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年底收官战”愈演愈烈

2011-12-5 14:43:53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对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口头提出停发建议,但由于央行多次上调存准率,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与日俱增,只好依靠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来揽储

  “我准备买房的100多万元现在已经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年收益能达到7万多元,用这些钱租房子都绰绰有余。”日前,在济南市经十路一家招商银行的营业部里,90多岁的熊大爷在女儿的陪伴下又来打听 “新情况”。他称,一旦银行降息,存款会受损失,因此更坚定了他继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决心。

  熊大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随着央行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内对降息的预期也日益提高。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年底临近,银行为了留住客户纷纷推出各种条件“诱人”的理财产品;而投资者在投资渠道依然狭窄的情况下,为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失,购买理财产品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理财市场的“年底收官战”正愈演愈烈。

  银行:年底产品好卖

  “我们40万和70万元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超过了6%,100万元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也超过了7%,目前额度已经大部分卖完。”导报记者日前以投资者身份询问理财产品有关情况时,招商银行济南分行槐荫支行理财顾问褚薇言语中难掩兴奋,“今年底的理财产品特别好卖,除了刚才说的这些金葵花理财产品,我们还推出了面对5万-10万元金卡客户的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从56天到90天不等,年化收益率也在5%以上,同样很受顾客的欢迎。”

  中国银行推出的 “贺岁理财产品”则更具“诱惑力”。不但有“是活期利率4.2倍,可随买随赎”和“周五购买,周一本息到账”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也有“投资期限7天至18个月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4.50%-9.20%”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同时还有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6.4%的“汇聚宝”澳元理财产品。

  导报记者注意到,这只是理财市场“年底收官战”的冰山一角。随着银行年底大考日的临近,各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密度也大大加大。比如,工商银行在11月29-12月6日的短短一周内,就密集推出了4款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从35 天到115天不等,认购起点从5万元到100万元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5%上下。而浦发、平安、深发展、农行、交行等银行都有到期日为12月30日左右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均在5.0% 左右。不仅如此,有的银行还承诺购买其一定数量理财产品的顾客不但可以成为金卡客户,享有特殊待遇,还会有赠送保险、刮刮卡等“意外惊喜”。

  事实上,尽管监管部门多次对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口头提出停发建议,但由于央行多次上调存准率,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与日俱增,只好依靠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来揽储。根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规模达8.51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此类情况在年底更是愈演愈烈,仅在11月1日至18日一周内,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总量就高达1296款。

  投资者:不买这个买啥?

  与银行的忙碌相对应的是,今年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确实 “情有独钟”,不过这背后也折射出他们些许的无奈。

  上文提及的熊大爷的女儿告诉导报记者,他父亲是国家干部,前年卖掉旧房后手里有100多万元,打算再买一套小一点的房子养老,但感觉现在的房价还是太高。作为“过渡”,老人目前租房住,一个月房租1000多元。“花不完”的钱怎么办?“老爷子不会玩股票,况且现在市场低迷不是入场时机;存银行吧,利息太低跟不上物价涨幅。权衡再三,还是买理财产品合适,风险相对小些,还能有不错的收益。”

  与熊大爷有相同想法的还有济南市民刘女士。她自称是一位“老基民”,买基金已经有五六年的历史,但由于市场起伏过大,特别是近几年股市下跌剧烈,她不仅没挣到钱,反而损失了大量本金。伤心之余,她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本月1日,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股市并没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出现新转机,这让刘女士更加失望。在目睹周围一些人买理财产品“小赚一笔”后,她决定将大部分基金赎回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早买了理财产品,兴许我不会赔得这么惨。”刘女士悻悻地说。

  对此,褚薇分析,今年年底的理财产品特别好卖,除了有投资者的投资渠道非常狭窄的因素之外,可能还与投资者对银行降息的预期有关:“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存款利率的两倍以上,而且收益比较固定,他们算得过来哪个合算。”她同时也提醒投资者注意,理财产品可能带来的只是“预期年化收益率”,并不是没有一点风险,“一般来说,收益率越高风险越大,投资者应该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银行这种粗放型经营模式并不可持续且蕴藏风险,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