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私募交流 >> 正文

王者归来 券商的万亿梦想

2011-3-23 9:59:34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2011年3月7日,平安证券“年年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存续期满,因亏损近40%,正式宣告清盘。

  平安证券投下了券商回归资产管理业务以来的第一颗重磅炸弹,然而,这并不能阻挡券商对资产管理业务开拓的热情。

  2010年,券商或者说资产管理业最大的新鲜事,是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广发证券(000776)、海通证券(600837)和中信证券(600030)等也向相关部门递交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申请。

  95只产品,首募总规模831.7亿元,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扩增可用“迅猛”来形容。

  “券商资产管理达到万亿级,已不是梦想。”在良好业绩的支撑下,某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认为,发展的拐点已经来临。

  谁是第三家?

  “券商借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将来亦有可能成立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届时或许会对券商资产管理产生一个质变,”某前任大型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表示,“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上,可以有相对灵活的机制。”

  业内人士估计,海通证券很有可能成为第三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券商。而与东方证券同时递交材料的光大证券(601788),据知情人士透露,不知何故将材料撤回了,但近期光大证券再一次递交了相关的申请材料。

  光大证券内部人士透露,有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可能。

  上海一家资产管理业务排名中等规模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只要符合条件,也会成立相应的公司。

  在某私募人士看来,目前券商资产管理所受的监管是最宽松的。

  “2009年之后,整个监管层的导向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本低迷的券商资管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一位沪上券商资管负责人一语道破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得以突飞猛进的原因。

  2008年底,证监会提出要培养多层次的机构投资者。一位业内人士直言,证监会机构部要做业绩,券商经历了2004年、2005年的整顿,“机构部发现把券商都整死了,自己的地位也下降了,甚至边缘化了”。

  “公募基金是正规军,我们是游击队,”上述人士比喻道,“基金反对的事情,就是券商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的直接监管部门鼓励的。”

  他指出,2009年年中,证监会机构部就发过一个内部文件,以情况通报的形式,强调券商以自有资金参与集合理财计划是区别于基金的最大特征,要求券商大力发扬以5%作为优先承担损失的做法。

  “去年发了这么多产品,就可以看出机构部的支持力度。”某券商资产管理部产品总监表示,以往产品审批需要两个月,而去年机构部对产品审批的步伐明显加快,给予小集合产品特殊待遇,10个工作日就给予答复;对大集合产品的审批,也缩短至一个半月,有的甚至一个月就给予答复。

  2011年,券商申请成立集合理财计划更有望从审批制变为备案制。2010年12月,证监会下发《关于调整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其中,拟取消证券公司集合计划的行政许可审批,而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并且,仅需事先告知证监会,且不以备案机关出具决定为前提,备案期限届满,备案机关不表示意见即视为同意。

  业内人士称,该方案将在今年两会后获批。上述产品总监表示,备案制将适用于所有形式集合理财计划。

  此外,据消息人士透露,集合理财产品的认购起点也有可能降低。据悉,2010年证监会曾开会讨论,要对2008年实施的《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和《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进行修改。

  “门槛降低是趋势,估计不会降低到基金申购千元门槛。即便是降到3万的起点,客户量起码能翻倍。”

  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总规模为1309.5亿元,其中2010年新发产品就占了一半以上。

  “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意料中。”某老牌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上海财汇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目前有54家券商具有集合理财资产管理的资格,成立未到期产品共179只;其中东方证券管理了12只产品,为券商之最;规模最大的单只产品为光大阳光2号二期,为48.67亿,其首发规模为67.57亿;2010年成立的首发规模最大是东海东风5号,为39.31亿。

  在收益回报方面,2010年成立未到期产品的平均回报约2.99%。

  其中,27只股票型集合理财计划的平均回报约为0.58%中,申银万国宝鼎一期的回报最高,为22.48%。

  78只混合型集合理财计划的平均回报约为3.35%,浙商金惠一号的回报率最高,为29.81%。

  31只债券型集合理财计划的平均回报约为5.44%,兴业金麒麟一号的回报率最高,为15.25%。

  33只FOF集合理财计划的平均回报约为3.86%中,浙商汇金一号的回报率最高,为15.29%。

  对于这份成绩单,一位长期关注券商集合理财的分析师认为还不错,“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不应该是一个波动性很大的投资工具”。

  除了上述公开的集合理财计划的收益,在不公开的定向理财方面,收益甚至高于前者。据透露,上海某券商十来个定向理财产品,收益基本都在百分之四五十。

  一位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透露,尽管定向理财的市场难做,很多券商前两年都放弃了,其实利润非常好。

  “集合理财计划走到最终一定会类基金化,尤其是大集合产品。但是定向理财的客户粘性非常高,做得好一定会有超额收益。集合理财最终只能是做品牌,但是真正赚钱的还是定向理财。”

  “券商资产管理就像是中小板或者创业板,基金是大盘蓝筹,前者每年增长30%很正常,”一位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透露,“我已经向领导立下军令状,连续三年都要达到50%的增长。”

  沪上某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声称,2011年要做到100亿,2012年要翻番到200亿,“这是有把握的”。

  去年从南方基金网罗了三名基金经理的第一创业,也声称要在3年内规模做到百亿。

  目前,已有多家券商公开表示,规模要冲上百亿。根据上海财汇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的统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仅三家,即中信、国泰君安和光大。

  “资产管理业务也成了券商‘高考’的指挥棒。”据称,资产管理绝对规模、增长速度等,都成为证监会考核券商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甚至成为券商上市的先决条件之一。某券商资产管理部产品总监表示,如果推出的创新产品被市场接受,证监会也对该券商加分。

  业内人士分析,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小券商整体业务的突破口,“资产管理的投入能迅速见效、打出品牌;经纪业务要布网点拉客户,没那么容易;投行,本质上比的是关系;只有资产管理和券商之前的规模大小没有直接联系,不如冲出去杀出一条血路”。

  2010年中突然冒尖的浙商证券,其金惠一号和汇金一号包揽混合型和FOF集合理财计划的业绩头名。据悉,短时间内,浙商证券资产管理部门急剧扩张至五十多人。

  某券商分析师评价浙商证券为“风格激进”,“题材和主题上配得比较中,净值波动很大”。更有券商人士猜测,有违规操作的嫌疑。

  “赌对了,一战成名,”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不管如何,效益是有了。”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前公布的2010年度证券公司经营数据,现有106家证券公司2010年实现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1911.02亿元,其中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1.83亿元,占比从2009年的 0.78%上升至1.14%。

  根据去年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最高者为东方证券,约为2.59亿元。

  “券商有钱,有人才储备,”某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称,“部门自身发展能力够高了,只要公司注重一点,提高员工收入,就不怕完不成今年的百亿规模。”

  业内人士透露,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做得好,与公司对其支持有很大关系,“倾斜得很厉害”。

  “人往高处走,第一创业能挖到南方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待遇上肯定不会差。”某券商资产管理部产品总监表示。

  “保荐人一年拿两三百万,大家都认可,”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但是券商投资经理估计也就四五百人,比公募基金经理的人数都少。这么稀缺的资源,给点高工资,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他表示,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资产管理行业的收入都是最高的。

  不过,并非所有券商都有此大手笔。一位资产管理业内人士认为,券商整体上还是趋于保守。据悉,沪上某老牌券商,其研究所研究员的收入,甚至高于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的收入。

  “除了极个别现象,券商最优秀人才并未流向资产管理部门。即便养一个明星基金经理,背后也得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做支撑。”上述人士表示。

  一位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老总,任职四年多也感叹,这碗饭不好吃。“券商资产管理部老总换得是最频繁的,业绩不好就换掉,每年吃饭都有很多新面孔,平均每年30%的更换率。上海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的领导班子,四年里换了四五套了。公募基金哪有因为业绩不好频繁换总经理的?”

  资产管理业务能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券商共识。但到底怎么打,并非家家都有数。据悉,曾有券商申请成立一个集合理财计划且获批,但过了六个月都没发。

  一家刚拿到资产管理资格的券商内部人士甚至言辞激烈,称该业务为“鸡肋”。

  一家业绩长期保持良好的券商资产管理人士表示,2011年的发展速度还将快于上一年的速度,但未必是好事,毕竟这个行业在渠道建设、客户数量、产品等方面的根基还不够深厚。

  “券商是有资源,但要看怎样分配了。”一位券商分析师认为,绝大部分的券商资产管理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不具备完善的投研一体化体系。

  沪上一位公募基金公司副总表示,券商的资产管理虽然较公募基金灵活一些,但大部分都是单兵作战。

  比如中金公司,研究实力之强业内公认,但其中金股票策略二号和中金股票策略,在2010年的收益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一和第五。

  分析人士表示,在券商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有防火墙,已有的研究力量无法向自家倾斜。

  某券商资产管理负责人甚至认为,研究所对基金的服务反而更好,一则有席位佣金的收入,此外公募基金经理拥有对分析师的打分权,而研究所对自家的资产管理部门服务,全无这些好处。

  此外,某分析师认为:“券商资产管理规模经济优势还不具备,无法做很大的投入。”

  在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上,券商无法与基金比拟。“基金可以同时在四五家银行和多家券商营业部铺开,集合理财计划只能是银行加自家的营业部。”

  国信证券一家营销能力较强的营业部理财顾问表示,若不是有指标压着,卖自家产品的动力并不足,返给销售人员的也只是认购费的1%,比一些基金还低,“最好销的还是ETF之类的交易所产品,客户操作起来方便,只要敲代码就行了”。

  不过,集合理财计划中目前还没有ETF、LOF和分级类型等交易所产品。“集合理财是私募性质,无法直接使用交易所平台,虽然可以通过期限或者开放期的安排来解决,但毕竟不够直接方便。”

  倘使产品的业绩不好,对营业部客户的杀伤力也很巨大。业内人士称,迄今为止集合理财计划中首募规模最大者为2009年6月发售的光大阳光2号二期,为67.57亿,其中一半卖给了营业部客户,但并没给客户带来很好的收益,“现在FOF产品在光大营业部的牌子并不好”。截止2月15日,该产品累计净值仅1.0005元。上海某券商资产管理部营销负责人表示,营业部也需要有好的产品来留住客户。

  “都在往银行渠道转,”上述人士称,“营业部发只能是左口袋到右口袋的事情,走银行渠道才有增量。”

  一位券商资产管理部老总透露,之前银行对集合理财计划根本看不上眼,但现在集合理财产品的业绩出来了,公募基金的公信力下降,四大行领导已经开始认为集合理财会是一个亮点,银行托管部已经有了转变。

  但他也承认,还要等银行零售部形成共识。某资产管理部产品总监也证实,渠道目前对集合理财认识不清。

  而到客户层面,上述券商理财顾问表示:“基本上靠灌输。”

  在接受的采访中,一位最乐观的券商资产管理部老总也承认,要让各环节达成共识,集合理财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