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大盘分析 >> 正文

A股再迎新年大考 存准率上调如何攻守兼备

2011-1-17 8:50:51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2800游击战:283亿资金出逃 大资金紧锣密鼓调仓

  这像去年10月由有色带动的行情,主力在场里,但没有新增资金进场,最后只能撤离

  理财周报记者 张伟湘/文

  2770点至2870点,几乎构成了近半个月间上证综指最主要的交易区间。

  其间,市场加息传言风起,继重庆发布即将征收房产税的消息后,上海又传来征税方案已递交北京的消息,而对市场有重要影响的CPI数据并未如预期般的在1月初发布,时间已改为1月下旬。1月14日下午,央行宣布,从1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然而,在重重消息的轮番"轰炸"下,沪深两市却似乎已走出去年12月底低迷的"围城",不仅市场情绪指数重回50%以上,甚至一度达到65%。

  市场情绪指数是一组动态分析市场工具,当指数达到50%,表明市场情绪相对乐观,达到65%,表明市场情绪很乐观。

  不过,与市场情绪相悖离的是,据广州万隆的资金流向数据显示,从1月4日至1月14日的9个交易日中,两市共有283亿元净流出。同时,在上述交易日内,只有1月4日有资金净流入,而在之后的8个交易日内,资金全部净流出。

  市场情绪越乐观资金流出越多

  通过分析数据,理财周报记者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即市场情绪越乐观,资金的净流出迹象就越明显。在上述9个交易日中的7个交易日,市场情绪与资金都表现为这种负相关关系,唯一的两个例外是1月4日和1月10日,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1月4日,市场情绪指数达到65%,是自去年12月底以来的最高点,去年12月底,市场情绪指数曾一度低至42%,显示当时市场气氛接近极度低迷。1月4日当天,约有122亿元资金净流入,的确是一个开门红。而在1月10日,市场情绪只有45%,与12月底的市场情绪差不多,当天,约有151亿元资金净流出。

  不过,9个交易日中的,只有4天情绪指数低于50%,其余时间段均在50%以上,显示市场乐观的情绪相比悲观情绪暂时占据上风。

  值得关注的是,从3个星期的大区间分析,市场情绪指数已形成了典型的三角形,目前正处于三角形的顶端,即市场情绪处于相对乐观的较均衡状态。这种状况,直接体现在盘面上就是盘整,而体现在投资者决策上就是观望。

  1月14日,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了几位私募基金经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近期操作次数明显减少。"我们不打算现在买,还是多看看,等待合适的建仓机会。"赢隆资产总经理罗兴文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资金穿梭有色、地产和银行

  资金的流动与股指的关系也在钝化,1月4日,上证综指曾升至2855点,之后,该指数逐级下跌,1月11日,该指数已下跌至最低2770点。在这6个交易日内,据万隆数据显示,1月4日,两市资金净流入122亿元,1月5日净流出24.8亿元,1月6日净流出3.4亿元,1月7日净流出49亿元,1月10日净流出151亿元,1月11日净流出23亿元。

  而在1月12日至1月14日,市场小幅反弹至2837点。不过资金依旧流出,其中1月12日净流出23亿元,1月12日净流出20亿元。1月13日,指数再次下跌至2780点,资金则净流出20亿元,1月14日,资金净流出约114亿元。

  市场上,在上证综指的指数构成中,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等权重股所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中石油,其流通股盘子较小,但是却是以总市值纳入指数。因此造成指数会有部分失真,但是,无论如何,结合市场情绪指数一起来分析,也可以得出市场正处于观望的判断。

  那么,观望期的资金又在做什么呢?

  据统计,在上述交易日内,资金流入有色、地产和银行板块的次数均达3次以上。以有色板块为例,1月4日,该板块中就有驰宏锌锗(600497)(600497.SH)、锡业股份(000960)(000960.SZ)和金钼股份(601958)(601958.SH)等多只个股获资金大量流入。1月6日,五矿发展(600058)(600058.SH)、中色股份(000758)(000758.SZ)等个股又有资金大量流入。而1月11日,资金再次青睐有色板块,这次铜陵有色(000630)(000630.SH)、江西铜业(600362.SH)等个股资金进入量较大。

  其中,后两天有色板块的资金净流入量为7.8亿元和0.29亿元。

  再以地产板块为例,1月4日,资金涌入荣盛发展(002146)(002146.SZ)、万科A(000002.SZ)等地产股,1月6日和1月7日,资金又进入地产板块,净流入量分别为2.37亿元和3.42亿元。1月11日至1月12日,资金再次进入地产板块,单日的净流入量最高达11.53亿元。

  与地产关系密切的银行也获得资金关注,1月6日、1月7日、1月11日和1月12日都有资金净流入。

  机构调仓暂弃中小盘

  事实上,两市总成交量也在逐渐萎缩,1月4日,两市总成交量曾高达2691亿元,但是,到了1月13日,成交量已缩减到1602亿元。9个交易日内,除了1月4日、1月7日和1月14日成交量有所增加外,其余6个交易日内成交量都在减少。总量减少下,进入有色、地产和银行的资金又从何而来,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不少投资圈内人士都认为,新的资金来自其它板块的调仓。

  一组数据似乎可以从侧面佐证这个判断。从1月6日开始,资金已持续流出中小板和创业板,1月10日达到高潮,当天中小板有29.1亿元净流出,创业板5.97亿元净流出。而在1月6日、1月7日、1月11日、1月13日和1月14日,中小板的资金净流出量分别为7.54亿元、18.17亿元、12.48亿元、7.71亿元和16.53亿元。创业板资金净流出分别为5.43亿元、4.61亿元、3亿元、0.5亿元和4.06亿元。

  在上述交易日内,两大板块的资金净流出量合计达115亿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市场主力正在进行调仓,从中小板和创业板流出的资金一部分进入了地产和银行板块。这些板块都与通胀概念有关,前者拥有土地资源,后者有金融资源。

  不过,也有私募基金经理指出,观察A股的资金面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在新增资金并未入场的情况下,即使是被资金看好的板块也很难获得理想的升幅,"这有点像去年10月那一波由有色带动的行情,主力在场里,但没有新增资金进场,资金只能撤离。"圆融资产执行董事冉兰与记者交流时说。

  美股连阳近极限 A股地量待刷新

  上周五,美股略低开后形成较明显的震荡上行态势,道指、标普、纳指依次上涨0.43%、0.73%、0.74%,三大股指的周涨幅随之扩大到0.96%、1.71%、1.93%。放眼全球,虽说日经指数遇阻下调、印加速下跌并出现破位迹象,但其他主要股指大多却没有改变新年的攻势,如意、西分别大涨4.5%、8.8%,韩七周连阳并站上了历史峰位,美、英、法、德等也都处于重要的关口附近,既彰显了市场的强势风采,也预示反复已势在难免,尽管短线惯性上冲可能很大。

  与此相似,国际期市上周也出现大面积上涨的局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以美国期市为例,原油、铜和CRB指数、棉花、小麦、黄豆等纷纷上扬,玉米更是以9%的涨幅傲视群雄,可黄金、白银却并未因美元走弱而受到追捧,而以下三点则仍值得留意:1、美元指数近三周宽幅震荡且多空转换速度极快,周线阴吞阳的不良组合似乎也表明下调仍难免,但上周大跌却事出有因,即葡、意和西相继成功售出国债及欧盟原则上同意提高向成员国提供救助基金规模等促使欧元强劲弹升,而近一个半月来在13周与40周均线之间的盘局则尚未发生重大突破,且75日均线的下滑态势已被扭转,近日企稳回升的希望因此就偏大些;2、金价与银价的劲升之势已相继停止,震荡整理因此便在所难免;3、油价虽大幅回升,可近两周却形成孕线组合,突破93美元/桶的可能暂时就不大,或围绕90美元仍将有一番争夺。

  仅就美股而言,以下几点值得适当注意:一是主要股指一个多月来一直保持碎步上行走势,日、周均线系统也陆续形成多头上行格局,道指近日还再创2008年9月至今的新高,标普也上攻至暴跌前的水平,而纳指与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之间的距离则已不到5%,一方面说明市场的强攻之势仍在延续,一方面也表明中短期整理的脚步已越来越近,或者说,三大股指短期内上攻至12500点、1370点、2900点的希望较为渺茫;二是以波动情况来看,三大股指近两周的高低点落差虽不断扩大,可最近6周的波幅却始终处于低水平,估计本周可能会缩减到170点、22点、50点左右,开盘后的摸高难以达到110点、17点、35点,即目前上行空间依然大于或有的回探,中期趋势改变的可能微乎其微;三是道指连涨7周虽逊色于去年3、4月间的八连阳,但与标普同时七连阳却是2007年5月18日后的头一次,而周线连阳数量又都已接近极限,且这种情形出现后不久,市场几乎都转入了中期整理,标普、纳指上周的光头中阳技术上也增添了近日冲高遇阻的可能。

  两市上周再次陷入震荡整理中,沪深大盘分别下跌1.67%、2.23%,收盘还都在新年第一周星线的最低点之下,弱势整理局面因此就很难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首先,虽然调整以来的单日地量仍停留在去年最后一周的1453亿元,但上周的天量还低于前一周的最低,而周成交额则缩减近12%或不足8400亿元,日均成交(1679亿)更是锐减近三成并创最近16周的最低纪录,说明市场参与热情十分淡漠,短期内即便反弹,力度也会因此大大受限;由量能走势判断,无论单日还是周成交,真正的或者说阶段性地量很可能还没有出现,换言之,地量极可能仍将不断被刷新。其次,5周均线拐头下行构成反压,近两周的组合也显示市场已再次发生转折,表明中期运行态势依然较为低迷,若不能重返5周均线(需周收2819点、12471点)之上,震荡下调并考验低点支撑就难以避免;重要的是,近8周推定成本约为2840点、12500点,也就是说,只有攻克这一压力,市场才会摆脱弱势盘局并逐步转强,量能持续低迷的局面才会彻底改变。

  总之,国际期市与股市的普涨难以持续,美股七连阳后反复的可能也有增无减,这对A股也会产生一些冲击。本周低调整理可能相对更大些,压力主要来自2820点、12500点,近期低点可能再次面临考验,而单日地量则很可能被改写。

  个股分化严重 机会风险并存 

  央行上调存准率至19%

  央行上周末宣布,将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2011年实施的首项货币政策工具,也是近3月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在此之前,央行恢复了14天回购,现在又再度上调存准率。很显然,大量的到期票据、银行年初的放贷冲动、外汇占款增加等等,都需要对冲。但四万亿投资的后续投入仍然会成为刚性需求,使央行在未来的调控之路上越走越艰难。

  与此同时,在四大行融资后,剩余银行的再融资之声又在股市中响起。一边是央行的紧缩货币调控,一边是银行的大量再融资,这种循环何时有个句号,还有多少只靴子需要落下,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心中最大的疑问。

  上周五市场指数在没有任何消息面变化的情况下提前快速回调,到晚上已一目了然,应该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加快了离场步伐。

  个股分化严重

  近期市场一直在不温不火地运行,虽然上周末重心有所下倾,但也是规整地运行在前期的区间之内。从量能上来看,已经有3个交易日沪市开始运行在千亿元下方,显示市场的观望气氛已经越来越浓厚。

  即使是这样一个清淡的市场,每个人的心境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可能与各自手中持有股票不同有关:

  对于一些中线投资者而言,相信这段时间心里是温暖的,因为在大势并不是很强的背景下,手中一些低估值的品种开始受到市场关注,明显开始回稳,这是对近两年来始终坚持价值理念的一种肯定、安慰和补偿。

  但对于一些持有前期题材股、小盘股和高价股的投资者而言,从去年底至今年的头两个交易周,真的是如坐针毡。在平静水面下,这些品种大幅下挫,而且无声无息,跌得悄然无声。其他人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但对持有人的市值而言,已经大幅缩水。

  记得当初在去年四季度的时候,笔者一直建议大家注意题材股、小盘股和高价股的风险,并且指出一些指标股和蓝筹股已经具有投资价值。但那时,多人都还流连于题材股、小盘股和高价股这些风险品种中,忘了回家的路。

  有时候,市场的变化就是这么快,甚至带有一些残酷的味道。当越来越多的人集中看好某一些品种时,也许就是这些品种过热见顶的时候。但随后,当这些品种大幅下挫拥有了相当大的累计跌幅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恐慌中忘记了当初看好它们的真正原因:高成长与高送转预期。

  所以,在连续的大幅炒作中,大部分品种已经见顶,而且很可能是历史大顶,但也有一些品种会因为它们的高成长高送转预期,仍然将越走越高。所以,当市场都在集中抛弃它们的时候,或许我们反而应该睁大眼睛,在别人泼出去的脏水里去捡回那些"孩子"。

  应看好中国股票

  罗杰斯近期说中国的资产有泡沫,但中国股票应该看好。在这里,我也想借用一下这句话,鼓励一下一直在沼泽地里前行的投资者。本周,18日开始将陆续公布2010年年报;19日胡锦涛主席访美;20日2010年经济数据公布。一系列事件全部集中发生,而离开农历新年也只有两周多一点的交易时间了。所以,本周是比较关键的一个交易周,虽然还会有折腾,但我们在观望的时候更应该做的也许是:在21日随后的几个交易日伺机出动逢低介入了。

  我想在此刻,悲观的人可能在琢磨:"老虎屁股摸不得";而乐观的人却在畅想:"兔子耳朵长又长"......

  “存准率”上调 A股再迎新年大考

  央行14日晚宣布,自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份经济数据将于本周公布,央行在此敏感时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控制通胀和防止信贷井喷。对于这样的“新年考验”,市场本周将如何解读和反应?大盘究竟是在紧缩政策的冲击下破位下行,还是借此机会释放利空展开反弹?

  股市不是"唐僧肉"

  近日股市爆出不少新闻。一则有上市公司高管急吼吼减持、一则有新上市公司开盘即跌破发行价。另外,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沪深股市的多边博弈中,少数部门从股市中拿走的钱远高于上市公司给股东的回报。

  股市不是"唐僧肉"。但是把股市当作唐僧肉来吃的,现在恐怕不在少数。而且现在的吃相越来越难看。这么个吃法,会吃出什么后遗症呢?难道股市中7000多万社会公众投资人的权益就不值得一顾吗?需要分析。

  在解析之前,先来看看上面提到的三件事。第一件是上市公司高管是怎样在急吼吼减持的。据报道,有一家深市公司的43名股权激励对象,在最近的11个交易日内,分77次合计沽售本公司股票31.7万股,套现964.54万元。

  根据记者的介绍,在这次套现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且公司董事会秘书也在套现高管之列,并且是套现力度最大的成员之一。其套现金额超过了244万元。真是收获很大啊。

  为什么这家公司的高管要如此集中地兑现股权激励的红包呢?据分析,如果按每股30.44元的减持均价来计算,这43名股权激励对象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即可获得150%的投资收益率。这样的回报率,真要羡煞多少小散户啊。

  第二件是一家新上市公司在首日开盘就以接近10%的跌幅跌破了发行价。据报道,这是一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公司。该公司以48.8倍的市盈率、每股90元的价格,发行了1.05亿股,并一举创下了沪市发行价的最高纪录。

  但该股刚上市两天就比发行价跌去了13.5%。且两日换手率不超过一半,表明仍有半数打新中签者还在持有着这只股票。而据分析,如果持有这只股票未售,中一个签就要浮亏1.2万元,这也算创出了一个打新亏损的记录。

  问题是,为什么首日就出现大跌呢?对此,有分析人士推测,机构抛出的或许是原始股东协议质押的股票。一些原始股东将目前还不能流通的股份协议折价质押给机构大户,然后借他们在网上申购的股票抛出,等到自己的股份流通后,再付出一定成本将股份交还给机构。这样一来,大家都能获利。

  只是这种大主力与原始股东联手的情况如果是真的话,数量众多的社会公众股东怎么办呢?而另据业内人士分析,仅这只股票的发行上市,就将使这家公司的持股高管一夜实现财富激增。公司董事长所持股份市值甚至要超过百亿元。看来,这财富来得真是又快又利索啊。

  第三件是沪深股市有明显的资金漏斗问题,上市公司税后分红流入的资金远小于流出的资金,二级市场长期处于零和游戏的博弈之中,社会公众投资人的资金投入难以得到合理回报和有效保障。

  据一位业内人士的研究报告称,去年沪深股市的税后分红资金流入约2257亿元,手续费流出约1050亿元,印花税流出约570亿元。假设融资总额中仅有10%即1000亿元套现离场,就导致股市入不敷出。

  而在实施分红的980家公司中,仅有5%不到的公司股息率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换句话说,大多数股票的股息率都低于期望收益率。这种状况必然使得博取差价收益的风险成倍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换手率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说到这里,投资人应该明白谁是唐僧肉,谁是吃唐僧肉的了。

  当上市公司的高管居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暴利,不顾公司股价波动可能对社会公众股东的冲击,不顾维护公司的市场形象,拼命来兑现所谓的股权激励红利。这个激励机制到底在激励什么呢?

  当股票的发行上市成为少数人有机可乘的通道,成为获取暴利、制造财富神话的有效途径,而一些机构又上下其手从中捞取超额回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市场存在的政策红利和制度红利又为谁所得?这个问题要不要研究一下呢?

  而问题的另一面是,作为"唐僧肉"的社会公众投资人,如果长期处在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对称状态,也是会有代价的。这就是财富会缩水、财产性收入之梦会破裂、幸福感会削弱、负面情绪会增强。这对和谐社会是不利的。

  同时从社会财富的结构情况看,这样一种让少数人吃"唐僧肉"的状况如果再不改变,还会产生中产阶层萎缩的后果,导致M型社会的问题出来。而这样的社会财富结构则是很糟糕的结构。

  有鉴于此,对股市中吃"唐僧肉"的现象不能再掉以轻心了。因为,股市毕竟不是"唐僧肉"。股市的问题影响大着呢。

  紧缩政策加码 难言利空出尽

  上周多空双方围绕半年线展开激烈争夺,最终空方占优,大盘最终勉强站在了半年线2790点之上,但是2800点整数关口已经失守。虽然地产、银行等权重股板块反复活跃,但是市场仍然无法由弱转强。从基本面因素看,连续的货币紧缩政策已经形成了累积效应,流动性趋紧制约了股市的上涨;从市场原因看,风格转换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权重股反弹并不具备持续性。上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标志着2011年货币紧缩继续。对此,市场将如何反应存在一丝悬念。笔者认为,春节前货币政策仍然存在紧缩可能,A股春节前仍以弱势震荡为主,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观望。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首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市场预期,但不能理解为利空出尽。上周五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未超出市场预期,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民币新增贷款7.95万亿人民币,超出了央行设定的7.5万亿人民币贷款额度。同时也有消息称,2011年第一周中国人民币新增贷款数额约为5000亿人民币。短期新增贷款井喷势必引发央行采取调控政策,除了公开市场操作之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市场预期,预计会冻结3500亿元资金,一次性影响不大,但是累积效应不容忽视。从股市反应看,虽然符合市场预期,但是并不能理解为利空出尽。从通胀形势看,12月份CPI可能回落至4.5%左右,但是受到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气候、春节、基数效应等系列因素影响,一、二月份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加大,因此从抑制通胀的角度考虑,加息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所以,在没有通胀压力舒缓的背景下,股市难有起色。从历史经验证明,通胀无牛市是有内在合理性的。

  其次,权重股全面上涨条件尚不具备,题材股高估值仍有待进一步化解。近期地产、银行等权重股轮番启动,大有风格转换的趋势。仔细分析权重股上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年报之前的低估值修复。虽然2010年连续出台了两轮调控措施,但地产行业整体仍然景气依旧,万科、金地等多家一线地产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因此产生阶段性年报行情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但是新年过后,房产税的试点将会加大行业前景变数,行业拐点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因此股价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可能。另外,银行股估值也处于历史低位,但是连续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对银行的业绩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可以说,地产、银行的估值修复行情仍然是局部反弹而已。与此同时,中小市值高估值个股价值回归仍在进行中,修复过去一年的严重高估值溢价。短期有类似吉峰农机(300022)等高送转题材支持,但是仍属个股行为,整体价值回归仍未结束。

  从大盘近期走势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对大盘造成冲击,半年线终将失守。缩量、震荡、寻求支撑可能是节前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沪市已经连续多个交易日成交徘徊在千亿以下,深市也下降至六七百亿。如此低迷的成交量不支持权重股的持续上涨,更不支持市场热点的全面爆发,权重股上涨的代价就是中小市值题材股的跳水。如果短期受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半年线失守,下一支撑位很有可能测试去年国庆节的向上跳空缺口,即2650点附近。

  在操作策略上,防御依然是最佳投资策略。在年报行情方面,可以重点关注连续放量的房地产板块,如果周一出现大幅低开,一线地产股仍然具备短期投资机会。银行股虽然估值偏低,但是反弹可能性不大。题材股方面,虽然高铁板块一枝独秀,但是很难蔓延到其他政策受益板块,投资者仍然需要见好就收。展望节后走势,如果通胀得到有效控制,市场行情展开,中小盘个股仍然是投资首选,投资者可以利用操作空挡期研究"十二五"政策导向,备战春节之后的行情。

  "利空股"也有投资机会

  随着一年一度年报披露工作的即将开始,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年报成绩单"将陆续与投资者见面。按照往年规律,在一些上市公司"利好"消息闪亮登场的同时,另外一些上市公司的"利空"消息也将接踵而至。获悉"利空"消息后,一些投资者特别是新股民的第一反应是:"利空"消息将对相关公司的股价走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持有"利空股"的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要不要"割肉逃命",原本想买的投资者考虑的则是要不要放弃建仓,有的甚至思忖着要不要把"利空股"从自选股中彻底删除。总之,投资者能跑则跑、能避则避的心态占了上风。

  然而,一段时间后,投资者若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利空股"或许就能发现,不少"利空股"在"利空"公布后反而走得更强,其中不少的个股还跑赢了指数,有了甚至成了红极一时的"热门股"。

  理性看待"利空股"

  无论何时,资本市场总会有一些"利好"或"利空"消息出现在投资者面前。投资者对"利好"、"利空"消息要进行具体分析,结合个股实际,采取相应对策。对于突如其来的"利空"消息,投资者重点要关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看"利空"性质。上市公司发布的"利空"消息五花八门,既有确定性的"利空",譬如,长期以来生产、经营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企业业绩持续下滑等,也有突发性的"利空",譬如因灾害等原因导致企业出现重大损失等;既有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致命打击的大"利空",也有对企业今后发展影响不大的小"利空";既有包含实质性内容的真"利空",也有只是看上去十分吓人的假"利空"。对此,投资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对"利空"性质分析清楚后再定夺。

  二是看股价走势。一般来说,凡是"利空"消息都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有的提前有的滞后。因此,投资者在遇到"利空"消息后重点要看"利空"公布前股价有没有作出提前反应。如"利空"公布前,在大盘和其他股票走势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利空股"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跌幅,已经提前反应了"利空"对股价的影响,对于在这种情况下公布的"利空"消息投资者已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如在"利空"公布前,"利空股"一切"正常",未出现下跌,一般来说会在"利空"公布后有一个滞后的反应过程,遇到这种情况时投资者就需引起警觉。

  三是看主力成本。如果"利空"公布前后股价处于相对底部,尚未脱离主力成本,一般来说,投资者无须过于担心;如果股价处于相对高位但主力尚无脱身迹象,有一定实力的主力也不会放任股价大幅下跌,想离场的投资者只要不是特别"贪心",大多会有较好的出局机会。投资者重点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利空"消息出来时股价已处相对高位且主力已全身而退的"利空股",对这样的股票投资者应尽力回避,不应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四是看活动迹象。重点观察"利空"消息公布后,盘口显示的信息有无主力活动迹象。如果股价处于低位、主力活动迹象明显,且时不时出现有规则的大单吸货现象,极有可能是主力在"捡便宜";如果股价处于高位、主力活动频繁、成交明显放量,则多半是主力在倒仓或出货。检验某一股票有无主力在活动的方法之一是试盘,资金量较大或持股数较多的投资者可选某一时间买入、卖出同一品种、同一数量的股票,通过查看账户"当日成交"栏内显示的成交笔数和每笔股数即可看出主力和散户谁在进、谁在出。一般来说,在成交总量固定的情况下,成交笔数多、每笔股数少的系散户所为,反之则是主力所为。

  以上"四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观察"利空股"有无短线投资机会。若没有机会,就选择卖出或放弃建仓,若有机会,就一路持有或适量买入。

  怎样操作"利空股"

  对于存在交易性机会的"利空股",投资者应善于把握、及时抓住。简言之,已经持有的投资者继续持有,有资金的还可适量补仓,即使想卖出的也应在日后该股冲高过程中逢高卖出;正在关注、计划买入的则应大胆买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准备买入的投资者,可在以下两个时间里任选一个择机买入。一个时间是"利空"消息公布当日。具体时机有三:低开时买入。一般情况下,个股突发"利空"消息后多数情况下都会大幅低开,此时买入虽有惯性下跌的风险,但比低开后又被迅速拉起时再买要便宜得多;下跌时买入。"利空股"低开后有的很快被买盘托起,有的则继续探底,在探底时买入是继低开时买入之后又一个较好的买点;转向时买入,即专等"利空股"完成低开和探底动作出现向上转向时快速买入,相比前两个时机,转向时买入显得较为稳妥。

  另一个时间是"利空"消息公布后的某日。有些股票"利空"公布后既不是"大势已去",也不是立即大涨,而是先跌几天,待恐慌性抛盘全部涌出后再返身向上。对于这种"利空股",投资者的最佳介入时机是下跌数日(一般为3至5天)后。具体介入方法是:股价下跌时分段买入,掉头向上时完成建仓。以紫金矿业为例,该股首次公布"渗漏环保事故公告"这一"利空"消息的日期是去年7月13日,当日股价下跌3.68%;时隔一天,该股第二次公布"利空"消息,股价先探底后回升,收盘时不涨也不跌;7月15日,该股再次发布关于专项核查的"利空"消息,当日和下一交易日股价分别大跌4.17%和5.43%。直至7月19日该股关于"事故进展情况"公告发布股价瞬间下探至4.97元后才止跌回升。所以像紫金矿业这种"利空"消息公布后连跌数日的"利空股",在消息公布之后任意一个交易日买入的成本都要比首日买入低得多。

  准备卖出的投资者,可在股票"利空"出尽、股价探底回升、反弹数日之后再择机高抛。紫金矿业第4次公布"利空"消息之日同时也是"阶段股价"的最低日,此时卖出实不明智,在以后反弹过程中的任意一天卖出都比这天卖出要好许多。自7月19日阶段低点4.97元至10月15日阶段高点10.82元不到3个月,紫金矿业就大涨117.71%,跑赢指数93.51个百分点。

  在把握"利空股"投资机会时还需注意以下四点:一是珍惜机会。只要"利空股"累计涨幅不大、绝对价位不高、主力获利不多,原则上应抓住难得的低吸机会。二是定好计划。在"利空"公布后的第一时间投资者就要制定出明确的操作计划,对买卖时机、价格、数量等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三是适时交易。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交易,另一方面,当交易之后出现了更好的买卖点时可在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后的"再操作"--买得更低、卖得更高。四是注意技巧。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一旦到价就应委托,但在实际下单、点击"确定"时可视盘口情况进行"延时"处理:准备买入时如果股价直线下跌,或者打算卖出时股价出现抢筹,均可在不改变委托价格和数量的情况下稍等一下,但须密切关注,待上述现象消除、股价出现转折时再点击"确定"。

  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 A股弱势格局或将延续

  14日,央行宣布从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新年首次上调,也是在最近三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分析人士指出,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锁定了逾3500亿元,而尽管上周五大盘杀跌说明市场已有所预期,但本次上调进一步确认了紧缩信号。本周市场弱势格局难以改变,因此建议采取积极防御策略,首先是低仓位,然后是配置传统防御性的消费板块以及受十二五规划刺激的装备制造板块。

  上周五晚间,央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最近三个月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首次上调。兴业银行[26.09 -2.65%]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本次上调意在对冲过多流动性,而与1月份的信贷投放状况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不过,尽管这次实际对冲力度仍然总体温和,但对预期的影响会更大,预计市场可能会对未来更长时期的流动性前景逐步变得更为谨慎。

  鲁政委预计,“本次上调之后,农历新年前应该不会继续加息,但第一季度仍然还可能有2次准备金率上调之可能。”而随着央行的接连行动,股票市场对流动性前景可能趋于悲观。

  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董高峰指出,“上周五煤炭、有色以及大盘的杀跌与预期央行采取进一步紧缩政策有关,而本次上调准备金率进一步确认了继续紧缩的信号,预计本周市场弱势格局难以改变。”不过,董高峰表示,本周相关经济数据也将公布,在短期利空出尽后,后半周市场或有弱势反弹,建议采取偏防御的投资策略,配置一些低估值、有业绩支撑的板块。

  而西南证券张刚认为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控制通胀,市场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股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他表示,上调准备金对股市整体影响有限,本周初大盘将低开后维持震荡,后半周市场有望迎来一波反弹。

  申银万国分析师袁宜则维持对A股市场中期谨慎的判断。申银万国认为,一季度CPI涨幅将坐5 冲6,通胀压力会明显加大,收紧流动性的迫切性明显增加。而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已经很高,但还将上调,而且春节前后可能加息,只有形成加息周期的预期才有可能抑制或者扭转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

  袁宜指出,密集的紧缩调控如果持续下去,那么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终将有所下调,因此策略上要积极防御。“首先是低仓位,然后是配置传统防御性的消费板块以及受‘十二五’规划刺激的装备制造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