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 发出三大积极信号

2011-4-11 9:48:53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一季度进口创新高 6年来首现季度逆差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为顺差139.1亿美元。

  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42.6亿美元,同比增长31.4%,环比增长51.4%。其中出口1522亿美元,同比增长35.8%,环比增长57.3%,超出市场预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陆志明分析,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升主要因为春节后出口企业陆续开工,企业出口生产状况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同时,进口增势不减。3月进口1520.6亿美元,再次刷新今年1月创下的1443.2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同比增长27.3%,环比增长46%。1至3月进口值首次超过4000亿美元,比去年四季度增加5.1%,创出历史新高。

  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进口均价普遍出现明显回升。陆志明认为,进口总额创新高主要由于春节后企业、项目陆续开工,导致国内上游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口需求迅速上升。此外,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持续上行也扩大了进口额上升的势头。

  进口的强劲增长,导致一季度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继2003年和2004年一季度之后再次出现贸易逆差。

  发改委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贸易逆差与国家提出的“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政策不无关系。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中国政府可以利用贸易逆差来降低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度。

  我扩大禁止进口日本食品农产品及产地范围

  2011-04-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为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8日晚再次发布公告,扩大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的品种和产地范围,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监管。

  鉴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重,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加强防范措施,质检总局要求,自8日起,禁止从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枥木县、茨城县、宫城县、山形县、新潟县、长野县、山梨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等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

  质检总局要求,进口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在报检时须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不合格的,要按规定予以公布。

  质检总局表示,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按规定对所有日本输华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

  六年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发出三大积极信号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我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认为,一季度外贸数据发出了较积极的信号,我国外贸进出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同时强调,稳定进出口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仍然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着力点。

  信号一:我国外贸朝着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院周世俭说,一季度外贸数据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我国进出口并重,稳定出口,努力扩大进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实。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基本平衡。

  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达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其中,3月份出口1522亿美元,增长35.8%;进口1520.6亿美元,增长27.3%,当月贸易顺差1.4亿美元。

  周世俭指出,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可以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某些国家认为中国操纵汇率的说法也不攻自破。“当前我国人民币币值是合适的,我国并不刻意追求外贸顺差。”

  海关分析表明,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是一季度我国出现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进口均价普遍出现明显回升。据海关统计,铁矿砂进口1.8亿吨,增加14.4%,进口均价为每吨156.5美元,上涨59.5%;大豆1096万吨,减少0.7%,进口均价为每吨573.9美元,上涨25.7%。

  “一季度我国进口的增长速度比出口高六个百分点,我国促进贸易平衡的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说,

  据悉,商务部将在4月份召开扩大进口的有关会议,研究扩大进口的有关政策。李健认为,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促进进口便利化,将是我国一揽子“促进口”政策的三个方向。

  周世俭说,一季度为出口淡季,我国的出口旺季集中在7月至10月,因此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不能代表今后的逆差趋势。分析人士指出,我国一季度贸易逆差是暂时的,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贸易顺差将继续,但增幅会收窄,逐步趋向平衡。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表示,预计今年全年的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在去年3.1%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我国对外贸易将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信号二:进出口稳定增长仍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着力点

  从一季度的外贸数据看,1至3月份的月度出口增长率为:37.7%、2.4%、35.8%;月度进口增长率为51%、19.4%、27.3%。

  专家认为,1月份贸易数据偏高,2月份贸易数据低于市场预期,3月份贸易数据正在走出春节长假的季节因素,我国外贸整体形势正在好转。

  “尽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和日本地震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会产生短期的影响,但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复苏形势正在带动我国外贸发展。”李健说,预计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将保持目前增速。

  周世俭认为,扩大进口的同时,我国的出口政策要保持稳定,不宜有大的变动。“出口不论如何不能下滑。”国际不确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国内各种成本推动等因素都使得今年出口增幅可能下降。

  据海关数据,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37亿美元,增长22%。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976.5亿美元,增长25%。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807.8亿美元,增长27.1%。东盟则少于日本14.4亿美元位居第四,一季度双边贸易总值为793.4亿美元,增长26.1%。

  在出口商品中,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320.3亿美元,增长22.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8.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969.6亿美元,增长27.8%;机械设备746.9亿美元,增长15.5%。同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其中服装出口284.6亿美元,增长18.4%;纺织品201.7亿美元,增长32.7%;鞋类88.3亿美元,增长21.6%。

  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预计2011年中国出口增长11.9%,进口增长27%。出口明显放缓,进口仍然维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将迅速下降。

  信号三: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目前铁矿石、原油、粮食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进口均价延续高位,我国“用工荒”、“涨薪潮”、产业转移也将成为长期趋势,我国需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要素驱动阶段,转变到规模和创新驱动阶段。

  从薪水方面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在浙江上升了60%,在珠三角上升了30%到50%,“涨薪潮”可能成为一个长期趋势。此外,我国其他要素成本也开始持续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短期内不能减缓,这对我国外贸进出口构成了长期的不利因素。

  “我国低成本、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已成明日黄花。”周世俭说。“外贸进出口结构不调整就面临出局的危险,我国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张燕生说,适度增加非生产性产品的进口、大力增加加快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进口是我国优化进口结构的方向。同时,我国要加强传统出口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出口力度,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跨境服务能力。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179.2亿美元,增长34.8%。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扩大66.5%。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2919.1亿美元,增长21.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771.1亿美元,扩大22.8%。

  温家宝近日在浙江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强调,今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进出口趋于平衡的情况下,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新华网)

  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 专家认为只是暂时现象

  据经济之声报道,海关总署今天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一季度贸易逆差为10.2亿美元,这是近6年来首度出现季节贸易逆差。多位专家认为,这种逆差只是暂时现象,我国对外出口增长依然强劲。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3月我国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累计出现贸易逆差10.2亿美元。这是从2004年曾出现过季节逆差之后,6年来首度出现季节贸易逆差。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冯雷认为,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致,抛开国际价格因素,这种暂时性的贸易平衡不会长期持续:

  冯雷:如果把这个因素去掉,我想贸易平衡应该不会长期地下去,因为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出口还是相对比较强劲的。

  不过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逆差的出现同今年贸易政策转向也有一定的关系:

  张燕生:它跟今年我们主管部门提出来的“扩大进口、减少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政策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数据反映出这个政策我觉得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

  同一季度贸易进口增速大幅高于出口的趋势相反,3月份出口增速高于进口8.5个百分点,并一改2月份73亿美元贸易逆差形势,实现微量顺差1.4亿美元。张燕生强调,在出口强势增长的情况下,要特别警惕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带来的出口成本的上升:

  张燕生:我觉得要非常非常小心的是出口部门目前面对着非常大的成本上升的压力,既包括目前全球能源、资源和粮食成本上升驱动的压力,还包括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煤电营运成本的上升所产生的国内成本上升的压力。

  从贸易结构来看,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一般贸易进口的较快增长。前3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累计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已接近2010年全年水平。张燕生建议,要在进口商品结构上做文章:

  张燕生:非生产性产品和服务的进口,这个部分是不是要放开,重点可能还是放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知识、技术这方面的进口。

  对于加大一般进口贸易来改善贸易逆差,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副所长荆林波有不同看法,他强调加工贸易仍然很重要。

  荆林波:我们认为加工贸易仍然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贸易环节,不能因为贸易转型就放弃或者舍弃掉曾经带来第一桶金的很重要的贸易形势。(中国广播网)

  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中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专家认为,中国外贸进出口达到基本平衡,将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达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3月份,出口1522亿美元,增长35.8%;进口1520.6亿美元,增长27.3%,当月贸易顺差1.4亿美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一季度外贸数据表明,中国进出口并重,稳定出口,努力扩大进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实,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基本平衡。

  “中国一季度外贸数据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中国外贸进出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人民币币值没有低估,是合适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说,“中国不刻意追求顺差,某些国家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指责不攻自破。”

  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8日发表声明说,将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公布的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从以往经验看,人民币都被定为关注焦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4月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456元,再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从今年首个交易日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6.6215至今,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达到1.1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将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破产风险。目前铁矿石、原油、粮食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进口均价延续高位,中国“用工荒”、“涨薪潮”、产业转移也将成为长期趋势,人民币升值过快对出口企业无疑“雪上加霜”。

  周世俭说,美国希望人民币能够更快更多地升值的要求是无理的。这会对中国经济、出口和企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影响。他建议,人民币汇率应当借鉴德国币值“蛇形浮动”经验,实现窄幅波动,这对中国经济和出口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海关分析表明,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是一季度中国出现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周世俭说,一季度为出口淡季,中国的出口旺季集中在7月至10月,因此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不能代表今后的进出口贸易趋势,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贸易顺差将继续,但增幅会收窄,逐步趋向平衡。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浙江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强调,在进出口趋于平衡的情况下,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周世俭说,在扩大进口的同时,出口政策一定要保持稳定,不宜有大的变动,“出口不能下滑”。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179.2亿美元,增长34.8%。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扩大66.5%。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2919.1亿美元,增长21.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771.1亿美元,扩大22.8%。

  张燕生说:“中国需要完成经济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要素驱动阶段,转变到规模和创新驱动阶段。适度增加非生产性产品的进口、大力增加加快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进口,是中国优化进口结构的方向。同时,中国要加强传统出口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出口力度,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跨境服务能力。”( 新华网 )

  一季度贸易逆差不足为虑

  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了10.2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年来首度贸易逆差,去年一季度贸易收支为顺差139.1亿美元。一季度贸易数据说明了什么?

  首先,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逆差还不至于造成全年贸易收支格局彻底逆转,全年贸易收支仍将维持顺差局面。之所以如此,源于中国出口的需求和进口供给两方面因素。目前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都尚不足以颠覆其它主要经济大国实体经济部门复苏改善的基本趋势,日本大地震甚至为中国出口增添了某些新的需求,为中国某些出口腾出了市场份额。

  在进口供给方面,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涨是一季度进口额暴涨和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但假如主要初级产品价格真的达到了可以逆转中国贸易收支基本格局(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的地步,这个价格也注定不可能维持多长时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制成品价格(换言之即中国出口价格和出口额)随之全面上涨,从而使得年度贸易收支仍然呈现顺差;要么是国际经济因此而降温,对初级产品进口需求下降。

  进一步考察,由于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出乎预料,主要经济大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可望提前、加快,这对于很大程度上源于投机炒作“虚火”的大宗商品价格将产生釜底抽薪之效。

  更重要的是,某些快速增长的进口项目尽管在短期内恶化了贸易收支,促进了贸易逆差形成,但在较长时间跨度内将通过进口替代和促进出口两种机制而改善中国贸易收支。一季度中国机电产品进口1729 .2亿美元,增长25.6%,其中固然有汽车(进口增加31.8%至23.6万辆)之类消费品,但很大一部分是技术装备等投资品,也正是这类投资品是我国扩大进口政策促进的主要对象。在中国强力发展新兴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升级的浪潮中,预计这类技术装备进口还会继续显著增长。但这类装备进口之后,其产品常常替代了昔日的进口产品,要么提高了出口的增加值,或形成了新的出口能力,从而在较长时间跨度上是改善而不是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收支。

  笔者走访过的一处大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其设备投资近170亿元,80%以上进口;仅仅这一个项目的设备进口需求就完全可能使该大型企业集团今年全年贸易收支转为逆差。但在该项目投产之后,由于产成品替代了此前完全依靠进口的液晶面板,出口的电视机等产品也因档次提高而价格上涨,该大型企业集团未来贸易收支将显著改善,不仅会恢复顺差格局,而且顺差额可望进一步提高。

  我扩大禁止进口日本食品农产品及产地范围

  2011-04-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为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8日晚再次发布公告,扩大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的品种和产地范围,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监管。

  鉴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重,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加强防范措施,质检总局要求,自8日起,禁止从日本福岛县、群马县、枥木县、茨城县、宫城县、山形县、新潟县、长野县、山梨县、琦玉县、东京都、千叶县等12个都县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

  质检总局要求,进口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在报检时须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不合格的,要按规定予以公布。

  质检总局表示,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按规定对所有日本输华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

  六年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发出三大积极信号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我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认为,一季度外贸数据发出了较积极的信号,我国外贸进出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同时强调,稳定进出口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仍然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着力点。

  信号一:我国外贸朝着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院周世俭说,一季度外贸数据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我国进出口并重,稳定出口,努力扩大进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实。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基本平衡。

  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达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其中,3月份出口1522亿美元,增长35.8%;进口1520.6亿美元,增长27.3%,当月贸易顺差1.4亿美元。

  周世俭指出,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可以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某些国家认为中国操纵汇率的说法也不攻自破。“当前我国人民币币值是合适的,我国并不刻意追求外贸顺差。”

  海关分析表明,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是一季度我国出现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进口均价普遍出现明显回升。据海关统计,铁矿砂进口1.8亿吨,增加14.4%,进口均价为每吨156.5美元,上涨59.5%;大豆1096万吨,减少0.7%,进口均价为每吨573.9美元,上涨25.7%。

  “一季度我国进口的增长速度比出口高六个百分点,我国促进贸易平衡的政策正在发挥作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说,

  据悉,商务部将在4月份召开扩大进口的有关会议,研究扩大进口的有关政策。李健认为,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促进进口便利化,将是我国一揽子“促进口”政策的三个方向。

  周世俭说,一季度为出口淡季,我国的出口旺季集中在7月至10月,因此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不能代表今后的逆差趋势。分析人士指出,我国一季度贸易逆差是暂时的,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贸易顺差将继续,但增幅会收窄,逐步趋向平衡。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表示,预计今年全年的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在去年3.1%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我国对外贸易将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信号二:进出口稳定增长仍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着力点

  从一季度的外贸数据看,1至3月份的月度出口增长率为:37.7%、2.4%、35.8%;月度进口增长率为51%、19.4%、27.3%。

  专家认为,1月份贸易数据偏高,2月份贸易数据低于市场预期,3月份贸易数据正在走出春节长假的季节因素,我国外贸整体形势正在好转。

  “尽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和日本地震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会产生短期的影响,但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复苏形势正在带动我国外贸发展。”李健说,预计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将保持目前增速。

  周世俭认为,扩大进口的同时,我国的出口政策要保持稳定,不宜有大的变动。“出口不论如何不能下滑。”国际不确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国内各种成本推动等因素都使得今年出口增幅可能下降。

  据海关数据,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一季度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37亿美元,增长22%。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976.5亿美元,增长25%。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807.8亿美元,增长27.1%。东盟则少于日本14.4亿美元位居第四,一季度双边贸易总值为793.4亿美元,增长26.1%。

  在出口商品中,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320.3亿美元,增长22.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8.1%。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969.6亿美元,增长27.8%;机械设备746.9亿美元,增长15.5%。同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其中服装出口284.6亿美元,增长18.4%;纺织品201.7亿美元,增长32.7%;鞋类88.3亿美元,增长21.6%。

  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预计2011年中国出口增长11.9%,进口增长27%。出口明显放缓,进口仍然维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将迅速下降。

  信号三:优化进出口结构,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目前铁矿石、原油、粮食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进口均价延续高位,我国“用工荒”、“涨薪潮”、产业转移也将成为长期趋势,我国需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要素驱动阶段,转变到规模和创新驱动阶段。

  从薪水方面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在浙江上升了60%,在珠三角上升了30%到50%,“涨薪潮”可能成为一个长期趋势。此外,我国其他要素成本也开始持续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短期内不能减缓,这对我国外贸进出口构成了长期的不利因素。

  “我国低成本、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已成明日黄花。”周世俭说。“外贸进出口结构不调整就面临出局的危险,我国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张燕生说,适度增加非生产性产品的进口、大力增加加快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进口是我国优化进口结构的方向。同时,我国要加强传统出口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出口力度,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跨境服务能力。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179.2亿美元,增长34.8%。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扩大66.5%。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2919.1亿美元,增长21.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771.1亿美元,扩大22.8%。

  温家宝近日在浙江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强调,今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进出口趋于平衡的情况下,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 专家认为只是暂时现象

  据经济之声报道,海关总署今天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一季度贸易逆差为10.2亿美元,这是近6年来首度出现季节贸易逆差。多位专家认为,这种逆差只是暂时现象,我国对外出口增长依然强劲。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3月我国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累计出现贸易逆差10.2亿美元。这是从2004年曾出现过季节逆差之后,6年来首度出现季节贸易逆差。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冯雷认为,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致,抛开国际价格因素,这种暂时性的贸易平衡不会长期持续:

  冯雷:如果把这个因素去掉,我想贸易平衡应该不会长期地下去,因为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出口还是相对比较强劲的。

  不过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逆差的出现同今年贸易政策转向也有一定的关系:

  张燕生:它跟今年我们主管部门提出来的“扩大进口、减少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政策目标还是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数据反映出这个政策我觉得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

  同一季度贸易进口增速大幅高于出口的趋势相反,3月份出口增速高于进口8.5个百分点,并一改2月份73亿美元贸易逆差形势,实现微量顺差1.4亿美元。张燕生强调,在出口强势增长的情况下,要特别警惕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带来的出口成本的上升:

  张燕生:我觉得要非常非常小心的是出口部门目前面对着非常大的成本上升的压力,既包括目前全球能源、资源和粮食成本上升驱动的压力,还包括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煤电营运成本的上升所产生的国内成本上升的压力。

  从贸易结构来看,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一般贸易进口的较快增长。前3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累计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已接近2010年全年水平。张燕生建议,要在进口商品结构上做文章:

  张燕生:非生产性产品和服务的进口,这个部分是不是要放开,重点可能还是放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增长方式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知识、技术这方面的进口。

  对于加大一般进口贸易来改善贸易逆差,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副所长荆林波有不同看法,他强调加工贸易仍然很重要。

  荆林波:我们认为加工贸易仍然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贸易环节,不能因为贸易转型就放弃或者舍弃掉曾经带来第一桶金的很重要的贸易形势。

  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中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专家认为,中国外贸进出口达到基本平衡,将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达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3月份,出口1522亿美元,增长35.8%;进口1520.6亿美元,增长27.3%,当月贸易顺差1.4亿美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一季度外贸数据表明,中国进出口并重,稳定出口,努力扩大进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实,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基本平衡。

  “中国一季度外贸数据发出了比较积极的信号。中国外贸进出口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人民币币值没有低估,是合适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说,“中国不刻意追求顺差,某些国家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指责不攻自破。”

  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8日发表声明说,将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公布的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从以往经验看,人民币都被定为关注焦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4月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456元,再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从今年首个交易日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6.6215至今,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达到1.1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将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破产风险。目前铁矿石、原油、粮食等国际大宗交易商品进口均价延续高位,中国“用工荒”、“涨薪潮”、产业转移也将成为长期趋势,人民币升值过快对出口企业无疑“雪上加霜”。

  周世俭说,美国希望人民币能够更快更多地升值的要求是无理的。这会对中国经济、出口和企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影响。他建议,人民币汇率应当借鉴德国币值“蛇形浮动”经验,实现窄幅波动,这对中国经济和出口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海关分析表明,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春节长假等因素是一季度中国出现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周世俭说,一季度为出口淡季,中国的出口旺季集中在7月至10月,因此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不能代表今后的进出口贸易趋势,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贸易顺差将继续,但增幅会收窄,逐步趋向平衡。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浙江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强调,在进出口趋于平衡的情况下,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周世俭说,在扩大进口的同时,出口政策一定要保持稳定,不宜有大的变动,“出口不能下滑”。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179.2亿美元,增长34.8%。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扩大66.5%。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2919.1亿美元,增长21.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771.1亿美元,扩大22.8%。

  张燕生说:“中国需要完成经济发展和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要素驱动阶段,转变到规模和创新驱动阶段。适度增加非生产性产品的进口、大力增加加快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进口,是中国优化进口结构的方向。同时,中国要加强传统出口项目和新兴产业的出口力度,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跨境服务能力。”

  一季度贸易逆差不足为虑

  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了10.2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年来首度贸易逆差,去年一季度贸易收支为顺差139.1亿美元。一季度贸易数据说明了什么?

  首先,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逆差还不至于造成全年贸易收支格局彻底逆转,全年贸易收支仍将维持顺差局面。之所以如此,源于中国出口的需求和进口供给两方面因素。目前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都尚不足以颠覆其它主要经济大国实体经济部门复苏改善的基本趋势,日本大地震甚至为中国出口增添了某些新的需求,为中国某些出口腾出了市场份额。

  在进口供给方面,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涨是一季度进口额暴涨和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但假如主要初级产品价格真的达到了可以逆转中国贸易收支基本格局(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的地步,这个价格也注定不可能维持多长时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是制成品价格(换言之即中国出口价格和出口额)随之全面上涨,从而使得年度贸易收支仍然呈现顺差;要么是国际经济因此而降温,对初级产品进口需求下降。

  进一步考察,由于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出乎预料,主要经济大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可望提前、加快,这对于很大程度上源于投机炒作“虚火”的大宗商品价格将产生釜底抽薪之效。

  更重要的是,某些快速增长的进口项目尽管在短期内恶化了贸易收支,促进了贸易逆差形成,但在较长时间跨度内将通过进口替代和促进出口两种机制而改善中国贸易收支。一季度中国机电产品进口1729 .2亿美元,增长25.6%,其中固然有汽车(进口增加31.8%至23.6万辆)之类消费品,但很大一部分是技术装备等投资品,也正是这类投资品是我国扩大进口政策促进的主要对象。在中国强力发展新兴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升级的浪潮中,预计这类技术装备进口还会继续显著增长。但这类装备进口之后,其产品常常替代了昔日的进口产品,要么提高了出口的增加值,或形成了新的出口能力,从而在较长时间跨度上是改善而不是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收支。

  笔者走访过的一处大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其设备投资近170亿元,80%以上进口;仅仅这一个项目的设备进口需求就完全可能使该大型企业集团今年全年贸易收支转为逆差。但在该项目投产之后,由于产成品替代了此前完全依靠进口的液晶面板,出口的电视机等产品也因档次提高而价格上涨,该大型企业集团未来贸易收支将显著改善,不仅会恢复顺差格局,而且顺差额可望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