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提借壳门槛 证监会十举措并购重组升级

http://www.sixwl.com/2011-5-19 10:09:31来源网络点击:..
字体:

  证监会规范"壳游戏"打造并购重组高效平台

  今年,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成为了资本市场最值得期待的重头戏。无论是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强调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重组"的表述,还是证监会推出的十项推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举措,以及刚刚推出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来看,资本市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主战场。

  近十多年来,资本市场上有近400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改善了基本面,提高了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一批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行业整合、整体上市等目的。

  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的兼并重组有40%以上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根据此前的数据,2006年至2009年,共有14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产业整合重组,交易金额累计达到8866亿元,是前四年的40倍。同时,上市公司并购交易量在资本市场的交易量占我国所有并购交易量的比重也不断提升,从2002年至2005年的18.25%上升到2006年至2009年的48%。

  这种市场化并购重组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十分明显。数据显示,完成并购重组企业的平均总资产、总收入和净利润比并购重组前分别增长3倍、2倍和1倍。通过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众所周知,除了融资功能,资本市场的另一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并购重组促进产业升级。纵观海外大企业的发展历史,做大做强除了靠自身的积累,最重要的"推手"是并购重组。

  依托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是优化和整合现有产业布局的重要途径。历史上,在经历类似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时,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美国为例,先后五次并购浪潮推动了产业调整,特别是1887年至1904年间重工业化阶段的第一次并购浪潮加速了美国重工业化的进程。这一进程中,以JP摩根为代表的华尔街投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大量融资和并购服务。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在上市公司兼并重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资本市场能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市场化定价功能,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公允性。此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份等多种金融手段进行兼并重组,大大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速度和效率。

  同时,对于资本市场发展来说,兼并重组活动将增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进程。并购重组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资本市场整体投资价值,保持资本市场活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

  可以预期,随着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本市场功能的日渐完善,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有效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在制度建设、机制运行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并购重组的质量、效率和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的力度和措施需进一步加强。

  提高借壳门槛 证监会十大举措力促并购重组升级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昨日在2011中国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时期,证监会将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出发,强化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拓展服务国民经济内容和形式,全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是加强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拓展市场广度、深度。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增强资本市场对自主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力度。

  二是深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增强市场发展动力。推进公司债券发行监管改革,促进债券品种创新,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满足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推动建设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支持和引导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发创新产品,稳妥推进期货品种和业务创新。

  三是坚持完善市场体制机制。继续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促进形成相互制约、充分博弈、利益均衡的定价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安排,提高并购重组质量和效率。

  四是切实加强改进市场监管,维护市场运行持续。强化信息披露切实加大行政追责和刑事追责力度,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提高借壳门槛 证监会十大举措力促并购重组升级

  记者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010年8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国证监会确定了推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庞大工作计划,包括市场非常敏感的推动整体上市、防止内幕交易、完善停复牌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等十项工作安排。中国证监会整体部署,逐项制订具体操作方案,统筹配套相关规则,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中国证监会日前出台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涉及规范和引导借壳上市、完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和支持并购重组配套融资等事项,就是这个庞大计划的一部分。

  "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通过完善相关行业规划和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兼并重组。"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出台措施,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及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并购重组风生水起

  "依托资本市场,我国钢铁、航空、电信、煤炭、医药等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实现了集团资产的整体上市,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和结构的调整。"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认为,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出现了六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是规则不断健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相继制订或修订,因势利导地为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股东共同利益基础逐步形成,为上市公司集聚优质资产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资本市场价格发现机制进一步完善,为资产交易和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市场定价平台,增进了资本市场为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技术进步而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效能;四是自2006年开始推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换股吸收合并以来,上市公司股份成为资产交易的支付手段,创新了并购重组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在全流通制度下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进一步健全。五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总体数量增多、交易规模加大、方式创新丰富,以"调结构、兴产业"为目标的并购重组成为市场主流。六是一批危机公司通过并购重组,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了公司的风险,维持了资本市场和社会的稳定。

  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式并购重组代表了并购重组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促进实体经济"调结构,兴产业"方面,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功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影响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功能发挥和绩效的若干因素,主要有:

  提高并购重组绩效的融资支持还有不足。一是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为并购重组配套的融资手段和工具极为单一,过桥贷款、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支持力度还很有限,审批环节也较为复杂,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并购重组决策和估值市场化程度低。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决策一定程度上还涉及较长的各主管部门的审批链、较多的行业管制,与市场化操作之间形成矛盾;我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不够和中介执业水平的局限性,使得资产估值的公允性与市场发现价格的有效性构成矛盾。

  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综合防控机制尚未建立。一方面,与成熟市场相比,针对资本市场伴生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我们在违法认定、执法效力和监管经验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场公信力和监管威慑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国企决策体系过长和民企控制关系不清晰问题的客观存在,为并购重组活动中滋生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提供了空间,客观上加大了监管难度。

  支持并购重组的税制尚不完善。现行的税收制度针对企业并购重组行为已有一些政策支持,但与成熟市场相比,支持并购重组的税收制度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与"金融30条"的要求也还有一些差距,一定程度上还难以适应并购重组市场创新发展的需要。

  涉及上市公司实施跨境并购的相关管理政策尚待完善。现有制度存在跨境并购审批环节多、外资进入门槛高、增减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一定程度上还难以适应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

  支持并购重组方式创新的股权登记制度有待健全。为支持并购重组方式创新的股权注册登记、变更登记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为支持并购创新,在国际成熟市场常有为合并、分立目的而登记注册项目公司的简易程序,而在我国还没有成型的制度体系。

  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司法重整与市场化并购重组之间制度衔接。因为利益保护关注点的侧重不同,目前我国司法重整程序与并购重组监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制度空白,在债权人保护和公众投资者权益保护之间缺乏利益平衡机制。

  推进完善并购重组十项工作安排陆续落实

  2010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重组的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贯彻落实国发27号文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中国证监会围绕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支持促进并购重组,更好服务于国民经济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了推进完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专项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以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行业整合、结构优化的并购重组活动为导向,形成规范推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十项工作安排。

  据悉,这十项工作安排具体为:一是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并购重组的力度,拓宽并购重组融资渠道,规范、引导市场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二是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创新并购重组方式;三是进一步推动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体上市,解决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历史遗留问题;四是进一步规范、引导借壳上市活动;五是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及配套政策,健全市场化定价机制;六是进一步推动建立内幕交易综合防治体系,有效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七是进一步完善停复牌制度和信息披露工作,强化股价异动对应监管措施;八是进一步加大中介机构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和责任,提高中介执业的效率和质量;九是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并购重组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完善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十是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外部环境。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十项工作安排围绕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改革主线,涉及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各个层面的基础制度建设:既有规范内部制度,也有完善外部环境;既有自我行为规范,也有相关市场主体行为规范;既涉及近期的工作目标,也涉及远期的工作目标;既涉及治标的措施,也涉及治本的措施,充分体现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要求。

  十项工作安排的落实和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中国证监会整体部署,逐项制订具体操作方案,统筹配套相关规则,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上周公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是十项工作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规范、引导借壳上市、完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和支持并购重组配套融资三项内容。

  提高借壳门槛"壳"价值或下降

  借壳上市是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制度实现上市的一种方式,通常指收购人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同时或者之后对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行为。境外成熟市场对借壳上市均无禁止性规定,通常是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标准和程序对借壳上市设定监管要求,由于各国IPO标准不同,对于借壳上市的监管要求也不同。

  《征求意见稿》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的监管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适用范围的适当性、监管标准的适度性,进一步规范、引导借壳上市行为,明确规定借壳上市的监管范围、监管条件和监管方式,有利于遏制市场绩差股投机炒作和内幕交易等问题,有利于统筹平衡借壳上市与IPO的监管效率,有利于市场化退市机制改革的推进和出台。

  根据新规定,借壳上市拟执行IPO趋同标准。一是要求拟借壳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2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2000万元;二是要求借壳上市完成后,上市公司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有关治理与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等方面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存在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三是要求借壳上市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属于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的借壳上市,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

  业内人士预计,新规或将促使"壳"的价值下降。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借壳上市的门槛在提高,另一方面是IPO的通道越来越畅通,新股发行的家数和融资额迭创新高。统计显示,2009年、2010年两年里A股市场共有677家企业IPO,接近于2004-2008年5年IPO企业的数量。带来这样变化的重要原因,一个是IPO重启,另一个则是创业板大门的打开。

  过去借壳上市的主要是民营企业,随着民营企业未来可以大量登陆中小板和创业板,它们借壳上市的动力将大为减弱,沪、深股市估计很难再度演绎以往那种借壳上市的热潮了,而只能是零星的个别案例。

  拓宽融资渠道换股并购将增多

  "鼓励上市公司以股权、现金及其他金融创新方式作为兼并重组的支付手段,拓宽兼并重组融资渠道,提高兼并重组效率。"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证监会支持并购重组配套融资。

  国发27号文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可转换债等方式为兼并重组融资,鼓励上市公司以股权、现金及其他金融创新方式作为兼并重组的支付手段。而《征求意见稿》提出允许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与配套融资同步操作,解除了二者分开操作的政策限制,实现一次受理,一次核准,有利于上市公司拓宽兼并重组融资渠道,有利于减少并购重组审核环节,有利于提高并购重组的市场效率,为进一步探索通过发行股份、债券、可转换债等方式拓宽并购融资渠道,不断创新和丰富并购融资工具,开辟了通道。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完善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已成为并购重组市场的主流趋势,特别是在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目的的并购重组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股份数量不低于发行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发行股份数量低于发行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的,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拟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创业板上市公司拟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

  据悉,《征求意见稿》对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标准和条件进行了补充规定,这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有利于降低重组成本,提高重组效率,有利于优势上市公司进行行业深度整合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三天四公司取消重组 或因证监会将提高门槛

  "买入股票-宣布重大事项停牌-复牌大涨",此等模式为很多投资者梦寐以求,但近来因重大事项停牌复牌后的股票,却未能演绎上述模式,不能涨停,相反却常常出现在跌停板上。

  *ST四维(600145,收盘价11.18元)昨日公告称取消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开盘即封死跌停,这已是三天内第四家上市公司停止重组项目。联想到5月13日在证监会下发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专家认为背后体现出监管思路正悄然变化,喜欢买重组股的投资者需谨慎。

  三天四公司重组搁浅

  "经反复论证后公司董事会认为,本次拟讨论的定向增发事宜中收购资产的有关条件尚不具备,以及定向增发认购对象的资金实力需进一步确认,现取消本次事项"。停牌1个多月后*ST四维的股东等来了这则公告。昨日,该股复牌后立即封死跌停板,全天仅成交397万元。

  *ST四维并不孤独,它的遭遇已是三天(5月16日到18日)内的第四起。

  5月17日,华芳纺织(600273,收盘价13.39元)发布公告称"鉴于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拟注入资产业绩波动较大,继续进行本次重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给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公司以及控股股东华芳集团承诺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不再策划前述重大事项"。当天华芳纺织复牌后,一度跌停,最终大跌7.16%,昨日该股继续下跌,跌幅为2.62%。

  与华芳纺织同一天复牌的福建南纸(600163,收盘价5.72元),也公告终止本次重大事项,复牌当天跌停,昨日再度大跌6.69%。

  最悲剧要算是辽通化工(000059,收盘价12.55元),5.6万多名股东经过整整半年时间的等待,等来的结果却是终止重组,虽然复牌后补涨一个涨停,但有股民在股吧发帖称,时间成本"伤不起"。

  重组门槛或提高

  终止重组本属正常,在A股市场不乏先例,但最近三天四家上市公司终止重组,密度明显超过以往。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整个A股终止重组的公司仅有十几家。

  "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巧合,背后传递来自监管层的一种信号,"国信证券一位保荐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到。无独有偶,在终止重组的上市公司连续出现前,证监会公布了一项新规。

  5月13日证监会发布了《征求意见稿》,规范借壳上市和重组,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规范和引导借壳上市、完善发行股票购买资产的制度规定、支持并购重组配套融资。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从借壳新规的内容来看,企业借壳上市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规范,而且借壳上市的门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上市公司告别重组游戏",即此项新规明显提高了重组门槛。

  虽然上述四公司终止重组的原因均称条件不具备、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但真实原因可能与监管政策的变化有关。

  "目前对于内幕交易的监管力度极大,在停牌前股价有异动的,重组方案被否、被退回去的可能性极大,"前述保荐人向记者分析到。

  上述4家终止重组的公司,在停牌前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动,*ST四维、福建南纸停牌一个月的涨幅均超过20%,而且停牌前一个交易日股价均是以涨停报收,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或有内幕交易嫌疑。

  随着对重组门槛的提高以及对内幕交易打击力度的增强,喜欢"赌"重组的投资者们,一定要高度警惕了。

  证监会:完善新股定价机制 切实防控内幕交易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昨日召开的"2011中国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下一阶段,中国证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相关部署,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出发,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重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拓展服务国民经济的内容和形式,全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同时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增强资本市场对自主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深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增强市场发展动力。坚持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出发,推进公司债券发行监管改革,促进债券品种创新,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满足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推动建设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坚持从服务实体经济实际需要出发,支持和引导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发以风险控制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产品,不断提升市场服务水平,稳妥推进期货品种和业务创新,充分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

  三是坚持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巩固市场运行基础。按照分布实施、逐步完善原则,继续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促进形成相互制约,充分博弈,利益均衡的定价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安排,提高并购重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和资本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四是切实加强改进市场监管,维护市场运行秩序。继续强化内幕交易综合防控机制建设,切实加大行政追责和刑事追责力度,打击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执法体系,着力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据刘新华介绍,截至4月底,境内上市公司达2175家,流通市值达20.75万亿元;1至4月期货交易金额达44.57万亿元,资本市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投资者开户数达1.34亿户,其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占A股流通市值的71.22%,结构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资本市场逐步具备了在更高层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目前已有209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其中高新企业达到193家,占比超过92%。

  重组批量制造牛股 游资获益颇丰

  5月18日,A股的整体天气晴朗,上证指数上涨0.7%,深证成指上涨0.84%。

  不过,深国商(000056.SZ)昨日的表现仍然力压群雄。公司股价盘中一度冲上涨停,最终以9.91%的涨幅收盘,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最高价25.86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深国商的股价已经上涨123.13%。除深国商之外,今年股价翻番的个股还有九只。

  纵观10只牛股,有的是借行业东风,有的是业绩上涨助攻。但真正制造牛股的是重组,包括*ST黑化(600179.SH)、三爱富(600636.SH)、迪康药业(600466.SH)、银鸽投资(600069.SH)和西藏发展(000752.SZ)均是重组造就股价暴涨。

  "这些公司大都是炒作,你看连券商的报告都很少有。"某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不管原因几何,隐身其后的投资者都是收获颇丰。

  重组+概念批量制造牛股

  深国商的行情启动于今年1月底。1月28日,深国商发布2010年业绩预告,一个燃起此后股价翻番的关键因素被抛出--晶岛项目。

  此前东海证券分析师桂长远的一篇名为《乌鸡变凤凰》的研报中提到,如果晶岛项目全部出售,可以为深国商带来111亿元的净现金收入。虽然深国商最终否认了上述报告中的分析,但却并没有妨碍公司股价的一直走高。

  今年第一牛股迪康药业的上涨,背后也有重组的影子。这只主营医药销售的四川上市公司本年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3.97元,截至5月18日,该公司股价已经飙升到12.49元。区间涨幅达到220%。

  "公司基本面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还是概念相对多一些。"上述北京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事实上,在股价上行过程中,大股东重组、矿产资源注入等传闻一直没有停止。

  "公司已经脱离医药概念。"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认为。

  另一只得益于重组的个股是上海华谊集团旗下的三爱富(600636.SH),三爱富今年以来股价大涨142.67%。一方面,公司得益于今年以来化工股的整体走势,另一方面则受益于华谊集团的重组预期。

  除重组之外,新业务的开展也是上市公司股价飙涨的原因,比如万力达。今年3月23日,万力达公告称,青山矿业决定投资人民币1000万元,建设深加工云母氧化铁项目。公告表示,该项投资项目若顺利达产,预计可实现年产云母氧化铁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90万元,税后利润4961万元,为母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另外,江苏吴中的上涨则是源于其一款还在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而被市场疯狂炒作"抗癌"概念。而ST中源则是在公司公告收购以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干细胞基因工程产业化为主营业务的和泽生物之后,连续拉出多个涨停。

  然而,虽然这些公司股价飞涨,但多数却鲜有分析师光顾。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些个股风险已然不低。

  以万力达为例。"子公司投资云母氧化铁项目及新坐标系举牌所引发的重组预想是促使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短期业绩跟不上,后市还是要注意回避风险。"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真佩服中国股市,很多公司的业绩、行业、公司特质都没什么好看的,更多的是炒概念,真的看不懂。"一位基金公司的分析师感叹到。

  游资成最大赢家

  虽然股价启动的原因各异,但不变的是背后投资者无不赚得盆满钵满。

  查看三爱富的一季报,十大流通股东中除了大股东华谊集团之外,其他九个均为公募基金。其中交通银行-华安宝利配置证券投资基金和中国银行-华宝兴业先进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分列二三位。

  不过,公募基金占据十大流通股东席位的情况在几只牛股中并不常见。多数牛股还是游资炒作的杰作。

  4月19日的龙虎榜信息显示,氯碱化工当日5家买入席位均为游资,其中包括在市场上颇为著名的光大证券金华宾虹路营业部和东方证券上海新川路营业部。而在5月6日的龙虎榜上,国泰君安证券成都北一环路营业部和招商证券杭州文三路营业部两大游资席位上榜,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在深国商的股价暴涨过程中,深圳本地游资也是活跃异常。

  江湖散户也是牛股的受益者。

  查看*ST黑化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没有一个公募基金,甚至私募基金也了无踪迹。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自然人。其中不乏瞿均皓、瞿明福、瞿伟这样的江湖牛散。迪康药业、西藏发展等个股也都是牛散的聚集地。

  央企重组屡出大牛股 挖掘25大行业165点

  央企重组故事

  2010年国资委没实现央企数量降低到100家的承诺。结果是2010年只减少了7家央企,剩余121家。

  这121家上市公司用一整天的时间都看不完。集团母公司,下属研究院、分公司无数;上市的、未上市的公司业务关系复杂,监管层也表示"把大型国企打造成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上市央企上面不带母公司,不带存续企业,彻底市场化。之所以成为故事,是因为不管是重组了,还是即将重组抑或是只有重组预期的,都有那么一段段精彩的故事,萦绕在二级市场上。

  ST高陶(600562.SH)从2009年初就开始的重组,至今仍为成功。其中经历的内幕交易,对簿公堂让人唏嘘。

  中航精机 (002013.SZ)的连续9个涨停板;成飞集成(002190) (002190.SZ)两个月内股价从10元到50元的区间跨度;洪都航空(600316) 宣告重组告吹时的三个跌停板等等,这些无不构成投资者对2010年股市的印象。

  这之中,有人收益满载,有人为踏空惋惜,有人为高位接盘懊悔……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虽然转变了央企整合的思路,要从数量控制到质量控制,但2011年央企重组的只会更加激烈。

  精准打击

  投资人对"重组"总是又爱又恨。捕风捉影的各路消息混淆视听。

  这期本报不仅为你呈现全方位的央企重组路径图,不再盲人摸象,更精准定位可能性最大的上市公司,跟踪最新的进展。121家央企涉及到上市公司270多家,然而剔除像上药集团这样已经整合的,再剔除像万科这样央企属性低的,再剔除像华润集团这样多数公司在港股上市的,再剔除多数ST类股票,剩下的这165家是焦点,是预期承载者,是精准打击的池子。

  重组方式上,不管是将非主业资产剥离进入其他央企,还是进行产业内整合以扩展产业链,抑或是控股同类型上市公司资源整合,无非都是做大做强、弱肉强食的逻辑。

  如果你2月在关注区域,3月迎接高送转填权,那么在两会后的题材真空期,央企重组将是个绕不过的话题,你看上汽集团的整合已经从华域汽车(600741.SH)停牌开始了。

  这之中,10倍增长股的出现不是神话。

  在确定有宝藏的地方,我们往往只缺一张寻宝图。

  2005年至2010年,5年来央企数量从169家整合到目前的122家,但资产总额却由10.5万亿元增长到24.3万亿元,实现翻倍。"十二五"期间,央企重组大势仍不可逆转。

  中航精机 、ST昌河 ,以及近期爆发的北化股份(002246) ,央企重组板块中屡现大牛股,本报记者梳理出容易插上重组"翅膀"一飞冲天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接下来只需要按图索骥。

  央企重组潮中屡出大牛股

  2010年央企重组是A股市场最热的话题之一,而相关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多次上演股价快速翻倍的好戏。

  A股市场战绩辉煌的王亚伟一举一动总能受到广泛关注,央企重组盛宴,他同样没有缺席。

  2010年王亚伟重仓的央企重组股中,ST昌河、中航精机无疑是其中成功的典范。ST昌河2009年停牌重组,2010年9月20日复牌,当日股价大涨168.82%,之后又多个交易日封在涨停,最高涨幅达373.6%。

  除了ST昌河,央企重组股中王亚伟成功狙击的还有中航精机。2010年10月20日,中航精机重组复牌,连续以9个涨停收盘,股价最高也翻了两倍。

  此外,2010年还有很多"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航天动力(600343) 最高涨幅92%、中航重机(600765) 涨167.6%、光电股份(600184) 涨207%、航天长峰(600855) 涨124.8%,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20余家央企下辖上市公司中,因资产整合而在二级市场中出现的机会已经如此之多,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宝藏等待挖掘吗?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戴爽告诉本报记者,央企重组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的,重组趋势不可逆转,后期机会仍然很多。

  "宝藏"丰富固然重要,但是怎么能挖出它们?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从上面看来,"跟踪"王亚伟在央企股中的动态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的投资逻辑。

  央企下辖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且行业分散,因此本报将呈现出央企重组的主要框架,并梳理出寻找央企重组大牛股的主要逻辑。

  在确定有宝藏的地方,我们往往只缺一张寻宝图。

  2005年至2010年,5年来央企数量从169家整合到目前的122家,但资产总额却由10.5万亿元增长到24.3万亿元,实现翻倍。"十二五"期间,央企重组大势仍不可逆转。

  中航精机 、ST昌河 ,以及近期爆发的北化股份 ,央企重组板块中屡现大牛股,本报记者梳理出容易插上重组"翅膀"一飞冲天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接下来只需要按图索骥。

  淘金路线:26个行业3类央企

  加上去年年底刚成立的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当前央企数量为122家。除了国资委控制下央企控股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央企拥有分布于26个不同行业的270余家上市公司,在数量庞大的企业"中央军"中,本报标出165个藏宝点。

  据中金公司统计,央企中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行业是机械行业,包括38家上市公司,电力、化工及汽车及零部件拥有的上市公司均在20家以上。

  技术硬件设备、交通运输服务、建筑与工程、有色金属、医疗保健、电子元器件和耐用消费品等传统行业也拥有至少1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农业、煤炭、交通基础设施、零售、造纸和电信等行业拥有的上市公司数量则不超过5家。

  根据国资重组的调整路线,经过本报记者梳理,将央企按照所处的行业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国资委需要绝对控制的行业,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航空运输、航运、军工和电信七大行业在内。这些行业除军工还在重组外,其他基本已完成资产整合。

  第二类是政府需要保持较强控制即可,包括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支柱行业内,目前重组进度还在初期。

  除了上述两类央企外,有些行业政府要逐渐放宽控制,如商贸流通、投资、医药、建材、农业、地质勘察等,这些行业国资甚至要逐渐退出。

  央企分布广泛,上市公司众多,但重组方式一般包括股权划拨型、资产注入型以及外延并购型重组。几种方式对于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影响不尽相同,比如资产注入等往往能让上市公司迅速升值,但是两家集团公司合并或者托管等方式对于其涉及的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并不会很大。

  归纳重组方式并不是投资逻辑,还需要筛选出重组概率大的行业,并找出行业中下一个"ST昌河"、"中航精机"。

  军工、煤炭等六大行业机会更大

  军工行业是过去几年央企重组的重点之一,2010年二级市场上航天长峰、ST昌河、成发科技(600391) 等军工股此起彼伏,其他行业的牛股同样不少。

  但要抓到牛股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于投资者而言,三个问题尤为重要:找到重组可能性最大的央企,找到拟重组央企中受益最大的上市公司,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受益最大上市公司。

  方正证券研究员在研报中分析指出,2007年以来表现最佳的央企重组股的类型分布:85%分布在电子、煤炭、军工、医药、建材、机械六大行业。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目标是电力、煤炭、化肥等板块进行关联企业整合,最后整体上市,国投新集(601918) 作为集团内唯一煤炭板块整合平台受益颇大。

  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个角度出发,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造船、石化、轻工、有色金属及建材这几大行业是国家希望做大做强的行业,未来发生重组的概率也会较高。

  有色金属行业内央企重组目标是实现产业链整合,比较受关注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控股的五矿发展(600058) 在上周吸引了不少机构筹码,今后动态值得关注。

  在锁定行业以及相关央企上市公司后,介入时机的把握同样不能忽略。中金公司研究员郦彬表示,"首次重组重大事项公告或董事会决议公告后介入重组主题投资将会获得显著可观的超额收益。"当然央企股充满着机遇的同时,也不乏风险,东方证券研究员王明旭对于央企重组股投资提示了风险,"选好有重组预期的央企上市公司,如果是估值过高,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风险也是不小的。"

  重组力报告 牛散新进博重组?

  2011年9月28日,是东方宾馆大股东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注入承诺最后期限。如今,距离最后期限仅5个月。

  东方宾馆(000524)离大股东承诺兑现节点只剩5个月

  重组预期

  2009年,公司大股东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承诺在股权划转完成后24个月内,根据广州市政府产业整合的战略部署和未来资本市场的情况,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逐步整合集团内的酒店业务。

  2011年9月28日,是东方宾馆(000524)大股东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岭南集团)的资产注入承诺最后期限。如今,距离最后期限仅5个多月。不过,就此承诺兑现期,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如果有具体的方案,会出具公告。

  承诺最迟兑现期限为2011年9月28日

  东方宾馆的重组传闻源于2009年大股东的收购。2009年10月13日公告显示,当时大股东广州岭南集团通过行政无偿划转方式受让广州越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东方宾馆14.36%的股权和广州市东方酒店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东方酒店集团持有东方宾馆37.19%股权),故广州岭南集团间接持有公司51.55%的股权。

  广州岭南集团承诺将在本次股权划转完成后的24个月内,根据广州市政府产业整合的战略部署和未来资本市场的情况,并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逐步整合集团内的酒店业务、优化资源配置,以增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集团目前尚无具体计划。

  广发证券表示,按照当时的时间计算,最迟到2011年9月28日,大股东将对公司进行资产重组。4月19日理财一周报记者就此致电东方宾馆,公司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具体方案会有公告。

  广东岭南集团及下属企业目前经营四星级酒店和五星级酒店各2家、中低档酒店33家。集团酒店规模较大,但主要集中在中低档酒店。

  按照广发证券的估算,岭南集团所属资产重估价值约34.79亿元,而东方宾馆市值为28.15亿元,岭南集团酒店资产规模较大。目前岭南集团持有上市公司51.55%的股权。假设酒店资产注入,采取对岭南集团定向增发的方式,那么新增25296.55万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将达到75%。

  因此,考虑到上市公司现在的市值、增发价格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广发证券认为,将2家五星级酒店注入上市公司的方案较为可取。

  一季报同比继续扭亏

  虽然东方宾馆的业绩在2009年跌至低谷,不过从2010年开始扭亏为盈。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1.32%,每股收益0.025元。

  公司表示,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公司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同时,广州亚运会的召开部分拉动了其收入规模的增长;其次,成本及费用控制,使毛利率和三费率分别提升10个百分点和下降了19个百分点,尤其是折旧及摊销和工资额分别下降了12.28%和17.71%,成本控制效果明显。

  公司4月12日公告显示,2011年1-3月预计盈利400万-450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亏损69.63万元。此外,2011年是公司所经营的东方宾馆开业50周年,公司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在营销和经营各方面突出50周年庆典的元素,在创收的同时,重塑东方宾馆老品牌五星级酒店的形象。

  广发证券预计,公司2011年、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将分别为2.6亿元和2.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27.6万元和1176.07万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034元、0.044元。若考虑资产注入,假设仅注入2家五星级酒店,公司股价将有20%以上的上升空间。

  深振业A(000006)

  牛散押宝引发资产注入猜想

  重组预期

  作为深圳市国资系统掘金地产业的重要平台,深振业A未来有望获得深圳国资局价值不菲的资产注入。

  投资公司举牌、牛散进驻、大股东旗下子公司新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深振业A重组预期加剧。受此影响,深振业A股价在去年7月短短9个交易日内,从5.5元左右飙升至9.45元,涨幅最高达70%。

  "宝能系"举牌

  深振业A去年7月20日公告披露显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宝能)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钜盛华)及关联公司深圳市银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银通)在二级市场买入了5%的深振业A流通股。

  深圳宝能抄底深振业A开始于2010年6月18日。到7月25日,这两家关联方合计持有深振业A股份达到其总股本的5%。

  深圳钜盛华是深圳宝能的全资子公司,而自然人姚振华100%控股深圳宝能,深圳银通是姚振华兄弟姚振辉100%持股的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姚振辉还担任深圳宝能的总裁职务。

  深圳宝能在此次举牌公告中宣称,举牌深振业A是基于资产配置而做出的商业行为,未来将根据证券市场状况及深振业A的运营和发展状况再结合股价状况来决定继续增持或减持深振业A.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设立前海金融服务合作区,拟由深港合作开发,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等高端服务产业。这一消息引爆了深圳本地股的投资热潮。

  2010年年报显示,深圳钜盛华新进3458万股,深圳银通新进1753万股。

  牛散新进博重组?

  宝能系增仓的同时,去年四季度,国资旗下公司深圳远致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圳远致)新进成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根据2010年年报,深圳国资及其下属公司深圳远致、深圳长城投资控股分别持有深振业A19.93%、5.81%、3.31%股权,合计持有深振业A29.05%的股份,相比三季度末,持股有少量增加。

  在深振业A的2010年业绩发布会上,公司董事长李永明表示,2011年公司新建与新开工面积为2010年的近2倍,公司正在向房地产行业"百亿俱乐部"发起冲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保证常规的企业经营业绩增长外,不排除有"秘密武器"。

  深振业A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营业务, 2010年,公司全年完成合同销售面积25.4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29.32亿元,结算面积21.34万平方米,结算金额2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而有媒体透露,作为深圳市国资系统掘金地产业的重要平台,深振业A未来有望获得深圳国资局价值不菲的资产注入,而正是这一注资预期,曾在二级市场上引发深振业A股权之争。李永明所称的"秘密武器"很可能是指深圳市国资局对深振业A的资产注入。

  不过4月19日,记者致电深振业A,问及"秘密武器"时,获得了"不做说明"的回答。

  此外,牛散马信琪出现在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马信琪在去年四季度增持了该股,总共持有该股3732.0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4.91%,离"举牌"也仅一步之遥。

  市场传闻,马信琪是 "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成员之一,曾出现在中国建筑(601668)、银星能源(000862)、杭钢股份(600126)、宏达股份(600331)等多个股票的前十大股东之中。

  金健米业(600127)

  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大股东迟早要退出重组预期

  2010年,农业银行(601288)启动A股IPO网上路演时,遭遇网友质疑其常德市分行不合规持有金健米业(600127)20.62%的股份。对此,农行监事长车迎新解释,农行不合规持有上市公司金健米业股份事宜,计划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快完成处置。

  按照《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国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车迎新表示,由于历史原因,该行常德市分行目前持有金健米业20.62%的股份。根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等要求,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应接近市场价格。农行计划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快完成处置。

  大股东承诺大限已过

  截至2010年四季度,农行常德分行仍是金健米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0.62%,农行也因此成为金健米业的最终控制人。但这一大股东却是贷款"贷"出来的。

  2005年,金健米业原大股东常德市粮油总公司所持有的金健米业股权被依法拍卖,但由于当时股市不景气,三次拍卖均流拍。次年法院裁定金健米业1.46亿股抵1.59元/股偿还农行的贷款本息2.32亿元。当时农行持有金健米业43.27%股权成为大股东,后经股改和减持,农行常德分行持有的金健米业股份减少至20.62%,但仍为第一大股东。其中,农行通过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的部分已收回本息。

  中国农业银行常德市分行2006年6月受让公司股权时承诺在两年内处置已持有股份,如今两年的期限早已过去。

  2009年金健米业也表示,公司已及时向大股东农业银行汇报,协助开展重组工作。随着农业银行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处置或将提速。

  大股东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农行常德分行近期是否有退出的行动?金健米业证券部工作人员4月19日对理财一周报称,"大股东农业银行常德分行逾期迟迟没有退出是商业部特批的,但最终肯定还是要退出的,只是时间不确定,另外以何种形式退出也不清楚。"

  事实上,2009年9月29日,金健米业公告,2009年7月13日至23日,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并下发了《关于责成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限期整改的通知》。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发现公司大股东中国农业银行未能履行在两年内处置其持有股权的承诺,责令其整改。此外,这次检查还发现了公司董事长、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专职在公司工作但未在公司领取报酬,而是在大股东中国农业银行常德市分行领取等有关问题。

  4月19日,记者在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查询发现,金健米业股权从未被挂牌。

  去年,金健米业有将非主业剥离的动作。2010年8月26日,公司公告披露,全资子公司常德市紫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菱房产公司)拟接受常德市国土储备中心补偿收回名下的紫菱花园土地使用权。

  2010年5月31日,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紫菱房产公司与常德市国土储备中心签订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补偿协议》,补偿总额确定为26764.9689万元。

  第一医药(600833)

  公司回应重组暂无时间表

  重组预期

  2010年1月12日,新上药集团与百联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伙伴合作协议。作为上海国有医药资产整合平台的新上药集团,业内人士猜测很可能吸纳由百联集团控股的第一医药。

  4月19日,第一医药证券部工作人员对理财一周报记者称,"暂时没有重组方面的动作,也没有时间表,股价近期表现较强可能跟刚刚公布的分配方案有关。"

  重组尚无时间表

  在2010年1月12日的签约仪式上,百联集团董事长马新生首次公开回应称,根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大型国企的主业经营要集中方向,第一医药资产可能会被整合,但目前难以给出准确的进展或者时间表。

  此前,上药集团已将旗下联华超市置入以商业零售为主业的百联集团。目前,新上药正在积极整合上海国有医药资产。

  据悉,第一医药零售网点数达101家,遍布上海16个区县,年销售额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单体零售药房之榜首。第一医药的优质流通渠道对新上药来说是块诱人的蛋糕。

  根据2010年上海市国资委公布的五批监管企业的主业目录,大部分企业集团的主业已经确定。对于这些集团所对应的上市公司,剥离非主业资产,注入优良资产,做大做强主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主业定位明确清晰的企业集团,它们的整合预期也更为强烈。

  第一医药在2010年年报中提到,"医改对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将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对建立药品流通市场的新秩序,保障药品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后,药品销售市场将重新分配,对药品流通企业争取新的市场份额无疑是一个良机。"

  业内人士分析,在医药分家过程中,"药"入谁家既关系到政策引导,更离不开市场化操作,医药流通行业必然会有一番市场分割与利益划分的博弈。

  "医改过程形成的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规范化程度强化、市场化操作元素突现,将促进医药行业新一轮的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的自觉性,从而对建立和培育医药大流通企业和大流通市场奠定有益的基础。"公司同时在年报中透露,"公司在坚持自我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伴随性发展的机遇,特别在百联集团业态调整与整合过程中,百联集团拥有的既存网点资源与未来发展规划,都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经营市场。"

  不过,第一医药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重组尚无时间表。

  或作为壳资源注入其他资产

  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其研报中表示,第一医药位居上海医药流通领域第二位,仅次于上药集团;公司主营和百联集团不符。有消息称,百联集团考虑将旗下第一医药出售给上药集团。

  张忆东猜想的重组方案为,百联集团将股权转让给上药集团,上药集团吸收合并第一医药。

  安信证券经过一些数理化的分析后,发现某些上海本地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可能与整个集团的核心业务并不具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作为壳资源来注入其他业务或者分拆出来独立发展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公司包括自仪股份(600848)和第一医药。

  但当记者4月19日致电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后,程定华表示,"这类问题比较敏感,不方便接受采访。"

  不构成同业竞争。

  ST梅雁(600868)

  一季度介入的私募本周二已开始撤离

  重组预期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借壳;公司拥有银矿资源。

  进入4月后,ST梅雁(600868)可谓是两市牛股之一--9个交易日,7个涨停。截至4月18日,ST梅雁4月以来累计涨幅达47.48%。

  不过,与疯涨大相径庭的是,近期的ST梅雁利空频出。先有媒体爆出其变卖主营力保壳资源,后又被指出该公司大股东不断减持,截至去年底,大股东广东梅雁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梅雁投资)持股仅为3.15%,由此可见,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

  如此利空下,ST梅雁出现如此强势上涨主要因为两大传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借壳以及ST梅雁有一个银矿资源。但就上市公司方面回应称,短期内该公司并无重组计划。

  变卖主营保壳引发重组预期

  根据ST梅雁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10年成功实现扭亏。不过,为实现扭亏,去年ST梅雁4次变卖家当。

  尽管ST梅雁不惜一切力求保壳,但却屡遭大股东减持。作为ST梅雁的第一大股东梅雁投资目前的持股比例已经不到4%,仅有3.5%,合计6658万股。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1月份至今短短三年时间里,梅雁投资已累计减持ST梅雁2.2亿股,占到总股本的11.62%。最近一次减持发生在去年11月初,梅雁投资减持了1932万股。

  对此,深圳一位手中持有ST梅雁的私募人士称,于今年一季度进入ST梅雁,主要博其重组。该人士分析称:"早两年就听说会重组,但始终没有看到重组的迹象,直到去年开始大股东减持,同时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发现了香港上市公司副主席徐道田的影子。"(徐道田曾任东北虎药业<08197.HK>执行董事、副主席兼总经理,被称为当前市场中的最牛散户)

  "按此推断,我估计离重组不远了,因此我在今年也买了点。"该私募之所以在看到徐道田进驻后便紧跟其后,主要是看到ST梅雁在大股东减持后股权分散,由此透露出大股东对控制权的放松。他认为,在大股东放弃定价权的情况下,对于市场资金而言,股价更好控制。

  上市公司否认重组

  不过上市公司对近期的重组传闻予以否认。本周二上午,理财一周报记者致电ST梅雁。公司董秘办叶先生称,公司股价波动原因他们也不清楚,短期内公司不存在重大事项公布,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计划。同时关于其股权松散的问题,他表示:"目前梅雁投资还是我们的大股东,至于大股东变卖股权的原因,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此前,在ST梅雁连续3个涨停后,该公司也发布澄清公告,到目前为止并在预见的三个月之内,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影响股价敏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涉及非公开发行、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或资产注入等其他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其实就是概念炒作,即使有重组预期,一旦媒体曝光,重组也会延迟。"沪上某基金经理如是表示。

  但分析师胡雷雷认为,市场主要还是在进行题材炒作。除重组外,更有消息称该公司具有一个叫梅县梅雁矿业的公司,这个矿含银和锑两种金属,而这两种金属恰恰又在近期涨势非常好,因此股票就具备了炒作条件。有资料显示,梅雁矿业目前拥有嵩溪银矿矿山以及相配套的选矿厂,嵩溪银矿拥有探明储量:银矿石353.09万吨(银金属1067.56吨),锑矿石262.95万吨(锑金属42517.2吨).

  但就胡雷雷看来,目前该公司已经否认相关信息,何时重组再次成为疑问。

  因此,在经历连续涨停后,今年一季度刚介入该股的上述私募在本周二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今天涨停没封住,我卖掉了一部分,只留了一部分底仓博一下重组,或许得熬上几个月。"

  ST百花(600721)

  重组方案获批一年仍未实施,炒作只剩概念

  重组预期

  去年申请获批的并购重组方案已满一周年,目前仍没有实施。

  本周一,ST百花(600721)创下17.77元新高。但从消息面可见,该股并无任何利好。唯一的时间节点便是其于去年申请的并购重组方案获批一周年。

  "其实真没什么事,我们也是基于重组预期才介入,而且正好赶上年报期,每年年报都会对ST股进行炒作,所以我们买的也不多。"沪上一位私募人士如是表示。而且从该股的成交记录可见,从3月16日至4月18日,仅有6个交易日出现超大户卖出迹象。

  不过,4月19日,ST百花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进一步重组进展,一切以公告为准。

  三年两次重组

  2008年1月,ST百花完成资产重组后,2009年4月再次抛出重组方案,据当时公告称,该公司将以定向发行方式,以发行价格为5.62元/股,共发行13027.16万股。发行股份用于购买鸿基焦化100%股权,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兵团投资公司、兵团研究院、兵团建工集团分别持有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鸿基焦化)63%、27%、7.5%、2.5%的股权。

  该重组预案于去年3月获得证监会通过。但截至4月19日,ST百花的重组事项依然未能完成,其最近的重组进展公告来自于去年8月。根据该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8月17日,重组涉及的三家目标公司中,鸿基焦化及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变更登记申请已获得所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均已取得该部门出具的《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天然物产正在积极准备股权变更登记的相关材料,待资料齐备后将向其所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股权的变更登记事宜。

  从公布重组预案至今,该重组事项整整历时一年,但4月19日,记者致电ST百花,询问此项重组事项进展时,该公司人士称:"股价波动和我们公司管理并无直接关系,近期没有重大事项公布,如果有,我们会第一时间发布公告。"

  年初收购华亿投资再获批

  尽管ST百花的重组事项迟迟未完成,但该公司扩张的决心不减。今年年初,ST百花再次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与新疆五家渠华亿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亿投资)在新疆五家渠市签订协议书,由公司出资6300万元受让华亿投资所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1团煤矿资产,并享有该煤矿90%的权益,其余10%的权益由华亿投资享有。

  沪上一位私募人士李先生称:"这个公司重组了一年,我预计应该快了,其实说实话方案已经出来,期待并不高,但出于对重组题材的乐观预期,我们还是少量介入了一部分。"

  就基本面而言,瑞富投资分析师刘海影表示,根据瑞富模型,ST百花利润增长潜力低于财务报表显示的线性速度,有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内报出负面业绩。同时,刘海影还表示ST百花目前的股价处于高估位置,没有安全边际。

  福建南纸(600163)

  华夏系三基金去年四季度高调进驻

  重组预期

  福建南纸与青山纸业合并整合。

  作为老牌造纸企业,福建南纸近年来业绩一般,因此关于其与青山纸业(600103)重组的传闻不断。虽然福建南纸在1月的公告中否认了重组传闻,但是去年四季度依然有大量基金入驻该股。

  重组预期由来

  福建省有两家国有纸业上市公司,分别是福建南纸和青山纸业,都是典型的亏损型低价股。青山纸业是目前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国家特大型制浆造成纸企业。

  不过青山纸业受到大股东占款的困扰,2009年6月7日公布的中报显示控股股东青州纸业占款1.72亿元,业绩一直不理想。

  2010年年底这个问题部分得到解决,青山纸业此前公告,大股东青州造纸出现了债务纠纷,其所持青山纸业股份作为抵债资产的一部分被法院裁定分别转让给债务人:青山纸业、信达资产福州办事处以及福建省财政厅。

  实际上福建省轻纺控股在2009年的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整合旗下纸业资产,当时有媒体报道称, 2009年,福建省要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改革发展进度,提高直接融资能力。福建省国资委支持企业走出去扩张发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一批上市公司。而在此文中,除了提到中国武夷的整体上市、闽东电机的股改,还提到了要推动福建轻纺控股公司整合福建南纸股份、青山纸业公司相关资产,以形成百万吨级"林浆纸"集团。

  报道中提出,要重点抓好南纸股份公司年产18万吨低定量胶印新闻纸林纸一体化项目,争取2009年第四季度主体工程建成并投入试生产;继续做好青山纸业公司实施战略重组的前期工作,打造百万吨制浆造纸集团,为企业重组奠定基础。

  有观点认为,如果这两个公司合并,那合并后必然留下一个壳资源,谁将成为壳资源将成为未来炒作的重点。

  否认重组

  不过,今年1月20日,青山纸业、福建南纸双双否认了关于政府推动两家公司整合重组的传闻。福建省国资委亦表示,关于"整合福建南纸、青山纸业公司相关资产,形成百万吨级林浆纸集团"传闻,仅是市场及媒体对福建省属国有企业资产整合重组、优化省属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布局的猜测,至今福建省国资委尚无任何提案。

  青山纸业还表示,2010年9月以债务重组和以资抵债方式接收并整合原大股东青州造纸的整体经营性资产以及2010年12月参与竞买福建南纸部分资产,属公司正常的投资行为和履行案件执行程序,并非公司实际控制人授意公司作为下家承接资产。

  对此,福建南纸也称,公司正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时期,市场前景看好的竹纤浆粕扩建等产品结构调整项目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有必要通过调整产业布局盘活资产,集中资金和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主业。为此,公司将其持有的深圳市龙岗闽环实业有限公司股权和南平星光大厦固定资产及福建省南平星光大厦有限公司100%股权通过福建省产权交易机构对外公开转让,转让所获资金将全部用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建设。

  华夏系基金进驻

  尽管重组传闻已经被否定,但是福建南纸依然受到大资金追捧。

  福建南纸2010年年报显示,一向对重组很有把握的王亚伟也入驻其中,华夏盛世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优势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这3只基金都在四季度新进买入了福建南纸。

  航天电子(600879)

  机构集体抢筹,资产注入预期强烈

  重组预期

  航天时代控股比例仅为20.33%,极有可能通过注入资产扩大持股比例,不排除未来大股东逐步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的可能。

  在整个航天军工央企提高证券化率的进程中,航天电子(600879)的资产重组始终受到机构的关注。

  2010年年报显示,去年四季度,泰信先行策略、工银瑞信精选、交银施罗德稳健以及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新进成为航天电子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而交银施罗德蓝筹、新华人寿险资均有不同程度增持。

  公司所属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低

  作为股份制改造、重组和上市的主要手段, 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实现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军工企业走市场化道路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航天电子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根据公开资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速发展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这四大主业。综合来看,航天科技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程度较低,在军工集团中排名倒数第四,仍有大量优质资产尚未实现证券化。

  天相顾问研究人士透露,对于资本运作,航天科技集团2010年年初曾提出要加快资源重组,建设投融资平台,提升投融资能力和力度,但目前尚没有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规划。集团资产整合进程相对较为缓慢,主要原因是集团许多核心资产是研究院的形式,需要进行改制才能注入上市公司。另一方面,由于航天系列产品一般涉密级别较高,注入上市公司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在航天科技集团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中,其提出要"开展运载火箭业务重组上市相关工作","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对新材料、节能环保、置业、物业等业务进行重组",并且要"充分利用投资控股公司、上市公司等投融资平台,进一步丰富投融资手段和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支持主业发展"。

  中航证券研究员高俊芳表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目前专业化整合的思路明确,主要围绕卫星产业及其应用进行集团内整合。未来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整合是根据卫星发射-地面服务-卫星应用这一产业链进行完善,对应未来整合的上市公司是中国卫星(600118)、四维图新(002405)、航天动力(600343)、航天电子。

  存在整体上市可能性

  航天电子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号卫星、火箭运载工具,在国内卫星导航系统集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优势,核心竞争力明显。

  "航天电子是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下的航天业务平台, 但是航天时代控股比例仅为20.33%,极有可能通过注入资产扩大持股比例,不排除未来大股东逐步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的可能。控股股东时代电子的资产注入将是必然趋势。"中航证券研究员高俊芳透露。

  4月20日,理财一周报致电航天电子证券部询问最近是否有大股东整合公司的动作,一位工作人员称,没有,至少我们这里没有听说过,大股东方面也没有与公司形成同业竞争的资产,大股东航天科技集团拥有与公司同类的资产但是型号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