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大盘分析 >> 正文

内忧外患四大不利因素 人民日报:不要盲目抄底

2011-6-24 9:22:16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人民日报:股市为何连续出现地量成交? 不要盲目进场抄底

  反映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入市抄底需等大盘走稳

  6月23日,沪深两市震荡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报2688.25点,涨幅1.47%;深成指报11775.3点,涨幅2.01%。同时,两市成交量较前一日放大,沪市成交835亿元,显示有资金积极介入。此前的22日,上海市场单日成交金额刚刚创出了近一年的地量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成交低迷,反映了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入市仍然十分谨慎,市场如果要摆脱目前的震荡格局,还需要等待资金面、政策面积极信号的出现。

  沪指再现罕见地量

  在市场行情整体震荡下行的背景下,近期股市成交情况明显冷清。

  6月20日,沪深股市延续近期弱势,双双“四连阴”。至21日,沪深两市股指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反弹行情,市场个股的普涨成为反弹的主要力量,但反弹当中仍然显得较为乏力和犹豫,量能虽然较前一日有所放大,但仍然处于地量水平,表明近期市场投资者参与热情依然不高。

  而到了22日,尽管延续前一交易日的回稳势头,沪深股市继续上行,但反弹力度明显减弱,两市成交再度萎缩至1200亿元以下。截至收盘,上海市场共成交653.4亿元,深圳市场成交484.1亿元,两市成交金额均较此前一个交易日出现小幅萎缩。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场当日成交金额创出自2010年7月16日以来近一年的地量水平。

  尽管市场纷纷猜测中期底部或已不远,股指短期将进入反弹阶段,但业内人士仍建议在大盘未确立反弹趋势前,近期应以短线操作为主。

  缘何出现地量成交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央行未出台加息措施,但存款准备金率日前正式上调,投资者对资金面偏紧的忧虑令市场萎靡不振。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给全球股市蒙上一层阴影。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徐振宇认为,近期股市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股市本身的机会主义和短期化倾向比较普遍,从监管层来说,近年来每年都有巨额增发,不利于股市的长久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股民的投机心理,需要检讨;二是来自实体经济的忧虑,对通胀和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使得市场缺乏信心。“按道理来讲,近期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资金会大量进入股市,但是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市场反而量价齐跌,甚至出现地量成交,出现这种局面,资金的紧张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最根本的恐怕是缺乏信心。”徐振宇说。

  目前,市场担忧之一在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加码,因为这决定着市场总体资金的供应情况。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指出,为了控制物价上涨而收紧的货币政策使市场资金量减少,这是导致股市地量成交的重要原因。

  而从央行最新的态度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都还有空间,这也势必影响市场信心和预期。

  地量是否意味着见底

  23日股市的大幅上扬令市场纷纷猜测,罕见地量是否暗含玄机,大盘的中期底部还远不远?

  有分析认为,从近两年历史走势看,沪指缩量到600亿元以内,往往意味着大盘距离中期底部已经不远。沪指2010年7月的行情,是在沪指缩量到600亿元以内后的第十二天见底,而沪指2010年9月和2011年1月的行情,更是在沪指缩量到600亿元以内后的当天见底。

  近期,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纷纷发布策略报告,认为下半年不乏投资机会。中信证券说,市场从4月份至今的调整已经逐步反映了悲观预期,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可逐步转向积极,利用市场下跌加仓。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地量见地价只是股市见底的信号之一,不能据此肯定股市就会见底。去年以来,沪市成交量几次跌至600亿元水平均筑就阶段性底部,是因为背后有国内货币政策微调的配合。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市场依然处于弱势,资金面临严峻考验,欧洲债务危机还在发酵之中。所以,市场趋势性改变还需要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消化。

  熊市不言底。徐振宇说,从理论上讲,中期底部是存在的,但未来走势难以预测。从总体看,在国内通胀拐点没有出现以及宏观政策没有明朗之前,投资者仍有可能继续对国内股市持谨慎态度,不要盲目进场抄底。

  三大因素或考验大盘反弹空间

  昨日A股市场出现了低开高走的格局。尤其是午市后,在次新股以及保障房建设概念股的牵引下,反复活跃走高,上证指数甚至一度摆出上摸2700点的态势。成交量也迅速放大,从而使得日K线图形成了一根放量的中阳K线,反弹行情拉开序幕的意味愈发浓厚,那么,如何看待这一信息呢?

  资金面宽松预期激发热情

  对于昨日A股市场的走势来说,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短线资金面趋于宽松的预期有着较大的关联。一是因为央行票据突然暂停发行,向市场释放了监管机构已充分认识到当前市场紧张的资金面不利于经济运行的信息,因此,不排除后续货币政策或有微调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些权威的业内人士也称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或将以加息来代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格局。

  二是因为昨日午市后,国债回购利率市场突然出现变脸行情。其中GC001从最高的10.15迅速跳水至2.86,如此宽幅震荡的背后也意味着短线的资金面突然出现了宽松的特征。与此同时,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市场也下跌13.75基点,收于7.3325,如此也佐证了短线资金面渐趋宽松的趋势,这自然有利于短线资金聚集起做多的激情。

  受此积极影响,多头的做多激情迅速释放出来,体现在盘面中,就是急跌的次新股率先吹起了冲锋号,比如说四方股份(601126)、三江购物(601116),他们的共同点就是K线形态的45%角的下跌态势。由此可见,越跌股有望成为本轮行情的领涨品种。如此的信息迅速蔓延,华鼎锦纶(601113)、建研集团(002398)等近期调整幅度较大的次新股成为短线资金出击的对象。而在午市后,市场的乐观氛围也迅速蔓延至保障房概念股。在此牵引下,大盘迅速飙升,拉开了反弹的序幕。

  反弹空间或不宜过分乐观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反弹空间并不宜过分乐观。原因有三,一是目前上证指数在经过近几个交易日的震荡走高,已接近了2700点。而上证指数在3000点一线拥有天量级别的成交量分布,这就意味着3000点或将是中期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区区300点的距离,显然是不足吸引长线资金进入的。因此,支撑目前反弹的力量只是来源于存量资金的生产自救的资金以及部分短线抄底游资。既如此,在这些资金推动下的反弹,空间自然不易过分乐观。

  二是因为目前经济增速回落的预期仍未改变。据报道称,汇丰中国6月23日发布制造业PMI的预览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1,制造业产出指数录得50.0,均创11个月新低。如此的数据说明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的确较为突出。相反,由于猪肉价格的高企使得6月份的CPI指数仍然可能处于高位。在此背景下,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不会轻易放松,也就意味着资金面宽松可能只是一个短线的现象。而本轮反弹行情主要是缘于资金面宽松的预期。如此来看大盘的反弹基础并不扎实。

  三是因为本轮反弹行情的两大主线的弹升空间相对有限。其中保障房主线,固然未来保障建设力度会加速,但由于铁路投资等力度的放缓,水泥等保障房概念股的核心品种的涨升空间有限。因此,在持续活跃之后,水泥等品种或将面临着一定的抛压。而次新股主线主要在于半年报的业绩预期以及超跌。但由于目前不少次新股的估值仍然高企,所以,群体性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未来的走势仍可能会呈现出个股行情。所以,大盘的涨升引擎的力量也相对有限。

  出击超跌反弹品种

  综上所述,大盘短线的确存在着一定的企稳反弹的趋势,但弹升空间相对有限,周五将在2700点一线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即便站上2700点,6月15日的2705点至2691点的缺口处也有反压。

  但毕竟目前人气有所回升,个股的结构性行情将趋于乐观,可操作性有所加强。故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仍可跟踪,其中符合反弹行情的超跌反弹品种可积极关注,比如说次新股以及部分低估值的新股,他们或将在近期的强势行情中有突出的表现。张化机(002564)、恒大高新(002591)、开尔新材(300234)、四方股份等品种可跟踪。

  不佳数据重挫欧美股市

  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重挫股市。

  截至18日,当周美申请失业金人数升至42.9万人,高于市场预估。5月新屋销售环比下降2.1%。当日公布的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亦表现不佳。再加上美联储在22日的决策会议上下调经济前景预估,投资者信心遭到打压。

  北京时间23日22时40分,英国及德国股市大跌超过1%,法国股市大跌超过2%;美国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1%。原油期货报每桶91.17美元,大跌4.4%;黄金期货报每盎司1519.30美元,跌幅超过2%。美元指数则上扬1%。

  6月汇丰PMI初值滑落至11个月低位

  汇丰昨日公布,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数据及投入价格指数回落至11个月以来新低。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内紧缩政策背景下,制造业扩张几近停滞,但不必担忧经济“硬着陆”。同时投入价格指数的回落则显示通胀压力在6月开始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6月汇丰PMI初值为50.1,低于5月终值51.6,为2010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逼近50的枯荣分界线。制造业产出指数同样滑落至11个月来最低水平。PMI高于50表示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趋势,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出现萎缩。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官方PMI持续回落的趋势相同,今年以来汇丰PMI持续下滑。“由于紧缩政策见效同时外需疲弱,总需求正在降温。再加上当前去库存的调整,生产增速放缓。”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

  PMI的持续走低,显示政策紧缩下经济扩张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各大机构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而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之声也渐起。对此,屈宏斌表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是没有根据的,“至少当前制造业PMI水平仍然与13%左右的工业增速保持一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将今年GDP增长预期从9.5%-10%下调为9%-9.5%,但他也认为,水利投资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推进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加快等,会对下半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形成支撑,经济不大可能出现“硬着陆”。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分析师刘之意指出,汇丰PMI的样本多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由于融资和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但大企业情况还不错。“此外,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回落,原油价格已经由此前的115美元的高位回落至92美元附近,这些都有助于企业原材料成本下降和利润回升,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并不悲观。”刘之意说。

  14天跨月资金惊现10.05%高价

  昨天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继续紧张,7天回购利率一度摸高9.6%。跨月中期品种依然受到普遍追捧,虽然14天成交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加权利率昨日已经飙升160BP ,预计资金面紧张状况将延续到7月初。昨天质押式回购成交总量3123.38亿元,较前日增加16.13%,主要是来自隔夜成交量的增加,其成交量在2300亿左右。

  由于政策性银行前期融出资金都以中长期为主,使得资金较为分散,昨日政策性银行基本暂停了资金融出。尽管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仍维持资金融入的状态,但是央票的停发也适当地缓和了市场的紧张神经,加上公开市场到期释放的350亿,市场流动性稍有宽松,临近中午的时候,资金融出机构渐多,隔夜资金供给量较前日明显增多,成交量也随之增加。

  隔夜回购昨平开在7.47%,加权利率收在7.33%,较前日下行约14BP。7天利率保持涨势,盘中最高成交价达到9.60%,最终加权利率突破9.0%,报收在9.05%,上行约24BP。14天的跨月资金昨日依旧抢手,盘终最高价竟然出现10.05%的高价,令人震惊,加权利率随之上行160BP至8.92%,成交量与前日持平。

  SHIBOR报价方面,昨日除了隔夜SHIBOR回落以外,短期品种继续大涨。具体的,隔夜下行13.75BP至7.3325%。7天上行23.58BP,报收在9.0708%,14天品种大幅上行141BP,收在9.0642%。

  货币政策下半年仍会保持稳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本周四(23日)暂停中央银行票据发行,这是近5个月以来的首次,也是年内央行第二次暂停常规的央票发行。有分析人士指出,资金面极度紧张,是央行暂停央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主要原因。从当前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有所趋缓迹象来看,市场越来越关注下半年央行是否会调整目前货币政策的紧缩程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表示,下半年的宏观政策不会很快放松,而是继续从紧。

  流通性趋紧致放松银根预期升温

  今年以来,央行已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市场中的流动性,进而消除通货膨胀中的货币因素,已成为央行在稳健货币政策下的操作常态。随着经济增速势头放缓,CPI(消费价格指数)或将迎来拐点。

  陈东琪表示,高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影响正在减弱。他预计CPI将在四季度出现明显的高位回落。预计全年高点在六七月份, 7月份可能在6%或更高水平。

  尽管通胀压力未来可能趋缓,但是对未来央行加息的预期,仍然让市场对货币流动性紧缩产生担忧。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情况下资金充裕,贷款投放量比较大。货币转向收紧以后,整个货币量收紧了,银行还要保住一些刚性的信贷需求,资金总量受限,在流动性上不会像以前那么充裕了,由此引发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真正的压力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自2009年大量的资金出去以后,很多政府上了项目,而加强监管后,资金压力增大,这样来自地方政府的呼声就很可能要求放松银根。

  放松银根会导致资产泡沫

  根据今年以来公布的经济数据,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两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放缓,将有利于抑制通胀,从而促使央行考虑放松货币政策。

  但是,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陈昌华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通胀下降速度慢是央行难以放松银根的关键。陈昌华分析,对比2004年和2008年的两个高点可以看到,目前国内食品类通胀不是很严重,但服务业的CPI通胀则非常明显。这意味着此轮CPI最高点可能会低于2008年时8.7%的峰值,但通胀范围明显扩大则意味着此轮CPI下降速度会比较慢。

  此外,陈东琪也认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紧是因为目前地方投资积极性依然很高,如果政策过早放松,将导致物价再次过快上涨。同时,虽然目前货币增速在放缓,但货币数量规模仍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需要时间来消化前期的货币超常规投放压力。

  专家表示,如果过快地放松银根,则可能会导致资产泡沫继续做大。魏加宁认为,根据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前车之鉴,在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后,日本经济出现了很大的泡沫。而与之相对的,德国却顶住了压力,避免了泡沫经济。他表示,如果我们此时放松银根,就可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有保有压 区别对待

  尽管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速放缓会否导致硬着陆出现担忧,但是对于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多数专家表示应该继续保持稳定。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目前宏观调控上面确实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我们房价依然维持比较高的位置;另外人力成本的提高,通胀的延续,使得我们整个经济只能够处于微调。

  “对抗通货膨胀应同时使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认为,数量型工具可以少用,多用价格型工具。此外,提高汇率的浮动空间对抵制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明显的效果。

  在加息预期的升温、信贷从紧的市场环境下,面对中小企业困局,经济学家辜胜阻指出,政府一要实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货币政策,减轻金融紧缩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化解中小企业“钱荒”困局;同时规范民间金融,放宽金融管制,通过金融创新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

  陈东琪也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力度将有所调整,因为现在中小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要适当地给一点‘水’,否则会‘渴死’很多中小企业,因此会有一定的弹性放松。”他认为,之前的货币政策主要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尽管有关部门表示还有一定空间,但如果继续使用数量工具的话,将会对货币供求关系造成破坏。因此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调控将以提高利率作为替代。

  三个变数 38点阳线后并非高枕无忧

  本周四,A股市场终于迎来了一波较为给力的反弹行情,上证指数收盘上涨1.47%,为近期少见的涨幅。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很多投资者对这一波反弹显然有些措手不及,但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趋势都具备一定的持续性。那么,市场究竟为何而涨呢?或许源于一个“通胀预期已经开始下行”的信号。事实上,这样一个信号也带来了三种变数:通胀预期下行趋势是否成立;若是总需求下降导致的通胀预期下行,是否意味着企业盈利开始下行;外围经济形势又存在何种变数。事实上,这些变数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市场的运行。

  通胀预期下行能否成立

  昨日,在银河证券中期策略报告会上,某部委官员称,从他们监测到的储蓄数据来看,通胀预期已经开始下行。这一信号似乎意味着,通货膨胀这一市场担心了大半年的问题开始有了转机,宏观调控的压力也有可能逐渐减弱。再加上持续大涨的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昨日出现回调,近两个月持续盘跌的A股市场终于迎来了大幅反弹的契机。上证指数突破下行压力趋势线,MACD实现金叉,深成指更是突破多条均线,市场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那么,通胀预期下行这一趋势是否真的能确立呢?从M1的走势来看,这一趋势成立的可能性比较大。5月份M1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2.7%,M2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5.1%,已经接近2008年的低位水平。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存款规模,今年4月份存款搬家较为明显,存款总规模小于3月份,但5月份这一势头被扭转过来,而这意味着M1可能也会很快见底,相应的CPI也应该会见顶。

  不过,反应在股市上,大盘的技术层面昨日也出现了一些瑕疵。上证指数在碰到1664-2319的连线之后有所回调,收盘价与五日均线的乖离率有些高,最让人担心的还是量能虽有所放大,但并不明显。这让人感觉市场仍有些犹豫,究竟市场还在担心些什么,或许是担心通胀下行的后果,或许是担心通胀的反复。

  总需求下行后果如何

  如果通胀预期真要下行,人们不禁要问通胀预期下行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总需求的分解中找到答案。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总需求同比增速为16.6%,而去年同期的增速是18.18%。消费品需求回落比较清晰,这其中汽车、家电、地产等都较为弱势,这可能与消费基数、信贷和产品价格有关系。从二级市场对消费行业的反应来看,也是如此,今年以来可选消费指数下跌了5.49%,日常消费指数下跌了6.53%,而去年消费行业是被市场普遍看好的行业。有分析认为,需求下降令市场看低消费品行业的盈利预期,进而才有了股价的回调。

  另外一块需求的回落是投资需求和外部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投资需求增速依然较高,但这一增速已经开始回落。而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萎缩,这一回落速度还可能会加快,而投资增速的回落会影响企业盈利。此外,外部需求也因为经济前景不明朗而处于下降的过程中,出口风险在扩大。分析人士认为,投资需求放缓最终可能会由保障房来承接,但外部需求放缓则需要等待外围经济好转。因而,通胀预期下行导致的后果,反应在市场层面也会存在较大变数。

  外围形势变幻莫测

  从通胀预期下行的原因来看,外围需求下降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外围需求对通胀的影响还需要两只眼来看,可能降低通胀预期,也可能让通胀继续上行,关键要看需求下降是出于何种原因。

  近日,美联储下调美国经济预期,维持利率不变。目前市场主要的分歧在于目前美国疲软的就业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美联储是否会推出QE3。从伯南克的言论可以看出美联储目前尚无此打算。但是伯南克表示,如果美国经济继续恶化下去,美联储可能会采取其他进一步的措施。伯南克称拖累美国经济的因素可能将长期存在,加息遥遥无期。事实上,全球发达经济体目前的处境也大体如此。

  而这意味着,弱美元仍将主导世界,而由之带来的世界流动性也会依然充沛。但此过程中,困扰美国经济的是创新能力的下降和对人才吸引力的降低,进而导致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这个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在生产力难获提升的背景下,过多的货币最终还是会带来全球性的通胀,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宏观调控也难以放松,这就是外围形势所带来的变数。

  基金经理:政策不放松 市场仍将弱势寻底

  近期市场大幅下跌,基金经理对于后市演绎更加谨慎,在多数基金经理看来,短期内,通胀压力依然较高,防通胀依然是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在看到通胀出现趋势性回落前,以控制通胀为核心的政策面不会放松,市场近期仍将弱势寻底。

  上证指数在跌穿2700点支撑线之后加速下跌,南方基金投研人士认为,在6月底至7月初,A股仍在加速探底的阶段,因为短期内困扰股市大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6月份通胀继续走高、加息可能性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数据短期还未见底、资金面紧张局面没有缓解等。

  在其看来,如果未来出现通胀6月见顶、去库存7月见底、三季度海外经济增速下滑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下降、M1增速见底等状况,那么三季度市场筑底反弹依然是可以期待的,但是反弹高度可能将止于3000点。市场真正走强可能要等到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理顺之后的2012年,目前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虽然A股整体估值已进入底部,市场仍担心两个问题,一是结构问题,剔除金融行业,沪深300其他成份股的静态市盈率在22倍左右,与2008年底18倍的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二是趋势问题,在全流通、市场化扩容、期指等制度性变化发生后,A股市场的估值中枢是否会逐渐下移,历史上的估值低位是否可能成为未来的估值常态?鹏华基金(微博)冀洪涛认为,估值中枢的逐渐下移将是市场演变的必然趋势,对此投资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冀洪涛表示,目前市场仍在继续向下寻求支撑的过程中,震荡和调整或将持续。“市场总体估值基本合理,但结构性泡沫仍然存在,大盘股估值较低,中小盘股仍然高估,未来仍面临压力。大小非解禁在弱市中加速了价值的回归,而市场的增量资金有限,未来仍应适当保持谨慎。不过,那些真正质地较好的个股已进入中长期投资的底部区域,值得关注。”

  万家基金管理部总监欧庆铃认为,四季度通胀可能有所回落,“不过幅度不会很大,今年通胀都会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欧庆铃补充道,“政策调控是‘相机而择’,对经济增长有底线就不会大力度地收紧流动性,只要流动性仍然充裕,通胀就是始终不会大幅下降。”

  基于对基本面和政策面发展趋势的判断,欧庆铃表示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持续震荡调整之后,四季度或将迎来拐点。

  欧庆铃认为,去年年底,一方面是货币紧缩到一个对股市而言的临界点,另一方面经济基本面也到达了企业盈利能力的顶点,市场的趋势性拐点产生了,结构性泡沫开始崩溃。“从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收缩的趋势性看,今年大部分时间都可能是结构性估值修复年,可能要到第四季度才能看到流动性改善和经济重新上行的拐点”。

  老法师看盘:维稳行情来临

  昨天我说市场已经发出维稳信号,短期内大家可以放心。今天,大盘以一根中阳线来回报投资者,这种久违的红盘振奋人心。接下来就需要对短期行情性质进行初步判断,此次反弹,究竟是能上扬几百点,还是仅为技术性反弹而已?

  回顾本轮调整,从4月18日到6月17日形成为期两个月的下跌周期,指数跌幅约15%,个股普遍的跌幅更大。调整的根本原因无疑是货币政策持续紧缩,资金面极度紧张,而新股发行、定向增发以及限售股解禁潮水汹涌,导致整个市场供求关系极不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分析师们如何高呼 “估值已经逼近1664点”,市场始终难以企稳。正是由于个股惨烈的下跌,使得机构投资者群体几乎找不到赚钱者,而私募基金更是叫苦不迭,自称“只能喝稀饭”。

  昨日的反弹大有扭转趋势的味道,我认为这或许就是投资者对宏观经济预期发生改变的体现。这种改变主要就是指通胀高点或将在6月出现,而央行在停发央票的背后,或许在暗示近期加息可能性下降。不过,仅仅是可能性的下降不足以支撑对大行情来临的判断,目前还只能说是维稳行情。

  我在昨日已指出,央行暂停发行央票是维稳信号。因为6月30日是各大银行大力吸收存款任务的一个重要时点,在此之前资金面将持续紧张,所以即使央行继续发行央票,也可能发不出去。另外,既然机构已经预计6月份通胀见顶的概率很高,那么继续紧缩则可能对经济增长构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目前的反弹我判断是维稳行情,6月过去之后是否加息,很难说。

  两个信号 悲观预期或已触顶

  尽管资金利率还在持续攀升,尽管加息利剑仍高悬头顶,但从本周持续地量以及深强沪弱的格局来看,A股市场已经开始显现出止跌的迹象,而在这些积极迹象背后的潜台词,或许是市场悲观预期已经触顶。

  做空力量阶段性衰竭

  本周四沪深股市显现出久违的做多热情,两市大盘双双放量上涨,其中沪综指实现了自今年3067点调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事实上,市场本周在2600点上方出现较大反弹似乎早有征兆。

  从成交量来看,本周上海市场持续出现地量,虽然“地量地价”并非客观规律,但当持续大幅调整后,地量的出现还是应该引起投资者的重视。就本周而言,上海市场分别在周一和周三两次出现600多亿元的低成交,而本周四如果没有午后的放量拉升,沪市又将出现一个地量。

  地量的频频出现其实透露出了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那就是市场虽然主动性买盘不多,但主动性卖盘也同样明显减少。经过自3067点以来的持续调整,大盘下跌了10%以上,不少个股已经跌去了30%-40%。可以说,股价大幅下跌后的地量显示出空头力量已经阶段性释放完毕。

  在做空力量趋于衰竭的同时,资金介入的意愿却明显提高。据中登公司的数据,上周新增A股开户数和新增基金开户数都较此前一周明显提升,显示场外资金入场意愿明显趋强;与此同时,上周A股参与交易的账户数占总账户数的比例,也开始从低位区域回升,表明场内资金活跃度也开始反弹。一方面是卖出力量的明显衰竭,另一方面是买入力量的低位增强,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在2600点区域出现反弹也就水到渠成了。

  深强沪弱的背后

  分别观察沪深股市,可以发现,近期呈现出明显的“深强沪弱”特点。成交量方面,深市地量出现的次数明显少于沪市;指数方面,深成指昨日已经突破了30日均线,而沪综指尚未触及20日均线。

  仅从市场角度看,“深强沪弱”的格局显现出市场人气提升的迹象。事实上,市场人气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题材概念股的活跃度,而在此类股票中,深市股票占据了更大比例。因此,深市更加强势很可能意味着市场人气已经逐渐走出谷底。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强沪弱”格局更透露出市场悲观预期见顶的可能。深圳市场更为强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小板股票近来出现显著反弹。从今年以来的走势看,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企业财务费用日益提升等背景下,市场充满悲观预期,而中小盘股票无疑成为悲观预期的最直接宣泄口,中小板、创业板也都经历了持续深幅调整。那么,此时中小盘股票出现明显反弹,是不是可以看成市场预期有所转变了呢?

  这种可能还是存在的。虽然当前资金、经济、政策等基本面环境仍然较差,但股市是对预期的反映,只要悲观预期见顶,则市场完全有可能见底。实际上,目前的基本面不利因素进一步变差的空间已经不大。首先,在供给制约和库存规模有限的前提判断下,本轮企业去库存的幅度很可能比较温和,这意味着经济有底;其次,资金利率本周虽然持续攀升,但并非没有尽头,考虑到半年度贷存比考核以及吸储成本加大的季节性因素,很可能在7月初我们就看到资金利率的趋势性回落;最后,经济增速小幅下行,基数因素逐渐弱化,都使得CPI同比增速在6月见顶的概率大增,政策继续紧缩的空间已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