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大盘分析 >> 正文

今日四大利空考验A股 底部或呼之欲出

2011-5-12 9:30:07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贸易赤字扩大 美股收低 原油白银暴跌

  美东时间5月11日16:00(北京时间5月12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30.33点,收于12,630.03点,跌幅1.0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6.83点,收于2,845.06点,跌幅0.93%;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5.09点,收于1,342.07点,跌幅1.11%。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6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5.67美元,报收于每桶98.21美元,跌幅为5.5%,盘中曾最低触及每桶97.50美元;6月份交割的RBOB汽油期货价格下跌26美分,报收于每加仑3.12美元(约合每升0.82美元),跌幅为7.6%。与去年同期相比,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29%。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下属商品交易所(COMEX)6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下跌15.5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501.40美元,跌幅为1%;7月份交割的期银价格下跌2.97美元,报收于每盎司35.52美元,跌幅为7.7%。

  美国财长盖特纳重申欢迎中国对美投资,并对未来几年内中国对美投资将迅速增长充满信心,称促进两国间的相互投资对双方均有利。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玛丽·夏皮罗表示,对于放宽私营公司上市融资限制一事,该委员会持开放态度。

  路透社最新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华尔街债券交易商及基金经理人认为,单靠削减支出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提高征税必须成为一揽子减赤计划的方案之一。

  外围市场方面:

  花旗集团(Citi)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比特(Willem H. Buiter)表示,欧元区为应对债务危机以及避免2013年前出现成员国债务重组的计划已失败。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今日将下调英国经济增长预期,理由是目前的经济缩减政策拖延了经济复苏的速度。这将成为是该国央行第二次调低其GDP增长预期。英国正在经历由财政缩减所带来的经济颓势,经济增长预期也因此遭遇节节下调。

  日本财务省最新统计显示,日本国家债务在2010年末达924万亿3,596亿日元,连续2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一年增加幅度达到41万亿4,361亿日元。按此计算,日本每一位国民的负债总额为722万日元(约58万元人民币)。

  经济数据方面:

  美国商务部宣布,3月份美国的贸易赤字为482亿美元,经济学家对此的平均预期为477亿美元,2月的贸易赤字经季节调整后为454亿美元(此前为458亿美元)。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截止5月7日的一周中,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环比增380万桶,上周为增加342万桶。

  期指反弹疲态明显 多头大幅减仓

  11日期指主力合约跌8.2点,跌幅0.26%,结束了此前四连阳的走势,尾盘15分钟小幅下跌。受宏观数据公布影响,期指全天反弹略显疲态,多方主力在尾盘有所离场。从持仓排名看,前20名多头减持1520手多单,前20名空头减持828手空单,多方主力的信心略显不足。机构表示,在通胀压力巨大的条件下,期指走弱并未超出预期,目前持仓低、负溢价两大指标仍说明期指处于极度谨慎状态,后市进一步下挫可能不大,市场或在小幅震荡后企稳反弹。

  截至5月11日收盘,主力合约IF1105收报3139.8点,跌8.2点,下跌0.26%,最高至3165.0点,最低至3126.0点;下月合约IF1106收报3153.8点,跌8.0点,跌幅0.25%;下季合约IF1109收报3196点,跌8.4点跌幅0.26%;隔季合约IF1112收报3244.8点,跌8.8点,下跌0.27%。

  从盘面走势看,期指全日的走势略显疲态。在早盘一度下挫后,随着经济数据的公布,期指一度顽强翻红,并在午盘后创出日内高点。但尾盘明显上攻乏力,收盘再度翻绿。尾盘15分钟期指呈现下跌走势,多方主力有离场现象。从日线看,这也终结了此前四连阳的走势,一直偏弱的反弹态势更显疲弱。

  从持仓量看,1105合约周三大部分时间持仓量维持在2.5万手至2.7万手之间。收盘时持仓为2.2万手,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760手。这已经是期指连续第八个交易日持仓下降,多空双方的博弈热情已降至冰点。

  业内人士表示,从消息面上看,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4月份蔬菜价格回落并未明显拉低整体CPI涨幅,通胀压力仍然很大,有机构认为5月下旬央行可能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因此期指昨日的走弱,也并不出乎意料。

  “利空后没有大跌,说明跌得也差不多了。”大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曹忠忠表示,由于紧缩预期仍在,未来期指还需要度过一个资金短缺期,在这段时间内相当于在构筑底部。“只要没有跌破中期上涨趋势线,那么未来震荡后方向还是向上的。”

  从持仓排名看,前20名多头减持1520手多单至1.57万手,前20名空头减持828手空单至1.97万手,多方主力的信心略显不足。

  业内人士表示,期指目前仍处于极度谨慎状态。持仓量逐渐降低、期现价差处于负溢价,这都是期指处于相对底部的标志,由于多方已经无意参战,空方处于杀无可杀的局面,市场于是就处于弱势震荡状态,而一旦利空被消化,市场转势的可能性就很大。

  中证期货表示,期指市场昨日同样受到宏观数据拖累维持了震荡格局,而主力合约1105在加速移仓过程中略微呈现偏弱的态势,总体仍呈现资金流出,凸显投资者仍无法摆脱货币调控政策预期带来的隐忧;技术上虽然守住了5日均线,但多头力量明显不足,只是杀跌力量还没有呈现,预计震荡格局还将延续,直到周末之后信息面能更趋明朗。

  3年期央票今重启 流动性调控再添新工具

  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这种变化,既是为后续调控保留政策的灵活性,也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停发近半年的3年期央票今日重启发行。由于3年期央票受市场资金利率影响相对较小,其对于基准利率的参考作用也相对较弱,因此更有利于央行的主动调控。

  从昨日公布的4月份经济和金融数据看,在信贷和CPI向调控目标靠近的同时,经济增长出现减缓迹象。在此情况下,央行选择在当前重启3年期央票,一方面说明经过前期的密集紧缩,调控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货币政策从之前的适度宽松正式进入稳健;另一方面,3年期央票的重启将部分替代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货币政策的这种变化,既是为后续调控保留政策的灵活性,也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从去年以来3年期央票使用的时点看,央行此次动作所透露出的政策信号则可能表明,货币政策正式从之前的适度宽松进入稳健状态。过去3年期央票在冲销到期资金、抑制银行信贷与冻结外汇占款等方面的良好成效,也使其成为当前形势下部分替代准备金率功能的一项选择。

  不可否认,虽然此前央行一直强调准备金率没有上限,但从实际的政策弹性来说,法定准备金率在经过多次上调之后,目前准备金率上调的边际效应显然会越来越强,同样是上调准备金率,现在再上调0.5个百分点对于资金面的冲击显然会比以往更大。因此,普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可能会有一些调整。

  央行的既定方针是,根据外汇占款投放、公开市场到期以及市场形势等变化,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

  但决策层此前明确提出,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3年期央票重启,既是央行回收流动性的一种工具选择,也可能体现出管理层对整体流动性状况、经济基本面、银行经营情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未来可能会更侧重于使用具有惩罚性质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合力。

  央行此前发布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物价稳定,并将使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以及利率工具管理通胀。所以,如果通胀形势没有出现明显好转,则利率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贷增速趋于平稳 货币紧缩仍有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银行信贷增速已经得到控制。今年4月份,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739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08亿元,比上月多增602亿元,与业界此前的预期基本一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分析说,4月份新增贷款回升主要是受季度初银行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加大的影响,但与1月份超过1万亿的新增贷款规模相比,4月贷款增幅较为平稳。这表明在贷款管控持续较严、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以及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的约束下,信贷运行正趋于平稳。

  与贷款平稳增长形成对比,货币供应增速却明显回落。据央行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余额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3和6.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余额26.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2.1和18.4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居民购买表外理财产品,可能是广义货币数据偏低的原因。今年4月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计1507款,同比增长67.3%,环比增长0.87%,而季度初理财产品到期并不多,造成资金由表内居民存款转化为表外理财,4月居民存款大幅下降4678亿,降幅大幅高于历年同期。他认为,广义货币数据偏低,并不意味着整体市场流动性的紧张,资金在表内存款和表外理财产品之间变换,但总量并未减少。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4月新增贷款环比多增,一定程度上是4月固定资产投资超预期增长在信贷投放上的表现。然而,贷款的同比增长放缓显示央行仍然把控通胀作为当前首要政策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贷款增速虽然较2009年和2010年大幅回落,但是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较高位置,预示未来贷款增速可能进一步向正常水平回落。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鄂永健表示,接下来新增外汇占款较多、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较大,仍需要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但由于部分银行流动性压力较大,3年期央票重启发行会对准备金率提高形成制约。预计上半年准备金率可能再上调0.5个百分点,时间窗口可能在5、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的时期。

  彭文生指出,4月CPI增长5.3%,显示通胀仍处于高位,由于二季度CPI翘尾因素较高,未来两个月CPI仍可能处于相对高位。短期内控通胀仍将是央行的首要政策目标,央行将继续使用数量型工具和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收紧货币条件,使其向金融危机前的正常状态回归。预计二季度将再加息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存在上调空间。

  场外资金入场积极性锐减

  上周海外大宗商品市场的暴跌,也扩散至国内A股市场。在A股重心进一步下移的背景下,场外资金的入场脚步大幅减缓,场内资金的活跃度也始终维持在低位。

  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当周,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为140827户,较节前一周的249113户大幅锐减43.47%;上周沪深两市新增基金开户数为48976户,也较前一周的81059户大减39.58%。账户活跃度方面,上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占全部A股账户数的比例为7.36%,较此前一周的10.07%也出现锐减,这表明场内资金的活跃度降至冰点。

  在A股重心逐级下移的过程中,上周海外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情绪也出现回落。统计显示,截至5月6日,美国标准普尔500波动率指数(VIX)收报18.40点,较此前一周大幅回升。这表明上周国际大宗商品的暴跌潮也席卷至美股,从而令其投资者情绪暂时偏于谨慎。不过,上周四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又令美股重拾信心。本周VIX指标再度大幅回落,截至10日,该指标收报15.91点,这说明大宗商品的暴跌风潮暂时得以消散,海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情绪又得以回升。

  分析人士指出,本周以来,A股一直缩量整固,以等待经济数据来指引方向;不过,4月宏观经济数据并未出现大幅超预期,通胀依然在高位运行,经济减速已然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市场将继续“混沌”状态,短期而言,市场向上向下的空间都较为有限,震荡整固应该是主旋律。

  经济运行走着看 大盘筑底看着走

  4月宏观数据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增速和通胀增速在二季度双回落的可能性,对于股市而言,此时的投资难度相应增大。毕竟,在经济回落阶段,利好因素发生的概率将远小于“黑天鹅”出现的概率,当前的弱势格局短期恐难扭转,市场中期底部真正夯实或许需要经历“经济增速与通胀下行——紧缩政策终结——通胀触底回升”三个阶段。

  经济似有“疲”态

  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公布,虽然国内经济总体仍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但部分指标却显示,经济增速回落的迹象进一步强烈。

  总体经济的低迷迹象在工业企业数据中有所体现。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3.40%,较3月份14.80%的增速明显下降。当然,考虑到工业增加值在4月普遍会出现回落的季节性因素,判断经济减速尚需5月数据的进一步支持。但如果结合4月份消费、出口与投资的不稳定特征,则完全有理由对经济增速回落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事实上,在4月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中,除了消费显现出一定的刚性特征外,无论是投资还是贸易数据,都给市场传递出了不佳预期。从消费角度看,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649亿元,较3月份的13588亿元小幅提升,显示在经历了2、3月份物价高企对居民消费的抑制后,消费刚性已经开始显现,未来下降空间或不大。从投资角度看,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25.40%,较1-3月份的25%小幅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份新增贷款中,中长期信贷相对短期贷款增量明显有限,或意味着企业投资意愿开始降低,并将给未来几个月的投资增速带来不确定性。在外贸数据方面,虽然4月出口较3月小幅增加,但进口仅实现1442亿美元,出现了明显的反季节性下降。在购进价格指数上涨的背景下,进口额的明显萎缩或提示国内需求不振的事实。

  通胀触顶为期不远

  本周三沪深股市盘中一度出现跳水,主要原因之一在于4月通胀数据略超预期。4月CPI同比增速为5.3%,虽然较3月的5.4%出现回落,但略高于此前5.1%的一致预期。但是,如果经济增速将逐渐回落的判断被验证,那么在没有突发气候因素影响的条件下,通胀的下行预期也将逐渐增强,这或许意味着持续抑制市场的高通胀压力距离顶部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从先行指标4月份PMI指数中的库存指数看,当前企业库存压力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一旦未来需求端发生萎缩,企业就将面临主动的库存去化过程,反映在物价上,必然是通胀下行压力的增加。

  此外,从通胀的直接构成因素看,近期国内外商品价格都保持了下行态势。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初以来,国内农产品(000061)批发价格总指数持续运行在下降通道中,考虑到夏季农产品供应高峰逐渐到来,食品价格存在进一步走低的动力。从国际因素看,自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伴随原油等商品价格的下跌,CRB期现货指数均出现了趋势性回落的迹象,并在近期有所加速。未来一旦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转向,则国际大宗商品向下拐点或将应声而至。

  筑底不会一蹴而就

  回归到对当前市场走势的判断,中短期而言,A股的弱势格局恐难发生根本性扭转。

  从短期看,经济虽然已经显现出下行迹象,但受CPI翘尾等因素的影响,通胀还存在短期走高的可能,这意味着紧缩政策仍难放松,由此股市将阶段性面临“低增长、高通胀、紧货币”的投资环境,从投资时钟的角度看,这一阶段恰恰是股市最难以提供绝对收益的时候。

  而从中期看,伴随通胀、经济增速的下行,市场或将实现夯实中期底部的三步走。首先是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的双回落。这一阶段市场虽然不再面临估值调整的压力,但在去库存的影响下,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或将被逐步下调,进而带动股价下行。

  其次是紧缩政策的终结。在通胀显著回落后,政策重点将重新放在保增长上面,届时紧缩政策退出自然会提上议事日程。紧缩政策的退出有可能首先反映在流动性的改善上,具体指标就是比较敏感的新增贷款以及M1增速。这个阶段虽然企业业绩仍将相对低迷,但估值向上修复的动力开始产生。

  再次是通胀触底后再度上行。事实上,通胀在经历走低后再度上行,往往意味着货币环境趋向宽松,且企业经营环境在需求提升的情况下明显向好。在业绩和估值的双轮推动下,中期底部构筑彻底完成,市场将进入一轮新的上涨周期。

  由此来看,尽管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合理区域,但轻言底部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判风险。二、三季度市场潜在的下行风险,宏观上在于经济增速的超预期下行,微观上则在于企业盈利预测的一致下调;考虑到今年的货币调控目标,由流动性收缩引发的估值调整概率反而已经不大。

  “春困”心态促成“夹板”行情

  从最新公布的宏观数据来看,经济陷入“滞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由于企业盈利前景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资金面也不会明显改善,因此预计大盘仍将呈现下跌空间有限、上行动力同样不足的运行格局。投资者在谨慎操作的前提下可适当关注消费类行业与前期被错杀的小盘成长股。

  紧缩预期尚未缓解

  偏紧的政策面是市场缩量弱势震荡的重要原因。而从目前的通胀、房地产等经济形势来看,很难指望短期内紧缩压力会明显缓和。

  其一,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虽然4月份CPI5.3%的同比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但这一增速仍然高于此前业内普遍预期的5.1%。而且不应回避的是,通胀压力的缓和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物价的行政管制。不少消费品的涨价压力只是被暂时压制了,未来仍将以不同形式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上升压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电荒”已对经济带来较大影响,而电力股的大幅上涨也反映出市场对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的预期。如果电价上调得以实施的话,仍将推升通胀压力。

  从海外形势来看,美元反转预期有所增强,使得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调整。不过,鉴于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并不会改变,美元弱势格局仍将延续。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处于逐步复苏的进程之中,我国良好的出口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综合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不会明显回落,未来更可能稳定在高位水平。

  其二,房地产调控加压的必要性依然存在。从目前各大中城市的房地产行情来看,本轮房地产调控并未取得预期中的效果。考虑到民间资金依然充裕,而且负利率偏大的状况短期内无法扭转,居民看涨房价的预期无疑在逐步增强。在此背景下,管理层确有必要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事实上,最近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止跌回升,表明保障房的大规模开工已对房地产投资起到积极的提振作用。因此,管理层进一步调控商品房市场也不存在后顾之忧。

  震荡格局仍将延续

  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减速的担忧很难化解。从消费数据来看,4月份当月增速低于3月增速,而且16.4%的累计增速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18.1%的增速。从工业生产来看,工业增加值4月增速也低于3月,这与PMI指数呈现一致的趋势。工业生产数据或许有“电荒”的因素,但如果电价上调,同样会起到抑制工业生产的作用。

  就资金面而言,近期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有所降低,而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明显加快,这使得投资者对资金面的改善寄予乐观预期。不过,我们对此持谨慎态度。A股估值水平低并非场外资金入市的充分条件,真正对场外资金构成充足吸引力的因素仍在于良好的经济前景,以及由此带来的股市向好预期。而就目前来看,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制约了投资者的做多信心,而且大规模的IPO融资与大小非减持也不利于资金面的改善。

  综合来看,近期政策面出现利空因素的可能性不大,A股调整压力较小,但缺少积极因素的企业盈利前景与资金面也决定了大盘上行动力不足。预计大盘将在2800点上方反复震荡,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谨慎操作。就行业热点而言,一方面可继续关注估值合理、有望受利好政策刺激的消费类行业,另一方面也可关注在前期大幅杀跌中被错杀的优质小盘成长股。

  压力依旧 短期难以向上突破

  上证指数4月18日以来经历了7%的下跌,这使得市场的整体估值再度回到了前期的低点,估值的支撑使得本周市场走出了小幅的反弹。但对上半年的市场而言,通胀形势仍然严峻,而资金和业绩依然是市场面临的压力所在,我们认为市场短期之内仍难以突破箱体震荡格局。在这样弱势震荡的背景下,建议在投资策略上重视业绩和估值因素,中长期我们依然看好消费板块。

  上半年紧缩政策难转向

  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从数据上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4%,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1%,显示经济仍处于平稳运行区间,硬着陆风险较小。

  但物价数据略超出市场预期,4月份CPI同比上涨5.3%,PPI同比上涨6.8%,尽管CPI和PPI同比涨幅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CPI仍超出先前市场预期约0.2个百分点,加之翘尾因素的影响仍将逐月攀升,二季度通胀继续上行的风险仍在。

  4月中旬以来,调控政策有再度加码的趋势。从6月开始对银行的日存贷比考核,以及4月17日公布的上调存准率0.5%,到央行最近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仍是关键”的措辞,我们可以看出,对物价的调控仍是政策关注的焦点,而在上半年物价压力依然很大的背景下,短期内我们仍难看到政策的转向。

  外围方面,当前欧美经济体经济复苏趋势似乎正在向着良好的情况发展,不仅新兴市场受到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而且欧美经济体也正面临着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尽管市场对发达经济体何时将开始紧缩尚未形成一致预期,但通胀形势不得不引起各国央行的重视,这是既定的现实。市场对欧美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预期正在减弱,这从近日的大宗商品市场可见一斑,对于A股市场而言,这将压制资源类板块的行情。

  业绩下滑 估值形成支撑

  全部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整体市场毛利率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下滑,而这在往年并不是常见的季节性现象。分行业看,食品饮料、商贸、轻工、纺织服装的业绩增速表现为超出市场预期的增长,而房地产、汽车行业由于政策的影响,其未来的盈利前景不容乐观。整体而言,在通胀高企、资本成本也较高的环境下,我们认为企业的盈利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利润有可能正在向更具垄断和议价能力的上游和下游集中。

  本周市场迎来了一波小幅的反弹。以上周五收盘价计算,上证指数的静态市盈率(TTM,整体法)为14.76倍,而一年之内前两次指数低点所对应的静态市盈率水平正处于14.8倍左右的位置。我们认为,市场本周的反弹来自于整体估值状态的支撑,而较低的整体估值水平也决定了指数下行空间有限。对于中短线投资者而言,在箱体震荡格局下,当估值水平达到前期低点时,逢低布局不失为较好的投资策略。但观察本周反弹走势,市场量能并未能够有效放大,加上A股市场依然面临的资金和基本面压力,建议本轮反弹有一定收益的投资者随反弹逐步降低仓位。

  消费依然值得看好

  年初以来周期性行业的估值修复实现了较高的收益率。短期看金融服务和房地产板块可能仍有上升空间,但整体来看周期性行业的上涨进入尾声,需在上行中逐步退出。从历史上看,周期性行业的持续上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资金充足和业绩的高增长。我们认为当前的资金和业绩都难以继续支撑周期类行业的持续上攻,市场风格偏好已然发生了变化。

  一个月前,我们提出收获周期、布局消费的策略观点。从收益上看,消费类确实在本月跑赢了大盘,但我们认为即使经过这样的上涨,以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商业贸易为代表的典型消费类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依然位于合理区间,而一季报显示这些行业优质龙头企业的业绩风险较小,虽然短期内由于涨幅较大和前期基金的超配使得其股价有回调的压力,但短线回调后,这些优质公司依然值得介入。

  郑眼看盘:中短线平稳 长线暗藏暴跌隐忧

  昨重要经济指标公布前股指下跌,数据明朗后又急跌一阵,其后则大幅拉升并创出全天最高点,尾市有所回吐。沪综指最后收跌0.25%报2883.42点,深综指涨0.17%报1212.27点,其余指数均涨跌不大。

  数据显示,我国4月CPI同比涨5.3%,介于预测的5.2%和3月的5.4%之间;PPI涨6.8%,明显低于预测的7.0%,也低于3月的7.3%。工业产值增13.4%,零售增17.1%,这两数据均放缓。

  CPI微高于预期,工业、零售微弱于预期,则停滞性增长机会微有提高。对于股市而言,可能仍得提防紧缩政策出台,还得提防个别具体的公司业绩增速随整体经济放缓。因此,整体数据应偏空。

  就A股而言,终极风险也许不是紧缩,甚至也不是业绩下滑,而是哪天人民币忽由升转贬。这几个月来,笔者一直有个观点,即人民币实为高估。人们常说我国物价和欧洲接轨,这当然是不符合我国民众实力的,货币购买力被高估了而已。

  昨德意志银行称,人民币十年内料升值50%。笔者看了该报告直想笑,大家知道,有关部门声称五年薪资翻倍。就算言过其实,笔者想十年内升三倍总可以吧。

  若果真如此演变,这一进一出,弄不好十年后,收入超过美国人均收入的中国民众总量或可能超过美国总人口。就算没那么多,至少也会有一亿人吧。可想而知,将会有多少人去美国“血拼”。也不想想,这会动用多少航班?又需要多少航油?美国店铺会否被挤爆?因此笔者认为,德国人预测所依据的“发展模式”这一假定条件是存疑的。

  人民币目前“似乎有的”升值压力就体现在出口顺差上,但笔者认为这绝非因人民币低估,而是因出口企业并没充分支付各类成本,如民工成本、环境成本、税收成本(出口退税或其他鼓励出口的优惠)等。

  如果给民工充分的保障,支付未来退休费用,比如交足三金;如果充分保护环境,比如提取充分的环境拨备且污染环境的罚款也和国际接轨;如果不再给退税……则贸易顺差自然就没了。

  因此,高顺差并不必然等同货币低估,而是体制造成的。我们目前的体制实际上是补贴了全球民众,用环境、子孙后代健康等为代价进行补贴。稍有脑子者必知,这种自戕式发展模式是无法持续的。实际上,该不可持续特征已有不少,以后还会增加。若未来这种无法持续的特征爆发性增加,则不排除人民币转为贬值可能。若人民币终现贬值拐点,则资金必外逃,逼迫我国加息挽留资金,或减少人民币供给以支撑本币,届时股市多半会暴跌。

  从静态的大盘环境看,也许暂无太多风险,但如果考虑到宏观大局,也许就该为股票操作加上更多的风险贴水。该风险贴水不仅包括紧缩,包括公司业绩放缓,也许还应该包括币值拐点的出现。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至少长线投资者应多一些考虑,不能老是限于常规思维,对“前所未有”的局面也应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