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大时代将启 关注四大投资热点(附股)

http://www.sixwl.com/2011-3-1 13:40:22来源网络点击:..
字体:

  当前世界,面临着一次大调整、再平衡的重要契机。对中国而言,同样有一扇时间之窗将开启新的历史进程。把握好这样的机遇,将有利于根治中国经济的二元顽症,化解结构性失衡问题,由此带来的大课题、大机会、大市场、大挑战,将会使未来岁月更显波澜壮阔。

  概而言之,自"十二五"开始,如果立足于一个基点:以人为本、以民为大;把握两个平衡:外部平衡、内部平衡;力求三个和谐:经济发展与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到2020年,也就是从1840年算起的第三个甲子年,将会见到一个全新的国际格局,一个更文明、更现代、更有秩序的小康中国。

  首先,从两个平衡看,自"十二五"开始,中国社会的发展将同时面临着内部与外部两种再平衡的挑战。

  从外部国际环境看,东西方之间、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失衡由来已久。以中国为例,在最近的30年里,中国在世界分工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对全球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在最近的10年中,中国人制造的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同时,中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成了许多美国企业全球利润的最大贡献者。在其他发达国家,同样情况也在发生。而来自中国的市场需求与各类产品,也给其他类型的经济体带来了诸多好处。

  奇怪的是,中国产品价廉物美,却时常遭到发达国家的埋怨。而埋怨者也有其道理,这就是世界经济失衡在加剧: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持续高消费,导致债台高筑;另一方面是新兴经济体持续高产出、高储蓄,又导致对外依存度过高、内需严重不足。整个世界经济就这样在"恐怖的平衡"中摇摆。

  2008年爆发了华尔街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全球。对于这场危机,人们心有余悸。但仅仅从金融层面来思考是不够的。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共识:就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要同步进行调整、进行再平衡。

  为此,有人提出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制造",从"中国工厂"转向"中国市场"。这就是来自外部的声音。

  从中不难发现,历史与现实给中国与世界同时提供了一次新机会,即东西方之间持续了数百年的不平等关系应该结束了。亚洲,特别是中国,给世界提供了再平衡的巨大空间、巨大市场,中国则应参与到全球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在下一个大时代,东西方之间需要改变对话者的姿态,以一种平等尊重、互利共赢、多元包容的方式,重构世界经济、贸易、金融新秩序。

  从国内情况看,二元经济与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是由来已久,其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现在,不仅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阶层之间的失衡,更表现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之间的失衡,以及解决现实问题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直接牵涉到第二个方面,也就是"三个和谐"的问题,即经济发展如何与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问题。

  之所以要用"三个和谐"来化解二元经济与结构性失衡等一系列新老矛盾,是因为所有病症,都跟这三方面的不和谐,以及这种不和谐的交错叠加有关。比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就跟社会资源配置不够和谐有关;环境压力、资源压力,跟人与自然不够和谐有关;而财富分配、社会焦虑等,又跟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还不够和谐有关。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采取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一方面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公平与效率问题。多年积累的二元经济矛盾与结构性失衡问题,延续到今天,则需改变发展思路,用更讲究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的均衡发展战略来解决。同时,在解决过程中,又并非只做消极的减法,恰恰相反,在强调"三个和谐"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多、更新、更大的机遇。

  比如,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老工业区振兴战略等等,正是近百年来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会资源综合优化配置;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以及新农村战略等等,也是力图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寻找到一条通往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出路。

  今天,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其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结构调整,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固然都是重大课题,但在这一系列经济问题背后,还有一个更大问题,就是与下一个大时代有关的顶层设计问题。

  现在,中国的国际诉求是:推动合作、协调、稳定、平衡发展,促进可持续增长,倡导包容性增长,鼓励创新增长,实现安全增长。中国的发展与西方以往的做法不同,并不寻求你输我赢,你衰我兴,而是强调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的这些表述跳出了西方以往的对抗性思维,是直面当代、基于历史文化的新表述。所谓和而不同,包容共生,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这种表述同样也适合于解决国内问题,指导国内发展。也就是说,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中国的顶层设计将是一个面向内外部世界的完整系统。

  由此看来,一个与经济建设相匹配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大时代的到来,将会超越"世界工厂"的过去,让更自信、更客观、更科学、更从容的中国人,走到世界舞台的前排。而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的机会。

  把握时代投资主题关注四大投资热点

  2月22日单日大幅调整后,指数开始重归平静。然而,平静的市场背后隐含着一股力量,中短期内出现的方向变化可能是趋势性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

  整体上看,短期的指数运行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要谨防情绪化波动。从均线系统上看,目前上证指数已持续站稳于重要中长期均线之上,其中,30日、72日、120日以及250日均线开始汇聚于2800-2840点区间。中长期均线出现这种汇聚,在历史走势上并不经常出现,一旦形成,后市发展通常都是一轮中大级别以上的行情(包括下跌)。与此同时,重要技术指标指示,无论是日线、周线甚至月线周期上,均出现了临界信号。实际上,2010年4月前后的一轮"破位"并持续下行至2319点,就是在中长期均线系统出现汇聚时所形成的。近期的区域震荡,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头肩底形态的右颈整理,近期如选择放量突破颈线位置2940点,攻击目标就会指向3200点左右。换言之,中短期内的向上或向下变盘,将直接影响中长期趋势,值得高度重视。影响指数的当然是权重蓝筹股群体,目前银行、地产等权重群体,在公认的低估值位置上持续运行了近半年时间,市场可能难于接受继续更长时间的停滞不前,投资情绪上会趋于浮躁,不排除在某个时间段出现"陷阱"式下挫。

  从基本面上寻找影响市场趋势或热点演变的因素。一个是外部的,主要是中东、北非等局部区域的动荡,给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带来负面影响。悲观者认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确实,目前这种外部因素存在较大变数。不过,欧美经济整体上保持的复苏趋势应该是主流趋势。至于国内方面,则相对乐观许多,十二五规划陆续公布,加上即将召开的"两会",都非常容易吸引市场焦点转向中长期成长预期。历史实证证明,如果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把握一个时代投资主题,将获取超额收益。不过,时代主题投资去年就开始了,围绕七大新兴战略产业推动了一批品种都创了历史新高。在这种背景下,时代投资主题可能需要更新的主题,特别是估值应更具优势。

  从目前信息看,"两会"期间可能取得共识的热点,首先是装备制造、农业包括水利建设等。其中,比较突出投资主题就是工程机械。近日三一重工、山东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广西柳工集团等均提出"千亿集团"(销售收入)的发展目标。从关联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角度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山推股份分别为1175亿、700亿、570亿、315亿、157亿,市值梯队明显,加上估值合理(目前工程机械2010年和2011年的平均市盈率为21倍和16倍),在龙头品种估值不断提升下,二三线企业特别是相应基础件包括零配、部件企业,容易形成良好的比价关系。海洋工程、智能电网等类似,相关品种如中集集团、海油工程、振华重工、中国西电、东方电气等值得关注。

  其次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所带来的消费品板块热点。其中,估值比较优势突出的是白色家电板块,格力电器、美的电器、青岛海尔已成为三驾马车,其总市值为400-600亿元,估值水平又处于历史估值下限,同样具备成为千亿市值的竞争力。近期正处于创2007年以来历史新高的位置,技术层面上呈反转格局。

  最后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带来的热点,未来数年将迎来双向扩容。近期比较热门消息是新三板(创新板)、国际板等,到"十二五"末期,创业板上市公司要争取突破1000家,同时,进一步放开资金入市比例,包括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及加快境外机构入市步伐等。双向扩容将给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公司带来发展机遇。短期内应该关注调整比较充分的证券类优势企业。

  跳出行业投资的视野来看,最有吸引力的无疑就是购并重组。事实上,过去20年的大牛股,基本上都来自于有效的整合购并,而且都是把握住时代主题的购并重组。恰好,当前正面临最佳的购并重组市场环境。从央企到地方国企,都从产业政策上推进购并整合。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转让实物资产及相关债权等的,可免征增值税,这将非常有利于借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