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小集合”笑傲“一对多” 券商资管狂飙突进

http://www.sixwl.com/2011-1-14 9:29:06来源网络点击:..
字体:

    在理财市场上一直不敌公募基金耀眼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2010年爆发式增长。全年近百只产品的新发数量甚至超过了往年产品总和,而且“小集合”产品整体业绩优于基金“一对多”产品。
  券商人士预计,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审核制改备案制政策有望推行;券商注重业务创新,力争改变“靠天吃饭”局面等因素将推动券商资管业务驶上快车道,而广受投资者关注的公募基金将成为券商资管业务追赶的首要目标。
  “小集合”大放异彩
  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井喷,业绩不凡。“小集合”产品受到市场青睐,且整体业绩优于基金“一对多”产品。“小集合”产品是一种限额特定集合理财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客户人数上限为200人。
  统计显示,全年各大券商共发行96只集合理财产品,超过了往年集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总和,完成募集规模达778.01亿元人民币。
  在规模扩容的同时,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也很不错,总体跑赢市场。2010年,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14.31%和12.51%,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总体跑赢市场。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呈追赶基金之势。其中,“小集合”产品表现抢眼。朝阳永续统计数据显示,175只各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2010年全年平均收益率超过3%。以收益业绩计算,“小集合”产品成交领先,在朝阳永续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全年收益率排行榜中,前十位的集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高达20%。其中,包括浙商“金惠1号”在内的7只产品是2010年新成立的,且有6只为“小集合”产品。东方红资产管理团队旗下的东方红先锋1号、东方红先锋2号、东方红先锋3号三只“小集合”产品上榜。
  同时,券商“小集合”战胜基金专户“一对多”。据朝阳永续统计,基金公司2010年全年共发行超过140只“一对多”产品,但仅有一成取得正收益,较券商“小集合”相去甚远。得益于“小集合”的突出表现,2010年新成立的产品平均收益率达3.6%,较成立一年以上产品2.7%的平均收益率高出0.9个百分点。
有望驶上快车道
  业内人士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不仅不会昙花一现,反而将驶入快车道。
  证监会日前向各大机构下发《关于调整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取消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计划行政许可,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管理。业内普遍预期,2011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增长数量和规模将远远大于2010年。
  面对市场变化,一些规模较小的券商把资产管理业务作为突破口,而非仅仅死拼经纪业务佣金。譬如,东海证券在2005年成为创新型券商并拿到资管牌照时,将公司定位为“理财型券商”,依托资管业务发展,主打的东风系列理财产品在业界取得颇为优异的收益率。
  “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巨大。”东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投资总监朱玺表示,近年来监管层对券商资管产品加速放行,加之市场资金充裕,理财市场快速扩容,“销售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推广产品比以前要容易”。
  一些原本从未涉足资管领域的券商也纷纷推出集合理财产品。2010年,山西证券、长城证券等多家券商申请或推出了旗下的第一只集合理财计划。
  渤海证券2010年末推出了旗下首只集合理财产品“滨海1号民生价值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围绕政府“改善民生”进行投资,是市场上首只以民生为主题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渤海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周磊表示,对于券商自身来说,推出资管业务主要是因为国内券商盈利模式结构单一,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
  他表示,在美国成熟券商的利润来源结构中,资产管理是核心业务之一,与经纪、投行一起成为收入的三大来源。对比之下,国内券商的主要盈利局限于证券经纪、承销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其利润收入一般占到总利润的80%,且经纪业务中的佣金收入一项就占据总利润的50%以上,其它收入创造的利润仅占20%。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造成券商的盈利水平与市场走势高度相关,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经营风险大。眼下佣金快速下滑,证券公司过分依赖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单单提供通道式服务愈加难以为继,必须为客户提供保值增值服务。“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券商纷纷加大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视和投入,整个行业的发展明显提速”。
  目前,已有部分券商依靠资管业务创造丰厚的收益。如在上市类券商中,光大证券和海通证券的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三季度末分别达到了14.7%和7.1%。
剑指超越公募基金
  与日趋完善的公募基金相比,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一直不是市场上的明星。但一些券商认为,券商资管业务超越公募基金只是时间问题。
  有券商主管资管业务的高管评价认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起步晚、规模小、门槛高、业绩差。诸多条件样样不如公募基金,一些制度安排也制约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展。“比如公募基金由专门的基金公司组队管理,而多数券商资管仅是一个业务部门,资管负责人不少精力都花费在了和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的内耗上。再如公募基金发展早,有先发优势之后带来的资金优势,高薪大批量地从券商挖角,这对券商资管业务而言就是恶性循环”。
  但随着市场变迁,收益率迎头赶上,券商开始了反击,资管业务较为成熟的东方证券等成立了独立的资管分公司,全力打造资管产品品牌。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券商则开始筹备大规模招兵买马,甚至有资管负责人私下放出豪言,“只要是人才,薪酬不是问题”。
  那些立志在资管业务上发力的券商认为,资管业务有望超越公募基金。他们解释说,与基金相比,券商拥有业界强大的研究实力,拥有自身营业部的渠道优势,拥有券商投行乃至创新业务牌照的业务支撑,最重要是拥有上亿的客户资源。这些综合金融服务所带来的优势是基金公司所缺失的。
  “券商资管业务缺的只是时间。”上述券商高管认为,与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开展集合理财业务的时间普遍晚了3-4年,公募基金在这段时间里借着上轮大牛市的东风快速发展。但券商有渠道、有资源、有人才、有客户,甚至不少券商把最豪华的投资团队投入到了资管业务中,超越公募基金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这种竞争态势已现端倪。在理财产品最重要的银行营销渠道里,2010年高速扩容的资管产品与公募基金的抢拼已经升温,2011年,注重渠道营销的理财市场将迎来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