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私募交流 >> 正文

中国私募债券近期将试点推出 40%的红线有望突破

2010-12-7 14:05:55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银行间市场酝酿私募债券合格投资者难寻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消息,市场一直关注的中国私募债券将于近期进行试点,明年正式推出。

  私募债券破冰

  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一年前就表示,要推出私募债券来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直到今年8月底,有关私募债券的发行规则指引才获交易商协会理事会的原则通过,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随后,协会又多次召集银行间市场多家承销商,就私募发行的有关规则进行讨论。

  目前,我国非金融机构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方式只有公开发行,但随着债市扩容,此种发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员袁新钊表示,公开发行必然意味着要不停地公布财务状况,这对于一些信用资质基本面波动比较大的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影响。

  安邦咨询研究员陈业认为,私募债券的推出,对那些有发展潜力、但目前达不到公募债券发行条件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所谓私募债券,是相对于公募发行而言的定向或非公开发行,是发行者向200人以下的投资者发放的债券。据统计,2009年全球共有6979笔私募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8万亿美元,而中国在此市场上还是空白。

  40%发债“红线”有望突破

  在2005年短期融资券推出后,中期票据又在2008年面市,企业的发债规模急剧膨胀。但现行的《证券法》规定:“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40%。”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一大障碍。

  “这个规定从国际惯例来说是比较少的,只有韩国曾经有过债券业务不能超过4倍的规定,更多的国家没有。”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债券分析师周余说。袁新钊认为,40%的“天花板”限制了很多高等级的企业,很多企业债务融资额度基本上达到了30%以上,继续进行融资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一商业银行人士表示,40%的限制是针对公开发行,并不适用于非公开发行,只要投资人在200人以下,就算私募发行,可不在40%的约束范围内。

  对于设立40%“红线”的目的,陈业认为,是限制企业的杠杆率,使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有一个比例的限制。“一个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要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市场环境来决定,40%的红线更多是站在监管层的角度,有点带有一刀切的性质。”

  近期市场上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经弃守私募债券融资40%的“红线”。

  私募债流动性受关注

  “私募债券的流动性应该会比公募债券差一些,这点是肯定的。”周余表示,如果允许它在适当的投资者范围内转让,私募债券流动性会有所提高,在利差方面会比一般的公募债券高一些,这对投资者是一个保护。

  根据海外经验,私募债券的流动限定在私募定向投资者范围内,不得转让给非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美国的私募债券在面市之初就有规定,投资者在购买后的两年内禁止卖出。直到1990年监管部门颁布了“144A”规则,允许在至少持有1亿美元债券的大机构间进行私募债券的买卖,这才取消了两年持有期的限制。

  袁新钊表示,如果私募债券能够转让,肯定会增加它的吸引力。“如果不能转让,实际上没有一个退出机制,只能是持有到期,这对于一些基金或一些更看重短期收益的机构来说,参与的热情不会太大。”

  由于流动性直接关系到债券的定价,西南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薛娇认为,出于对私募债券低流动性的补偿,它的定价要高于公募债券。

  “先发行后审批” 合格投资者难寻

  据接近交易商协会的人士透露,发行私募债券不必等待监管机构审核批准,承销商可先行为发行人和投资者牵线搭桥,在商定好发行协议后再向交易商协会进行报备,是一种“先发行后审批”的模式。

  周余认为,这样的流程比传统的审批快得多,“当然也只有这样,私募债才可能会被参与各方重视。审批流程过长的话,不利于债券吸引发行人和投资者”。

  “承销商能不能帮他们找到合格的投资者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发私募债的企业资质都不是特别好,一般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现在均不可以投资这些信用级别比较低的公司,对基金或券商的投资条件要求也比较高。”薛娇说。

  私募发行债券的信用风险要高于公开发行,这对投资机构来说也是一种考验。不管从监管层面还是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袁新钊认为,都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来促进这个市场的发展。“怎么来评估信用风险,包括怎么来给这些信用风险定价,都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