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金融资本 >> 正文

扭亏转盈 中华联合静待百亿元注资

2011-12-4 10:33:47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因经营巨额亏损而被勒令重组的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联合”),其股权洽购出现转机。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正在洽谈收购中华联合并意图获取控股权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产”),已经委托第三方普华永道完成对中华联合的尽职调查,按照计划,东方资产将和保险保障基金共同注资中华联合,以解决公司多年面临的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但是,消息人士透露,在重组期间中华联合总部、各地分公司部分骨干人员流失明显,人才问题或将成为制约中华联合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

  共同注资计划或成行

  自4年前爆出60多亿元亏损之后,中华联合走上了扭亏、引资的道路。今年初,东方资产被传出开始接触中华联合。

  “经过长时间接触,东方资产委托第三方普华永道已经在10月底完成对中华联合的尽职调查,但具体注资事宜并未形成正式文件对外公布。按照计划,东方资产和保险保障基金将共同注资中华联合,两机构注资预计超过100亿元。但新疆建设兵团并不会完全退出。”近日,一位接近中华联合管理层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华联合重组最新进展。

  在东方资产和保险保障基金注资前,中华联合原有股东结构也进行了微调。11月29日,保监会《关于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修改章程的批复》显示,中华联合控股股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比例由最初的61%降至44.9956%,但股东数量并未增加。

  中华联合内部人士透露,在此之前,中华联合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确实出现微调,但并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公开资料介绍,中华联合前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始创于1986年7月,注册资本15亿元,是新中国之后成立的第二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2002年9月,公司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2004年9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实行“一改三”的股改方案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即成立“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设立“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两家独立法人子公司。

  此后,中华联合的保费收入呈现跨越式增长,一跃成为全国第四大财险公司,位列第二集团军首位。2004年~2007年,中华联合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5.53亿元、103.98亿元、150.57亿元和183.11亿元。

  而就在2006年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获批开业不久,2007年中华联合被爆由于粗放式经营巨额亏损,偿付能力出现严重缺口。

  2009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和保监会共同成立的加强内控工作小组进驻中华联合财险之前,包括安盛、安盟保险和皇家太阳保险在内的一些外资公司都曾参与中华联合注资竞标。但最终没能成功而被派驻加强内控工作组。此间,媒体报道称保险保障基金有意向注资中华联合,但迟迟没有明确下文。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尽职调查后,东方资产尚未有进一步的公开行动,但是业内人士认为,东方资产和保险保障基金共同注资的计划应该能够成行。

  经过近年来内控加强,中华联合重组效果初现。截至今年10月底,中华联合已经实现利润超过22亿元,继2010年实现利润近10亿元后,连续实现盈利。

  “一方面,中华联合目前在全国23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铺设了2000多家经营机构,这是很多保险公司不可比拟的,也是很多新保险公司短时间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得益于这两年公司转变经营策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建设,以及财产行业进入盈利周期等因素,公司盈利情况明显转好。除此之外,中华联合在很多地区还是除人保之外,唯一获批经营农险业务的非专业农险公司,农险业务占公司保费收入比重超过10%,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某财险公司人士说,“另外一个诱人因素就是,中华联合还有一张寿险牌照。”

  上述消息人士介绍,重组之前,公司就已经启动寿险公司的筹建,但因被爆巨亏被接管而搁置。注资后,筹建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农险公司等都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人员流失

  随着重组逐渐深入,人才流失尤其是业务骨干流失的问题逐渐明显,如何降低人才流失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是中华联合管理层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重组期间,2010年12月份,中华联合总部也由新疆乌鲁木齐搬到北京。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公司总部员工共计一百二三十人,人数较少,因为中华联合一直贯彻的是“小总部大前方”的发展策略。

  自总部迁至北京后,原新疆总部来京的员工出现了明显流失。粗略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概有20余人离职,离职率超过15%,其中包括部门负责人、业务处长、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少骨干中层及高管,比如原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原投资部负责人、原车险部处长、原统计处副处长等等。

  至于离职原因,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主要是薪酬待遇问题。目前公司薪酬费用控制比较严。从新疆迁到北京,薪酬水平并没有多大变化,使得公司员工待遇在北京同业间几乎处于最低水平。另一方面,公司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同时,迁到北京后,一批新人也加入了中华联合。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有多人来自保监系统。除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由原“中华联合加强内控工作组”组长、安徽保监局局长李迎春担任外,中华联合董事会秘书郑晓哲来自保监会会计处,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朱培标来自保监会统计信息部,人险部负责人杨丽来自安徽保监局,财务部副总经理管星来自新疆保监局,车险部副总梁鑫杰来自深圳保监局等等。“其中大部分是加强内控工作组的成员。”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对此,保险公司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华联合加强内控、扭亏转盈阶段,来自监管系统的管理层会发挥明显优势,有助于公司快速扭亏。但原有中层和技术骨干人员相对集中的流失势必影响公司的稳定发展,有时候这种影响往往要比高层变动更明显,因为他们往往是直接做出业务决策并提出技术支持的人,是具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如果新上任的不能很好地适应自己职位的话,中华联合未来长期的发展会受到明显影响。人才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中华联合未来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