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信贷证券化蹒跚重启

2011-9-12 12:09:10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从2005年第一单证券化产品面市到现在,国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过于缓慢,不应该动不动就把证券化当作洪水猛兽。”引起一位股份制银行资金交易人士感喟的,正是监管层有关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重新放行的举动所引发的喋喋异论。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吴显亭透露,国务院在8月份已经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继续扩大试点。与此同时,央行也在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股吧)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方案。

  这意味着,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阻滞之后,国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终于有望摆脱次贷阴影,再次重启。

  但出于对风险敞口扩大的担忧,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明确要求,要始终坚持银行业体系与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隔离,加强资产证券化监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地开展资产证券化,防止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类次级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化被放大。

  刘明康的讲话基于当前的舆论环境,实际上,银行业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开闸的期待有多大,市场对此的风险扩散忧虑就有多大。在上述资金交易人士看来,尽管重启是大势所趋,但要开闸放行依然短期不易,“如何突破当前的各方博弈便是首要问题之一”。

  需求急迫

  重启的呼声一直都有。

  所谓重启,缘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的中断。在此之前,自2005年开始,在经历了2007年的试点扩容后,国内已发行了19单累计668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且未发生风险。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产品,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这类产品遭遇棒喝,成为监管层重新审视市场风险的顾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再没发行过信贷证券化产品。”上述资金交易人士说。

  据了解,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尽管监管层开启过银行间的信贷资产转让,但因为种种风险担忧也难有规模突破。“既有银行之间对转让信贷资产在质量、定价上难以统一标准,也有监管层对部分银行腾挪信贷额度的防范。”该人士表示。

  被中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经历了2009年天量信贷以及严格的资本监管后,开始呼声渐高。在今年7月的某次银行业论坛上,各参与银行无不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启当做为核心的研讨问题。

  重启呼声高涨的背后,是银行业普遍的结构性资金紧缺。“由于信贷贷款规模增长,银行普通资本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有说法是,数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在5年内会有4000亿~5000亿元资本金缺口,银行拓展资金来源,盘活信贷资产显现出急迫性。”一位交通银行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该人士认为,近年来之所以“影子银行”欲理还乱、表外规模高企,实际上是在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缓慢、企业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和投资者投资渠道匮乏的背景下,银行“创新”的一种表现。

  更直接的资金紧缺证据来自于半年报。根据中报数据,核心资本充足率上升的仅有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以及上半年刚刚完成再融资的华夏银行,而多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在下降,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甚至低于8%。

  9月6日,招行再次公布了35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

  显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启对银行的好处已经不言而喻。在一位民生证券分析师看来,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可以为银行资产无限扩张、为资本补充能力有限的发展痼疾提供新的出路,帮助银行业走上中间业务资产管理的新时代;另一方面,亦可以将过去两年积累的天量信贷寻找一个合理的出处,为进一步开展业务腾挪空间,也可为系统风险减压。

  “通过市场定价出售,也可更好地让银行审视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上述资金交易人士说。

  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阴影的消散,监管层对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愿正在逐步加强。今年4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公开表态:“当前推进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转嫁担忧

  但市场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扩大担忧也一直存在。

  面对风险,银监会的态度可谓前后不一。刘明康曾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放行“目的不是为了让银行腾挪资产,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把银行的风险分散出去”。

  但近期,面对银行风险敞口的增加,刘明康也曾表示,要加强资本市场对银行资产的有效隔离,审慎开展证券化,防止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类次贷风险放大,并从源头、机制上打消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同时禁止银政、银信、银信担保之间的不正当合作。

  这被坊间解读为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难以大规模扩容。“证券化是双刃剑谁也不能否认,既可以让银行信贷资产更具流动性,也会让银行不顾风险地转移不良信贷,从而扩大系统性风险。这中间,哪些领域开展,如何掌握分寸都变得极其重要。”上述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此次的重启有可能演变为定向开闸。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间信贷资产的转让实现,是长期的发展趋势。但在目前银监会对地方平台债务证券化保留审慎态度的情况下,短期内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放行也只能亦步亦趋。”该人士进一步分析。

  与此同时,上述资金交易人士也表示,由于各家银行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评价标准不同、熟悉程度不一,在当前,实际上能达成信贷资产转让的规模并不多,“并且,在交易中,更是有不少大型银行利用城商行等业务的短板,将质量较差的信贷资产打包出售给中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