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经济较快增长为调控赢得观察空间

2011-7-14 14:44:33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围绕CPI是否见顶、下半年通胀局势如何、货币政策又该怎样选择,市场热议一片。大多数观点认为,6月CPI已经到达峰值,不过由于价格传导效应,短时间数据不容乐观,将影响货币政策走向选择。

  经济没有滞胀和硬着陆

  进入2011年以来,宏观调控一直以“稳定物价”为首要任务,收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则成为调控的主战场。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而密集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确实有所增加。各地普遍反映,宏观层面CPI仍旧高企,微观层面小企业生产经营处于困境,大家开始担忧经济增长受到影响。特别是6月份PMI为50.9%,连续数月回落,并接近50荣枯线,出口增速也连续4个月下滑,这似乎进一步印证当前经济正处于小滞胀阶段。甚至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

  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滞胀应该是通货膨胀率很高而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GDP增速至少下降到2%~3%才能叫做停滞,“中国无论如何不会下降到这个速度”。现在数据已证明,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此外,从央行数据看,6月末,M2余额7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不低,完全可以支持今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

  实际上,中国经济需要放缓,这种放缓是为了经济更加健康发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曾经表示:“经济增速适当放缓,对于我们国家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显效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央行坚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闸门,有效控制了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虽然,6月份CPI同比上涨6.4%,环比继续走高。但是,翘尾因素已达顶峰,CPI下半年将有所回落的预测,已成业内共识。“我国货币政策正在发挥效果,通胀的走势正在放缓。”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尽管6月份CPI同比涨幅创3年来新高,但核心通胀率即剔除核心农产品和能源的通货膨胀指数其环比正在下降,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是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CPI中食品价格上涨14.4%,猪肉价对CPI的贡献高达21.4%。对此多数机构表示,领涨CPI的食品因素与货币的关系较弱。由于前几年积极货币政策的推动,货币供应量激增,但总体不会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此次CPI的攀升主要还是由猪肉价格的阶段性上涨所致。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指出,在控制通胀上,货币政策显现效果仍需要时间。

  调控需要政策协调发力

  为了避免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与多种因素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温总理指出,“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采访中,东吴证券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通胀与增长的博弈过程中,控通胀是首要任务,但是经济的持续下滑状态也限制了紧缩政策的更大实施空间。整体上,在通胀水平处于可控高位阶段,只要CPI不再创新高,政策层面处于观察期的概率比较大。而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已经得到数据的证实,这为宏观调控留下了一个观察空间。

  从流动性层面看,上周公开市场共有180亿元资金投放,最近5周更是有高达4300亿元资金投向公开市场,这进一步表明短期市场资金紧张局面有望得到缓解。

  对于温总理强调的,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强调社会融资总量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融资总量较为广义,能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的融资情况。对社会融资总量的考察,可以丰富稳健货币政策的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