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大盘分析 >> 正文

三大信号明示见底 人弃我取正当时?

2011-6-19 16:49:34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惊悚一周 新兴市场加息阴影恐吓A股

  回顾本周的行情,让整天杀进杀出股市的私募人士王先生冷汗直冒。

  “回想起周二的反弹,当时买进的资金咋就这么不理智啊。”王先生说,“当时统计局发布5月宏观数据,大家都知道CPI创新高,都知道接下来央行会有所动作,但却都不信邪,当天抢反弹的不在少数。”

  当天下午央行宣布上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后,相信所有抢反弹的人都傻眼了。香港股市率先跳水,全天恒生指数波动幅度高达200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股指在2700点附近盘整近半个月后,本周五的再度破位,进一步打开了下跌空间。而前期最为强势的稀土板块,昨日也加入到跳水的行列。

  王先生说,“多方遭遇如此惨痛的溃败,主要原因还是对加息的恐惧。原本预计5月CPI数据出炉后,央行将直接采取加息来调控通胀,但却出人意料地上调存准率,这使得市场对未来继续紧缩的预期进一步加大。也就是说,一天不加息,市场就仍将在忧虑中走低。”

  新兴经济体密集加息

  很明显,从近三个交易日市场的表现来看,大家对本周末央行加息的预期在一步步提升。而这种预期的来源,则是新兴经济体的纷纷加息。

  其实,今年以来宣布加息的新兴经济国家已经达到10个,分别为中国、巴西、瑞典、泰国、韩国、匈牙利、印度、越南、以色列、俄罗斯。而新兴经济体的新一轮加息潮,实际上从5月底就已经开始了。5月30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存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5%,政策收紧的幅度大于市场预期;之后,波兰于6月9日宣布年内第四次加息,同一天,巴西央行宣布加息。

  从各国加息的目的来看,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控制通胀。那么,同样是为了控制通胀,为何在其他新兴经济体纷纷加息之际,我国央行的调控手段却主要是上调存准率,而非加息?

  某大型券商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表示,“上调存准率,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贷款相对困难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如果选择加息,通过控制资金价格的方式来控制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对小些,控制通胀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市场既恐惧加息又盼望加息,而央行却迟迟不加息的矛盾状态,使得市场陷入极度弱势的格局中。”

  中国加息还要等到何时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很大,但经济增长放缓却比较温和。因此,加息只是时间问题,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趋向于继续紧缩,预计加息还会有两到三次,利率可能会上调到3.75%~4%。

  目前业界对于6月份会不会加息的讨论和分歧仍在继续。方正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5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对国内PPI的传导或将在6月份体现,同时有观点认为,通胀将于年中见顶,货币政策转向时间或在7月份,因此6月到7月间加息概率增大。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央行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跟随通胀走势,参照上轮通胀峰值8%对应4.14%的存款基准利率,预计本轮通胀峰值在6%左右,目前3.25%的存款基准利率水平与之已基本匹配,加息的必要性正在降低,预计未来顶多再加息一次。

  加息之后或迎来反弹

  深圳某私募经理表示,目前的市场已经低迷到了极致。周五稀土板块的大跌,被视为是强势股的补跌。“强势股的补跌,往往是行情进入最后跌势的标志。”

  他认为,在这轮下跌中,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券商还是险资,其实都是输家,杀出来的都是割肉盘。因此大盘越是往下跌,越杀不出量来。从今年4月18日市场见顶回落以来,沪指累计跌幅已经高达13%,再往下,相信不会有多大空间。至于接下来的行情,一旦加息的靴子落地,或许就将迎来真正的最后一跌,反弹将正式拉开帷幕。

  鹿死谁手?2700点多空展开车轮战

  古有成语“事不过三”,如今的股市则是“红不过三”。

  5月底以来,沪指连续三次收出红K线,又连续三次出现回落。在2700点上下,多空形成了拉锯战。不过随着昨日(6月17日)沪指跌出近9个月新低后,多空双方一度拉锯的2700点似乎已成为空方胜利的领地。

  国内外经济困局让空头有理由继续砸盘,而持续下跌后多头也在伺机反扑。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下,2700点最终会鹿死谁手?2700点一线,多空搏杀的砝码又是什么呢?

  多空搏杀 2700点的纠结

  长下影,红绿交错,这是当前盘面呈现出的最显著特征。行情并非死气沉沉,但也难言朝气勃勃。历史上的2700点曾诞生过不少行情,如今的2700点却异常纠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当前的行情呈现出三大特征:

  从日线图上看,K线红不过三天的情况十分明显;从K线形态看,长上影和长下影的情况屡屡出现;从涨停板的数目看,哪怕是指数大跌日,同样会有涨停的股票。

  前两大特征全部是围绕着2700点做文章。每当股指在2700点上方的时间过长,随后就会出现杀破2700点的走势。不过,每每跌破2700点,又会有资金予以做多,将股指拉抬至2700点上方。

  由此可见,多头在集结兵力,但耐力不够。而空头的做空能力尚未释放殆尽。目前的2700点,多空在单日走势上呈现出搏杀态势。

  此外,无论行情好坏,始终存在涨停板个股,这说明,市场的人气并没有完全散去。

  不考虑政策、经济环境、估值等背景,仅从二级市场的点位来看,2700点虽然没有3000点这么有影响力,但实际上却一直扮演着多空决斗的场所。

  2007年2月前后,大牛市初期的股市在2700点一线形成了一个平台整理区间:2007年2月5日、6日,在沪指连续两日在2700点下方运行后,这波调整见底,第二天跳空站上2700点。很明显,此时多头势力占绝对优势;

  2008年7月前后,大熊市下跌阶段的指数在2700点一线形成了一个下跌中继的平台:当时,多空在2700点上下的搏杀持续了一个半月,虽然大熊市的下跌已经进入尾声,空头的势力有所减退,但意犹未尽。此后,股市继续下探;

  2009年9月前后,大熊市后的反弹进入见顶回调阶段,2700点成为多头支撑位:8月31日、9月1日两日,沪指的收盘价在2700点下方,但随后股指便见底回升。此后的双重底最低探至2712.3点,2700点形成重要支撑。此时,多头虽强弩之末,但空头也未敢造次;

  2010年8、9月间,沪指的前进步伐遭空头在2700点设伏:连续两个月,沪指在2600~2700点区间运行,仅三次盘中突破了2700点,但最高点不过2704.93点,随后就被空头压制。好在当年“十一”后揭开季报行情,在金融股的带领下,多头战胜了空头;

  2011年1月前后,沪指在跌至2661.45点后企稳,2700点的攻坚战以多头获胜,随后便是一波近15%的上涨;

  如今,沪指在2700点上下搏杀逾两周。

  内外交困 多空的无奈

  2700点的多空搏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前环境的偶然。

  目前,欧美的债务危机有卷土重来之势;国内的通胀又刺激了存款准备金率的每月一调。在此背景下,多空面临同样的困局:紧张、谨慎。

  5月份以来,欧美股市出现见顶,指数逐级走低。目前,道琼斯指数已经从5月初的12876点下跌至12000点下方,跌幅达到7%。

  对于欧美股市的见顶下跌,市场普遍将原因归结于三个方面:欧债危机重来、美国差劲的经济数据以及全球性的加息。

  相比国外经济的不景气,国内的经济环境也面临着不小调整。整体来看,通胀、加息提准、经济下滑等方面依旧是股市的心病。

  通胀方面,5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上升至5.5%。创下2009年以来新高,且通胀势头仍未显出回落端倪。

  加息提准方面,6月20日起,央行将上调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这是今年第六次上调。

  中投证券分析师张镭指出,本次“提准”将冻结资金量为3800亿。由于大量融资活动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完成,提高准备金率对社会流动性的收紧效果逐步减弱。

  既然“提准”的实际效果在逐步减弱,加息的压力就依然存在。在近日披露的央行二季度银行家、企业家和储户问卷调查中,68.2%的银行家认为利率下季将继续上升。

  本周四,央行把三月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上调了8.2个基点。此前,三月央票发行利率曾在2.9168%这一平台连续保持十周不变,这个利率恰好是央行于4月份加息后所形成的。这一举动被市场普遍理解为加息前的预兆。

  经济下滑方面,目前,虽然没有一家研究机构认定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但经济下滑的风险预期依然十分强烈。

  搅局2700点 金融+创业板做空

  在2700点一线,市场最大风险来源于估值最低和最高的两个板块——金融和创业板。

  银行股:政策压力大

  4月中旬以来,银行股开始持续下跌。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股在近期面临着层层压力。渤海证券分析师陈慧认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问题存在加速处理的可能性,且规模可能超预期;其次,央行可能近期采取不对称加息抑制通胀,这将给银行的盈利带来负面影响。

  “3800亿元的提准冻结,将对银行的备付金水平产生压力。”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指出,虽然静态来看银行业因为一次加准备金率只损失0.2个百分点的净利润,但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和相应的财务风险也是切实存在的。

  陈慧指出,尽管银行业绩具有较强的确定性,估值也足够低廉,但是面对基本面的不稳定性,一部分以银行作为避险港湾的资金选择暂时离场观望,而银行间市场日益紧张的资金面也使盘子较大的金融股走势艰难。

  近期,关系到银行长远发展的一大事件浮出水面。

  6月9日,银监会宣布正在起草《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据悉,新规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较大,各类资产风险权重有明显的提高,银行因此可能会需要融资4000亿左右的资金。

  借此消息,银行股找到了重启再融资的最好理由。

  本周,建设银行(601939,收盘价4.92元)计划发行800亿元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从而使得建行资本充足率提升1.12个百分点,达到13.70%;

  此外,中国银行(601988,收盘价3.09元)、兴业银行(601166,收盘价13.01元)等也在近期公告了债权融资计划。

  券商股遭遇旱灾

  和银行股类似,券商股也在近期持续下跌。

  不同的是,券商股下跌并非是政策的打击,而是业绩的拖累。

  据刚刚出炉的各上市券商2011年5月份数据显示,2011年5月,沪深两市交易额为33805.43亿元,环比下降25.9%。

  在此背景下,除光大证券(601788,收盘价13.26元)、招商证券(600999,收盘价16.59元)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投行业务外,其他各公司净利润环比都出现下降,各公司环比数据的起伏较大。

  东北证券分析师赵新安指出,由于业绩环比降速高于交易额降速,这说明5月份各公司佣金率继续下滑。

  创业板:减持不停下跌不止

  和金融股因为政策、业绩等原因遭致暴跌不同,创业板的持续下跌这是因为估值过高和产业资本源源不断的减持。

  虽然创业板个股持续下跌,但陆续解禁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却急于减持。

  在具体数据方面,6月2日~16日,包括南都电源(300068,收盘价14.67元)、碧水源(300070,收盘价39.3元)、国民技术(300077,收盘价25.6元)等创业板个股都公布了股东减持公告。这其中,国民技术的二股东,原持股比例高达20%的中兴通讯竟表示要继续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上述在6月份遭减持的创业板个股均在二级市场暴跌已久,国民技术、南都电源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高达61%,碧水源的跌幅也超过50%。

  显然,股价大幅缩水不会让产业资本惜售手中股票。由于持股成本极低,创业板难言减持底部。

  力挺2700点 地产+中报可期

  多头如果要想夺得2700点攻坚战的胜利,其依靠对象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地产股,二是中报行情。

  地产股的优势在于超跌以及政策面的积极信号;中报行情的机会在于,业绩能否在市场掀起波澜。

  地产股:低估值吸引力渐浓

  近段时间以来,地产股的走势较为抗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地产板块的上扬整体呈现出三个特征。

  一是部分小地产股涉矿,迎来资金炒作。6月份以来,涨幅榜前列的天业股份(600807,收盘价9.3元)等均属于涉矿类地产股,涨幅超过20%;

  二是超跌引发的反弹。2010年4月份楼市调控以来,地产指数便展开了横向整理,调整时间已经一年有余。作为调整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板块,地产股的低估值吸引力渐浓,超跌反弹行情的特征鲜明;

  三是政策放松预期。光大证券认为,随着楼市调整深入,地产的积极信号将不断释放。

  对于投资思路,光大证券认为,如果保障房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将是地产股的大机会。首选一级开发企业,如云南城投 (600239,收盘价11.03)等;

  如果土地市场严重下滑,大量流拍出现,地产股迎来中等性机会。此时应配置土地储备限购城市比重大财务安全弹性大的企业。如金地集团(600383,收盘价6.07元)、首开股份(600376,收盘价11.96元)等;

  若CPI见顶,融资转为顺畅,地产的小机会来临。此时应配置快周转类企业。如万科A(000002,收盘价8.05元)、保利地产(600048,收盘价10.14元)等。

  中报行情值得期待

  进入6月,市场将逐步关注中报业绩。目前,最受市场关注的就是一批因产品涨价而掀起连续大涨的化工股。

  本周一,双环科技(000707,收盘价1.18元)发布公告后复牌。随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日涨停。公司公告,受益纯碱销售价格上涨,上半年业绩有望增长50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化工股的上涨其实已经是中报行情的预演了,而随后更多的中报牛股会诞生。

  统计显示,截至6月16日,A股市场共有764家个股公布了2011年中报预告。其中,业绩预增的个股达到522家,占比6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上述业绩大幅增长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四大行业。

  首先是化工股。数据显示,美欣达(002034,收盘价19.06元)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4900%~5600%;山东海化(000822,收盘价9.7元)的中报业绩则比上年同期增长651%~700%。此外,神马股份(600810,收盘价13.4元)等的净利润增幅都在200%以上;

  其次是有色股。辰州矿业(002155,收盘价30.42元)上半年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300%~350%; 太 原 刚 玉(000795,收盘价15.96元)的净利润增幅则达到了250%~300%。此外,东方钽业 (000962,收盘价22.16元)、章源钨业(002378,收盘价28.3元)等多只个股的业绩预增幅在100%以上;

  再者是医药股。紫鑫药业(002118,收盘价16.74元)预计增长338%~357%;京新药业(002020,收盘价18.61元)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110%~160%;贵州百灵(002424,收盘价34.2元)的利润增幅为90%~120%;

  最后是新能源股。中环股份(002129,收盘价17.9元)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1100%~1150%;江特电机(002176,收盘价21.87元)的增长幅度为110%~150%。

  郑眼看盘:短期利空出尽 下周多半反弹

  本周五A股继续下滑,收盘沪综指跌0.81%报2642.82点,深综指跌1.10%报1085.11点,成交明显萎缩。另外,B股跌幅细微。

  从盘面看,大盘前三小时走势相对平衡,期间地产股一度拉升,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10.77元)也有所护盘,但最后一小时出现了快速杀跌。盘面还有个看点,这便是最后半小时中国石化(600028,收盘价8.15元)奋力拉升护盘,但股指反而跌得更厉害,因此大盘实际跌幅可能大于股指表面所反映的跌幅。

  这种杀尾盘走势在以往存款准备金缴款日前也曾出现过,特征是欲套现者展示出“非得今天搞到钱”的决心。因此许多个股在最后关头的下跌斜率极陡,且伴随着成交额放大。

  从以往实际表现看,一般过了这个异常时点,大盘走势就会正常。目前大盘自身情况虽然是弱了点,但也跌得相对充分了,许多利空已有所消化,未必真有那么多斩仓盘肯出走,当然被逼债的除外。

  有投资者认为尾市杀跌或许和周末可能加息相关,但笔者不认可这种观点。既然市场预测6月CPI或创新高,也许加息放在彼时更为合适,这样也彰显出央行“很有作为”。周末如果马上就加息,市场所受冲击可能较大,毕竟这么短时间内连出重拳,其所给出的警示信号作用是极强的,管理层不会不顾忌。

  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令西方混乱无比,致使极依赖外部市场的中国经济顿时没了方向,于是我国有“恐慌性刺激政策”出台。该因素和美国、日本等一而再地量化宽松因素叠加,通胀遂迅速袭来。在此背景下,我国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民工薪资大增,其远景多半是带来通胀二度扩散效应,这显然使继续实施宽松政策麻烦多多,这便有了今年以来连续的紧缩政策出台。原本紧缩政策或可以告一段落,但食品价格上升又使得紧缩还不能松手,这压制得A股无法动弹。

  通胀有毒,目前的紧缩颇有点像自残,系割骨疗毒。整治至今,毒素竟然仍在,管理层无可奈何。

  我国经济问题根子出在分配体制上,其他的因素诸如外部因素、天气因素只能起混淆视听的作用。关于这一点,笔者不知强调过多少次。如果分配体制做不好,不能下决心根除垄断,所有其他措施顶多涉及皮毛,不可能解决问题。当风调雨顺或外部因素缓和时,矛盾暂不那么突出罢了,无非是多拖一阵而已。

  有人认为农产品并非加息能解决,这话逻辑似乎成立(加息打击生产,减少未来供给,最终仍造成通胀)。但难道宽松就能解决问题?笔者要说的是,横竖不行,左右不通!

  关于大盘,因无特大消息面变化,笔者重复原先的观点,即短期内股指跌不深。投资者没必要太恐慌,天塌不下来,毕竟去年5月至10月密集堆量区离目前点位不远,且历史上当原始上升通道在首次跌破后,多数会有反复。退一步说,若真的想走人,稍晚一些、看得更确切时再走又何妨?

  仓位降低、募集期延长 基金称市场进入底部区域

  进入6月,A股市场的参与者继续遭受煎熬,上证指数一周下跌2.3%。此时,此起彼伏的筑底之声充斥市场。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券商等机构投资者也在6月以来的十几个交易日接连向外界传递出市场步入底部区域的观点。

  机构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市场底部的信号出现,产业资本开始增持自家公司,新股又现大面积破发……

  在普通投资者眼中,基金折射出的指标也在本周相继出现:新基金延长募集期、基金公司自购、次新基金迟迟不肯建仓。

  多位基金经理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已进入底部区域。未来反弹一旦来临,低估值与成长性股票将成为基金重点关注的对象。

  底部信号频繁

  经过两个月的折磨,上证指数从3000点之上返回2600点附近。

  6月伊始,“耐心等待大盘筑底”之声以越来越高的频率流传于市场。近期,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多位投资人士也纷纷现身大呼:市场进入震荡筑底阶段,底部已不远。国泰君安将近期市场底部定在了2400点。

  细心的投资者也发现,新基金延长募集、基金公司自购、基金仓位又在走低等过往底部呈现的信号和指标也在近期频繁露面。

  新基金延长募集期,向来被认为是市场见底的信号之一。本周,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深证TMT50基金及联接基金将发行期延长至6月21日,成为今年以来首只延长发行期的新基金产品。而在2008年大熊市期间,基金冷清得几乎无人问津,无论是高风险的偏股型基金还是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都曾接连出现被迫延长募集期的尴尬。2010年7月初,信达澳银中小盘基金也无奈延长首发期限,而此后沪深股市也掉头向上,上证指数在2300点附近选择上攻。

  基金公司自购同样被认为是见底信号。本周,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宣布了自购计划。历史数据显示,华宝兴业往往喜欢在市场大跌后选择介入。尽管基金公司无法预测市场底部的准确位置,但此时选择自购,多少也有点抄底意味。

  同时,基金高仓位意味着市场见顶,低仓位则是见底的信号。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本轮历时2个月的调整,偏股型基金仓位逐步走低,并呈现出大跌大减仓,小跌小减仓的态势。数据表明,截至4月21日,可比主动股票基金仓位为87.81%;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为83.74%。到了4月的最后一周,上证指数已跌去100多点。其后基金呈现出稳步减仓态势,截至4月28日,可比主动股票基金仓位为85.63%;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为81.18%,重仓位基金减仓明显。此后,偏股型基金仓位一路平稳下降,截至6月9日,可比主动股票基金仓位为79.84%,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为74.41%。

  深圳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基金平均仓位在70%至80%,大概在70%多一点,仓位还是比较轻的。有基金的仓位都已在契约规定的底线30%附近。”沪上某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也表示,目前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仓位在80%附近。多家基金公司也对上述仓位区间给予了认同。

  而就在市场一路下行的同时,新基金也选择了沉默,迟迟不肯出手。尤其是二季度成立的偏股型基金,普遍都在等待市场给出更明确的信号。

  基金:市场底部区域出现

  天治基金本周提出,耐心等待大盘筑底。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我觉得市场已经进入底部区域。以前市场出现的底部信号也都在不断出现。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票,苏宁还溢价实施定向增发。新股大面积破发,破发股的比例也有70%到80%。”

  事实上,Wind统计显示,3月1日至6月1日的3个月时间内,共有123家上市公司获高管增持,其中,主板蓝筹公司几乎占到了80%。就在本周四,青松建化(600425)(600425,前收盘价22.34元)有关工作人员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高层考虑增持公司股票。对于渐失市场话语权的公募基金而言,产业资本对目前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可,无疑对跌跌不休的市场而言是个不小的利好。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言简意赅地表示,目前大部分股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价格调整,估值合理甚至偏低,继续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宏观经济下滑,政策方面依然偏紧,目前看不到放松的趋势,因此市场也缺乏大幅反弹的催化剂,市场可能在底部震荡一段时间。

  “我认为回归基本面是今年的主流,确定的底部很难讲,市场的分化会继续。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的调整才刚刚开始。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趋势,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可能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干扰,但却无法动摇这个趋势。”在提起市场底部时,深圳一位从事多年基金管理的人士如此表示。

  只待政策靴子落地

  5月,CPI创下34个月新高,达到5.5%,而PPI则达到6.8%。CPI的高位运行,让基金难以确定下一步政策带来的影响。

  前述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市场主要还是在震荡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是5月份出炉的CPI达到了5.5%,市场还是比较谨慎。这种震荡的格局还会延续,预计七、八月份会有所改变。不过,大盘要出现趋势性机会是不太现实的,只是可能比上半年要好一些,流动性也会比上半年好一些,估计仍会有一次加息”。

  此前,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CPI极有可能在6月见顶。一位基金经理明确表态,即使6月份CPI出现回落,也不一定能说明CPI已经见顶并进入回落周期,不能由此判断市场会发生趋势性反弹。2011年通胀和经济过热是主要风险,但在从紧政策主导之下,发生恶性通胀是小概率事件。

  上海某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给记者描述了他心中的底部: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低,对未来企业盈利状况下调的可能性小,宏观调控政策可能有所变化,政策是否将有所放松还有待确认。

  统计数据显示,市场系统性风险释放后,全部A股 (剔除亏损个股)PE仅为16倍,大大低于23.2倍的历史均值。截至目前,沪深300的平均估值是13倍,上证50的估值是11倍,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估值差不多。这当中,主要是蓝筹股整体估值偏低,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比2008年的最低潮时期还要低。

  本周和投资者交流时,兴业可转债(340001)的基金经理杨云坦言,底部和后续政策的步调肯定是比较一致的,但政策出台有其经济逻辑基础,政策效果达到了,市场就触底了,现在来看还需要时间。

  低估值与成长股受关注

  底部信号频出,基金也开始思考:反弹来临时,怎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接受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未来市场的投资方向会是极致的两端格局,即绝对低估值与良好成长性两个方向,这二者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的风格。

  今年业绩靠前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近期市场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结构性问题,估计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里,通胀处于较高水平将成为一种常态,市场流动性可能会一直偏紧,下半年市场的震荡格局不会改变。市场机会主要体现在低估值蓝筹板块。

  杨云则表示下半年相对更看好成长股和消费医药股。一位正在发行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直言,他更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更注重建立有效的仓位。沪上某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私下表示,若政策落地,预计低估值板块机会更为明显,比如建材、水泥等行业会有不错的机会。同时,那些具有良好确定性的成长类上市公司,尤其是在本轮被错杀的个股仍具有机会。

  基金仓位

  本周基金仓位变化不大

  本周,A股市场延续了前期的低迷走势。来自德圣基金的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基金整体仓位变化不大,基金策略分化显著,并没有形成大致统一的基调。

  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本周偏股方向基金平均仓位变化不大。可比主动股票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9.70%,相比前周微幅下降0.16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4.00%,相比前周微降0.49个百分点;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66.07%,基本与上周持平。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下降1.16%,存在一定的被动减仓效应。总体来看,偏股方向基金整体仓位不大。

  同时,从基金仓位内部变化来看,重仓基金继续减仓,轻仓基金有所增加。仓位在85%以上的重仓基金占比17.92%,相比前周下降1.08个百分点;仓位在75%至85%的基金数量占比为31.90%,较上周下降0.72个百分点;仓位中等的基金占比为26.34%,变化不大;仓位较轻或轻仓基金占比23.83%,有所增加。

  监测数据显示,主动减仓的基金数量较上周有所减少。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103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其中7只基金主动减仓超过5%。同时,主动增持基金数量明显增加,122只基金增持超过2%,其中15只基金主动增持超过5%。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非股票投资方向的其他类型基金仓位呈现逆势加仓现象。其中,保本基金加权平均仓位22.92%,相比前周微幅下降0.39个百分点;偏债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18.79%,相比前周增持2.57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加权平均股票仓位9.02%,较前周上升1.28个百分点。

  本周,大型基金公司中南方旗下基金整体呈现增仓趋势,而华夏、易方达、嘉实、博时等旗下基金变化不一。而中小型基金公司中,中银、兴全、鹏华、农银等旗下基金有较明显的增仓迹象,而大摩、华商、中邮、中海等旗下基金减持较为明显。

  大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7.36%,相比前周微幅下降0.45个百分点。中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7.59%,相比前周微幅增加0.27个百分点。小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4.83%,相比前周小幅下降0.43个百分点。上述数据似乎也表明,本周基金并没有大幅调整仓位,更多在于微调。

  深市公司高管增持开始“露头”

  近几周来,深圳主板公司高管增持迹象明显,但除新兴铸管、招商地产等个别公司外,大多呈现高管或其家属单笔增持。

  截至昨日的数据显示,自5月23日至6月13日约三周时间里,深交所总计发布了32则高管或其家属股权变动信息,形式均为竞价交易。剔除一位高管家属的6次短线交易,仅发生4例减持,而其余22例均为增持,增持总量不到6万股,平均单笔增持仅为2265股。尽管规模十分有限,但增持发生的比例超过七成。

  对比5月1日至5月20日约三周时间,深交所主板发布的高管及其家属股权变动共计49例,剔除2例“短炒”外,减持案例达到34例,增持比例不到三成。而上述所有高管或其家属总计减持1436.5万股,平均每笔减持超过30万股。

  若单以高管身份而论,这一显著的“反差”同样存在。上述数据显示,近三周高管的增持为14例,减持为3例,总计增持3.6万股。

  社保史上最大A股投资押宝南车 6元将成铁底?

  社保基金3000亿元入市,哪些上市公司会成为幸运儿?

  正当市场猜测之际,社保基金方面却做出了一项惊人的举动。6月15日,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占有率方面领先的中国南车(601766)宣布,社保基金将投入50亿元现金,参与公司的非公开发行。

  “我印象中,社保基金从未投入过这么大的资金参与到A股上市公司,或许是社保基金史上最大的一笔A股投入。”海通证券(600837)机械行业分析师龙华对记者说。

  投入上百亿 打造完整产业链

  根据中国南车的非公开发行预案,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发行价格为人民币6.06元/股。完成2010年年度利润分配后,非公开发行的发行价格将调整为6.02元/股。

  招商证券(600999)机械行业分析师刘荣认为,本次募集资金计划用于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化和延伸服务项目、城际城轨地铁车辆维修基地和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产业链延伸服务和补充流动资金等。本次非公开发行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巩固技术优势,并进一步优化现有产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龙华认为,本次募投资金投向的18个项目由IPO时以增加新产品产能为主,转变为主要增加高端产品维修和核心配套件制造为主,少量增加高端产品产能为辅,可提升公司单位收入的赢利能力,体现了中国南车车辆制造能力逐步成熟、培育新产业及触角向产业金融延伸的发展态势。在各投向中,城轨车辆项目有不少应为与各地合作建设城轨地铁车辆组装和服务能力,将带动中国南车在相关的各地城轨地铁设备的市场份额。

  铁道部铁路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约3万公里,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铁路网4.5万公里左右,西部铁路5万公里左右,均较2010年底大幅增长;2015年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

  按照上述建设规模,“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达2.8万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41.4%。铁路营业里程,特别是快速铁路营业里程的大幅增加将会为轨道交通装备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刘荣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城轨订单下降,因此2011年交付增速下降,但是2011年城轨订单突飞猛进,从公告的合同来看,前5月南车地铁订单已经接近100亿元,预计2012年收入增长70%左右。并且由于地铁车辆招标定价略有调整,2010年开始中国南车的城轨车辆毛利率开始提高。

  社保砸50亿元锁三年

  本次中国南车的非公开发行的对象只有两家:一是公司控股股东南车集团,二是社保基金,认购金额分别为60亿元和50亿元,认购方式为现金认购。

  除现金认购外,社保基金更是作出了罕见承诺:本次认购的股份自非公开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南车集团承诺,本次发行完成后,南车集团本次非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自非公开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对外转让。

  按照公告,本次非公开发行的数量总计为182724.2524万股,将被南车集团和社保基金将分别认购99667.774万股和83054.4784万股。

  在中国南车的非公开发行公告中,也公告了社保基金在2010年的收益情况。

  经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为8566.90亿元,基金权益为8375.58亿元,2010年实现净收益321.22亿元。由此可以得出,社保基金在2010年的收益率为3.835%。

  对于权益超过8000亿元的社保基金而言,50亿元的现金仅占到社保基金权益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对于社保在A股的投资来看,比例却并不低。

  截止到2010年末,社保基金共出现在339家A股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中,合计持股市值为427.32亿元,其中,投入金额最大的一家公司是大秦铁路(601006),社保基金理事会和社保501组合分别持有23.52亿元和6.29亿元,合计持有约30亿元。

  其实,社保基金试水A股,主要的三种方式是:参与新股IPO的战略投资者配售、参与非公开发行、寻找基金管理人管理资金。比如当年,中国石化(600028)IPO时,社保基金就曾以发行价4.22元配售3亿股;此外,举牌名流置业(000667)更多的是社保112组合的行为,也就是公募基金管理的社保基金的行为,并非是社保基金直接的行为。此外,社保基金也会在港股进行战略性投资,主要的对象则是国企公司。

  而本次社保基金投入50亿现金元参与中国南车的认购,一旦完成认购,中国南车将成为迄今为止,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最大的一笔直接投资。

  安信证券认为,集团、社保以现金形式参与增发并锁定3年,侧面反映出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集团参与本身就反映出集团对自身未来发展信心,而社保基金这一方式参与更有利于加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三年的稳定增长的信心。此外,这一方式使得此次发行后一两年内不用对此次增发新增股份后的减持压力担心。

  社保基金巨额资金参与长锁定期的增发,具有战略投资者的特点,充分表明了其对南车美好发展前景、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社保入市6元或成铁底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机构投资人的吸引力也开始增加,作为中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的社保基金,更是持续入市,以分享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今年4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透露,去年社保基金实现投资收益321亿元,投资收益率4.22%。截至去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共8568亿元,比上年增加802亿元,增长10.32%。若按社保可将30%的最高限额资金入市计算,到今年底,社保基金入市规模将达3000亿元左右,比去年约增加600亿元新投资。

  6月16日,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京透露,正在拟订的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将集中在发行体制改革等八大方面,包括进一步改革发行体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债券市场发展、PE行业发展与规范、中国的“401”计划、期货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国际板建设及国际化进程、上市公司并购。

  祁斌指出,要让更多的企业上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就要引入长期资金入市,即实施中国的“401”计划,让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大规模入市,从而增加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作为老百姓的“保命钱”,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和增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社保基金总规模不算大,但其领先的“政策敏感性”,使其屡屡扮演市场先知先觉的角色,其一举一动亦成为市场重要的投资参考。

  “相信在未来三年内,6元这个价格几乎是看不到了。”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本次社保基金投入50亿元现金参与中国南车增发,并承诺锁定3年。社保基金一定是算明白了,中国南车未来会成为中国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方面,最赚钱的公司,所以社保基金才敢于下重手买入,并长期持有。

  海通证券龙华认为,若考虑增发110亿元完全摊薄后,2011~2013年中国南车的EPS为:0.29元、0.35元和0.44元,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4%、22%、25%。目前中国南车估值中等偏低,维持对中国南车”买入”的评级。

  刘荣则上调中国南车的评级至“强烈推荐-A”。假设增发总股本增加15%,2011~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8、0.36、0.49元。

  由于未来三至五年成长较确定,下半年可能的催化剂事件还包括:铁道部启动2011年招标,京沪高铁客座率超预期,高铁新开工项目回升,短期利空已出尽,用2012年25倍估值,给予中国南车一年期目标价9元。

  央行报告:想炒股的仅一成 人弃我取:临抄底机会?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

  类似的说法早在我国西汉时就曾出现,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有云: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成为华夏商道的至宝,放之股市也未尝不是玉律。

  近日,央行发布的《2011年第2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的投资意愿大幅下降。其中,有意投资股票的受访者竟然只有11%。

  当年中国石油(601857,收盘价10.77元)发行时,可谓万人空巷,冻结资金3.3万亿,几乎人人都认为股市是个随处赚钱的好场所,而现在新股的发行,冻结的资金只有区区百亿规模。这11%的投资股票意愿,跟2007年相比,彻底完成了180度的大转换。

  记者发现,11%的股票投资意愿已经与历史最低水平接近。那么,在市场低迷、人人舍弃之际,是否也意味着“我取”的机会正在来临呢?

  通胀背景下储蓄意愿升高

  6月15日,央行公布了每季度一次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根据全国50个城市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偏低,但对未来上涨预期缓和;就业与收入较好,未来预期变化不大;居民仍感当前房价过高,预期未来房价以“稳定”和“无法判断”为主;消费意愿低位回升,储蓄意愿升高。

  具体来看,在“储蓄、投资、消费意愿”上,83%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这其中,41%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42%偏好“储蓄存款”。

  至于投资方式,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占22.2%,比上季减少2.8个百分点,仍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 “基金理财产品”21.9%,“债券投资”13.2%,“股票投资”11%,“债券”取代“股票”升至居民投资第三选择。

  今年5月,CPI继续保持5.5%的高位,而与此同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负利率情况依旧持续。这表明,不少居民明知资金存在银行会越来越不值钱,但仍将钱源源不断地存进银行。

  对此,记者采访发现,居民选择存款储蓄其实更多的是无奈。

  “资金没有宣泄的出口,不存银行能怎么办呢?”昨日 (6月17日),新海天投资投资总监杨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楼市调控后,市场原本期待炒楼的热钱会大量流入股市,但实际并非如此,市场原本的期望值过高。如今,随着股市持续向下,就更没有资金敢参与进来了。

  据介绍,在房地产“禁入”,股市最好“不入”的背景下,去年底今年初,不少资金开辟另外两个“投机”战场——农产品和艺术品。然而,这两个市场由于容量有限,以及爆炒后遭遇监管层的打压,使得他们吸引资金的能力昙花一现,最终也走向了暗淡。杨虎无奈地表示:“缺乏投资渠道,股市接连下跌,大多数资金不选择存款储蓄,能干吗?”

  “不愿炒股”暗示底部来临?

  回到股票市场,受访者中仅有11%的人有股票投资意愿,这与当前股市的低迷形成了契合。

  记者统计发现,2007年一季度,有投资股票和基金意愿的居民占比为30.3%,随后,这一数字大幅上涨,2007年二季度、2007年三季度的数据上冲至40.02%、44.3%。其中,2007年三季度的44.3%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纪录。

  此时对应的A股市场情况是,沪指站上了6000点,A股市场正处于“亢奋”的时候。随后,中国石油的发行更是创出了IPO冻结申购资金约3.3万亿的历史纪录。

  不过,投资股票基金意愿的扭转出现在了2007年四季度,股市见顶6124点后,有意愿投身股市的人降至35.8%。此后,随着股市的下跌,居民投资股票、基金的意愿也在持续下降。2008年一季度,这一意愿降至27.6%;2008年二季度,这一意愿降至16.8%,基本回到了2006年年中的水平;2008年三季度,这一数字更是降至历史最低点的8.2%。

  此时对应的A股市场情况是,沪指已从最高点向下跌了65%,新股发行暂停,市场成交额只有2007年中期的约1/4.

  由于央行从2009年起的问卷统计口径出现了变化,我们无法将2009年后的投资股票、基金意愿与前期数据进行比较。不过,从近三个季度的数据可见,倾向于更多储蓄的人从2010年四季度的37.6%,上升至42%;倾向于更多投资的人则从45.2%下降至41%。

  股票方面,2010年四季度有14.8%的人有意愿投资股票,2011年一季度这一数字降为13.5%。而到了二季度,这一数字仅有11%。

  2011年股市:L还是U

  央行的调查报告指出,根据历史数据经验,居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与股票市场(上证综合指数)的涨跌高度相关,其相关度为0.9。简单来说,当投资股票和基金的人越来越多时,股市风险就会越来越大,而当股市的关注度越来越小时,距离见底的时间就快了。

  如今,有意愿投资股票的居民仅约一成,虽然这一数字与2008年最低迷时的8.2%尚有差距,但已是历史倒数第二水平了。

  那么,如巴菲特所说的“在别人恐慌时贪婪”的时刻是否已经到了呢?

  目前,几乎所有券商都认为A股向下的空间不大了。其最大理由就是估值已经到了底部。

  数据显示,目前,上证A股指数市盈率只有14倍,与2008年10月31日的历史大底13.27倍非常相近;而沪深300指数的13倍,也与2008年的大底12.51倍非常接近。

  日前,国信证券将沪指的止跌点标在2600点。中航证券则认为,二级市场的估值底已经出现,下半年沪指波动范围在2650~3100点。

  如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所言,受政策变化路径和经济运行周期影响,未来市场企稳回升将分“两步走”:三季度“政策预期改善——市场企稳回升”;四季度“经济预期改善——市场趋势上行”。由此可见,2011年A股市场运行轨迹不是“L”,而是“U”。如今,A股市场正处于“U”型结构的挖坑阶段,虽然这个坑要挖多深尚不清楚,但11%的投资意愿表明,这个坑正在接近尾声。

  低估值和亮丽数据 地产股成反弹明星

  始终处于地产调控阴影中的房地产股票表现一直不给力,在估值屡屡创出新低的市场上仍显悲观。不过,近期公布的5月份销售数据,让本来低迷的房地产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本周,房地产更成为市场人士热议的对象。

  房地产股票反弹行情能走多远?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股票的“春天”来临?哪些公司将成为未来投资标的?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

  地产股再成耀眼明星

  本周内,希腊债券危机、国内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等各类利空信息,让本已乏力的上证指数再次下跌,跌幅高达2.3%。虽然整体市场情况不佳,房地产股票却逆市成为耀眼的明星股。

  大智慧数据显示,本周二(6月14日),地产股全线飘红,龙头房企均大幅增长。

  具体来看,当天,上证指数低开高走,收出一根中阳线,成交量也温和放大,收盘时涨幅达到1.10%,这其中地产股功不可没。从早盘开始,地产股就开始发力,金地集团(600383)早盘一度涨停,直接带动指数飙升30点。保利地产(600048元)也接近涨停。收盘时两家公司涨幅仍然近7%。深市地产龙头万科A(000002),当日最大涨幅也达到5.7%。

  虽然之后几日,地产股在大盘拖累下呈现下跌趋势,但大智慧数据显示,上证指数下跌的情况下,地产股仍然以“上涨”结束了一周行情。

  两大因素催生地产股行情

  对于地产股本周以来的表现,市场各方认为,一部分原因是5月份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等数据好于预期,另外,这是地产股低估太久之后出现的修复性行情。

  从此次公布的5月份房地产运营情况来看,销售较4月份好转。以商品房来看,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增速分别为9.1%和18.1%,与之前的4个月相比,分别上升2.8和4.8个百分点;以住宅来看,1~5月住宅销售面积、金额增速分别为8.5%和16%,较前4个月上升2.7和5个百分点。而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环比分别增长18.6%和36%,销售回升明显。

  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速不但没有下降,还处于历史高位。资料显示,1~5月房地产投资增速34.6%,仍处于历史高位,且从2010年以来,增速已连续15个月维持在30%以上。其中,今年1~5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前4个月上升0.3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增速37.9%,较前4个月下降0.8个百分点。

  一位大型券商研究员对记者表示,良好的数据是支撑本次地产股大幅反弹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反弹还源于地产股之前估值一直比较低。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10月底~11月初大盘见底,A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其中万科动态PB(市净率)估值在1.97~2.37间徘徊,同期其他周期性板块龙头股的PB与万科相当。

  目前,万科静态PB仅为2倍,与2008年10月底时的动态PB相当,但其他周期性板块龙头股PB已上升至3~9倍不等。用其他估值指标衡量,地产股估值目前在低位徘徊:2011年动态PE为9~11倍、股价相对NAV(净资产价值)普遍折价20%,龙头股动态PB比2008年上证综指1600多点时还低。因此,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地产股估值优势都非常明显。如此低的估值,已部分反映了未来所有可能出台的调控政策预期和这些政策对行业基本面能够产生的最坏影响。

  是否迎来春天券商有分歧

  那么,在房地产销售回暖、投资超预期的情况下,地产股估值又长期处于底部,地产股能否迎来春天呢?各大券商对此看法不一,有些比较乐观,有些则认为这只是季节性因素所致。

  广发证券在点评行业数据时指出,5月份销售情况较4月份良好,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所致。根据以往正常年份数据来看,5月较4月有10%左右的环比增长是正常的。而通过对万科及市场的草根调研,目前楼市整体去库存化速度没有提升,市场仍处于弱势状态,现在谈回暖为时尚早。

  也有券商比较乐观,长江证券认为,目前各地保障房建设正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政府在拍地收入方面却在下降,目前调控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行业背景使得针对房地产的政策接近尾声,短期来看,反弹行情或可持续。

  渤海证券则认为,从决定房地产板块投资机会的基本面及政策面因素来看,即使在今年严厉的调控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下,房地产销售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随着近期房价的逐步松动,预计未来房价下跌将带来房地产成交量的上升,行业基本面恶化的可能性很小。若房价有实质性下降,政策将有可能放松,成为提升房地产行业估值水平的催化剂。另一方面,无论是从相对估值还是绝对估值来看,房地产行业估值水平均处于底部,安全边际较高。

  投资建议

  小企业面临洗牌关注龙头地产公司

  市场数据超预期,估值处于底部,调控进行时,在三重因素影响下,投资者该如何关注地产股呢?

  一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小型地产股或许面临洗牌重组的可能,而大型房地产企业或许会借助此次严厉调控,扩大自身份额;同时,其利润也会提升,就算估值不变,股价也会上涨。

  国信证券地产研究员指出,看好一些主流地产公司。这些公司积极拓展二三线城市,导致销售同比环比改善,也会逐步增强投资者信心。还有一些业绩增长确定,以及积极介入矿业或新兴产业的地产股 (地产+X),比如,具备超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华业地产(600240)、中天城投(000540元)等;全国和区域龙头,如万科、保利地产、招商地产、中南建设(000961)等;优质商业地产股,如世茂股份(600823)、金融街(000402)等,都值得关注。

  一些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投资者开始关注龙头大公司。天相投顾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增持了27只地产股,持股市值环比增加了57%,其中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招商地产3家一线龙头的市值增持额占总增持额的39.5%。

  另外,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保障房的行情题材。莫尼塔证券地产研究员指出,资金问题仍然是保障房的首要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前期开工量仅为34%,三季度保障房将迎来开工高峰期,将有可能再次引发融资放开预期,相应的保障房标的可能再次出现“题材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