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大盘分析 >> 正文

3月市场面临两大变数 揭行情本质战胜政策市

2011-3-1 9:18:16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大盘月线蓄势收红 "两会"行情或可期

  农历新年伊始,坚冰消融,大盘走出了月线 "三连阴"的阴影,收出了一根月度小阳线。"两会"将在本周四正式开始,分析人士认为,"两会"讨论的热点往往对短期市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承接上月的做多情绪,"两会"行情或可期待。

  "两会"行情其实已经在二月份开始预热。由于两会将在3月初召开,众多产业政策在此期间将会落实,相应的,高铁、水利、多晶硅、高端制造等板块在二月份已经开始轮番表现,上证综指月涨幅4.1%,深证成指月涨幅7.57%,但成交量相比上月并没有放大。

  "两会"将在本周四正式开始,机械、家电等关系民生的板块昨日发力,上证综指收复2900点。上证综指昨日报收2905.05点,上涨26.49点,涨幅0.92%;深证成指报收12902.44点,上涨268.56点,涨幅2.13%。两市共成交2653亿元,相比上周五放大了17%。机械板块昨日居资金净流入首位,三一重工上涨8.53%,山推股份涨6.08%,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涨幅都为4%上下;家电板块中的TCL集团、小天鹅A、美的电器、青岛海尔等涨幅均在6%以上。

  "两会"短期主题投资升温。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黄学军认为,目前市场进入"两会"行情阶段,震荡市下平稳运行概率大,从统计上看,过往16次"两会"期间涨多跌少,上证综指上涨11次。十二五规划和两会中"民生"问题受到重视,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景气度提升和政策支持的板块:一是从中期的角度依然关注景气度较高的投资品行业板块如机械和建材等。二是关注最近的大农业相关的股票如农化、农业、水利等。三是关注民生相关的消费和景气度高的汽配等。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表示,依据历史经验,两会讨论热点往往对短期市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建议短期可战术性关注两会主题,包括农业农村、新兴产业、体制改革等焦点,相应的主题投资机会也将升温,在短期市场难改区间震荡局面的大背景下,建议阶段性把握"两会"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继续关注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建设、生物医药三大主题,短期可关注农业农村主题。

  但对于行情回升的高度,机构不抱很高预期。王韧认为,国际局势动荡正在强化原油减产和油价上涨预期,国内通胀压力正在倒逼紧缩预期重新升温,内外部因素的负面冲击正在形成叠加效应,这与年报业绩确认和经济复苏带来的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改善将形成正面对冲,并使市场延续区间震荡栺局,短期难以出现明显的趋势性机会。

  湘财证券策略分析师徐广福认为,市场普遍看好的农业、新兴产业等个股已经出现了一波明显的反弹,而油价的大幅飙升,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将会影响到国内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新判断,乐观的情绪虽然仍然存在,但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消退,成交量的再度减少,很难维持当前的行情向纵深发展,制约了行情再度回升的高度。

  下一个大时代将拉开帷幕

  ⊙亚夫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这次两会注定要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公布和实施,下一个大时代的帷幕将由此拉开。这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不寻常。

  当前世界,面临着一次大调整、再平衡的重要契机。对中国而言,同样有一扇时间之窗将开启新的历史进程。把握好这样的机遇,将有利于根治中国经济的二元顽症,化解结构性失衡问题,由此带来的大课题、大机会、大市场、大挑战,将会使未来岁月更显波澜壮阔。

  概而言之,自"十二五"开始,如果立足于一个基点:以人为本、以民为大;把握两个平衡:外部平衡、内部平衡;力求三个和谐:经济发展与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到2020年,也就是从1840年算起的第三个甲子年,将会见到一个全新的国际格局,一个更文明、更现代、更有秩序的小康中国。

  首先,从两个平衡看,自"十二五"开始,中国社会的发展将同时面临着内部与外部两种再平衡的挑战。

  从外部国际环境看,东西方之间、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失衡由来已久。以中国为例,在最近的30年里,中国在世界分工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对全球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在最近的10年中,中国人制造的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同时,中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成了许多美国企业全球利润的最大贡献者。在其他发达国家,同样情况也在发生。而来自中国的市场需求与各类产品,也给其他类型的经济体带来了诸多好处。

  奇怪的是,中国产品价廉物美,却时常遭到发达国家的埋怨。而埋怨者也有其道理,这就是世界经济失衡在加剧: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持续高消费,导致债台高筑;另一方面是新兴经济体持续高产出、高储蓄,又导致对外依存度过高、内需严重不足。整个世界经济就这样在"恐怖的平衡"中摇摆。

  2008年爆发了华尔街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对于这场危机,人们心有余悸。但仅仅从金融层面来思考是不够的。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共识:就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要同步进行调整、进行再平衡。

  为此,有人提出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制造",从"中国工厂"转向"中国市场"。这就是来自外部的声音。

  从中不难发现,历史与现实给中国与世界同时提供了一次新机会,即东西方之间持续了数百年的不平等关系应该结束了。亚洲,特别是中国,给世界提供了再平衡的巨大空间、巨大市场,中国则应参与到全球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在下一个大时代,东西方之间需要改变对话者的姿态,以一种平等尊重、互利共赢、多元包容的方式,重构世界经济、贸易、金融新秩序。

  从国内情况看,二元经济与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是由来已久,其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现在,不仅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阶层之间的失衡,更表现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之间的失衡,以及解决现实问题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直接牵涉到第二个方面,也就是"三个和谐"的问题,即经济发展如何与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问题。

  之所以要用"三个和谐"来化解二元经济与结构性失衡等一系列新老矛盾,是因为所有病症,都跟这三方面的不和谐,以及这种不和谐的交错叠加有关。比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就跟社会资源配置不够和谐有关;环境压力、资源压力,跟人与自然不够和谐有关;而财富分配、社会焦虑等,又跟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还不够和谐有关。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采取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一方面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公平与效率问题。多年积累的二元经济矛盾与结构性失衡问题,延续到今天,则需改变发展思路,用更讲究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的均衡发展战略来解决。同时,在解决过程中,又并非只做消极的减法,恰恰相反,在强调"三个和谐"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多、更新、更大的机遇。

  比如,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老工业区振兴战略等等,正是近百年来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会资源综合优化配置;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新农村战略等等,也是力图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寻找到一条通往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出路。

  今天,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其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结构调整,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固然都是重大课题,但在这一系列经济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更大问题,就是与下一个大时代有关的顶层设计问题。

  现在,中国的国际诉求是:推动合作、协调、稳定、平衡发展,促进可持续增长,倡导包容性增长,鼓励创新增长,实现安全增长。中国的发展与西方以往的做法不同,并不寻求你输我赢,你衰我兴,而是强调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的这些表述跳出了西方以往的对抗性思维,是直面当代、基于历史文化的新表述。所谓和而不同,包容共生,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这种表述同样也适合于解决国内问题,指导国内发展。也就是说,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中国的顶层设计将是一个面向内外部世界的完整系统。

  由此看来,一个与经济建设相匹配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大时代的到来,将会超越"世界工厂"的过去,让更自信、更客观、更科学、更从容的中国人,走到世界舞台的前排。而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

  中国经济及股市前景的思考

  ⊙裘国根 ○主持 于勇

  在经历前一轮以外需为引擎的高增长和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国内原有经济增长方式遭遇瓶颈的背景下,不少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预期日趋悲观。由于职业的原因,笔者长期来一直跟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综合评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风险之后,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长期存在,经济增速仍将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速度。在目前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不高和特殊的结构性估值差异下,国内股市不存在系统性的投资风险,而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却已经凸显。

  雄厚政府财力支撑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将依然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内部社会环境,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政府手中掌控着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府所不具有的雄厚经济资源和其他资源,这将为我国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持。我们的财政收入(含土地出让金)已从2004年的不到4万亿元(约占GDP的20%)增长到2010年的11万亿元(约占GDP的28%),如果把全部国企的利润约2万亿元也加上,则我国政府控制的经济资源更多。而2010年美国的财政收入为2.1万亿美元,其占GDP的比例从2004年的16%下降到2010年的15%。另外,人们担心的收入分配结构问题和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近来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继2009年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基本持平后,2010年增长率超越城镇居民4个百分点。我们的社会保障覆盖情况也大幅改善,基本养老人口比重由1989年的5%上升到2009年的18%,基本医疗保险人口比重由1997年的2%上升到2009年的17%。

  可以预见,2011年我国财政支出在民生方面的投入比重还将显著增加,如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医疗、农村水利建设等,同时,还将提高贫困人口标准和最低工资线等。而这些举措确实有其强大的财力支持,如中国的国债余额占GDP之比只有20%左右,而美国已达90%,日本达到200%,说明中国未来财政的腾挪空间还很大。

  房产调控不算晚 通胀治理莫悲观

  房地产的有效调控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拓延发展周期的必要条件。客观地说,这一轮政府严厉的房调是有远见的行为。目前房产市值初步估算约在95万亿元,占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的比例在50%以上。由于房地产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存在广泛的辐射力,如果再任由房价一路飙升,必将形成巨大的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其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力不可简单估量。目前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从增加供给和抑制需求两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调控,不仅能让房价平稳、让银行减少风险,而且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又让投资增速平稳。

  目前市场对我国通胀形势的预期过度悲观。要准确地预测通胀走势与要准确地预测股市走势一样,从理论上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为这两者都属于人的预期和参与会影响和改变结果的事情,切忌单向线性地思考通胀问题。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这一轮通胀和我国央行为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一定关系。但通胀的具体成因是复杂的,我比较认可市场上有些研究机构提出的"成本推动说"。

  内需引擎再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内需为引擎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已初露端倪。近年来,城镇化的深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居民收入的提高及结构优化等,都在有力并将继续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假设我国实际GDP年增长率7.5%,通胀率为2%,人民币名义汇率年升值1%,人口净增长率为3%。,那么到2016年,我国的人均GDP将接近8000美元。人均GDP8000美元的中国将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

  内需是这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要准确前瞻地分析我国内需的扩张,需从多方面考量,如国内消费的增长、以国内消费为导向的投资以及与这两者相关的进口。从2009年开始,我国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开始持续超越一般贸易出口增速,而一般贸易进口主要是为了国内消费及国内投资而进行的。2010年,我国房产的销售额为5.25万亿,汽车为1.92万亿,家电为1.04万亿,三者合计达8.21万亿,占GDP的比例高达20.6%。这三项合计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为4.7万亿、4.4万亿和6.6万亿,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8%、14%和19%。从房产、汽车和家电的强劲增长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从长远看,尽管上述三项消费很难呈现持续高增长的势头,但国内消费和服务增长亮点的不断涌现将是一个很难逆转的大趋势。

  综上所述,投资A股的社会与经济大背景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目前及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虽然会出现诸多问题,但随城市化的推进、贫富差距趋于收敛对消费的拉动十分明显,较快增长的中国经济将在成长中不断化解隐患。

  低估值高成长优质企业将带来丰厚回报

  从总体估值水平和不同板块的估值结构看,A股不存在大的系统性风险。尽管中短期流动性存在收紧的预期,长期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很难再现以往的高增速,但任何资产的供求都能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上达成均衡。通过全部A股PE的倒数和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和5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目前A股隐含的收益率是相对有吸引力的。

  优质股票被低估的周期将越来越短。在社会财富基数已今非昔比的今天,在国内投资渠道依然十分狭窄的背景下,优质股票固有的投资属性将日渐彰显。优质股票将和前十年的房产一样作为国民财富的仓库,其价格被大幅低估的时间周期将越来越短。

  投资同时具备静态低估和成长超预期这两个条件的公司将获取超额收益,上佳的投资机会出现在"点"上而不在"面"上。在2001年启动的以外需为引擎的经济周期中,那些在当时盈利高速增长的优质企业,由于一开始市场对其未有成长或高成长预期,其估值水平是相当低的,投资于这些企业的投资者获取了远远超越指数的回报。如果我们认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悄然启动,而市场对此尚未有充分预期,那我们是否在现在就应该布局那些直接或间接受益于强劲内需增长、有核心竞争力而静态估值又很低的优质企业呢?!

  重要的是坚决持股

  昨天中午我在博客中写到,最重要的是大方向是上涨的,那么我短期的操作和所有的分析都围绕这个大方向。中午我给了个点位2920点,在指数没有到达这个点位之前,我们无法排除分时线是否有第二次下跌。即便到了下午收盘之后,这个观点仍没有变。

  这里本就是一种强势调整,不以空间为主,而用时间去横。空间一步到位的可能性是有的,通常会用时间来弥补空间的不足。比如说3186点之后的下跌,到第53天的2661点,绝大部分个股前10天就跌得差不多了。空间不会再怎么向下了,所以就用时间去横,其后就是漫长的下跌周期。所以这里的分时线调整也有这种可能性,大部分空间上周二就完成了,其他时间在辅助和陪衬,然后市场会再上,形成日线的3浪上升。

  谈到3浪上升,很多人会立刻兴奋起来,因为在波浪理论和我们的记忆中,3浪上升的速度最快,力度最强,获利幅度最高。所以对于这里调整结束的判断,其实并不难作出。先用趋势,如果沪指能够站在2920点以上,就代表分时线2浪下降趋势被突破,3浪上升确立。用趋势护航,3浪跑不了。而在此之前,想要寻找2浪的相对低点,主要是看结构。最好在分时线形成一个横向的N字转向结构,那将是一个比较好的低点。

  然后呢,投资者要做的是持股、坚持、再坚持,控制住自己获利了结的欲望。有时候坚持比分析还重要。

  空打压失效 股市见底提前

  二月市场顶住巨大政策压力,在货币持续紧缩和国际形势动荡的双重压力下,仍出现小幅上涨,唯一可信的解释是:市场估值已经接近极点,政策打压已经失效。意味着市场已经接近底部,进入安全的投资区间,只要市场环境改善,大盘可能出现较大的向上弹性。

  接下来需要寻找的是政策拐点,政策拐点出现,甚或共同预期出现,市场可能也就将出现重要拐点。政策拐点取决于通胀压力和就业压力孰轻孰重,只有当就业压力重于通胀压力之时,政策才可能从持续紧缩转向相对宽松。

  我们仍悲观预测3月的政策环境。我们预计通胀压力3月仍可能处于高位,CPI可能仍接近5%,抗通胀仍是政策的主要取向。虽然在2月加息之后,月内没有再次加息的压力,但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压力依然存在,并且在接近20%的银行存款准备金后,政策叠加效应将发力。

  基于不确定的政策判断,只能从估值角度寻找投资安全边际。从2月政策打压对市场的实际效果来看,2800点附近已经进入非常安全投资区间,任何政策打压造成短期重挫,都是较好的买入良机。虽然3月仍不具备趋势逆转的条件,政策转向的拐点和预期都还难以在月内形成,但是3月市场出现下跌、迎来买点的可能性很大。建议从3月底开始逐步提高仓位,继续重点推荐高端装备和工程设备行业。

  3月市场面临通胀与经济两大变数

  本次原油导致的通胀预期提前,不再是单一的市场核心变量,伴随通胀的还有对经济预期解读的不一致,这种混乱直接引致了市场的无序。近期市场仍将在不同预期中徘徊。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梳理以下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油价对物价的影响力能够扩展到什么程度,及其对股价的影响;二是物价及经济同时出现变数导致的政策权衡及解读。

  我们的核心结论是:油价的大幅波动在短期因素主导下将继续,其对国内PPI及CPI的预期传导有助推作用,并将继续导致紧缩政策实施,从而制约股价上行空间。

  油价短期产生负面影响

  从基本面看,油价的中期趋势是平稳的。在一个中期角度来讨论油价,我们认为有四个影响因素将发挥主导作用:在不考虑到中东危机扩散的情况下,原油的供给平衡相对于2008年要好很多;美国及全球经济所处阶段真正决定原油价格高度,在一个缓慢复苏而非经济过热阶段讨论石油价格的暴涨,其来自于流动性及突发因素的作用要远强于基本面;美国二次量化宽松到期及通胀回升引致的紧缩预期,对于美元走势形成巨大支撑,这将直接制约原油价格的中期走势;美国经济复苏对原油价格平稳的高度依赖,以及中东产油国在经历2008年危机之后所承受的油价暴跌风险,都导致了政治上对原油价格控制的需求。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停留在每桶120美元以上不会是常态。

  但是,中东突发因素对油价与股价的短期影响非常显著。由于这并非是一个经济刺激下的长期油价上涨,我们认为事件性因素的对比更具意义。两次典型的事件分别是1990年的海湾战争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海湾战争的直接结果是原油价格经历一个过山车,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日本及主要发达国家的股市与之高度负相关。与之相关的板块比如煤炭、石油等的投资机会都是短暂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超越了行业的投资收益。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对原油及股市的影响也没有逃脱历史的宿命。

  以史为鉴,总有些貌似美丽的投资逻辑值得深思。从这个角度而言,短期风险高于收益。

  在油价走高的国内影响方面,一个月之前我们判断市场估值修复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胀预期高点过去,经济增长预期尚没有形成。但是现在这一逻辑在发生逆转。尤其是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预期抬头,这对于市场走势始终是较大的制约。或者说,估值修复行情的高度受制于原油价格的上升幅度。

  政策短期很难放松

  伴随经济领先性指标下移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以及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表述,市场对于通胀与经济的看法显然发生了分歧。在一个通胀与经济预期双重影响下的市场,将希望寄托于政策放松,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实践有较大差异。

  六个核心理由让我们相信物价优先、压倒一切。首先,就国内的通胀问题而言,其更多是对普通居民利益的损害,而经济的大起大落更多是影响大中型企业利润的变动。从这个角度上讲,防止通胀对于稳定而言,至关重要。

  其次,已有的经济放松历史案例(2008年底及2010年中期),都是在通胀低位阶段发生的。在目前通胀刚刚经历一个短暂回落又再次预期抬头的阶段,政策放松将再次助推通胀预期升温,这对于防止通胀极度不利。

  第三,通胀的四个核心来源分别是流动性、食品价格波动、工业产出缺口与外围传导,目前正经历外围传导的阶段。再次扩张经济实际意味着流动性与工业产出缺口的扩大,这本身和控制通胀逻辑相矛盾。

  第四,本轮政策刚刚经历一个放松经济、防止经济二次探底,进而物价持续攀升的过程,时隔半年,在外围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干扰较小下重复去年的历史?可能性太小。

  第五,本次经济下降预期,更多是基于前期高增长的一个正常回调,而不是经济的二次探底,目前我们所观察的经济指标都只是表明了经济正常回调的可能性,事实上通胀持续攀升才是最大的经济下滑风险。

  最后,政策最新的表态中,将控制流动性作为控制通胀预期的第一点,这种表述是之前没有过的,这充分说明了对通胀的强力控制及态度。

  总体来看,油价、物价及经济的三个判断对于A股市场直接的影响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通胀相关的板块在这个阶段并不具备明显的投资价值,尤其是这些板块同时具备了高估值的特征,风险远远大于收益;其次是通胀先行有利于中期经济的稳定,伴随着主导经济整体走势的行业和板块低估值的特征,这更直接决定了市场的下跌风险在主导板块上释放较为充分;最后是油价的短期影响必然对国内物价产生传导,并且直接制约股价走势。这种压制下,市场的结构调整将更加明显。

  市场面临双重考验

  由于突发因素导致的外围输入性通胀预期抬头,3月市场在我们前期所讨论的经济考验下,将叠加通胀预期的考验。

  在价格方面,依据测算,在原油价格持续突破每桶120美元之后,其对于国内PPI及CPI的影响将是非常直接的,这是3月市场经历的第一个预期考验。虽然我们认为本次油价上涨只是短期因素,但是由于预期反应的过度问题,其可能会加大市场恐慌。

  在经济方面,市场对于经济下行的预期没有根本形成,我们再次强调三月的领先、同步及滞后三个数据将是检验市场中期走势的核心。

  在流动性方面,目前的积极因素是流动性改善是可见的变量条件,这并不反映在货币紧缩上,而是反映在贷款利率及短期M1及M2的反弹上。

  在行业配置上,低估值依然是我们的配置主线,安全边际是这个阶段的首要配置,对应的板块包括,家电、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房地产及金融等则维持标配;同时,伴随两会召开,我们认为海洋工程、旅游板块及上海本地股是主题投资的重点;此外,西安及西藏板块将伴随西安花博会及西藏60周年引来良好的区域投资机会。

  老法师看盘:A股的个性 战胜政策市

  刚刚过去的周末,有太多新闻吸引了我。吸引我眼球的,不仅有梁洛施和李泽楷分道扬镳,还有巴菲特“晒账簿”。每年的这个时候,股神巴菲特都要给股东写一封信,一方面向大家提交最近一年的业绩,一方面也阐述一下对未来经济的看法。于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巴菲特的账本,也成为A股众多股民的必备 “教材”,似乎只要领会了巴菲特的观点,就能在A股上赚钱。对此,我倒觉得不一定,因为A股市场其实有别于其他股票市场,有自己的个性。

  比如在今年巴菲特的账簿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其去年初对伯灵顿北方铁路运输公司的收购。这是巴菲特去年的操作中最为经典的收购案例。正是凭借这笔收购,使得伯克希尔的收益比上年增加了将近40%。不过,如果你同时在去年初买入A股的铁路股,如大秦铁路,或者广深铁路,那肯定会亏钱。为什么有这种差异?A股的大秦、广深与伯灵顿相比,有很多不同的背景,一是经营机制不同,二是所处市场的投资风格不同。

  又比如昨天涨停的TCL,它的涨停也充满着A股的个性。其涨停原因,就是年报10转10。但这样的消息,如果放在H股市场根本不是利好。昨天,跟A股TCL关联的“TCL多媒体(01070)”和“TCL通讯(02618)”都大幅下挫,原因很简单,10转10其实是“伪分红”,只不过公司玩了一个股本扩张的数字游戏而已。

  所以,投资A股市场就一定要摸清A股市场的脾气。只要了解了A股的个性,就能把握市场运行的大致方向了。此前,我的观点是本周市场反弹的概率在提升。而从昨天市场表现来看,起码暂时印证了我的观点。我之所以继续看好本周的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还是基于A股有别于其他市场的特殊个性。众所周知,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召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的稳定必不可少。可以预计,在3月中上旬,市场不太可能出现超预期的利空消息,而随着海外因素影响的逐渐淡化,短期内股市的大方向总体还是向好的。

  把握时代投资主题 关注四大投资热点

  2月22日单日大幅调整后,指数开始重归平静。然而,平静的市场背后隐含着一股力量,中短期内出现的方向变化可能是趋势性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

  整体上看,短期的指数运行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要谨防情绪化波动。从均线系统上看,目前上证指数已持续站稳于重要中长期均线之上,其中,30日、72日、120日以及250日均线开始汇聚于2800-2840点区间。中长期均线出现这种汇聚,在历史走势上并不经常出现,一旦形成,后市发展通常都是一轮中大级别以上的行情(包括下跌)。与此同时,重要技术指标指示,无论是日线、周线甚至月线周期上,均出现了临界信号。实际上,2010年4月前后的一轮"破位"并持续下行至2319点,就是在中长期均线系统出现汇聚时所形成的。近期的区域震荡,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头肩底形态的右颈整理,近期如选择放量突破颈线位置2940点,攻击目标就会指向3200点左右。换言之,中短期内的向上或向下变盘,将直接影响中长期趋势,值得高度重视。影响指数的当然是权重蓝筹股群体,目前银行、地产等权重群体,在公认的低估值位置上持续运行了近半年时间,市场可能难于接受继续更长时间的停滞不前,投资情绪上会趋于浮躁,不排除在某个时间段出现"陷阱"式下挫。

  从基本面上寻找影响市场趋势或热点演变的因素。一个是外部的,主要是中东、北非等局部区域的动荡,给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带来负面影响。悲观者认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确实,目前这种外部因素存在较大变数。不过,欧美经济整体上保持的复苏趋势应该是主流趋势。至于国内方面,则相对乐观许多,十二五规划陆续公布,加上即将召开的"两会",都非常容易吸引市场焦点转向中长期成长预期。历史实证证明,如果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把握一个时代投资主题,将获取超额收益。不过,时代主题投资去年就开始了,围绕七大新兴战略产业推动了一批品种都创了历史新高。在这种背景下,时代投资主题可能需要更新的主题,特别是估值应更具优势。

  从目前信息看,"两会"期间可能取得共识的热点,首先是装备制造、农业包括水利建设等。其中,比较突出投资主题就是工程机械。近日三一重工、山东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广西柳工集团等均提出"千亿集团"(销售收入)的发展目标。从关联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角度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山推股份分别为1175亿、700亿、570亿、315亿、157亿,市值梯队明显,加上估值合理(目前工程机械2010 年和2011 年的平均市盈率为21倍和16倍),在龙头品种估值不断提升下,二三线企业特别是相应基础件包括零配、部件企业,容易形成良好的比价关系。海洋工程、智能电网等类似,相关品种如中集集团、海油工程、振华重工、中国西电、东方电气等值得关注。

  其次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所带来的消费品板块热点。其中,估值比较优势突出的是白色家电板块,格力电器、美的电器、青岛海尔已成为三驾马车,其总市值为400-600亿元,估值水平又处于历史估值下限,同样具备成为千亿市值的竞争力。近期正处于创2007年以来历史新高的位置,技术层面上呈反转格局。

  最后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带来的热点,未来数年将迎来双向扩容。近期比较热门消息是新三板(创新板)、国际板等,到"十二五"末期,创业板上市公司要争取突破1000家,同时,进一步放开资金入市比例,包括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及加快境外机构入市步伐等。双向扩容将给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公司带来发展机遇。短期内应该关注调整比较充分的证券类优势企业。

  跳出行业投资的视野来看,最有吸引力的无疑就是购并重组。事实上,过去20年的大牛股,基本上都来自于有效的整合购并,而且都是把握住时代主题的购并重组。恰好,当前正面临最佳的购并重组市场环境。从央企到地方国企,都从产业政策上推进购并整合。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转让实物资产及相关债权等的,可免征增值税,这将非常有利于借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