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业绩“大变脸”投资者欲哭无门

2012-7-24 10:12:30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随着A股上市公司中报以及业绩预告的披露,业绩“地雷”纷纷引爆,个股股价相应大幅下跌,让投资者大跌眼镜。整体经济下滑、需求减少是企业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而盈利状况的改善,仍然需要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业绩“地雷”频现

  今年5月份刚刚登陆深交所的珈伟股份,在7月中旬发布的业绩预告称,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在240万元至340万元,比去年同期5780万元的净利润下降94.12%到95.85%。

  一家挂牌上市才两月的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如此“大变脸”,让投资者欲哭无门。

  从14日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之后,珈伟股份的股价已经从10.5元跌到了9元以下。而业绩下滑也导致公司股价早就已经跌破了11元的发行价,其中数家券商自营账户,作为新股的配售对象仍然处于限售期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逐步套牢。包括珈伟股份、久期软件在内的众多业绩“变脸”上市公司都遭遇了股价的大幅跳水。

 

  实际上,对比众多上市公司4月份一季报发布时公布的半年业绩预告和近期最新的业绩预告,其中“变脸”者众多。

  截至7月16日,沪深两市总计有159家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业绩修正公告,业绩增速向上修正的56家,占比35.22%;向下修正的103家,占比64.78%。其中,业绩大幅“变脸”的公司27家,由预亏转预盈或由预减转预增的10家。由预盈转预亏或预增转预减的17家。

  在这些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居多。

 

  目前创业板中除了7月份刚刚上市的新股以外,已经全部披露了半年业绩预告。其中共有124家业绩预减或亏损,占全部创业板公司的37%。187家业绩预增,20家业绩持平。

  即使是在187家预增的上市公司中,业绩也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板明确涨幅超过30%的仅有61家,同时有98家明确其涨幅会低于30%,其中多数在5%~20%之间。

 

  行业分化明显

  根据财汇金融平台对于目前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业绩统计,2012年中期整体净利润同比将下滑预计将超过154%。和一季度业绩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行业盈利状况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

  其中,房地产一季度同比增长接近20%,但上半年预计同比会下滑超过30%;金融服务业虽然预计上半年增长,但是相对于一季度300%的惊人数字,上半年的同比增幅将会回落至50%。

 

  来自长江证券研究所的观点认为,年初以来,非银行金融与房地产为表现最好的两个行业。而从中报净利增长的预判来看,非银行金融不同子行业存在较大分化,业绩相对较好的为信托。

  房地产子行业中,商业地产业绩确定性与增速好于住宅地产。银行的中报增长仍然较高,预期在20%~25%,但随着降息导致息差收窄、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年内银行业的基本面大概率表现为平稳。此外,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落,导致投资链条上的中游制造业行业基本面持续下行,包括钢铁、工程机械、建材、铁路、商用载货车等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多出现了下滑。

  上海交通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杨朝军认为,企业中报业绩“变脸”主要是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下滑,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大部分预告变化较大的中小企业,在宏观政策上得到的支持较少。另一方面因中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加之全球经济整体疲软,市场需求减少等,都对企业的业绩有比较大的影响。在这轮调整中,一些有着刚性需求的行业,比如酒、药、食品相较其他行业更为坚挺。”

 

  盈利改善需经济转暖

  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变化,实际上是宏观经济的微观表现。在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钟华看来,除了个别企业内部存在问题之外,大部分企业上半年业绩的变化都是受到了二季度经济增幅下滑以及整体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

  从已经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增长7.6%,虽然并不出人意料,但是在微观层面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陈瑞明表示,目前经济未见转暖信号。“我们做了一个草根调研,发现无论是上游产品的销量,还是工业部门的生产,以及出口企业的运转状况,甚至是下游消费领域,状况都比较差。”

  虽然整体经济下滑的态势已经从宏观的数字和微观的业绩上有所体现,但是在股票市场中,大家对于政策松动的预期仍然支撑着股指的走势。

 

  从已有的宏观政策调整来看,央行已经连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工具正在释放积极信号。

  不过在陈瑞明看来,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政策本身,还要看传导途径是否通畅。

  钟华认为,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会逐渐形成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助于加速经济回暖,在接下来的三、四季度经济筑底反弹的概率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