足影响了公司铜管产品平均单位吨毛利,对公司产品的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在海水淡化产业里,"铜钛之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也使得海亮股份的海水淡化用铜合金管遭遇成长的烦恼。郑海山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专家曾经做过实验,在流动的海水中分别置入铜板、不锈钢板和钛板,当铜板和不锈钢板几年之后相继腐蚀,钛板还跟新的一样,说明钛有很好的耐腐蚀性。"郑海山告诉记者:"与铜合金管相比,钛管使用寿命更长,而且管壁更薄、用材更少,导热性能也更好。"

  另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中东等主要海水淡化工程项目有用钛管替代铜合金管的意向,铜合金管部分需求将被钛管替代,但由于钛管价格太昂贵,铜合金管占比仍然很大。郑海山也证实,由于矿产价格上涨,公司海绵钛今年上半年价格一路攀升,"今年二月海绵钛价格才6.9万元/每吨,比电解铜当时的价钱还便宜,现在已经涨到12万元/每吨。"上述业内人士还强调,海水淡化工程使用钛管存在瓶颈,除了价格昂贵的问题之外,还存在金属钛无法套期保值、不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问题。

  成本难题待解

  海水淡化的概念在国内已经声名鹊起,缘何众多国内公司还是将寻找客户的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中东?除了众所周知的旺盛需求之外,海水淡化耗能高也是一大关键因素。迪拜政府用淡化后的海水灌溉棕榈树,每年养护成本合计高达上百亿美元,可谓用遍地黄金来换取绿色风光。

  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中东事业部的张睿经常往返阿联酋、沙特、巴林等地。他告诉记者,中东是海水淡化的先行者,一方面因为中东地区被沙漠覆盖、全年降水稀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水淡化具有高耗能的特征,而中东石油资源丰富,不像中国有电荒之虞,"中东地区用石油发电,当地现在生活用水大都取自淡化海水,我们去当地出差,只有饮用水才喝桶装矿泉水,中国员工也早就习以为常。"

  由于成本因素,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海水淡化设备最初都只被用于大型舰艇和建于海岛的军事基地。而中东人拥有石油财富之后,毫不吝啬地以油换水,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技术。

  从我国现有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技术壁垒渐渐迎刃而解,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能源成本。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淡化1吨海水普遍耗电4.5至7千瓦时。随着夏季的到来,电荒压力逐渐升级,我国较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普遍开工不足,运营困难。

  其中,天津市政供水管网海水淡化每吨水成本约4元,运行成本增加了3.6元,目前每吨售价8.15吨。对比引滦入津吨水总成本约4元,淡化海水贵了一倍。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潮洪介绍,海水淡化水尚未进入市政水资源的统一部署,水质出厂标准、水价补贴等政策都未出台。

  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看来,海水淡化产业在巨大的机遇面前,也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阮国岭介绍:"海水淡化就是以能源换水源,能源成本占到了1/3。能源价格上涨,海水淡化成本也跟着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仅以提取淡水为目的的海水淡化,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后的高盐度海水排放直接影响生物的生理功能、干扰食物链。

  不过,高从堦也强调,海水淡化工程对海洋和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目前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海水淡化和重化工绑在一起,让制盐制碱等化工企业,把海水淡化后生成的浓海水利用起来,让海水淡化做到零排放。

  从青岛碱业(600229)的海水淡化项目可见一斑。2010年6月22日,青岛碱业2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建成投产。据介绍,该项目是利用纯碱生产中已经被升温至40℃的温海水,加上一定比例的常温海水,制成海水淡化需要的30℃原料海水,整个过程节省了电力和热能。随后,这些海水中的45%将被淡化供热电锅炉使用,而55%的浓盐水供化盐使用。

  我国正在建设若干个5万吨以上大型海水淡化厂

  新华网天津4月6日电(记者周润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闫金6日在此间透露说,我国目前已建成高压反渗透膜生产线和1.25万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生产设备,研制出海水淡化高压泵等配套设备,正在建设若干个5万吨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厂。

  闫金6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2011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国际研讨会上介绍说,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连续支持,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无论是工程设计建设能力,还是关键设备生产制造能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闫金表示,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科技部目前已组成专家完成了“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初稿)编制,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很快将发布实施。

  规划(初稿)提出,要继续发展反渗透、低温多效蒸馏等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和设备,发展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技术,完善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和标准体系,加快我国海水淡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同时,希望通过该规划的实施,引领我国海水利用新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企业和研究单位自身创新能力水平的同时,大力推动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为解决我国和世界水资源短缺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2011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国际研讨会由天津市政府、国家海洋局和国际脱盐协会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海水淡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平安证券:海水淡化市场未来五年料年增20%

  主要观点:

  市场表现:

  上周环保概念股表现平淡。环保概念股上周下跌2.31%,在73个概念中居第40位。从行业类周涨幅排名来看,环保类股票上周下跌 2.99%,居25个行业中第 20位。

  个股方面,凯美特气、永清环保的月涨幅居前;上周九龙电力、格林美的周涨幅超过 5%,涨幅居前。

  一周行业大事:

  【水务】海水淡化市场:未来五年料年增 20%。在华北地区缺水状况日益严重、海水淡化经济性的逐渐体现和国家专项规划的共同拉动下,我们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海水淡化运营、工程市场有望分别年增 20%和 8%;海水淡化专用膜及膜组件市场有望年增 12%,其中内资膜及膜组件市场有望年增 31%。

  关注南方汇通、双良节能、海亮股份和青岛碱业。以上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海水淡化专用膜、设备、管网及运营的代表公司,我们将在进一步研究后给予评级。

  一周公司公告:

  天立环保签订重大合同;格林美宣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 10.3亿元投资电器回收拆解并偿还银行贷款;聚光科技拟投资 5亿元建设物联网;格林美增资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300万元。

  中投证券:海水淡化管专题 钛管应用是大趋势

  投资要点:

  全球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是公认的解决淡水危机的最佳方法之一。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万吨左右,并且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缺水问题最佳方法之一。

  目前全球主流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多级闪蒸法(MSF)、低温多效蒸馏法(LT-MED)和反渗透膜法(RO)三种。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也不同。我国主要是应用LT-MED和RO两种方法,未来几年,将有多个海水淡化项目上马。

  我国未来5-10年海水淡化将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经过40多年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设备造价比国外降低了30%-50%,吨水成本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海水淡化大规模应用已具备成本优势,相比较南水北调来说吨水成本更低。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未来10年海水淡化规模将是现在的5倍。

  海水淡化设备用钛合金取代铜合金是未来趋势。钛材多方位的优势决定了未来在海水淡化管领域的广泛应用空间,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海水淡化钛需求量约为9500-23520吨,全球约为140.63-281.25万吨。虽然国内初步测算需求量并不大,但国内需求只占国际需求总量的1.6%,可以说整体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国内涉及钛材或者海水淡化管的上市公司:攀钢钒钛(钛资源储量全国最大,生产钛材和钛精矿),未来受益于钛需求的大幅放量和钛材的投产;久立特材(海水淡化管1000吨),受益于海水淡化管的逐步应用;宝钛股份(钛材龙头),钛材和钛管综合实力领先,受益于行业未来的快速发展。

  风险提示:国内外应用低预期。

  华泰联合证券:海水淡化前景无限

  淡水资源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已经变得日益短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海水作为可再生能源,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我们认为在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和国家政策扶植下,海水淡化行业将会步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淡水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是人均短缺,且污染严重,淡水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我国具备丰富的海水资源,且相对于南水北调工程而言,海水淡化具备竞争优势。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且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植。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正在走出技术瓶颈和政策瓶颈的困扰,将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通过对海水淡化行业和海水淡化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海水淡化产业中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市场份额最大、技术最好且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反渗透法,其次是低温多效法。

  在反渗透法中,我们首选海水淡化核心设备反渗透膜生产企业;次选在投资中占比较大的高压泵、高性能耐腐蚀性钢管和仪表生产企业;最后选择水处理中使用的氯、碱等化学制剂生产企业。在低温多效法中,重点考虑的仍是海水处理设备生产企业。

  建议重点关注:南方汇通(000920)、碧水源(300070)、双良节能(600481)、海亮股份(002203)。

  申银万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海水淡化行业深度研究

  研究机构:申银万国证券 分析师:王轶,吕琪 撰写日期:2010-03-31

  中国目前海水淡化产能约40-50万吨/日,2010年目标80-100万吨/日,2020年250-300万吨/日,未来十年产量增加五倍以上。根据2005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了2010和2020年海水利用的纲领性目标:2010年,目标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0-100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年,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16-24%,并实现海水利用产业国产化率达60%以上。2020年,目标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50-300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年,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37%。并实现海水利用(特别是海水淡化)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海洋产业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未来获得更多政策支持。温总理在09年底关于《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强调了以新能源、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空间海洋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再次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以海水淡化为代表的海洋产业和海洋资源利用有望在未来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并成为新经济发展又一轮强劲动力源泉。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的海水淡化工程所得将免征所得税,我们期待国家进一步继续制定鼓励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补贴和减免税政策。

  海水淡化技术: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是未来方向。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温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等,以及微滤、超滤、纳滤等多项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从大的分类来看,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术。低温多效具有节能、海水预处理要求低、淡化水品质高等优点,反渗透膜法具有投资低、能耗低等优点,但海水预处理要求高。多级闪蒸法具有技术成熟、运行可靠、装置产量大等优点,但能耗偏高。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是未来方向。

  低温多效:关注双良股份,反渗透膜:关注北京时代沃顿科技公司。众和海水淡化工程公司、双良股份等有望成为国内领先的海水淡化生产企业(双良海水淡化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10-2011年有望贡献盈利);而北京时代沃顿科技公司(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有限公司为其实体资产)是国内最大反渗透膜生产企业,该企业毛利率40%,净利润率20%,09年收入超过1亿元。市场份额4%-5%,占据国内企业份额的50%。

  维持双良股份和久立特材买入评级,重点关注深圳惠程,建议关注南方汇通。鉴于双良股份未来在余热溴冷、海水淡化行业广阔发展前景,我们预计公司10-11年EPS 将分别达到0.80元和1.08元,维持买入评级;维持拥有海水淡化钛管的久立特材买入评级,预计10-11年EPS1.01和1.52元;建议重点关注拥有反渗透膜聚酰胺薄膜材料生产能力的领先企业深圳惠程;同时建议关注持股42%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公司的南方汇通。

  个股解析

  南方汇通2011一季报点评:主业复苏,但仍处微利

  南方汇通 000920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

  研究机构:东海证券 分析师:牛纪刚 撰写日期:2011-04-26

  公司公布2011年一季报,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87.9%,其中净利润0.19,同比增长-42.6%。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增长-65.3%。实现每股收益0.02元,去年同期为0.07元。

  2011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能力明显增强,带动营业收入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母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出现好转。母公司主要从事铁路货车的维修和新造等业务,1-3月母公司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09.86%。主要是随铁路新线逐步建成,市场对于铁路货车需求量回升,同时随着新型货车单车载重能力的提高,对于老旧货车更新换代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从而导致营收能力得到回复。

  依赖于复合反渗透膜和棕纤维产品等高毛利率主营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逐步提高和车辆维修业务毛利率略高于新造业务等原因,公司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0.92%,同比增长0.11个百分点。公司三项期间费用率为14.72%,2010年同期为18.81%,同比下降4.09个百分点。使公司在国内铁路货车制造商中保持较高盈利能力。

  然而,公司合并报表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原因在于,2010年同期,虽然公司各主营业务收入低于预期,但报告期内获得政府补助0.32亿元。而2011年1-3月,公司仅获得政府补助0.0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由于公司现营业状况仍处于微利状态,后续仍有可能获得相关政府补助。但由于不确定性较强,在公司估值中暂不予以考虑。

  公司未来主要看点,第一、随着货运并举和重载铁路两项政策的实施,我国铁路货运线路里程将出现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公司货车维修和新造业务收入增长;第二、公司所生产的VONTORN复合反渗透膜在行业内具有较强技术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11-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0元、0.26元和0.34元,对应动态PE为56.3倍、43.3倍和33.1倍。给予中性评级

  海亮股份:主业稳步前行 股权投资是亮点

  事件

  我们近期对海亮股份进行了调研,同公司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参观了公司的生产现场,据公司公开信息及我们的分析判断,简评如下:

  评述

  国内规模领先的铜加工生产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制冷用无缝铜管、建筑用/热交换用铜及铜合金管、铜棒及铜合金管件。铜加工的理论产能已经达到30.8万吨,其中制冷用无缝铜管16.6万吨,建筑用/热交换用铜及铜合金管12万吨,铜合金管件2.2万吨。

  越南、铜陵项目进展顺利,是2011年产品增长的亮点,海水淡化项目底部回升。2010年公司实现产品销售量17.97万吨,同比增长20.58%。

  公司海亮(越南)铜业有限公司年产7.1万吨铜及铜合金管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建成投产。安徽海亮投资建设年产4.8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将公司本部诸暨市店口镇工业区的一条年产3万吨铜管生产线搬迁铜陵,新增部分设备并对搬迁设备进行改造,改善生产工艺,年产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4.8万吨)2011年初已经建成投产,计划销量2.5万吨左右。另外,中东地区的海水淡化项目在2010年搁浅后有望重启,公司作为国内海水淡化铜管标准制定者,有望受益。

  铜加工费比较稳定。作为铜加工企业,公司主要的盈利来自于加工费。未来几年国际铜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向着精细化加工工艺、智能化加工装备、大而强和专而精组织规模等方向发展,公司已经具备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产品品种齐全、结构不断优化,保证了铜加工费的稳定与上升。

  通过在越南投资及加大国内产品销售力度应对美国的反倾销政策。

  公司2008、2009、2010年产品外销的比例分别为53.6%、45.7%和43.8%,逐步呈下降趋势,一方面由于国外需求的下降,另一方面为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 2010年11月22 日发布终裁决定对公司的紫铜管反倾销税率为60.85%。为应对国际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公司一是通过越南(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拓展美国乃至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二是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和海外其他市场,消化原出口美国紫铜管的产量以及募投项目产能。(东海证券)

  双良节能:期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快速推进

  节能机械设备业务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溴冷机、空冷器、换热器和热法海水淡化都是基于真空换热技术。2010年溴冷机18%民用、36%一般工业用、46%工业余热利用。

  空冷器主要用在北方缺水地区的新建电厂。

  化工业务

  化工产品苯乙烯和可发性聚苯乙烯由中外合作公司利士德做,公司拥有75%权益,但取得80%收益。化工产品的盈利水平主要看与原材料成本的差价。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的技术储备已结束,在争取订单的突破,市场开拓比较漫长,因为公司海水淡化设备没有生产和应用的记录。

  合同能源管理

  要与北方地区的地方政府合作推进。

  可转债转股价格

  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对业务发展充满信心,不考虑向下调整转股价。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亮点在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推进,预计随着相关进展公告的公布,市场将逐步建立对公司业绩高成长的预期,因此,维持给予公司“跑赢大市”的投资评级。

  久立特材:当前估值基本合理,核电和锅炉管是超预期来源

  公司正处转型期,“挑战”即“成长空间”:

  公司正由普通不锈钢管转型向专业、高端产品转型。当前的主要挑战是,由于高端产品还处于试制或市场开拓阶段,能否尽快够放量。公司有5万吨无缝管热轧产能和3.1万吨焊管产能。而2010年的销量仅分别为2.3万吨和2.0万吨。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挑战”即“成长空间”。如果未来高端产品放量,将从“产量提升”和“高端产品比例提升”两方面拉动公司业绩。我们预计未来4大产品存在看点,2011~2012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56%。

  重点看四大产品:

  公司的产品可以细分为8个分类,我们重点看好4大产品。其中增长前景最确定的是大口径油气输运管。由于2010年已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并且2011年获阿曼大单,我们对其做2011年达产的假设。

  增长确定性次之的是锅炉管和镍基油井管产品。但其盈利增长空间最大。锅炉管已在2010年投产。油井管预计2011年年底正式投产。由于这两个产品的推广难度较大,推广期较长,我们假设2011年达产50%,2012年达产70%。

  核电蒸汽发生器用管的预期波动性最大。2011年相关产线陆续投产,能否突破技术壁垒是核心看点。我们对其仅作2012年达产20%的假设。

  在上述业绩假设下,当前估值合理,超预期看两点:

  公司向高端产品转型。按上述的产品发展分析,维持对公司2011、2012年的EPS为0.68和0.89元的预测。对应5月25日17.35的收盘价,PE分别为25.5、19.5倍。相对目前创业板、中小板和沪深3002012年平均20.7、23.1和17.0倍的PE,公司估值基本合理。维持“推荐”评级。

  我们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超预期”点在于核电和锅炉管产品。这些产品的预期尚有较大余地。如果“电荒”加速火电投资,或公司核电管产品取得突破,将成为股价的“催化剂”。

  风险提示:

  由于太钢、宝钢、新兴铸管、常宝等企业都加大了对钢管产品的投资,未来产品毛利有下滑的可能。

  南方泵业:借助高校研发力量,实现战略发展

  与浙大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凸显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不断做大,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提升公司的研发实力,向高端产品拓展,提升高质量产品的开发能力。而借助外部的优质研发资源,是快速提升产品开发能力的捷径。公司此举以小投入撬动研发大事,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浙江大学研发实力雄厚,是公司的良好选择。浙江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拥有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力量,目前已经拥有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司借助浙江大学雄厚的研发实力,未来有望实现离心泵、海水淡化及其它水系统节能技术及可靠性研究方面系列瓶颈技术的突破。大大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加快公司未来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速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

  维持“推荐”评级。维持公司2011-2013年的EPS分别为0.70元、0.99元和1.32元预测。公司未来业绩增长较快,确定性较高。维持公司11年33-35倍的动态PE,22.24元-24.50元的合理价格,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风险以及业内竞争加剧风险。

  成立湖南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点评:战略布局湖南水务市场

  利用超募资金破解行业资金困局,维持“推荐”评级

  回顾过去半年,环保行业资金缺口加大,而公司是能够受益于行业资金困境的典型。1H2011公司“以技术资金换市场”的异地扩张动作频频,一方面显示了MBR 市场发展形势良好,另一方面体现了公司超募资金带来的资本优势,此次湖南益阳项目的扩张再次验证了这点。

  相较于环保行业进度放缓而言,公司扩张进展反而加快,目前订单储备充分,为将来的业绩释放奠定了基础。

  暂维持公司2011-2013年EPS 为1.07/1.78/2.21元,对应PE 水平为36/22/17×,CAGR=60%,维持公司“推荐”评级,12个月目标价50元/股。

  攀钢钒钛:澳洲资源税基本在预期之内 无碍矿石龙头成长

  30%的税率是政企博弈的结果,符合市场预期

  澳大利亚矿业税改革由来已久,此次推出的“矿产资源使用税”是吉拉德总理上台后在权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大幅调整前政府“资源超额利润税”(Resource Super Profits Tax,简称RSPT税)后的结果,其税率初步定为30%,已与之前所设定的40%税率大幅减少了10个百分点,且在税收抵扣及起征点上多有优惠。这一最终即将进入议会审议阶段的新税制和新税率体系充分表明了矿业不仅在经济上绑架了澳国,而且在政治上也颇具势力,是一股能够影响政府政策的重要力量。由于这一税率在去年6月新总理上台后已经基本定调并为市场充分解读,此次正式推出草案,基本内容亦未发生根本性变化,30%的税率也符合市场一致预期。

  或导致铁矿等资源品价格上行

  矿山经营成本上升或推高矿价本次矿产资源使用税主要适用于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和煤炭开采项目,这将增加相关企业的运行成本。由于目前澳大利亚在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中占比超过40%,其仍然具备较强的定价权,因而在供求关系未出现根本性扭转的条件下,澳矿企极有可能通过提价或其他方式影响现货价格,进而向下游转嫁升高的成本,确保其利润率不发生明显恶化。此外,不仅是澳大利亚,其他铁矿石输出国调整相关税率,也对于出口成本上升具有较大影响。比如,印度在3月初把此前粉矿5%、块矿15%的关税统一上调为20%,而邻国越南也于6月初宣布自7月2日起各种铁矿石出口关税由现行的30%提高至40%,这将矿企出口成本大幅增加。

  炼焦煤同样面临价格上升风险同样,由于澳大利亚在全球煤炭进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炼焦煤占比近六成,其对于炼焦煤价格具有显著定价权,此次税改将加重企业税赋,可能也将通过提价来应对。

  投资回报率降低将使产能扩张减缓此外,鉴于新资源税将降低预期投资回报率,于澳大利亚投资铁矿和煤炭资源的新企业或扩充产能的项目也将重新评估成本和收益,此举有可能减缓这些企业的投资进度,在未来期间将减少供给,这同样从供给层面将推高铁矿石和煤炭的价格。

  大小矿山影响不一,对攀钢钒钛短期影响有限

  修改后的方案影响柔和许多由于该方案已经从之前的40%税率下调到30%,且得到了包括必和必拓和力拓等大型矿企的赞同,这表明即使对于大型矿山而言,对其利润影响也较之更加柔和。对比而言,如果适用40%的超级利润税率,必和必拓全部有效税率将从43%上升至57%,如果适用30%的矿产资源使用税,有效税率可能不及50%,较之超级利润率则出现显著下降,这也是这些大型企业妥协的原因所在。此外,由于税收方案还规定,矿产企业向州政府缴纳的“开采使用费”将通过联邦退税等方式获得税收抵免,以避免联邦和地方双重征税,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即使上调开采使用费,对于企业综合税率而言也无影响,只是联邦与地方税权的争夺。

  对于小型或微利企业无影响由于新税收方案仅适用于年利润额在5000万澳元及以上的铁矿和煤矿企业,低于这一水平不用交税。而且,征收方案还规定了税收起征门槛,准许投资回报率为10年期公债利率(目前约为5%)加上7%计算,也即利润率低于12%的企业也不用征收,企业甚至还可以选择账面价值或市场价值作为计算准许回报率的基准,这说明微利企业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对攀钢钒钛海外项目影响有限与草案同时公布的澳大利亚财政部情况说明书显示,新投资项目将通过即时冲减的形式享受优待,而非在数年中计入折旧。这表明,新投资项目可即刻获得税收减免收益,只在获取相当收益以至于收回前期投资后才会缴纳这项新税收。我们可粗略测算,卡拉拉矿一期投资将达到2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60亿元,按照我们对于卡拉拉矿盈利预测情况,这可使该项目享有3年的免税期,如果再加上后期扩产的建设投资和其他勘查费用,卡拉拉项目的免税期至少在5年以上。此外,由于还存在其他抵扣项目,其综合税率远没有想象得那么高。

  该税制还存博弈空间,最终方案具有不确定性

  根据澳洲政府的规定,矿业企业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在7月14日前均可对该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其后,澳大利亚政府将在修改后推出矿产资源使用税的第二稿,也即最终草案,并提交议会表决。如果一切顺利,相关法案预计于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我们认为,该草案虽然已得到大型的代表性矿企的初步认可,但对中小型矿山而言,还存在着一些反对之声,比如FMG和金达必等,另外,州政府也会坚定地捍卫其地方税权,预计这一阶段各方还将为此展开博弈,最终方案如何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继续看好铁矿资源股,重点推荐攀钢钒钛

  我们认为,目前铁矿石资源远未到达供求关系明显扭转的关口,系统性下跌的风险很小。目前,许多铁矿出口国相继出台保护国内优质矿源的政策措施,铁矿供应收紧将成趋势,而澳大利亚的这一草案也将进一步推高铁矿生产成本和起到缓建新项目的效果,对未来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为此,我们继续看好有着铁矿资源的企业,建议继续重点关注国内的铁矿龙头攀钢钒钛。

  风险因素

  全球经济明显下滑;铁矿石价格出现系统性下跌。 (第一创业)

  宝钛股份:行业好转与优势产能释放完美配合,业绩大幅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宝钛股份 600456 有色金属行业

  公司募投项目年内将全面投产,届时产能提升,更重要的是产品结构将显著高端化。目前公司钛带项目生产线已经逐步投入生产,该项目的投产有望显著提升公司民用钛材的盈利能力;万吨自由锻压机与钛棒丝项目也陆续年内投产。项目的投产将使公司在行业中更具竞争优势、更强的产品定价能力。

  我们认为,海绵钛价格仍有望上涨。海绵钛价格在下游需求明显复苏、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下持续大幅上涨,年初以来涨幅超过50%。

  我们认为,在下游需求明显好转和上游资源高度集中、供应趋近的情况下,海绵钛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同时,对比其他资源集中度较高的资源品种价格,海绵钛价格仍处在历史较低位置,价格向上概率更大。

  我们判断,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宝钛股份产品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盈利空间进一步提升。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短期经营情况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具有显著技术优势和明显市场垄断优势的宝钛股份,公司钛材价格向下游转移的能力很强、从历史上看也的确如此,只是体现在业绩上是有所滞后。

  我们认为,随着上游原材料持续大幅上涨,公司产品后续提价是大概率时间,这讲进一步提升主导产品盈利空间。

  公司业绩对终端产品价格敏感。我们以目前价格基础和3000吨的高端钛材测算,价格上涨10%,对公司EPS增加0.10元左右,公司业绩对产品提价敏感,当然上游原材料的短期过快上涨对公司短期内经营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军工钛材的需求是未来关注和跟踪的重点,军工钛材短期内将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长期更值得期待,一旦拐点来临,在军工领域有长期积累和绝对优势的宝钛股份将迎来业绩爆发增长时期。另外,在军工应用方面,此前钛材应用集中在航空领域,未来可能在军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这将对军用钛材产生增量。

  民品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提升。海水淡化用钛量出现了明显的恢复,以做海水淡化用焊管为主的、效率极高的5000吨钛带项目有望充分发挥,显著提升民品盈利能力。

  航钛出口量有望逐步回升。随着航空业的恢复与B787自身问题的解决,我们认为,公司航钛出口量也有望逐步回复。

  我们的判断:公司经营状况持续的、明显的好转趋势确立:(1)海绵钛价格进入上升通道;(2)公司具有很强的价格转移能力,盈利空间提升;(3)军工钛材增长是长期趋势,在出现爆发性增长之前,军工钛材需求稳定增长依然是长期趋势。

  维持对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11-13年EPS分别为0.41、0.98和2.31元,同时,军工钛材销售增长超预期的可能也使公司业绩爆发性增长的出现可能提前,维持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未来6-12个月目标价45元。

  风险提示:高端钛材需求增长大幅低于预期;海绵钛价格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