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大盘分析 >> 正文

收评:市场担忧A股酝酿盘变 猜猜央行会出什么招

2011-4-16 23:19:19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数据超预期引发震荡加剧(本页)

  股指全天震荡加剧,早盘曾一度冲高,但在经济数据公布后出现快速回落,3月CPI同比上涨5.4%略超此前预期的5.3%,二季度加息和上调存准的概率增大,引发股指早盘的回落,但午后随着地产、保险、银行走强,股指出现回升,市场做多氛围再度显现,似乎预示周末并没有新的货币政策出台,不过投资者目前仍可耐心等待周末政策面的变化,具体的操作策略可待下周初视周末消息面、政策面的变化再做决定。

  中国一季度CPI同比涨5.0%3月份CPI同比涨5.4%

  中国网北京4月15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3月份上涨7.3%,环比上涨0.6%。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3月份上涨10.5%,环比上涨1.0%。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亿元,增长9.1%。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中国网)

  国家统计局:3月份CPI环比下降是积极信号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3月份CPI环比下降0.2%是个积极信号,说明中央关于物价调控的措施效果初显。(新华网)

  统计局:调控效果初显物价走势总体可控

  国家统计局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关于物价的走势,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是可控的。CPI的环比数据3月份比2月份下降了0.2%,说明中央关于物价调控的一些措施效果初显。

  盛来运称,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开局良好。

  他表示,关于物价的走势,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是可控的。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都有所上涨,但是由于中央对物价的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从3月份的情况来看,CPI的环比数据3月份比2月份下降了0.2%,我觉得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中央关于物价调控的一些措施效果初显。只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物价管理政策措施,物价维持稳定是有可能的。(中新网)

  李大霄:3月CPI符合预期股市运行方向不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周五接受采访时表示,3月份的CPI数据合乎市场预期,一季度经济增速平稳,预计市场的运行方向不会改变。

  他表示,5.4%的CPI属于偏高,但符合市场此前预期。预计CPI将在下半年出现回落。

  李大霄预计,尽管通胀走高对股市的影响偏负面,市场可能出现一些调整,但总体运行方向和蓝筹股偏强的格局不会改变。

  政策方面,李大霄预计央行还将继续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但使用数量型工具的概率更大一些。(全景)

  金证顾问刘力:CPI同比创新高给短线市场带来一定心理压力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采用新权数计算的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5.383%,环比下降0.207%,3月份PPI同比上涨7.3%,环比上涨0.6%;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6311亿元,同比增长9.7%。

  3月份CPI数据接近5.4%,超出此前市场预期,而从环比来看,则较上月有所下降,不过,PPI却较上月继续呈现环比上升的态势。PPI数据继续攀升主要是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我国进口原材料价格逐步攀升所致。虽然今年上半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达经济体中的欧盟纷纷启动或进入加息紧缩周期,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很大,基本维持高位震荡、略有上升的格局,这显示出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继续向好,而在此预期之下,加上日本即将于下半年进入灾后重建周期,预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出现明显回落,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PPI仍将维持高位,并还有上冲可能。

  CPI方面,3月份环比有所回落,这将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慰,但同比创出新高也增加了投资者对央行继续进行紧缩调控的担忧。中期来看,在央行紧缩效应逐步释放、PPI逐步向CPI传导、去年下半年基数逐步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CPI数据仍将维持高位,出现进一步上升和明显回落的概率均不大,而到了下半年,CPI呈现高位回落的迹象将相对明显。

  综上所述,二季度国内通胀压力仍将较大,后续央行有可能继续出台紧缩调控政策,预计央行在二季度还将有一次加息和一到两次的存款准备金上调动作,但整体紧缩节奏将逐步趋向缓和。短期来看,3月份CPI数据创新高将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投资者需关注本周末央行是否将有新的紧缩调控政策出台。

  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新社博鳌4月15日电(记者张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5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在演讲中展望中国未来5年。胡锦涛说,中国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这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国扩大对华出口提供重要机遇。

  在这份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中,胡锦涛说,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繁荣离不开亚洲,亚洲发展繁荣也需要中国。

  胡锦涛说,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胡锦涛指出--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我们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这将为亚洲和世界各国扩大对华出口提供重要机遇。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的项目合作。我们将更多投资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增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10+1、10+3、东亚峰会以及中日韩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稳步发展。我们将加强同周边国家在交通、能源管道、信息通信、电网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升本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中国将继续推进同亚洲国家在旅游、文化、教育、青年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深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月新增贷及M2双超预期央行拉警报币策要更紧

  中国3月新增信贷及M2增速双双超出预期,且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速不减,凸显海外资金流入中国的步伐未见放缓,本已十分宽裕的资金面或将更加泛滥。为回收过多流动性,近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加大。

  月贷款增加6794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公布数据显示,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2.39万亿元,同比少增4008亿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76.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7%;一季度本外币存款增加4.04万亿元,同比多增776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75.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0%,比上月末高1.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

  M2增16.6%M1增15%

  2011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5.81万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上月末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0%,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6.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257亿元,现金投放回笼正常。

  社会融资规模成新指标

  中国最新提出的货币政策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备受关注,中国央行14日首度试公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2010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14.27万亿元,今年一季度4.19万亿元。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昨日表示,将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替代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

  盛松成表示,2002年至2010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

  他表示,今年社会融资总量将保持在合理水平,预计在14万亿左右。

  否认将分类调控

  盛松成就首次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回应外界猜测称,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新的监测指标,并不表示中国将对此进行确切的指标控制,未来更不可能对社会融资所包含的信贷、债券、股票分类进行额度调控。盛松成回应说,不能以「给一个指标,马上要达到」的传统思维衡量社会融资规模指标。

  仍有提准加息空间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表示,输入型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导致的通胀压力还是没有明显缓解,货币政策至少要保持现有的力度,并且不排除未来仍有更紧的空间和可能。他预计,「未来一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各一次的概率还是很大。(香港商报)

  央行否认将分类调控股市债市

  昨日,央行公布了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成为央行新的监测目标。今年第一季度,包括本外币贷款、委托信贷等在内的间接融资和银行承兑汇票、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在内的社会融资总规模为4.19万亿元。

  分析称,在目前以控通胀为主要政策目标的大形势下,央行将社会融资总量纳为监测目标,可能意味着银行信贷将进一步被压缩,因为目前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处于发展扩大阶段。

  本报讯(记者方利平)昨日,央行公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报告,社会融资规模首次成为监测目标。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占比53.5%,同比降低4.1个百分点;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74亿元,占比3.5%,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一季度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占比同比大幅提高了5.9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2010年企业债融资和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占比分别为8.4%和4.1%,其中企业债融资比2002年上升6.8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4亿元,同比多增1727亿元。和2月的5356亿元相比,反弹了1438亿元。

  央行官员否认将对信贷、债券、股票作分类调控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14日就首次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回应外界猜测称,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新的监测指标,并不表示中国将对此进行确切的指标控制,未来更不可能对社会融资所包含的信贷、债券、股票分类进行额度调控。

  此前外界猜测中国是否将以信贷、债券、股票作为社会融资规模的分类调控指标,并进行具体的额度控制。

  盛松成回应说,不能以"给一个指标,马上要达到"的传统思维衡量社会融资规模指标。

  (中新)

  新闻解读

  调控社会融资规模存在挑战

  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透露,央行今后将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定期公布每个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和增量数据,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预计在14万亿元左右。盛松成分析称,社会融资总量与CPI指标关联度更高。

  在目前通胀高涨的情况下,央行将监测目标扩展到社会融资规模,是否意味着包括债券和股票等在内的直接融资规模也会被纳入调控呢?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过去也存在对直接融资的监管及调控,但现在由央行牵头,统一形成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更加便于管理。直接融资未来会纳入整个宏观调控的管理中。十二五规划鼓励直接融资,并不意味着直接融资越多就越好,这需要有效的管理,应该对直接融资有个总体的规划。

  不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一个监测指标,值得肯定,但是如果将其作为一个调控的中间目标,会面临较大的挑战。首先,如果只公布季度数据,将季度数据作为调控目标,会反应滞后,因此应公布月度数据。其次,在可测性方面,由于没有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很难判断怎样的数据是合适的;此外,在可控性方面,由于涉及到债市和股市等直接融资渠道,涉及不同部门,要从整体进行调控,存在一定的协调难度。

  鲁政委表示,目前发展债市和股市等直接融资渠道是大方向,如果为了控制通胀,对社会融资总量定一个调控目标,就意味着信贷的饼还会继续被挤压。

  期指一周年记中金所吸金超50亿散户仅两成赚钱

  股指期货一周年记

  编者按:

  2011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正式满一周年。这一年,股指期货的交易量与参与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上市一年来成交金额已突破100万亿元。在这场盛宴中,中金所获得的手续费收入已经超过50亿元。不过,相对于中金所的高额收益,散户仅有两成赚钱。

  周年回顾开户数:超6万户成交量:11797万手成交额:107万亿元参与者:个人投资者居多

  一年成交额超100万亿

  4月16日,中国证券市场即将迎来股指期货推出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以沪深300作为标的的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A股市场从此进入了一个可以做多、做空双向操作的时代。同时,股指期货给行业带来的是一场盛宴,中金所获得的手续费收入已经超过50亿元。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虽然股指期货从2010年4月16日才开始交易,但2010年累计成交量已达9175万手,成交金额更是达到了82.14万亿元,占2010年全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26%,可谓后来居上。

  另据中金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4月14日,2011年股指期货的累计成交量已达1311万手(按双边计算为2622万手),成交金额已经达到12.56万亿元(按双边计算为25.12万亿元)。

  按双边计算,股指期货上市一年以来,合计成交量为11797万手,成交金额达107.26万亿元,成功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按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相关规定,手续费收取标准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5,期指上市至今,中金所收取的手续费收入就高达53.63亿元,即意味着平均每月的收入在4.47亿元左右。

  而年收入53.63亿元是怎样一个概念?这已经超过贵州茅台的全年盈利(2010年贵州茅台净利润为50.51亿元)。

  一家大型期货公司的研究员告诉记者,据他估计,期货公司获得的收入平均下来大约为中金所的五分之一。照这样计算,期货公司和中金所一年大概要从股指期货市场上拿走65亿元。

  个人投资者仅两成赚钱

  相对于中金所的高额收益,投资者的盈利情况又如何呢?股指期货上市一周年,有人获利丰厚,也有人损失惨重。

  调查显示,截至目前,股指期货上的收益比例方面,总体较大幅亏损的占39.08%、基本盈亏平衡占39.08%、总体较大幅盈利占21.84%。

  从市场参与者来比较,国泰君安及海通期货每日股指成交量均位居前列,因此两家客户盈亏情况应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国泰君安期货金融理财部总经理彭伟日前表示,公司股指期货客户中,有20%~30%左右盈利,大部分出现亏损。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也表示,公司盈利客户大约占3成,单个客户盈利金额较大,公司客户总盈亏基本平衡。

  从网站的调查数据以及期货公司期指客户的盈亏情况可以看出,炒期指实现盈利的投资者仅占两成多。

  一家期货公司营业部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机构的赢面高于个人是肯定的。个人投资者赢面不会超过10%是期货市场的定律。在期货市场,如果赢面超过10%,市场就会失去吸引力。

  此外,在过去的一年里,期指交易活跃、运行平稳,上市至今日均成交额2304.67亿元,同期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2278.65亿元,日均期现成交比值略超过1。"在交易思路上,他们绝大多数不青睐持仓过夜,乐于短线交易,这一点从每天的持仓量较少,但交易量却相对庞大中可以看出来。"一家期货公司就职从事期指业务的研究员称。

  期指一年走势跌宕起伏

  在去年4月16日,首批上市的四合约挂牌价为3399点,昨日,主力合约IF1105收盘于3364点,相差35点,跌幅仅为1.02%。

  虽然事后从K线来看,市场跌宕起伏态势非常明显,去年4-6月是单边下跌行情,7月止跌回升,8-9月盘整震荡,10月快速上扬,11月震荡下跌,此后4个月在3000点-3200点区间内来回震荡。

  但是,只有身在其中的投资者,才能深刻体会到一天之中的盘面变化,每段时间都有好多次从低点到高点的来回运动,而且速度非常快,投资者就象坐在上上下下的电梯中。比如在4-6月的下跌过程中,期指主力合约从3399点挂牌价最低下探2478.8点,每波动一点价值300元,这也意味着,若从上市之初持有一手空单,已经损失27.6万元。

  在这样的趋势中,多空投资者都感受到一丝紧张的氛围。指数每天依然还在跌,做多一不留神马上会被套住,如果不及时认赔,将会损失惨重。做空,的确是顺应了市场的趋势,但是拿着多单过夜,却让人心惊胆战,万一反转来不及跑,累积利润可能一夜之间就会消失。

  开户数逾6万户

  股指期货上市一年来,交易规模正不断扩大,开户人数也逐渐增多。

  根据中金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止3月18日,全国累计开户数超过6.6万户。持仓保证金约100亿元,市场资金使用率60%,市场总体保证金170亿元。

  调查显示,股指期货投资者身份中个人大户占比85.89%、私募类机构占比9.13%,而基金券商等大型机构仅达4.98%。

  中金所相关人士介绍,在开户人中,自然人占比比较大,机构、券商自营和理财产品也在逐渐进入市场。交易参与者以个人为主,主要为商品期货市场老客户和证券市场经验比较丰富的交易者。

  其中,机构客户近1000户,而券商,基金等特殊法人机构开户数达50余户。从绝对数量看,机构客户占比不是很大,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保险,社保基金,QFII,以及信托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的相关办法的陆续出台,股指期货的投资者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国际期货深圳地区总经理李宗平表示:"全年股指期货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00万亿。这是非常大的数字,从我们的开户数量来看也超过了预期,尽管说开户门槛非常高,但是投资者的热情依然很高涨。""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监管严格,市场交易较为活跃,期现价格联动性较好,市场功能得到初步发挥,实现了股指期货平稳起步、安全运行的预期目标。"这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对股指期货上市近一年的总结。

  机构扩容有待提速

  在交易火热的背后,市场投资者结构有待继续优化。相对10位市民即有一位A股投资者,期指参与者仅沧海一粟;而不同于海外市场机构投资者唱主角的格局,即便是专业性强于股票市场,目前股指期货仍形成以散户居多的特色。

  而在已批准的参与主体中,券商和公募基金目前只能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套保比例不得超过持有股票总市值的两成,另外对冲产品只适合专户和集合理财,目前国内仅数只对冲产品,规模仅十亿元左右。

  截至目前,证券公司、一般法人机构、自然人均已在中金所开立套保账户,开始套保交易,其套期保值持仓量约占全市场持仓量的30%。据统计,去年29家证券公司运用股指期货有效对冲股票现货市场风险,减少了现货资产损失近17亿元,为保护自营资产价值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政策正逐步出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政策已颁布实施;QFII参与的政策已完成征求意见;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政策正在积极研究推出。2011年管理层引入机构投资者的力度明显增强。

  三大预言并未实现

  预言一到期日效应股指期货上市后到期日会否异常波动也成为上市前投资者担忧的事情。

  到期日效应,这是指期货当月合约在进行交割当日,会对现货市场的异常影响,这种影响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交量急剧放大,二是股指大幅波动。

  不过,这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并没有发生。股指期货合约到期交割平稳顺利,投资者移仓操作均匀,合约切换顺利,交割率较低。合约到期对期现货市场运行没有产生大的影响,成交量没有异常放大,期现市场价格未出现异常波动。

  加上机构参与套期保值的力度较小,因此主力合约往往在交割日到来一个星期前,就提前移仓换月,因此期指上市以来的10多个交割日,都没有发生到期日效应。

  预言二流动性不足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前,由于交易所设置了50万元开户门槛,又对个人投资者持仓数量做出限制,令投资者担心,由于初期期指开户数不是很多,股指期货上市后会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但事实上,股指期货推出近一周年的时间,截至4月14日,股指期货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00万亿元,其间更换主力合约11个。

  从成交量来看,去年4月股指期货面世,当月成交量仅143万手;7月、8月上涨行情中成交量达到峰值753.7万手和696.6万手,在刚刚过去的3月,期指成交量为446万手,市场成交远远超出预期。

  预言三引爆蓝筹股行情由于股指期货以沪深300指数为现货指数,在推出之前,市场上有一种预测:对于现货的需求会催生市场对大盘权重股的需求,从而引爆一场大盘蓝筹股行情。

  但遗憾的是,这种观点期指上市不到两个月就溃不成军。伴随着管理层收紧银根、调控房价等政策,期指走出一波下跌行情。其中,银行、地产、钢铁等权重股跌幅超前。

  而直至一年后的今天,期待中的蓝筹股行情才悄然到来。

  81亿限售股下周出笼四月解禁大浪即将正式来袭

  四月解禁大浪即将正式来袭。

  据数据统计,下周两市限售股解禁量将达到81亿股,较本周解禁总量的18亿股环比增加350%,而解禁市值也同样高达688.31亿元,创一个月以来解禁市值新高。但市场人士表示此次大规模解禁或只是"纸老虎"。

  据数据统计显示,下周两市将有涉及24只个股的81.47亿股限售股解禁,较本周限售股解禁量巨幅增加。若以昨日收盘价来计算,两市限售股解禁市值为688.31亿元,则较本周解禁市值环比上升50%左右。解禁股中,沪市将有涉及8只个股的65.5亿股限售股解禁,占到了下周解禁总量的80.4%,解禁市值为416.69亿元;深市则有涉及16只个股的15.97亿股解禁,占下周解禁总量的19.6%,相比之下,深市将面临较大解禁压力。

  从限售股解禁类型来看,下周主要的解禁力量来自于股改限售股和定向增发限售股。其中将有涉及5只个股涉及的70.95亿股改限售股解禁,占下周解禁总量的87.09%;有6只个股的5.12亿定向增发限售股解禁。下周还将有8只个股涉及的5亿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和5只个股涉及的0.41亿股首发机构配售股解禁。

  从个股解禁情况看,下周有上海辅仁等5只个股在解禁后将实现全流通。而鱼跃医疗以及信邦制药等5只个股的解禁限售股占其流通股本比例超过100%。此外,华能国际解禁61.22亿股,解禁市值高达366.08亿元,为下周两市解禁规模最大的一只个股。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两市下周解禁量大幅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华能国际单只个股巨量解禁,达到61.22亿股,抛开该股不算,其他23只个股累计解禁量只有20.25亿股,平均每只个股解禁量不足1亿股,考虑到持有华能国际限售股的为其大股东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和实际控制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他们几乎没有减持的可能,因此,两市整体遭到的抛售压力不会太大。

  国务院督查进程近半各地房价调控目标暂未调整

  中新网房产频道综合报道,近日,国务院督查组已经对包括北京、浙江等在内的8个省市房地产调控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各个省市多表示,将加大房价调控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对于之前出台的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是否会调整及如何调整并未公开作出表态。

  国务院督查组抵达8省市

  据悉,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包括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在内的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组在各地将选择省会城市和1个地级市进行重点督查,直辖市则选择一个重点区进行督查。

  中新网房产频道整理发现,目前,国务院督查组已经到北京、广东、浙江、陕西、安徽、甘肃、湖北、山东等8个省市。

  湖北日报消息称,10日晚,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为组长的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第八督查组抵达武汉。11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向督查组汇报了情况,11日下午,督查组一行11人赴武汉、襄阳、黄石等地调研、督查。

  据新华社报道,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带队的国务院督查组于11日抵达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并在当天下午召开会议,听取了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汇报。12日,督查组展开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实地督查。

  安徽日报的报道称,11日,督查组在合肥听取了安徽省暨合肥市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的汇报,并将在合肥、黄山等市开展为期5天的专项督察。

  据西安晚报消息,11日,由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率领的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督查工作组到达西安,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宝根等陪同调研并出席座谈会。

  11日下午,由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王保安带队的国务院房地产调控督查组一行11人抵达济南,就山东省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和调控成效,展开在济南、青岛等地的实地督查。督查工作至15日结束。

  同样,据北京当地媒体报道,国务院督查组北京组也在11日抵京,小组组长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

  据各地媒体的报道,12日,国务院各地督查组分别抵达甘肃、广东等地。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督查组下周将到上海。

  据悉,整个督查工作为期5-7天,预计将在4月20日左右结束,相关督查报告汇总后将上报国务院,并酌情对社会公布。

  各地房价调控目标暂未调整

  国务院督查组已经到达的8个省市,分别举行了座谈会,进行了部分实地调研。座谈会上,各省市负责人表示,将加大房价调控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等,对于之前出台的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是否会调整及如何调整并未公开作出表态。

  根据今年1月26日国务院出台的新"国八条"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已有608个城市,不过这些城市中仅北京提出了"稳中有降"的目标,多数城市只是将房价控制目标与当地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挂钩,将控制目标为上涨10%左右。社会各界对此争议颇多,因此,住建部通知要求各地"听取民意、适当调整",虽然有个别目标过高的城市作出了调整,但多数城市仍未有改变。

  有分析指出,此次国务院赴各地督查还将重点了解各地房价调控目标的制定依据和调整情况,不排除国务院督查组直接给出解决方案的可能,而北京市提出的"稳中有降"的基调有望被广泛采纳。

  目前督查组中两会中央高层的表态刚好应和了上述分析。姜伟新在西安督查时也指出,要尽快对近期提出的2011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更广泛地征求社会各界建议、意见,修改完善调控措施,特别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管理,确保房价涨幅更趋平稳,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与督查组座谈时表示,将坚决贯彻调控政策,兑现房价"稳中有降"承诺。市长郭金龙也表示,要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确保今年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去年相比"稳中有降"。刘士余则表示,北京市房地产调控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新一轮G20会议拉开序幕人民币汇率或遭发难

  新一轮的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于周五在华盛顿拉开序幕。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日本经济重建、欧洲债务、各国资本流动管制、全球流动性、IMF监督权限及各国外汇政策等问题都可能提上议程。然而,有专家认为,在这次的会议中,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全球关注,而人民币汇率将毫无疑问的成为核心话题。

  "复苏计划"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后遗症"犹存。受原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似乎将成全球经济复苏的首要风险。

  "全球通胀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市场供需关系的问题。"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教授王慧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解决好通胀的关键问题在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没有支持,供应不足,必然导致通胀的产生。所以,应对原油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就应该加大对原油和原材料生产的投入。"

  "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对经济政策开始调整。发展中国家由于所处的情况不一样,也实施了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然而,保持全球经济能够良性的增长,还是需要各国能够齐心实行有效的政策。"王慧炯认为,G20就是各国期望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做一个有协调性的规划。

  日前,IMF公布的一份2011年春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复苏之势,但油价上涨以及新兴经济体通胀走高对全球复苏形成新的威胁。为此,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也曾呼吁,世行的所有成员国和G20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应对全球通胀导致的不利影响。

  升值压力

  在G20"复苏计划"中,各国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态度各持己见。然而,在当前超级大国-美国看来,这将是一个对人民币汇率发难的好时机。

  在G20的前夕,美国财政部就有官员对外称,G20的最大挑战是灵活的外汇政策。而原定于4月15日公布的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也遭到了推迟。

  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财政部再次推迟公布汇率报告,是有意转战到G20峰会上,再次向人民币发难。

  而本月初的G20南京研讨会上,美国财长盖特纳就曾以强硬的态度表示,支持中国加入SDR,但必须具备弹性汇率政策、独立的央行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其所指仍是人民币升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