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金融资本 >> 正文

银行理财再现展期投资者踯躅“十字路口”

2012-2-16 10:10:33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2011年资本市场持续的“熊市”行情,让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被“闪了腰”。

  日前,工商银行一款2012年1月30日到期的一款非保本浮动型高端理财产品到期累计亏损16.45%。为了减少投资者损失,工商银行近期将其转换成开放式产品进行展期。

 

  理财产品:遇“熊市”亏损

  据了解,工商银行的这款产品是该行2010年1月份发售的第一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投资期限2年,原定于今年1月30日到期,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在产品发售时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

  然而这6%的收益率预期却在资本市场的低迷震荡中成为泡影。“最近部分到期的投资于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发生亏损,主要是因为低迷的股市所造成的。”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表示。据了解,工商银行此前发行的“中国工商银行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2010年第1期)组合证券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其投资方向主要为股票、新股申购、基金等投资品种。该产品可谓生不逢时,在发行后遭遇了连续两年的“熊市”,因此表现自然与股市一样低迷。记者查询工商银行网站发现,该产品在2012年1月30日的单位净值为0.8355,投资者最终亏损16.45%。

  事实上,此类现象并非最近才出现。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际,相当一部分银行发行的投资标的为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就曾经出现过遭遇亏损而被迫展期的情况。而当时为了弥补投资者的损失,各家商业银行也均采取了展期的方式。

 

  投资者:“十字路口”选择难

  “对于这些产品采取的展期方式,一般都是将原来的产品设置成类基金产品来运作。银行通过延长产品投资期限,以及让利优惠等措施来吸引投资者进行产品展期,一方面是为了弥补损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挽回声誉。”某商业银行个金部人士透露,“但因为2008年的教训,在2009年后,银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已经很少发行这类理财产品。”

  按照惯常的做法,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展期,期限一般选择在2年左右,在市场行情不甚理想的情形下,采取保守的操作方式,等待市场行情的好转,以期为投资者挽回损失。对产品进行展期的同时,部分银行还会放弃一部分利益以换取投资者的信任和好感。比如很多银行都会选择将部分手续费、管理费以及计提收益让利给投资者,作为优惠条件弥补投资者。也有部分银行会设计一些特别的对接产品,专门针对这些特定的投资者设计一款较为稳健、且为固定收益型的理财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补偿投资者的损失。

 

  但是此次工商银行却是选择直接将这款产品设置成无固定期限的类基金产品。工行网站上查询到的该产品修改后的说明书中发现,该产品的名称、产品期限、投资顾问、投资范围、投资限制、产品费用、风险揭示书等条款均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而在该行发布的相关通告中,工商银行也表示:“我行将在2012年1月16日增加临时开放日,客户如不同意调整后的说明书,可在临时开放日赎回份额。”

  “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可谓又遇到一个"十字路口"。如果选择赎回而不是延期,那么就是将浮亏变成了实亏;但若是选择将产品展期,也需要投资者对于市场的后续走势有个清晰判断。此外,理财产品相关投资团队的投资管理能力是投资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因为资产管理团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产品后续的投资收益。”前文中的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他同时建议投资者,还可以看看银行在对产品进行展期的时候,是否有考虑到将产品的“风险敞口”变小的问题。“比如设立产品的止损额度,并且增加开放期或赎回日的做法来增加产品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