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年报揭示基金动向 关注通胀看好消费

http://www.sixwl.com/2011-3-28 9:02:07来源网络点击:..
字体:

  288份基金年报出炉 关注通胀趋势看好消费股

  截至28日,21家基金公司旗下288只基金率先披露2010年年报。从基金对未来投资展望来看,通胀如何演绎依然是基金最为关注的焦点,而基于对通胀“前高后低”的预判,基金更加看好下半年行情。具体到投资策略上,周期性行情再度获得基金青睐,而对于消费等新兴行业,基金认为投资机会正在来临。

  “下半年随着紧缩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通货膨胀的势头有望得到遏制,股市将在调整后迎来转机。”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对下半年的市场有更多期待。

  王亚伟看好大盘蓝筹,认为“大盘蓝筹股风险释放充分,将对稳定市场发挥一定作用。调整充分的房地产股也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同时,他提醒投资者,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面临较大的回归压力。

  具体到投资策略,国联安投资总监魏东表示,“今年的投资策略是抓住两端,一是低估值兼具成长性的蓝筹股;二是自下而上的新兴产业投资,择股标准是行业发展空间较大,企业处于爆发期,管理层优秀,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并在此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选取可以承受相对较高的估值溢价行业。”

  基金安顺经理尚志民偏好周期股,亦坚定看好消费股的投资机会。“周期性行业比较容易在一个非常差的预期基础上实现需求或盈利的大幅度超预期,其盈利会迎来从悲观预期向历史均值回归的过程。”而消费股,尚志民认为,随着未来居民收入实质性提高,以及医疗领域保障制度的落实,消费业定将迎来加速度发展的美好前景,商业贸易零售及物流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将显现。

  另据天相数据统计,21家基金公司旗下288只基金(分级基金合并,A/B/C分开算),共实现利润78.54亿元。但盈利缩水和分化已成为目前已公布的基金年报的一大特点,股票型基金也出现一定程度亏损。

  私募周末齐聚深圳 普遍对未来行情乐观

  在上周六于深圳举行的“第五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多位具有影响力的私募领军人物看好后市行情,有的私募甚至放言上涨行情将持续到明年。

  尚雅投资的石波无疑是在场人士中最为乐观的一个,他认为,今年的行情是全面性的,今年是小牛市,明年是大牛市。原因在于“十二五”的主题首先是城镇化,城镇化的建设、保障房的建设导致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萌芽;同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经济正在实现机械化,这会引起中国经济进入第二波经济增长周期。石波表示,从水泥、汽车到家电、机械,这些轻周期的行业已经开始出现需求增长,到了下半年,钢铁、石化、房地产行业也会出现去库存化周期的末端,上半年轻周期的行业会反应比较快,下半年大盘蓝筹股也有很好的机会。

  翼虎投资余定恒则一改前期悲观的看法,认为A股扛过这两周所有的负面因素,中长期的走势非常乐观。余定恒认为,存量财富的再配置,会催生A股在未来一段时间有相当积极的表现,囤积在房地产里面的投资和投机基金尚未大规模流入股市,但趋势已经开始;场内机构的调仓换股也会给A股相应的机会,这两年机构投资者把所有注意力和重心全部放在大消费和战略新兴,但传统产业通过产业转移、升级、转型也有相应的投资机会,场内的机构配置结构变化也会给A股带来相应的机会。“无论是政策调控压力还是中长期转型的压力,已经开始往积极的方面转化。从这个角度,未来A股指数的上涨是值得期待的,如果在3000点之上A股能稳固两到三个月,场外资金包括场内资金的心态就会发生微妙变化,指数到更高的点位也不是看不到的事情。”

  多位私募判断这不是一场小级别的行情。明达投资的刘明达则坦言,聪明的钱已经陆陆续续进入股市,市场的上涨已经证明了供求关系已经在改变,所以不仅今年的股市是乐观的,2012年的股市也是乐观的。隆圣投资王贵文认为,未来18个月会形成大行情的起点,离熊市越来越远,离牛市越来越近,中国正在完成的工业化是行情的主要动力。北京德源安许良胜认为,短期靠保障房建设推动,中期靠中西部城镇化,长期靠战略新兴产业,中国经济和股市长期乐观。

  六大基金公司投资转向白马股 或引领资金流向

  综合最新披露的基金2010年度报告及上市公司年报,华夏、博时、南方、嘉实、广发、易方达等六大基金公司的布局特点得以曝光。与基金经理在2010年大部分时间内投资中小盘股完全不同的是,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发生了明显变化,高端装备领域的一批白马股成为基金强力持有的对象,这可能意味主力基金对今年指数上行趋势有乐观预期。

  相关信息显示,一些主打成长投资的基金经理甚至不惜偏离产品风格转而介入低估值白马品种,这进一步凸显基金策略的转变,这也使得去年另类投资盛行的格局有望得到改变,从而使得投资选股变得简单化。

  六大千亿规模基金公司的策略转向和选股风格,有可能是A股买方机构的普遍性现象,这也可能将指引市场热点变化和资金流向。

  ⊙中国证券网记者 安仲文

  基金经理热衷投资高端装备

  华夏基金披露的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旗下基金配置较多的个股包括大族激光、威孚高科、烽火通信等代表新经济方向的高端装备领域的标的。有五只华夏系基金将大族激光列为其前十大重仓股中,其中华夏成长基金将大族激光列为第一大重仓股。

  华夏基金投资总监刘文动在其基金年度报告中指出,通胀压力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制约了市场整体的上行空间,而转型的经济主旋律则继续为市场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领域在未来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会不断上升,市值也会相应的提升。

  作为高端装备领域的上游核心设备提供商,大族激光显然备受基金经理青睐,在基金经理给予其大量资金配置的同时,大族激光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股价涨幅也达到了75%。

  虽然华夏系仅有华夏优势增长基金现身于威孚高科2010年度四季度末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上述基金去年底增持威孚高科449万股,不过威孚高科却未进入华夏优势增长基金的十大重仓股组合中,反而有四只规模稍小的华夏系基金将威孚高科作为重仓股配置。具有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概念的威孚高科表现异常凌厉,去年四季度至今的涨幅已经超过70%。

  相比于华夏基金而言,南方基金2010年度重仓介入的品种则主要集中在中国重工、许继电气、软控股份、航天信息等标的上。其中南方稳健基金、南方稳健二号基金将软控股份、航天信息列为第五、第八大重仓股。南方积极配置基金将软控股份、航天信息则列为第三大、第九大重仓股。此外,南方绩优、南方高增也分别把航天信息列为第十大、第四大重仓股,其中南方绩优成长基金去年四季度买入航天信息至898万股。软控股份、航天信息去年四季度至今的涨幅均在25%左右。

  而目前因重大事项停牌的中国重工也为南方基金的净值增长立下汗马功劳,作为南方隆元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强周期且市值规模巨大的中国重工在去年偏重小盘股的市场环境下表现突出,去年四季度至今涨幅已经超过50%。

  基金偏离产品风格介入资源品

  资源品上市公司在去年四季度频频遭到基金经理的增持介入,即便是一些偏重成长的中小盘基金也很难坚持按照基金产品风格来运作基金,对资源品的布局介入已经不仅仅是大盘基金经理的投资偏好。尽管博时新兴成长基金从字面理解可以认定为基金更加偏重于成长风格的投资模式,但在部分成长股估值相对偏高,而低估值品种长期遭受忽视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也不得不更多的考虑风格转换可能存在的机遇,这就使得千亿规模基金公司旗下的一些成长类基金投资风格开始出现一定的偏离。

  根据相关数据披露,博时基金旗下的“新兴成长基金”去年四季度末几乎清一色布局低估值的资源品、航空地产领域的标的。对此,博时新兴成长基金经理李培刚认为,周期性行业的估值修复反弹行情有可能将继续下去。

  这一有趣的现象也发生在广发基金旗下的“广发小盘基金”身上。根据广发小盘基金披露的相关信息,其2010四季度前十大重仓股组合中,资源品上市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煤炭和有色类个股达到5只,而剩余的五只个股也均为低估值品种,核心股票池中难以寻觅中小盘股。

  而一向被认为可能偏重消费类上市公司的“内需增长类基金”也开始主打类似的低估值资源品公司。广发内需增长基金的2010年四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中,食品饮料类标的不见踪影,而资源品上市公司却成为基金的核心标的。

  一些基本面较为特殊的资源品概念股也是基金公司竞相持有的标的。拥有油页岩概念的辽宁成大也是“千亿基金公司”持有较多的品种,其中南方成分精选基金持有辽宁成大约883万股,将其列为第八大重仓股,南方盛元基金则将辽宁成大列为第七大重仓股。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也在去年底买入辽宁成大。

  此外,诸如即将转型为铁矿石上市公司的*ST钒钛也遭到“千亿基金公司”的青睐,为嘉实稳健基金的第七大重仓股,同时也进入南方避险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组合中。作为一只低风险保本基金,南方恒元保本基金将*ST钒钛列为其第一大重仓股,更凸显基金经理对此类标的的介入力度。*ST钒钛去年四季度以来表现不俗,股价涨幅接近55%。

  投资白马股 品种更趋同质化

  值得关注的是,综合最新披露的基金和上市公司年报,“千亿基金公司”的核心品种已经越来越多的趋于“同质化”,而这一含义并非指向基金经理选股特点缺乏个性,而更多的表明基金经理开始预判2011年的投资机会可能变得更为简单易懂,即抓住那些耳熟能详的白马股。相比于2010年投资效果更多的来自另类投资,“千亿基金公司”这一特点有可能使得今年的“白马投资”变得更为主流,而前文所述中小盘基金经理抛弃另类黑马投资转向权重股,亦能佐证今年基金经理的布局特点。

  “投资者应该等待白马股行情的到来,2011年很可能是一个价值回归之年。”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认为,投资机会将越来越多转向权重蓝筹,以信息透明、业绩优良且持续稳定增长为特征的白马股将主导市场行情,从A股市场表现来看,若市场出现大涨,最为受益的一定是白马股,而2011年高估值的小股票风险较大。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上周就认为,2010年基金经理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局面中,由于市场表现较好的品种主要来自一些另类的个股,投资变得复杂,也使得基金经理不得不忍受股票滞涨的煎熬,而未来的市场机会可能就主要围绕那些基本面较为优质,市场普遍认同的一批白马上市公司。

  而目前千亿基金公司的布局也体现了这一点。以华夏成长基金和南方价值基金为例,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共有的标的包括:烽火通信、中国重工、威孚高科。而华夏复兴基金与南方价值基金的共同重仓股标的又包括天地科技、航天信息、威孚高科。而上述华夏、南方系基金所共同持有的烽火通信、威孚高科,嘉实基金的重仓股中也有布局,烽火通信、威孚高科是嘉实量化基金的第三大、第四大重仓股。

  易方达首席投资官陈志民管理的易方达积极成长基金的几只重仓股也越来越多的显示出“大路货”的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千亿基金公司”的核心标的难以区分,易方达积极成长基金持有的第一大重仓股莱宝高科、第五大重仓股天地科技、第八大重仓股威孚高科、第十大重仓股伊利股份也都是华夏、南方等基金公司重点介入的品种。

  综合上述信息,基金经理捕捉白马股的动向很可能意味着今年A股市场投资机会更可能的变得简单化,2010年基金经理苦守滞涨白马股,或是被动的参与热点追涨很可能在今年将完全得到改观。

  年报先头部队“登陆” 21家基金公司去年赚了78亿

  又到基金年报披露时间。截至今日,共有21家基金公司旗下288只基金(分级基金合并,A/B/C分开算)披露2010年年报,天相数据统计显示,去年上述21家基金公司共实现利润78.54亿元。盈利缩水和分化成为目前已公布的基金年报的一大特点。同时,受制于去年混沌反复的市场行情,股票型基金出现一定程度亏损。

  ⊙中国证券网记者 丁宁

  公司:分化和缩水

  与2009年全部实现盈利“一团和气”的景象相比,去年基金公司盈利情况出现严重分化。

  数据显示,21家基金公司中,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和华商基金3家公司吸金能力较强,2010年分别实现利润45.53亿元、44.66亿元和43.78亿元;汇添富基金、海富通基金和华夏基金紧随其后,当年分别实现利润22.54亿元、20.29亿元和11.20亿元;数据同时显示,此中亏损最多的一家基金公司去年利润仅为-51.08亿元。

  除了分化,数据或许还暗示去年基金公司盈利水平相较2009年出现较大幅度缩水。从已披露21家基金公司的数据来看,去年实现利润同比2009年平均下降90.94%。

  分析人士对此表示,虽然这只是不完全数据统计得出的结果,但与2009年震荡上扬的行情相比,去年混沌反复的市场给基金操作带来更大挑战显而易见。

  类型:股基很受伤

  去年股市的捉摸不定也体现在对于股票型基金的利润影响上。

  从类型上看,已披露年报的基金中,119只股票型基金成为“受伤最重”的一类基金。数据显示,其去年实现利润共计-166.79亿元;除此之外,其余类型各基金均实现不同程度的盈利。

  其中,62只混合型基金赚钱能力突出,去年共实现利润167.00亿元;56只债券型基金凭借相对稳健的操作风格也在去年取得了35.50亿元的盈利。

  另外,11只封闭式基金、14只QDII基金、24只货币基金和2只保本基金也各有斩获,去年分别盈利16.42亿元、13.83亿元、11.48亿元和1.10亿元。

  基金:华夏优增最赚钱

  而从单只基金来看,嘉实和华夏无疑“单兵作战能力”最强。

  统计显示,在目前排名中,嘉实有4只基金位列去年实现利润最多前十名,分别是嘉实主题、嘉实策略、嘉实服务和嘉实优质,2010年实现利润分别为25.27亿元、21.03亿元、13.77亿元和11.01亿元;华夏亦有3只基金跻身前十,分别是华夏优增、华夏全球和华夏精选,2010年实现利润分别为37.16亿元、16.29亿元和15.15亿元,华夏优增也成为此批年报中去年最赚钱的基金。

  数据显示,288只基金中,有199只基金去年实现正收益,而在剩余的89只基金中,几只指数型基金损失较大,排在末尾的2只分别以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为跟踪标的的指数基金去年利润分别为-60.82亿元和-41.65亿元。

  投资“新旧并重” 基金看多下半年行情

  ⊙中国证券网记者 吴晓婧

  基于对通胀“前高后低”的预判,部分基金经理对下半年行情更有信心。在基金经理看来,如果通胀在下半年如期回落,那么股市将迎来转机。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投资机会的把握,“新兴+周期”两手抓的策略,成为基金经理的首选。

  行情或在下半年启动

  “下半年随着紧缩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通货膨胀的势头有望得到遏制,股市将在调整后迎来转机。”显然,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对于下半年的市场有更多的期待。

  国联安德盛精选魏东也表示,市场对通胀的担心可能在第一季度后逐渐回落,投资信心逐渐增强。矛盾将逐步转化为市场是否存在足够的流动性推升市场,而在政府严控房地产投资后,证券市场或将成为热钱的最佳土壤。

  在魏东看来,今年主要的趋势性行情将在下半年展开,届时投资者对宏观的预期相对稳定,外围持续恢复,一方面大盘蓝筹股将在低估值、持续业绩增长的刺激下展开行情,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内真正高增长的企业也将存在较大机会。

  光大保德信红利基金经理则判断,在上有紧缩政策制约,下有大盘权重股估值支撑的情况下,市场阶段性还将维持震荡整理格局,但中期内运行的中枢会有所抬升。

  投资策略“新旧并重”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投资机会的把握,“新兴+周期”两手抓的策略,成为部分基金经理的首选。

  在王亚伟看来,未来结构性行情的特点仍将延续,不过更有可能表现为结构性风险的释放。在其看来,要警惕创业板泡沫的风险,“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面临较大的回归压力,扩容节奏的加快,尤其是新三板的推出将加速创业板泡沫的破灭。”值得注意的是,他较为看好大盘蓝筹的机会,认为“大盘蓝筹股风险释放充分,将对稳定市场发挥一定作用,此外,调整充分的房地产股也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国联安投资总监魏东也表示,“今年的投资策略是抓住两端,一是低估值兼具成长性的蓝筹股;二是自下而上的新兴产业投资,我们的标准是行业发展空间较大,企业处于爆发期,管理层优秀,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并在此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选取可以承受相对较高的估值溢价行业。”

  基金安顺的基金经理尚志民亦偏好周期股的投资,在其看来,考虑到目前经济所处的产能周期末段特点,周期性行业将依次趋向供需平衡。采用绝对估值法测算,当前众多周期性行业公司股价已经基本反映了最悲观和中性情况之间的预期了。周期性行业比较容易在一个非常差的预期基础上实现需求或盈利的大幅度超预期。周期性行业盈利会迎来从悲观预期向历史均值回归的过程。

  此外,尚志民依然坚定看好消费股的投资机会,“我们非常乐于见到在中央层面就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税收制度调整展开的讨论。我们认为这样的讨论会加速将其落实到执行层面,并由此带来对于消费的巨大刺激。我们还发现,即便是经历了2008年危机,消费服务相关领域的投资依然保持了相当的增速。一旦未来居民收入实质性提高、并配合住房以及医疗领域保障的落实,消费定将迎来加速度美好前景。我们看好商业贸易零售以及由此衍生的物流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关注通胀水平和流动性 基金预判经济走向偏谨慎

  随着部分基金公司率先披露2010年年报,2011年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势等观点相继浮出水面,多家机构表示将密切关注未来通胀形势及其对市场的影响,2011年在通胀高企和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市场或将走出宽幅震荡的结构性行情,蓝筹股的低估值则抑制了大盘向下的空间。

  ⊙中国证券网记者 郭素

  两大制约因素

  2011年,通胀水平高企和流动性收紧将成为制约股市行情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如是表示。进一步分析,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货币投放绝对规模较大以及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输入型通胀等因素,决定了国内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也决定了货币政策收紧的趋势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不过,通胀有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指出,下半年随着紧缩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通货膨胀的势头有望得到遏制,股市将在调整后迎来转机。

  华安动态灵活配置基金表示,预期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在较快增长的轨道,但整体增速将较2010年略有下调。2011年尤其是上半年,通胀形势及其导致的政策变化是宏观经济及证券市场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虽然整体通胀依然可控,但物价水平可能较长时间在高位徘徊,因此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货币紧缩政策在短期内松动的余地并不大,加上国家对房地产新一轮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将进一步影响到市场的流动性以及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

  华宝兴业大盘精选基金指出,2011年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导致的物价上涨趋势难以改变,未来中国将面临长期性的通胀水平。从全年时间周期考虑,2011年上半年CPI将可能会出现冲高回落,但下半年很可能在偏紧政策适度放松和海外经济止跌回升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输入性通胀双重作用下,再次出现超预期的通胀可能。流动性方面,2011年的货币政策会相对收紧,但从时间分布上很可能是前紧后松。

  大盘蓝筹或成稳定器

  2011年,政府政策将在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并同时控制通胀这两端反复衡量,这也决定了2011年市场的博弈和纠结。

  广发基金表示,2011年不会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投资期,这意味着不会出现类似07年的大牛市;而2011年也不会出现低增长高通胀的噩梦,市场仍有可为。预计2011年市场风格不会像2010年那样泾渭分明,价值与成长股都存在投资机会,大小盘估值差距不会继续扩大,传统周期股存在复辟的投资机会。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指出,2011年结构性行情的特点仍将延续,不过更有可能表现为结构性风险的释放,大盘蓝筹股风险释放充分,将对稳定市场发挥一定作用。此外,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面临较大的回归压力,扩容节奏的加快尤其是新三板的推出将加速创业板泡沫的破灭,而调整充分的房地产股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采取防御性的投资策略,针对市场由于过分关注政策而导致的错误定价现象,运用反向投资原则,回避中小盘以及医药、食品等热门行业的高估值品种,发掘被忽略的行业里的优质公司。

  华安基金则表示,尽管通胀和流动性制约了市场,但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的相对低位,此外全年上市公司净利润预期也有20%左右的增长,决定了指数的下行空间并不大,市场很可能继续呈现出类似于2010年的宽幅震荡走势。总体来说行业以及个股的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在个股选择上将更加强调估值的安全性和成长的确定性,同时考虑市场风格轮动,密切关注高弹性的周期性行业以及具备估值优势的金融股。

  阳光私募去年十强今安在?

  2010年,阳光私募行业再度跑出一批黑马公司:世通投资、聚益投资、德源安、展博、理成、彤源投资,转眼间这些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老将们因为去年的优异业绩,而成为兔年更大论坛和颁奖礼的座上宾。那么今年第一季度,2010年的十强阳光私募们业绩究竟如何?其中的规律又在哪里?谁继续上演惊奇,而谁又颓然失色?这是本期基金周刊最关注的话题。

  ⊙中国证券网记者 周宏

  去年十强多黑马

  根据第三方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0年阳光私募行业排名前十名的阳光私募产品为世通1期(投资顾问:世通资产常士杉)、华宝1号(聚益投资汤小生)、理成风景2号(理成投资杨玉山)、德源安1期(德源安投资许良胜)、瑞天价值成长(瑞天投资李鹏)、混沌2号(混沌投资王歆)、展博1期(展博投资陈锋)、铭远二期、(铭远投资韩跃峰)、铭远巴克莱(铭远投资韩跃峰)、彤源2号(彤源投资任云鹤)。

  其中业绩最出色者,常士杉管理的世通1期,去年的年收益达到96%,跑赢同期大势112%。第十名彤源2号也有35.73%的收益,和公募基金冠军华商盛世的累积收益不相上下。世通的表现,继续了往年私募冠军都要跑赢大势100%的神奇纪录。

  而这还仅仅是考虑拥有去年全年业绩纪录的产品,部分年中成立的私募产品并不在其列。事实上,如果考虑海洋之星2号、泽熙、从容医药等年内成立的新产品的强劲表现,去年前十强的门槛可能进一步抬高到40%以上。

  但从公司规模上来说,去年阳光私募的十强,可以说是近几年“草根”味道最重的。行业前十大的私募基金公司没有一家沾边。相反部分中小公司,纷纷跃上龙门。以去年揽获第一名的世通资产为例,该公司在2010年前仅有一个阳光私募产品,即今年初来获奖无数的世通一期。而且,这一产品在2008年还曾因净值一度跌近0.40元一线(1元面值)而受到媒体关注和客户反弹。但转眼间,世通在2010年成了大明星。

  类似的聚益、理成、德源安、瑞天、铭远、彤源等公司。其在2010年前均是低调的行业后生,业绩也多在行业中游,去年,是这批“草根一族”上演了“大变天”的好时代。

  上天入地 业绩分化

  但若把眼光放至刚过去的2011年2个多月,去年的“新贵”们的业绩表现就很难说得上稳定了。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业绩统计,在有数据纪录的360余只非结构性的阳光私募产品中,去年十强的表现,整体大为分化。

  去年的冠亚军世通1期和华宝1号今年以来相对强势,在全行业中的排行榜暂列第三和第四名(今年以来,相对收益率)。

  此后的十强则位次大为拉开。去年第三名,理成风景2号,今年以来的业绩暂为第359名(全部362只产品),去年第四名德源安成长一期的今年排名是34名,仍列行业前十分之一。两者的差异极为巨大。

  往后呢,第五名瑞天价值成长排在今年的第102名,混沌2号列在今年的58名。第七名展博1期的业绩表现和瑞天差不太多——第94名,而深圳铭远投资管理的铭远二期和铭远巴克莱则徘徊在330多名。第十名的彤源2号也在286名左右,名次靠后。

  初步分析下,去年的十强基金中,今年前两个月仍列是十强的仅有两家。此外,进入行业前10%的有1家,前20%的1家,前50%的有2家,4家在去年最后25%的行列里。以业绩看,虽然没有今年初公募基金冠军“集体摔跤”的情况,但高达4成的落后率,也显示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确实也一定程度的重复了“从天堂到地面”的规律。

  反观今年前两个月的十强,一批“新草根”的上榜则仿佛是去年十强基金的“原样再现”。初步统计,今年前2个月进入行业前列的基金,除了去年遗留下的世通和华宝1号外,去年的平均排名在400开外(全年600多只基金)。

  也就是说,从概率上说,行业后一半业绩的基金今年以来跑进前十名的可能性,大约为去年前列者的4倍。这个现象同样值得研究。

  另外,今年业绩领先者的投资经理新名字屡见不鲜。诸如,华富励勤1期的朱精华,证研一期的宋晓辉等,相信大多数投资者并不熟悉。私募基金业界何以如此蓬勃的“出新”,也值得继续观察。

  不同的门派 不同的结果

  那么今年业绩持续飙高者和忽然落后者的差异究竟在哪里呢?其中究竟有几分天意,几分人为?私募基金的业绩又何以如此波动呢?我们采访了业内的一些分析人士。

  首先从天时来说,今年以来市场风云的变幻,被很多人看作基金经理业绩洗牌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年初一月份,消费股和中小板个股的暴跌,以及以高铁、机械、水泥、甚至银行等大盘周期股的逐步盘升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结构,和去年“小强大弱”的状况截然相反。也成为很多名将起落的重要因素。

  这一点在私募基金业绩表现上得到吻合。1月份的业绩差异,很大程度决定了年初以来的表现。以相对表现好的世通1期和暂时落后的风景2号为对比,前者今年1月份的净值增长超过10%,而后者的跌幅也接近10%,两者的起落不能不说和当月的市场风格有关。

  另外,从投资操作流派来说,灵活操作的市场流派,明显比强调公司基本面和竞争力分析的价值派,短期表现要好。从今年业绩来看,前两个月,业绩相对靠前的阳光私募基金都带有很强烈的灵活色彩。常士杉是有“投资唯一确定的是割肉”的豪言壮语之人,在市场剧烈的风格转换之中,或许积极灵活的风格的投资者,更容易在短期内保护住本金,也就更容易的出现好的投资者。

  当然,还有一点则很可能在于个股选择的风格偏好上。好买基金此前的研究报告认为,今年2月份业绩表现优秀的阳光私募基金,多属于偏好研究资产重组的“重组派”,而1月份而言,能否抓住铁路股的一杆红旗也是最为关键的操作之一。这一点在世通等公司的组合中表现非常突出。

  而一直坚持消费品、新兴产业的选股导向的基金经理,恐怕在今年年初就不会太有好的表现。从过去的采访记录可以看出,部分暂时落后者,确实有强烈的非周期化的投资偏好。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前两个月的业绩表现,固然有判断的高下,但风格的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作用,不完全是人力能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看,今年私募基金的业绩分化,并不难理解,而且这种风格转换还会持续

  私募冠军:需要能力也需要运气

  ⊙中国证券网 周宏

  冠军年年有,每年都不同。这是私募基金的规律,也是公募基金的规律。

  为什么,总是如此?

  太多人期盼享受华夏大盘基金的待遇,业绩总是稳定前列。但事实证明,绝对部分冠军基金的后续表现不像是华夏大盘,倒像是出了轨的列车,无例外地出现剧烈波动,甚至很快进入倒数的排名也不奇怪。很多投资者有这个疑问,这其中是为什么?是“利益输送”,还是“骄兵必败”,还是“天意难违”,究竟是什么让基金的排名如此受关注,又如此剧烈波动。

  有人认为其中的原因类似于举行“大猩猩投飞镖竞赛”,每年只有一个冠军,就等同于只有一个幸运的大猩猩,因为概率的原因,也因为竞争如此激烈,所以冠军总是更换。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是他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确实在部分冠军基金经理那里感受到前瞻的眼光、严密的思维和操作能力的高下,也无法解释这个世上,为什么有巴菲特、彼得林奇、甚至无法解释我们身边的王亚伟式人物的存在。

  有好事者认为,这是因为某些投资团队采用“利益输送”或周边资金“抬轿”的方法,通过牺牲一部分“水下”资金的利益,来打造某个品牌产品的业绩。这个说法流传是如此之久而广,也确实殊难否认,甚至我们无法怀疑这样的操作在行业里有存在。

  但是它无法解释一个关键的漏洞,为什么冠军基金不是由最有实力和最有资源的大型公司团队来垄断的,甚至在2010年的私募基金十强产品,业内的大型团队无力分羹。按照这个逻辑,越是大的公司越是有机会做到行业领先。但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中小团队冒尖出来的行业,显然无法被这样的“阴谋论”来解读。

  或许,一个复合的解释可能更能成立。这个市场自有他的魅力和能力,有他的空间和规律。他无法轻易被一个理念所垄断,更无法被什么资金团队轻易掌控。能力、资金、信息乃至诸多因素都会在业绩上体现出来,但他必须要一定的时间,而这其中的节奏谁也无法控制。有能力的团队或许无法在短期内一定冒尖,但是冒尖者必须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出才华。

  结论到基金业绩,这个结果就是,他的短期结果总是基金能力和市场时运的“综合体”。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巴菲特的那句很经典的话,“投资者经常混淆运气和能力的差别”。

  仓位回升至八成 基金做多意愿增强

  根据国都证券研究所测算,上周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回升0.45个百分点,至80.28%。剔除各类资产市值波动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基金整体主动加仓0.24个百分点。

  从上周基金主动性调仓幅度的分布情况来看,有45.9%的基金选择主动加仓,其中29.9%的基金主动加仓幅度在0%~3%之间,此外还有16%的基金主动加仓幅度在3%~5%之间。与此同时,有54.1%的基金选择主动减仓,其中42.1%的基金减仓幅度在0%~3%之间,此外,有12%的基金主动减仓幅度在3%~5%之间。与前一周相比,上周选择主动加仓的基金数量有所减少,但主动加仓幅度相对较大的基金数量有所增加,同时,主动减仓幅度相对较大的基金数量有所降低,这也是为什么上周选择主动加仓的基金数量少于选择主动减仓的基金,但基金整体仍然呈现出主动加仓特征的原因,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部分基金对后市信心的提升还是较为明显。

  从上周末的仓位分布来看,仓位水平在80%-90%的高仓位基金数量和仓位在90%以上的超高仓位基金数量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仓位水平在70%-80%的基金数量明显减少,而其他仓位水平的基金数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基金的整体仓位分布出现了上移。

  上周大规模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1.75%,较前一周主动加仓0.24个百分点;中等规模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0.62%,主动加仓0.36个百分点;小规模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45%,主动加仓0.13个百分点。

  上周6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有31家基金以主动加仓为主,较前周增加8家,主动加仓幅度全部集中在0至3个百分点之间。与此同时,有29家基金以主动减仓为主,主动减仓幅度同样集中在0至3个百分点之间。

  就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六大基金管理公司而言,上周六大基金公司中只有易方达选择了主动减仓,其他五家公司均选择了主动加仓,其中博时和华夏的主动加仓幅度相对较大。

  股基巨亏 258只基金去年盈利缩水98%

  截至3月26日,共有21家基金公司旗下258只基金公布了2010年年报。据天相投顾统计,258只基金2010年盈利78.54亿元,与2009年的4039亿元相比,缩水幅度达98%。股票型基金巨额亏损成为拖累258只基金盈利大幅下滑的主因。

  21家基金公司去年共收取管理费135.7亿元,与2009年相比略有增长;支付给销售渠道的客户维护费为21.11亿元,占可比基金管理费的16.13%,而2009年为15.24%。

  这些基金2010年度持股周转率为2.49倍,远低于同期市场3.46倍的周转率,但基金之间的周转率差距很大,高达14.6倍,周转率在5倍以上的有18只基金,低于1倍的有4只基金。

  从持有人结构上看,去年末机构投资者平均持有份额占比为19.36%,个人投资者平均持有份额占比为80.64%。而在上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1.14%及78.86%,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较2009年继续下降。从封闭式基金的机构持有人看,低风险品种的机构持有比例最高,而带杠杆的创新封基机构持有比例较小。其中,瑞福进取的机构持有比例为14.26%。可以看出,机构偏爱低风险品种,谨慎参与高风险品种。

  A股走势稳健 低仓位基金急欲翻多

  原本以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会使市场流动性偏紧,不少基金经理看空上半年市场,不过,今年以来股市的震荡上行尤其是上周的走势,使前期看空的基金经理意欲翻多。相关仓位测算报告也显示,基金上周平均仓位出现回升。

  “前期因为担心流动性出现问题,加上外围局势不稳,所以我将仓位降了不少,现在看来市场走势还比较稳健。所以想多和卖方交流,重新衡量市场,调整仓位。”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周末透露。

  事实上,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为缓解通胀压力,央行开始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来收紧流动性。这些流动性紧缩的政策也直接导致了去年十月份开始的股市反弹戛然而止,市场再度进入了整理期。在这种市场氛围下,一些基金选择降低仓位。

  不过,上周市场表现似乎超出了部分基金此前的预期。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私下透露,原本公司内部观点是看淡上半年,看好下半年,但目前来看,公司策略需要进行调整。“或许货币紧缩政策并不会立即收缩市场流动性,因此上半年市场流动相对比较宽松,目前股市的上涨正是对这种流动性的反应,而下半年流动性或许会偏紧。”

  据了解,上周近七成基金不约而同选择增仓。德圣基金研究中心3月24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可比的380只股票方向主动型基金中,257只基金主动性增仓,其中100只基金增仓幅度超过2%,13只基金增仓幅度超过5%。国泰、金元比联、农银等旗下基金主动减仓较为明显;华泰、信诚旗下基金主动增仓较为显著。

  针对后市,海富通基金认为,尽管短期内,由于自然灾害、通胀等问题有可能影响经济正常发展,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整体市场情绪并不悲观,上市公司的收益指标都显示较为正常。汇丰晋信则表示,在近期政策影响逐渐减弱的时期,市场的重心有望逐渐上移,投资者可以保持乐观一些的心态。

  “潜伏”细分行业龙头 基金医药股投资“空翻多”

  从公募到私募,从主题投资基金到中小盘基金,2010年医药股几乎“迷倒”了所有的股票方向基金,为它们获取正收益立下汗马功劳。但自去年11月末起,医药股行情突然“变脸”,中证医药指数跌幅超过20%,基金拥趸们的热情似乎也随之消散。

  从有着“黄金十年”瑰丽前景的“牛股发源地”,到高估值和降价双重压力下的“烫手山芋”,不到半年时间,基金对于医药股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经历了前期的一波大规模减持之后,乐观的基金经理开始反手做多,“潜伏”进医药板块中的一些细分行业龙头,期待着它们在下半年再起波澜。

  □实习记者 田露 本报记者 余喆

  减持或近尾声

  从医药公司2010年年报透露的数据来看,公募基金在去年四季度还对医药股较为青睐,减仓幅度并不是很大。但2011年以来,医药股的调整之势仍说明基金的态度已有所变化。

  “短期内我们的确比较谨慎,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可能要等到下半年。”一位对医药板块甚为关注的基金业内人士表示。

  “年前,主要是觉得医药股估值比较高,为控制风险减持了一些,但力度不大,仓位也还比较重。但春节之后,除了药价调控方面的影响,我们发现从医药公司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业绩可能低于预期,这对整个板块肯定会有拖累,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

  眼下,公募基金和上市公司一季度报告尚未披露,今年以来基金对于医药股的具体操作动向尚无明确数据。但根据民生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今年1月份基金对于医药股仍然时有增持。但2月中旬以来,基金反手做空,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减持,但近期减持力度明显下降。

  由于医药股普遍具有较小的股本和较高的机构持股比例,基金的动作对股价影响很大。“大多数医药股只有几个亿的股本,大部分公司又都被机构持股,有的公司机构控盘比例已达七成,如果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态度改变,抛售行为也会传染。”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

  机会在下半年

  基金经理难道真的就此挥别曾经为他们贡献良多的医药股么?事实上,基金并未完全看空医药股,已有部分基金经理“潜伏”进医药板块中的一些细分行业龙头。“整个医药行业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并不只是画了个饼。”一位看好医药板块的业内人士笑言。

  “现在医药板块中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市盈率回落到了三、四十倍,慢慢地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就会显现。等到下半年,一方面政策方面都会明朗化,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今年的经营状况也会提供一些确定性,这样投资机会可能就会到来。”一位基金人士表示。

  据了解,目前基金经理主要从产业集中度和政策扶持两条主线寻找医药股未来的投资机会。“产业集中度远远没有形成气候,这意味着行业里的优势公司有整合壮大的空间。比如说医药商业方面,龙头公司如上海医药(601607),同时在进行内部整合和外部的并购扩张,这样的公司可能目前还在夯实基础,积蓄力量,但它的未来潜力不可小视;另外一些输液龙头企业像科伦药业(002422),具有优异的成本控制优势,这可能使它在行业面临不利的情况下反而凸显优势。”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政策扶持方面,一位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表示,“我们注意到今年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会高达5360亿元”。他指出,医药行业已成为国家和各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医药公司的业务发展有望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另一方面,医保覆盖率增加和相关投入的提高,会带来切实的药品和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在他看来,一些中药制品行业、处方药龙头,甚至更细化的妇科用药方面,将会因为这些医保投入而受益不少。“有一些公司的股价去年已经有所表现,比如说千金药业(600479)、马应龙(600993)、昆明制药(600422)等。”

  提防“降价来袭”

  是什么原因,让医药股从去年基金的“大众情人”,沦落为今年年初的减持对象?有基金经理表示,降价是其中重要的触发因素。

  今年“两会”期间,民生问题再度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在此期间,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

  “这次降价相对来说是比较温和的,对上市公司影响并不是很大,但问题在于,这可能意味着一轮新的药品降价正在拉开序幕。我们了解到,后续还将会有针对精神类、肿瘤类、中药等的降价。”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对此表示担心。

  “这么多年,医药企业一直在药品招标价不断降低的环境中成长,降价是压力,但不是致命威胁。我们不认为今年的药品降价会对整个行业未来业绩产生重大冲击,但这是负面因素,所以我们谨慎为上,二、三月份减持了手中一些医药类股票。”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中国证券报记者同时了解到,基金业内目前认为,上半年政策尚未明朗化,除降价之外,“按病种收费”和“总额预付制”这两种医疗结算方式的推广,对药品消费带来的冲击也不可小视。新的结算方式意味着,医保机构将根据病种或行业总体水平对医院预支费用,这样会引导医院压缩成本,谨慎用药,减少病人就医过程中的繁琐环节。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医药行业比较特殊,受政府监管的力度比较大,医院与药企之间的关系又比较复杂,所以对政策比较敏感。不过从行业的反馈来看,大幅降价会导致招标过程中质低的产品反而打败质优的产品,这一点是监管层要考虑和避免的。”

  担忧估值压力

  除了政策“靴子”尚未完全落定,医药股的估值压力仍让不少基金经理有所顾忌。

  虽然从2010年11月以来,医药板块已经整体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但WIND资讯统计显示,以截至3月25日的收盘价对应年报中的最新财务数据来看,62家已公布年报的医药股的市盈率平均仍然高达76倍。

  “你不能只看它的财务报表,医药股的未来增长可能是爆发性的。研究医药股离不开医改的大背景,医改会给医药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增量。”这是一位对医药公司情有独钟的个人投资者,在与中国证券报记者讨论时发表的看法。

  但基金业内人士却对此有所保留:“近几年医药公司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所以投资者形成了比较高的预期。去年医药股走强,大家的预期更水涨船高。现在我们有些担心年报和一季报出来后,这些预期会不会落空。如果说不如想象中好,则眼下的估值还要向下调整。”

  截至今年3月25日,已有62家申万分类的医药生物公司披露了2010年年报,WIND资讯统计的结果并不令人乐观,62家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为-7.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同比下降了106.01%。不过,由于医药公司在收入和利润增长方面的分化比较明显,平均数据可能无法说明一切。总体来看,去年四季度,基金主要对业绩增长平平和市盈率较高的医药公司进行了一定减持。对医疗器械类的阳普医疗(300030),还有对市盈率较低,或具有新药储备等具有发展空间的公司有所增持,如丽珠集团(000513)、信邦制药(002390)等。

  作为相对独立的一方,一位券商分析师比较冷静:“医药行业从2005、2006年起,经历了一个高度景气周期,行业增速从2005年前的5%达到2010年的30%,原因是大宗原料药的价格经历了一个由低谷到高峰的过程,这个转折与需求、环保要求及供给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但是原料药价格现在虽然还在高位,却已经到了景气阶段的末期,生产原料药的上市公司现在都在努力向制剂产品转型。”他指出,原料药的变动就是行业风向标,“它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牵一发而动全身。”

  规模下降收入反增 部分基金公司告别“虚胖”

  尽管2010年基金行业整体规模有所下降,但截至3月26日,已披露基金年报的11家基金公司中,有7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都较2009年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费增加的公司中,不乏资产管理规模下降的公司。在基金告别“虚胖”的背后,更多地开始重视赚钱效应。

  管理费与规模

  这7家管理费增加的公司为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国联安基金、国泰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和海富通基金,4家减少的基金为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华安基金和华宝兴业基金。

  其中,华夏基金在2010年收取了约28.84亿元管理费,在目前发布年报的基金公司中高居榜首。从往年情况来看,这一数据也很可能是整个行业的最高值。

  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往往直接取决于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有意思的是,在管理费增加的公司中,不乏资产管理规模下降的公司。

  譬如,Wind资讯统计,作为业内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华夏基金2010年管理的公募资产净值为2247.13亿元,较2009年的2467.59亿元下降了220.46亿元。但它收取的管理费却由2009年的26.82亿元增加至28.84亿元,管理费率明显增加。

  工银瑞信的资产管理规模减少了约98亿元,其管理费却由2009年的5.4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5.9亿元,增加了5000万元。广发基金、国泰基金、海富通基金也均是在规模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有所提高。只有国联安基金和国投瑞银基金是规模和管理费均有所增长。

  其中,国泰基金的管理规模由572.40亿元降至473.23亿元,减少了约100亿元,但管理费却由2009年的4.7亿大幅增加至2010年的5.8亿,管理费增加了约23%,管理费率更是由约0.82%提高至约1.22%,提高了约50%。

  告别“虚胖”

  为何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增,管理费却有所增加呢?在这一看似相悖的现象背后,基金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基金产品分为货币型、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等多种产品,每种产品收取的费率不同,其中,货币型产品的费率往往最低,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费最高。在2010年之前,许多基金公司为了冲规模,往往会大肆发行货币基金,但这种基金对基金公司的收入贡献很低,造成许多基金公司规模很大,但收入不高的“虚胖”现象。

  以管理费增长最快的国泰基金为例。2009年,国泰基金管理的约572亿元资产中,有102.58亿元均是来自国泰货币(020007)基金,但到了2010年,国泰货币基金的规模降为29.11亿元,规模减少了约70亿,管理费却仅仅减少了90万元。反而是国泰金鹰、国泰区位优势(020015)等股票型基金的规模有所增长,两只基金增加的总规模仅为20多亿元,却增加了超过2500万元的管理费。此外,国泰基金发行的新基金也为管理费作出了“贡献”,如国泰保本三期,在2010年给国泰基金新增了2492万元管理费。

  此外,国泰中小盘基金在2010年规模大幅减少,由去年年底的51.73亿元减少至15.43亿元,减少了约36亿。但由于它在2009年底发行,在当年只给国泰基金“贡献”了862.91万元的管理费,在2010年,该基金管理费增加至4682.70万元。

  这一迹象也说明了行业的一些标准在发生变化。“以前的行业处于扩张期,大家更多的是拼规模,所以拼命发货币基金。这两年更多公司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排名等指标了,更多地开始重视赚钱效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控制费用

  在管理费收入增加的同时,如何控制各项费用是基金公司关注的另一个问题。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一旦不盲目地追求规模,基金公司的尾随佣金、托管费用、交易费用等各项成本也能够得以控制。

  还是以国泰基金为例,其2010年的上述三项成本也均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低于管理费增幅。华夏基金的尾随佣金虽然上升了0.95亿元,但交易成本下降了约1.4亿元。除了工银瑞信外,尚未出现三项成本大幅高于管理费增长的公司。

  从基金公司大股东披露的基金公司利润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这点。目前,有5家基金公司的大股东披露了基金公司的利润。其中,银华、兴业全球(340006)、农银汇理、长盛基金等4家公司的利润均明显增加。

  其中,银华基金属于规模、利润均增长的基金公司。长盛基金规模减少约70亿元,但营业收入增长17.52%,利润增加23.56%。兴业全球规模小幅增加约5亿元,增幅约为1%,利润增加11.74%。不难看出,这其中既有管理费增加的因素,也有各项费用减少的影响。

  超七成公司有基金身影 基金持股亚厦股份近五成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程加快,基金的调仓动作也开始浮出水面。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披露年报的916家上市公司中,有656家公司被公募基金不同程度地进驻,占比高达71.62%。

  97家公司基金持股超过20%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披露年报的656家有公募基金进驻的上市公司中,有97家公司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超过20%,占比达到14.79%。

  亚厦股份(002375.SZ)可谓公募基金最大的宠儿。公司2010年年报透露,公募基金持有股份数量高达2619.54万股,占股比例高达49.43%,是名副其实的基金重仓股。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在去年三季度的2135.96万股基础上增持了483.58万股。但是今年以来亚厦股份的股价走势似乎并未能让这些基金获得收益。资料显示,亚厦股份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11.82%。

  根据Wind统计数据,基金持股比例超过40%的上市公司更是多达8家。其中不乏创业板市场的个股被公募基金大量持有,例如星辉车模(300043.SZ)的基金持股比例就高达45.18%,仅次于亚厦股份;汇川技术(300124.SZ)跟国腾电子(300101.SZ)的基金持股比例均超过40%。

  金地集团(600383,股吧)最受宠爱

  对比三季报跟年报就会发现,谁是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的最爱。Wind统计数据显示,共计有366家公司在去年四季度被公募基金不同程度的增持。

  Wind统计数据显示,增仓绝对数量最多的是金地集团(600383.SH)。资料显示,去年三季度金地集团的基金持股数量为2.86亿股,而到了去年四季度基金共计增持1.49亿股,将持股比例增加至9.73%。值得注意的是,金地集团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2.78%,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而在基金增仓的上市公司中,增持江西水泥(000789.SZ)是最大的赢家。截至记者发稿,江西水泥的股价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上涨高达54.69%。其中,博时精选跟广发内需分别在去年四季度买入799.99万股和602.88万股。另外,还有广发聚丰跟农银汇理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两只基金同样在去年四季度进驻。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基金增持的上市公司都给它们带来盈利。莱宝高科(002106.SZ)就在去年四季度被基金增持3134万股,但是今年以来其股价却大幅下跌24.53%。

  347家公司被减持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上述公司被基金看好增持的同时,同样有不少公司被公募基金大举减持。

  Wind统计数据显示,共计有347家上市公司被公募基金不同程度地减持。其中有59家上市公司去年三季度结束时尚有基金持股,但是到四季度就被全部抛售。例如亚宝药业(600351.SH),去年三季度结束之时基金尚持有股份3769.62万股,但是到去年年底,基金持股数量已经变成零。而从其股价走势来看,今年以来亚宝药业股价累计下跌6.57%。

  单从绝对数字上来看,苏宁电器(002024.SZ)成为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基金去年四季度共计抛售了5.65亿股苏宁电器。但是抛售并未给苏宁电器的股价带来太多的冲击,今年以来该个股股价已经累计上涨3.58%。

  212只基金去年利润减98.65% 管理费增1.5%

  有分析师提出,公募基金应向私募基金靠拢,让管理费与业绩挂钩

  截至上周末,据可比的2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12只基金2010年年报统计,共实现利润5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缩减98.65%。

  同期,212只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仅缩减16%(由2009年的12422.69亿元降至2010年的10435.19亿元)。

  业绩下滑的同时,基金管理费却不减反增,2010年128.23亿元的管理费同比略增1.5%。虽然这一对比程度与去年上半年的“业绩巨亏但管理费增长”有所缓解,但基金公司的“旱涝保收”仍然令基民心里不痛快。甚至有基金分析师提出,公募基金应该向私募基金的收费模式靠拢,让管理费与业绩挂钩,采取更为灵活的收费模式。

  半数基金盈利

  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及WIND资讯最新统计,在已经披露年报的261只基金中,有137只基金实现了盈利,占比52.49%。其中,刘文动、邹唯、孙建波执掌的基金跻身利润排行榜前三强,成为2010年最赚钱的三位基金经理。

  数据显示,华夏优势(现任基金经理刘文动、巩怀志)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为37.16亿元,成在已披露年报的基金中排名第一;嘉实主题精选(现任基金经理邹唯)紧随其后,全年利润总额为25.27亿元;华商盛世成长(现任基金经理庄涛、梁永强、孙建波)排名第三,全年利润总额23.42亿元。嘉实策略增长(现任基金经理邵健、邵秋涛)、广发策略优选(现任基金经理冯永欢)也不示弱,分别以21.03亿元、20.51亿元的利润额跻身前五强。

  此外,还有华夏全球精选(现任基金经理周全、杨昌桁)、华夏大盘(现任基金经理王亚伟)、嘉实服务增值行业(现任基金经理陈勤)、华商领先企业)(现任基金经理申艳丽、田明圣、郭建兴)、嘉实优质企业(现任基金经理刘天君)等5只基金,全年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

  在上述的10只基金中,华商盛世成长显然是明星中的明星,是前十强中唯一能实现利润增长的基金。据统计,10只基金合计利润总额197.16亿元,与2009年的418.2亿元相比,利润减少了221.04亿元,缩减幅度52.86%。华夏全球精选利润减幅最大,利润额由2009年的77.54亿元缩减至2010年的16.29亿元,减幅达79%;华商领先企业、广发策略优选利润缩减幅度也远远超过了60%。华商盛世成长却独步江湖,利润由2009年的4.03亿元猛增480.95%达到了23.4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商盛世成长以37.77%的收益率夺得2010年度股基冠军。王亚伟只能无奈地将“公募一哥”的头衔拱手相让,其执掌的华夏策略、华夏策略精选则屈居第二、第三。

  7基金公司亏损

  交银施罗德全年亏51.08亿

  从基金的角度分析,21家基金公司中有7家去年亏损,其余14家成功盈利。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12只基金合计实现利润额-51.08亿元,在目前已披露年报的基金公司中业绩最差。

  WIND资讯最新统计,交银施罗德旗下的12只基金中,有6只盈利,6只亏损,史伟执掌的两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在该公司基金业绩排名录得冠亚军。2010年6月30日成立的交银主题,去年半年时间实现利润2.35亿元,是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业绩最好的一只基金;史伟执掌另一只基金交银先锋股票,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72亿元,排名第二。交银施罗德旗下有6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仅有这两只实现盈利。公司业绩垫底的两只基金同样是偏股基金,交银精选(现任基金经理李立)、交银蓝筹股票(现任基金经理张媚钗)全年利润额分别为-16.49亿元、-13.79亿元。

  除交银施罗德外,全年亏损的公司还有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与此相反,在三分二的盈利基金公司中,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录得前三甲,全年实现利润额分别为45.53亿元、44.66亿元、43.78亿元。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利润22.54亿元)、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利润20.29亿元)、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利润11.2亿元)盈利额均超过10亿元。

  管理费同比增1.5%

  华商基金管理费大增八成

  据WIND资讯最新统计,212只可比的已披露年报基金,2010年管理人报酬合计128.23亿元,与2009年的126.33亿元相比,增加了1.5%;与此同时,客户维护费由2009年的18.57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9.45亿元,增幅4.76%;托管费由2009年的22.5亿元增至2010年的22.55亿元,增幅0.24%。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注意到,21家公司中,有1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同比增长,其余11家管理费下降。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报酬由2009年的1.2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2.31亿元,管理费增长80.37%,是目前披露年报的基金公司中管理费增幅最高的一家。与此同时,该公司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56%,其客户维护费由2009年的3227.78万元增至2010年的5095.65万元,增幅57.87%;托管费由2009年的2222.34万元增至2010年的3957.9万元,增幅78.1%。该公司同期费用增额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8.21%。具体来看,华商盛世成长管理人报酬由2009年的1441.61万元增长至2010年的10456.11万元,增幅高达625.31%。

  此外,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管理费也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17.34%、16.55%、14.12%。其中,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利润额-15.25亿元,同比下降112.24%。

  当然,也有不少基金管理费同比锐减。金元比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利润额同比下降90.68%,同期管理费也下降80.35%,客户维护费及托管费同比分别下降74.32%、80.85%。2010年巨亏的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管理费同比下降9.05%,客户维护费及托管费同比分别下降0.87%、11.17%。

  目前来看,11家公司管理费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额也在大幅缩减。

  有基金分析师对《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表示,公募基金应该向私募基金的收费模式靠拢,让管理费与业绩挂钩,采取更为灵活的收费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基金行业的专业研究人员并不赞成改变基金公司现有的收费模式:熊市中,人们提出要基金管理公司降低管理费率或者和基金投资人共担风险;但当牛市来临,几乎没人提出要提高基金管理费率,让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投资人共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