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私募交流 >> 正文

组合基金会改变私募市场吗?

2012-9-18 13:46:39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最近在上海虹口与一个经济学家喝茶,他说打算从私募里捞一桶金。他已经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做的是组合投资。

  与普通的FOF(基金中的基金)不同的是,他做的是MOM(管理人中的管理人)。之前我也因为平安罗素做类似业务,对此略知一二。大致就是说,资产管理公司先对宏观经济做个判断,大致分析出在当前阶段,或下一个阶段,哪种风格的胜算比较大——当然,这些都要通过一些量化工具分析且追溯历史数据。如果他们发现,现在正好是熊转牛的时候,那么,他们就从庞大的基金经理数据库中,寻找到最适合这一市场风格的基金经理,然后买入他正在操盘的基金。与FOF不同的是,他们认为,基金管理人本身投资风格的稳定性要远远大于产品本身;另一个不同的是,组合基金公司多数本身有资金背景,不像第三方机构需要因为发行TOT(信托中的信托)或FOF重新募集资金。

  我发现,在美国,组合基金是个非常惊人的市场,而且美国组合基金的投资对象多为对冲基金。组合基金曾经出现过与对冲基金一样的倍增现象,也是整个投资管理领域中最大的赢家。在2011年时,组合资产规模上涨到1999年时的10倍,在2004年到 2006年间每年平均增长25%。2000年,组合基金的数量是500家,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是2500家。

 

  到后来,对冲基金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对冲基金管理资产的40%来自组合基金,大大超出高净值人士所占的22%。最大的5家组合基金控制着整个行业1/3的业务,收取约80个基点的固定管理费和10%的利润提成。

  这些组合基金之所以成长那么快,是因为很多投资者感觉自己没能力调查多如牛毛的对冲基金,或是监督他们所投资的基金,尤其双重收费对投资者而言是巨大的负担。幸运的是,组合基金常年来还是交出了像样的答卷。当然,其中部分业绩是靠杠杆获得的,这可是杠杆中的杠杆,因为他们投资的对冲基金也可能用杠杆,只要业绩可观,谁会在意这些呢?

 

  这个经济学家就是想做这样的组合基金投资人,他们使用大量的量化研究,分析基金业绩背后的原因,判断每只基金的风险水平。他们会定期紧密监控投资组合,基金经理那些胡吹一通的推销词糊弄不过他们,这简直是一整套技术性的工作。

  他们会从一些很小的迹象发现基金高手走下坡路的预警信号,跟踪这位对冲基金经理是否正在失去对投资的专注。

  这些迹象可能是,高尔夫成绩起伏过大、离婚、买度假屋、雇佣好几个保姆、社会活动和慈善活动增多。此外,还有一些迹象说明一个对冲基金经理正在变成自大狂,比如说话武断和不爱倾听,这也会让组合基金按下退出键。但组合基金投资人也会因为对冲基金经理差劲的餐桌举止而撤走10亿元,有时他们确实这么干!

 

  听说在2006年时,一家组合基金投资人去调查一只热门基金。然而他们的办公室文化和做法让好几个组合基金投资人嗅到了不妙的苗头。在内部会议上,他们的管理合伙人说一不二,专横压制一切不同意见。他们的交易室有乒乓球台,闭市后还有啤酒和葡萄酒供应。果然,这家公司最后因做空天然气而倒闭,有眼光的组合基金投资人可没敢碰这样的生意。

  在美国,很多对冲基金依赖这种组合基金,不过这对于对冲基金来说也是双刃剑:一方面,他们从组合基金拿钱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因为组合基金痛恨业绩波动,一旦一家基金的净资产价值有所降低,就会快速赎回,这对一些规模不大的对冲基金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

 

  我问了一下这个经济学家创立的这家公司主要的投资资金来源。他说,他们会通过合资的方式,让海外金融机构直接投钱,但外汇没法自由直接进入,可能是通过合资方式作为本金。另外,他们背后还有一些关系不错的本土财团。

  庞大的资金背景似乎是这类组合基金公司的立身之本,或者说,是与当前苦于募集资金的私募相比的优势。虽然市场低迷了很久,全球都在大量撤回资金,但资金终要有去处,这个经济学家说,他们的基金管理人池子里,不仅包括公募基金经理、二级市场私募基金经理,还包括股权投资管理人。

  低迷市场下,或许也会是一些有特色的组合基金发展的好机会。虽然从目前来看,这类将对私募很有关联的组合基金公司在中国刚刚冒出,发展速度缓慢,但从国外的发展历程看,未来还算是潜力无穷。至少,他们会以种子基金的形式,给私募市场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