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货币政策陷两难 专家称应再加息两三次

2011-6-20 11:33:47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17日在出席由上海证券报主办的“第五届诚信托”奖颁奖暨“2011中国信托业峰会”时表示,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目前更应该加息而不是上调存款准备率,她认为今年应该再加息两到三次。

  目前的货币金融政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抑制通胀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调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让调控部门左右为难的情况。在利率方面,保持负利率不利于控制物价,而加息又会导致热钱流入、相关行业也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在汇率方面,如果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央行必须投放基础货币来干预汇率;而如果人民币加速升值,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外需可能加速下滑。此外,银根紧缩也有导致经济超调的风险。

  对于目前的货币信贷形势,张承惠认为确实偏紧,但仍高于09年以前平均数,且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目前经济活动仍然比较活跃,总需求增长仍然较强劲,CPI仍处同比高位,环比压力大,货币政策需进一步紧缩。”张承惠表示。

  但她同时指出,紧缩的货币政策目前已经导致三个群体的资金紧张:首先,近期基础设施投资较大的地方政府。由于项目已经上马,较大的后续资金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有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其次,中小企业,特别是过多采用“短贷长用”方式投融资的企业。这类企业贷款期限通常不超过1年,而投资项目建设周期往往在二三年以上。信贷规模压缩后,部分银行对到期贷款不再继续投放,使这类企业资金骤然抽紧。此外,由于盲目追求利润的原因,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业的企业。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强化,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资金难以快速回笼,影响到主业生产。

  张承惠指出,从紧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从内需来看:受收入实际增速下降影响,实际消费增速还将回调,全年可能在13%以下。从投资来看:十二五规划开局后各地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将抑制投资增速回调幅度,今年投资将保持在24%左右的中等偏高水平;而从出口来看:欧日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2011年出口增速将回调到20%左右。综合判断,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尚在可控范围。全年GDP增速比上年回调。

  基于上述判断,张承惠认为短期之内政策调控力度不会放松。“但在稍长一个时期内还要观察国际形势的变动,如果下半年经济出现了超出意料的快速回调的话,可能政策的方向,或者政策力度会调整。”张承惠表示。

  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张承惠主张加息而不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她指出,从现实的金融和实体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经济副作用太大,下半年以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密度会降低。相比而言,她认为加息对经济会造成压力,但不如监管部门想象的那么大。因此,她主张要加息,今年再加两到三次利息才可以。

  诺安基金:加息预期不断升温 货币基金直接受益

  近日,加息预期陡然升温。对此,诺安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张乐赛指出,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的背景下,货币基金将直接受益。

  诺安基金公司旗下的诺安货币基金截止到6月16日,诺安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3.6590%,甚至高于3.2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已经是该基金连续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超过3%。

  诺安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张乐赛指出,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的背景下,货币基金将直接受益。货币基金强调的是流动性管理,市场资金紧张时,资金利率高,此时参与资金拆借,就能获得较高收益。

  跳出加息思维治通胀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5月份CPI达到5.6%,再创近期新高,通胀形势严峻。按照以往经验,遏制通胀必须动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如,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等。毫无疑问,加息对遏制通胀能起到直接效果。但是,如果市场机制不健全,那么货币政策的作用力也会大大减少。因此,现在应跳出用加息来治通胀的思维。

  先来看相关情况。自去年年初以来,央行一共四次加息、十二次提高准备金率。经过十二次调整后,如今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的历史水平,冻结的资金总量近4万亿元,基本上将2008年年底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释放出来的基础货币回收完毕。

  再加上连续四次的加息,资金成本的快速上升抑制了相当一部分的需求,市场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从货币泛滥到货币短缺的转换。当然,考虑到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仍大大超过实物商品的全部市场价值,因此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的这根弦始终处于紧绷状态,紧缩政策在短期内并不会退出舞台。

  然而,值得关注是,在一系列紧缩政策的打击下,我国的通胀势头并未因此而减缓,反而是愈演愈烈,并屡创金融危机后的新高。在一年半的时间里,CPI已经从1.5%上升到5.5%,提高了整整4个百分点。大多数的机构都认为,这个水平仍不是本轮通胀的最高点,在未来几个月CPI指数突破6%的可能性相当大。

  事实上,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地依靠加息提准已经给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由于资金紧张,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显著提高,许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调10%,更有银行上调20%~30%的也并不鲜见。

  在正规融资渠道面前碰壁后,一些中小企业只好求助于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融资机构。但大大高于正常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民间贷款利率,又使本来负担沉重、利润率不高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少数企业只好无奈地关门大吉。

  此外,加息提准之后对银行的资金回流似乎也并不明显,在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时候,.储蓄分流态势十分明显,比如据央行统计,今年4月份四大银行存款减少近5千亿,而5月份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再减少2784亿元。

  一般来说,通胀的形成主要有需求拉上型与成本推动型两种。中国目前的通胀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型通胀,既有需求拉上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因素。因此,从未来的政策选择来看,依靠加息提准来治理通胀仍有必要,但更应该创新调控思维,从导致通胀的根源上入手,紧紧牵住推动通胀的“牛鼻子”。

  考虑到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殊机理也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从某种程度来讲,如果要治理目前通胀,必须超越依靠加息提准的惯常思维,从体制的深度进行治理,才能使通胀的根源得到清除。

  首先,应加快政府体制的改革,坚决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冷却长期无法得到遏制的地方政府投资需求。目前,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冲动难以遏制,不但产生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需求,成了通货膨胀的助推器。从历史上来看,每次治理通胀都是从遏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入手,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中后期、九十年代中期以及2006-2007年的通胀期间,实践证明这样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应尽快打破垄断,消除垄断高额利润,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我国的基础性产品如煤、电、油、运等行业,基本上都是由国有垄断企业所把持。这些垄断企业运用价格控制的力量,不断提高基础性产品的价格,甚至采取高收费、乱收费的方法,以期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基础性产品价格的节节攀升,成了物价不断上涨的基本动力。

  最后,应实行大规模减税,减轻企业负担,以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利润稀薄,再加上税费负担沉重,企业竞争力普遍较弱。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类企业的税收占销售总额的平均税率为6.65%;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1.91%,其中民营企业更高达4.9%;税收占利润比率为99.9%,民营企业则达到了119.6%的高位。高额税负通过价格机制最终落到消费者头上,并成为推高物价的重要力量。

  加息预期升温 市场震荡筑底

  大成基金表示,社保基金入市被市场人士理解为“底部”出现的标志,然而,目前通胀压力犹存,流动性收紧及加息预期提升等因素仍将让股市承压,市场近期可能仍将维持在低位震荡。

  5月份CPI达到5.5%,创下最近34个月以来新高。大成基金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令投资者忧虑农产品(000061)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6月份CPI将再创新高已成市场共识。今年以来,央行保持了稳定的每月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速度。大成基金预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银行可用资金3600亿元,直接减少银行可贷资金,在此背景下,尽管官方利率没调整,但是市场利率已经调整。由于市场利率过高,国开行也于16日宣布取消发行200亿元1年期含权浮息债。上述种种迹象推高了投资者对加息的预期。

  大成基金表示,由于忧虑加息进一步加大与外币的利差,进而吸引更多海外热钱,央行一直避免大幅度加息,主要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信贷额度给经济降温。但货币政策的各种手段是完全相通的,实际利率已经上升。

  大成基金指出,不排除央行近期会再次加息,但鉴于经济增长正在缓慢回落,相信紧缩性政策将接近尾声。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将进入观察期,既不大可能进一步收紧,也不会很快放松。在目前股市整体估值偏低的情况下,市场下跌空间有限。即将公布的中期业绩将成为左右个股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