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证监会成立投资者保护局 能否真正保护投资者?

2012-1-11 8:52:01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10日从中国证监会获悉,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简称“投保局”)已在2011年底正式成立,目前已经开展工作。作为证监会内设机构,投保局负责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估。

  证监会正式成立投资者保护局

  记者昨天获悉,证监会已经于2011年11月底正式成立投资者保护局(下称"投保局")。作为证监会的内设部门,投保局将统筹过去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投资者保护工作。目前该机构已经开始运行,原证监会上海专员办专员熊伟担任该新设机构的负责人。

  据介绍,投保局负责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其具体职责包括八个方面:

  拟定证券期货投资者保护政策法规;负责对证券期货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对投资者保护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教育与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检查评估;协调推动建立完善投资者服务、教育和保护机制;研究投资者投诉受理制度,推动完善处理流程和运行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办理投资者咨询服务事宜;推动建立完善投资者受侵害权益依法救济的制度;按规定监督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管理和运用;组织和参与监管机构间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投保局建立之初,起步阶段需要系统梳理制度体系与工作体系,通过强化投资者保护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证券期货系统内外的资源,推进投资者保护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短期内投保局并不替代证监会其他职能部门如基金部、机构部和期货部等的投资者保护功能。以基金部为例,其监管的基金销售、公平交易、信息披露等环节都涉及投资者的保护。而机构部监管券商,过去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曾被大量挪用,机构部在2004年之后的数年内对证券公司进行了综合治理,对风险券商进行了处置,极大挽回了投资者可能遭受的损失。因此,投保局更多地是协调这些部门的投资者保护工作,并逐步探索和建立成体系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除了证监会的投保局,保监会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已经于去年10月底成立。此外,银行监管系统也将成立自己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这三家机构之间将建立协调机制。

  相比于保监会,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工作更为复杂。前者以保单为核心,但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保护工作可谓千头万绪。除了与保险业、银行业类似的理财产品之外,还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连带产生的民事诉讼等,而后者目前的司法救济体系十分不完善。

  "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挂牌成立 投保基金将纳入投保局

  首要职责为拟定证券期货投资者保护政策法规

  中国证监会昨日通过合作媒体发布消息称,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下简称"投保局")已于2011年底正式成立,目前已正式挂牌,并已投入运作正式开展工作。

  除证监会外,"一行三会"中的央行、银监会和保监会也已陆续启动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但筹备工作进展速度不一。

  "致力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据悉,投保局为证监会内设机构,其定位是负责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及考核评估工作。

  投保局工作职责和范围包括:拟定证券期货投资者保护政策法规;负责对证券期货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对投资者保护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教育与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检查评估;协调推动建立完善投资者服务、教育和保护机制;研究投资者投诉受理制度,推动完善处理流程和运行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办理投资者咨询服务事宜;推动建立完善投资者受侵害权益依法救济的制度;按规定监督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管理和运用;组织和参与监管机构间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新华社昨日报道称,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类型日益增多,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流通A股总市值的70%以上,但中国仍是一个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专业知识欠缺、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承受能力弱,在信息获取和专业能力上有天然劣势,权益容易受到侵害。致力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投资者保护局应运而生。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境内股市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股市投资者规模数量全球最大,股票市场开户数约为1.65亿户,其中机构投资者约70万户,个人投资者约1.64亿户,占99.6%。

  投保基金将纳入投保局

  据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保基金")将纳入投保局,投保基金为财政部全额预算拨款管理单位。投资者投诉的接待和处理原本由其负责。

  投保基金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并于8月30日注册成立,为国有独资的保护基金公司,由国务院出资,财政部一次性拨付注册资金63亿元。投入运作后,其每年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新股发行时申购资金冻结时产生的利息。2011年新股发行冻结资金共计17.83万亿元。

  投保基金虽是非营利性机构,但其性质为公司。主要职责是筹集运作投资者保护基金,监测证券公司风险、参与处置问题券商等,同时承担投资者的教育和诉讼纠纷等职能。

  在去年11月底,投保基金总经理庄穆在参加投资者保护网基金频道线上座谈会上表示,投资保护局的下一步方向主要是建立投资者纠纷的调解、仲裁机制。要转变对于投资者保护理念的认识,改变以前过于重视金融机构而忽视投资者的诉求。

  投资者保护部门的设立要追溯到2010年。当年央行即提出效仿美联储成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的设想,但该设想在业内始终未被全面认同。从目前推出的结果看,最终仍是沿用了"一加三"的分业管理框架。

  除了证监会的投保局以外,据财新网报道,保监会下设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于去年10月底成立。保监会、证监会已下设保险保障基金和证券投资保护基金,银行业协会下亦有消费者保护委员会。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成立 身兼八大职责

  有关负责人称,要强化投资者保护的顶层设计

  记者10日从中国证监会获悉,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简称"投保局")已在2011年底正式成立,目前已经开展工作。作为证监会内设机构,投保局负责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估。

  "投保局建立之初,起步阶段需要系统梳理制度体系与工作体系,通过强化投资者保护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证券期货系统内、外的资源,推进投资者保护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表示。

  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源泉和基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1年末,我国境内股市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股市投资者规模数量全球最大,股票市场开户数约1.65亿户,其中机构投资者约70万户,个人投资者约1.64亿户,占99.6%。

  "总体看,我国仍是一个以个人投资者为主题的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专业知识欠缺、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承受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信息获取和专业能力上有天然劣势,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在市场中整体处于弱势地位。"上述负责人表示。

  他同时表示,在我国,由于个人投资者占比99%以上、识别和承担风险能力不强,更加迫切需要加强其权利保护。"借鉴境外市场的经验,针对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特征和投资者特点以及投资者保护工作现实需要,投保局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工作宗旨、职责定位和框架设计。"

  据悉,投保局的主要职责包括八方面:拟定证券期货投资者保护政策法规;负责对证券期货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对投资者保护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教育与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检查评估;协调推动建立完善投资者服务、教育和保护机制;研究投资者投诉受理制度,推动完善处理流程和运行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办理投资者咨询服务事宜;推动建立完善投资者受侵害权益依法救济的制度;按规定监督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管理和运用;组织和参与监管机头间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上述负责人介绍,近期,投保局将深入调研,掌握情况。"要了解掌握投资者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对投资者心理、行为进行深入、持续的调查和研究,建立畅通的机制和渠道,及时、准确地掌握投资者特点、动态,同时,要结合市场发展变化情况,研究投保工作规律。要贴近大众、贴近市场,注重效果,提高投保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抓紧研究制定投资者保护的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各方参与者在投资者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逐步建立起有层次、有重点、有合作、有分工的投保工作体系,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要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在投资者教育产品的针对性、可读性方面多下功夫,使投资者教育工作继续深入、有效开展。

  同时,要尽快建立及时、通畅、有效的投资者保护工作信息监测平台和发布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对投资者情况的收集和分析,开展与投资者的互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此外,还将研究推动信息披露更加易得、易懂、易用,加强对各类产品的风险揭示和归类;研究推进落实与多层次市场各类产品相匹配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引导投资者审慎评估、理性参与。

  皮海洲:“投资者保护局”能否保护投资者利益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证券市场监管者都必须肩负的使命。这实际上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一个证券市场不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任凭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那么这个市场就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发展就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股市并不是一个能够很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市场。在很多情况下,投资者权益都是拿来牺牲的,可以任意地被践踏。但即便如此,这并不排除中国股市在形式上对投资者的保护。比如,打开证监会的网站,投资者就可以在网页的顶端看到醒目的“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口号。比如,在一些大会小会上,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证券业的官员们总会一次次地提到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话题。如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要完善市场诚信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而深交所、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深圳证券信息公司5日联手举办了以“创业板退市制度及投资者权益保护”为主题的在线法律宣传活动,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贯彻实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的“六五”普法规划,深交所将围绕五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

  不仅如此,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庄穆日前表示,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系统“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将统一增设新的投资者保护机构。根据媒体的报道,正在筹备的这个投资者保护机构的名称,或命名为“投资者保护局”,其编制已获中编办批准,工作人员正在选择和调动中。

  设立一个投资者保护机构——“投资者保护局”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一行三会”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投资者保护局”是否真能保护投资者权益,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并不能令人乐观,至少就中国股市来说,“投资者保护局”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作用非常有限。

  其实,就证监会来说,投资者保护机构早就有了,那就是证监会投资者教育办公室(简称“投教办”)。 “投教办”于2007年6月便宣告成立,办公地点设在派出机构工作协调部。“投教办”已于近期“独立”,是独立的局级单位了。但从“投教办”设立以来的情况看,中国股市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情并没有少发生,甚至发生得更多。正因为有此先例,寄希望于“投资者保护局”来保护投资者利益,恐怕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就算“投资者保护局”的领导同志有此心意,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中国股市众多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情,“投资者保护局”都要“保护”的话,那还不把该局的领导同志首先累趴下了?

  成立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机构当然是必要的,但保护投资者权益关键还是靠法律、靠制度。如果法律与制度本身就缺少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投资者保护局”也只能干瞪眼。比如,目前的新股“三高”发行制度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谁又能奈之若何?又如,严惩中国股市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这本身也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但无奈的是,这种“严惩”往往都是“温柔一刀”。如绿大地欺诈上市性质恶劣堪称中国股市之最,但日前法院的判决却只是判罚该公司罚金400万元,主要犯罪人该公司原董事长何学葵、原董事兼财务总监蒋凯西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判了跟没判一个样。这种纵容犯罪的本身,就是对投资者权益的最大损害。又如投资者集体诉讼制度,这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利器,但中国股市始终不将其引入进来,从而使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护。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纵然成立“投资者保护局”,它能保护的投资者也是少之又少。

  A股个人投资者调查:“不满意”中小股民保护力度

  个人投资者,很多时候被称为股民或散户,是中国资本市场数量最为庞大的参与者。他们时而被称为追涨杀跌的"投机客",时而又被看做跟风炒作的"羊群"。关于他们的投资业绩,不乏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但更多是"一赢两平七亏"的普遍生存状态。他们就如同空气一般,无所不在,不可取代,却又让人无法描摹出其真实的模样。

  来自万千股民的一分一厘,汇聚成A股市场的汪洋大海。当股指蓬勃向上时,股民们兴奋的表情与K线相互映衬。而在寒冬来临之际,每个营业厅中传出的沉重叹息又能使资本市场的空气为之凝结。

  我们的调查首先呈现,股民的身份特点和他们对于市场的看法。

  七成股民资金50万以下

  通过调查,大致可以这样来描述中国标准股民自画像:

  男性,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大专及本科文凭,年收入8万至20万,股龄5年左右,当前入市资金在10万左右(资金规模会随市场牛熊状况增减)。

  绝大多数股民表示,自己是因为目睹牛市启动或是受到周围炒股赚钱的亲友影响初涉股海,入市之后才知股市并非"遍地黄金"。

  一位成都股民侯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第一次入市是在1997年,因为家人听人介绍买股票赚了很多钱,也想投资赚点小钱为家庭改善生活。此后便"股海"一入"难回头",入市资金从最初几万元到如今总计已投入了近百万元。

  回首十多年的股海沉浮,侯先生颇多感慨,中国股市成就了无数富豪,但他却是亏损累累。"总的来说,我炒股亏多赚少。分时间看,前几年不停的交学费,这两年学费算是交够了,才开始赚一点钱。"

  本次调查同时显示,目前A股个人投资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30岁、30岁至40岁这两个年龄段,分别占总数的36.9%和24.7%。这些投资者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总数81.2%,其中70.7%为大专及大学本科学历。

  在个人收入方面,接受调查的个人投资者年收入大多在20万元以下,其中以5至10万元之间最为常见,占总数的37.9%。年收入1至5万元及10万至20万的股民则分别占24.4%及25.1%。

  在入市资金上,规模在50万以下的投资者占据了普通股民的主流,大约在七成左右。入市1至5万、5至20万、20至50万的投资者各占其三分之一。另外有12.9%的投资在股市投入资金达到了50至100万,而投入超过500万的大户比例则为3.8%。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尽管投资者收入情况不尽相同,但无论年收入多寡,大多数投资者的入市规模都接近于其一至两年的年收入。

  熊市"打击"信心

  2011年的熊市对股民的信心和入市意愿"打击"很大。今年30岁的股民小刘就表示,尽管家中有一定的闲钱,但如果要追加在股市的投资,仍感到风险太大。在他看来,入市仓位的比例应该以"胜固可喜,败亦欣然"的程度,才是对家庭负责的态度。

  "现在通货膨胀速度快过银行利率,我当然也想投资保值,但是中国股市风险还是太高,我看那些基金经理都经常跑输定期存款利息,不要说我们这种天天要上班的散户了。"小刘说,"我虽然在证券账户里放了一点钱,不过平时也不怎么大动。"

  小刘的观点在股民中颇有市场,另一项调查显示,逾半数A股投资者在股市中的投入少于个人资产的30%。其中,投入资金在10%以内的占总数的17%,投入10%至30%则占总数的37%。

  一位在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开户,账户净值在50万元左右的老股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A股一直处于震荡向下的格局,自己没有理由满仓操作。而2011年全年大盘更是几乎一路向下,自己的持仓一直在一半以下。"每天看盘权当是娱乐,如果有机会就小打小闹一下。"

  一位券商营业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经历了A股多年摸爬滚打之后,大多数10年以上股龄的老股民已经饱受"风霜磨砺"。除了分析方法日渐成熟之外,面对股市起落的心态也淡定了很多。尤其是07年以来,大盘牛熊转换剧烈,更让股民的心理承受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坚硬起来。

  "08年大跌的时候,我这里的不少客户会在大厅里一起敲桌子表达不满。去年虽然不少人全程满仓,输得很惨,可是大家的情绪还是很稳定的。"这位负责人说。

  股市依然是首选投资渠道

  不过,总体看,中国股民在资产配置中,股市投资占有重要地位。

  调查显示,有六成投资者在证券账户中的资产,占包括存款、现金、保险在内各类金融资产的50%以上。其中,有30%的投资者在证券账户中的配置高达90%。

  由此可见,尽管股民近年来受伤不轻,但对超过半数的股民来说,A股仍然是各类金融产品中最受投资者青睐的渠道。

  一位职业股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1年他将70%的资产配置于股市,全年亏损17%,虽然相对收益跑赢了大盘,但对于以投资收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他来说,这样的结果则很难令人舒心。

  "我现在在考虑逐步将资金从股市中移出,转向股指期货。后者毕竟只要方向判断准确就能盈利,前者还需要研究个股,即使在牛市也很难跑赢大盘。"这位投资者表示,"中国股市还是牛短熊长,普通股民如果在资产配置上就踩错,就容易出大问题。"

  近五成股民总体亏损

  本次调查显示,在入市以来的投资业绩上,有17%的股民表示持平,48%的股民表示自己总体亏损。仅有35%的表示自己盈利,而且,盈利利润率超过30%仅有12%,大多数盈利股民的盈利率低于30%。 这显示股民的投资回报略高于"一赢、两平、七亏"的市场谚语。

  同时,去年全年一整年的熊市也锤炼了股民们的抗跌心态。在调查中,有12%的股民的认为自己能在未来六个月能承受超过50%以上的下跌,21%的股民认为可承受的下跌幅度在25%至50%之间。

  有投资者笑称,经历过多年来的残酷洗礼,一个较为成功的A股投资者如果参与海外市场,一定能创造非凡成就。

  话虽如此,但股民参与股市并不是为了"练功"。不能提供合理投资回报的市场不是一个好市场,而A股股民目前的收益率在年化之后,与定期存款仍然无法相提并论。这显然无法令股民满意。

  股民谭先生这样抱怨:"现在的A股可以说只有融资功能,缺乏投资功能。有句话叫'富一人亏千万人',这并非是笑话。"

  调查显示,股民对当前A股市场的不满主要集中在新股发行体制上。有51%的投资者认为,新股发行节奏过快是目前股市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有86%的股民认为当前新股发行节奏对股市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

  具体来看,认为新股定价方式"不合理"或"非常不合理"的股民达到了总数的58%,而认为新股定价方式"合理"或"基本合理"则仅有不足19%。

  "不满意"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

  同时,投资者也对A股市场上存在的一些违规行为深恶痛绝,有59%的股民对目前查处内幕交易、"老鼠仓"等行为的力度感到"不大满意"或"不满意",有48%的股民则认为目前中小投资者权益基本得不到保护。

  "我们散户和产业资本的博弈地位完全是不对等的,一只股票从50元跌到20元,大小非还有20倍的利润,而散户却要承担60%的亏损,这还怎么玩?"深圳股民华先生愤愤地说,"如果这种博弈格局不改变,那只会有越来越多人看清楚这个现实,每一次反弹都是出货离场的机会。"

  尽管对A股市场的一些现状颇多不满,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股民对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新政报以热切的期待。

  调查数据显示,有45%的股民表示"同意"或"比较同意"目前正在推行的股市监管政策将有利于股市发展,30%表示"不太同意"或"不同意",25%的股民则持观望态度。

  "郭主席就任后,出台了打击内幕交易、强制分红、新股改革等有助市场公正公平的制度,如果这些制度能够完全落实,就能重振股民信心。我还是相信,未来A股会逐渐好起来的。"青岛股民乔女士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仅三成股民乐观看后市

  对于后市,接受调查的投资者显得有些信心不足。

  有29%的股民表示对未来6个月股市趋势持乐观判断,18%表示没有信心,22%表示悲观,21%认为难以判断。此外,还有10%的股民表示在半年内不再关心A股走势。

  一位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2011年的最后几个月中,自己营业部里有不少股民多次判断当时点位是"铁底",大举杀入补仓,继而又被深套,继续参与A股的信心和能力饱受重创。

  "去年的行情和2008年不同,08那年急速下跌,散户索性不看,也不过如此。而去年指数跌得虽然没有2008年厉害,个股套起来还是很深的。我的有些客户下狠心割肉出去,抄底又套,再割肉再套,几轮下来相当惨。"回想去年市况,这位资深营业部经理也心有戚然。

  同时,也有一些乐观的投资者认为,A股阶段性的底部已经到来,已准备"越跌越卖",一位许姓股民就表示,未来个股下跌20%已是极限,如果下跌30%,"即使变卖家产也要抄底。"

  更多投资者则判断,虽然底部区域已基本确认,但真要拿出真金白银来"抄底",资金和信心都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当被问及如果有一笔闲散资金,是否打算继续投资股市时,有24%的股民认为自己会增加投资,57%的股民表示将暂时观望,16%则选择"不投入反而撤离"。

  一位股民在接受采访时颇为无奈地表示,未来股民既要技术好,又要懂经济,还要心态好,才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2132点很可能是阶段底部,周一的放量长阳确立反弹趋势,未来会有一波稍微像样的反弹,至少到2400点。这样,股民就可以少亏一点,如果还懂得运用T 0,也许还能赚点。"在这位投资者眼中,要在A股赚钱显得如此困难。

  重仓者更悲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发现,越是重仓投入股市的股民,往往对后市越为悲观。

  数据显示,在仓位在10%以内的股民中,乐观者与悲观者各占34.3%及38.4%,彼此相差不多。而当仓位上升至80%至100%时,乐观者的比例下降至22.7%,持悲观态度的股民则达到42.4%,两者相差近一倍。

  同时,尽管有65%的股民认为国际板推出短期将利空A股,但不少投资者表示,一旦国际板出台,会优先考虑购买国际板股票。

  来自上海的方先生就表示,相信国际知名企业将优先在国际板上市,这些企业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运行已久,相信在信息披露、财务规范等方面都会比较出色,作为投资标的更有保障。

  "优质海外公司进入中国股市,也会对中国本土的上市公司产生激励带动作用,推动国内上市公司的治理向更健全成熟的方向发展。"方先生这样期待着。

  编者按:经历刚刚过去一年的漫漫"熊"途后,2012年新年伊始,记者联合申银万国,进行了专门针对股市个人投资者的调查。搜集样本788例,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多家营业部。从投资者的身份特点、投资行为、市场观点等进行全面访谈,力图为读者带来中国股民最为真实的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