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务院5举措促生猪生产 平抑物价 解读

2011-7-14 9:41:46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国务院五大举措促进生猪生产 平抑物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近一个时期,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影响了群众生活,带动了物价上涨。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既要保护生猪饲养积极性、促进生产,又要避免猪肉价格过快上涨、过多增加消费者生活支出;既要加强中短期市场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又要着眼长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落实长期的扶持和保障措施,尽量减缓周期性波动,防止大起大落。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对养殖户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围由421个县增加至500个县。

  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对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补助80元,将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至800元。将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每头600元提高至800元。

  将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经费补贴标准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强化信贷和保险支持。增加对规模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为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抓紧研究建立规模养殖企业联合体担保贷款方式。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提高生猪保险覆盖面。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建立起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通过定点供应储备食品、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等方式,确保秋季开学后学生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加强生猪等"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市场变化。

  政府出手平抑猪价 25亿投资扶持规模化养殖

  市场预期的猪价调控终于成为了现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并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目前从常务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今年猪价调控措施与2007年非常相似。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的宏观调控在控制了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势头的同时,也为2009~2010年的猪价暴跌埋下了伏笔。

  市场人士认为,政府应该从上一轮猪价暴涨暴跌中吸取教训,采取更加周全的调控方式以避免重蹈覆辙。

  扶持规模化养殖场

  中国生猪散养模式被认为是猪价走不出暴涨暴跌怪圈的根本原因。陕西杨凌本香集团负责人燕君芳在参加温家宝总理组织的座谈会上也提出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规模化养殖的支持,发挥龙头企业稳定市场的作用。

  这一轮调控更加注重对规模化养殖场的扶持。会议提出,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

  同时,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围由421个县增加至500个县。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畜牧分析员王晓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模化养殖场将受益于这些生猪扶持政策,而散户获利有限。

  这些政策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值得关注。2007年的系列扶持政策不仅吸引养殖户加大补栏量,更吸引了国际国内的游资进军养猪业,一年多后,生猪出栏量大增,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了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猪价都在低位徘徊,养殖户损失惨重,大量退出了养殖行业。

  为了避免游资对养猪业所造成的伤害,政府近两年有意减少对养猪业的补贴数额。

  王晓悦认为,一旦政府重新加大补贴力度,那么游资也会难以避免地卷土重来,这可能会重蹈覆辙。这一次大涨也就意味着离下一轮下跌已经不远。

  两难的调控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生猪和猪肉市场作为一个完全竞争性市场,猪肉价格依靠市场来调节可能是更好的途径。政府的调控政策虽然出于好意,但由于加快了猪肉市场涨跌的周期,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央政府的猪价调控也是经历了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这一轮猪肉价格飞速上涨是从4月20日左右开始的,到6月中旬,多地生猪价格突破10元的历史高位。面对高涨的猪价,商务部曾明确表示猪肉价格将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政府不会干预。

  养殖户(场)对于政府不干预猪价的政策持欢迎态度,但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迫切需要政府出手相救。更关键的是,猪肉价格高涨已经影响到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猪肉从一个经济问题变为了民生问题。

  王晓悦表示,这一轮调控措施出台之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肯定会加大补栏量,尤其是母猪的存栏量,在当前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能繁母猪补贴对他们非常有吸引力,这对恢复存栏量很有帮助。

  但对于经历上一轮暴涨暴跌的散户来说,宏观调控的政策可能会让他们看跌猪肉价格,从而进一步推迟或是干脆放弃补栏。

  国务院力促生猪生产 防价格大起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近一个时期,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影响了群众生活,带动了物价上涨。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既要保护生猪饲养积极性、促进生产,又要避免猪肉价格过快上涨、过多增加消费者生活支出;既要加强中短期市场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又要着眼长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落实长期的扶持措施,尽量减缓周期性波动,防止大起大落。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围由421个县增加至500个县。二、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对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补助80元,将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至800元。将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每头600元提高至800元。将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经费补贴标准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三、强化信贷和保险支持。增加对规模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为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抓紧研究建立规模养殖企业联合体担保贷款方式。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提高生猪保险覆盖面。四、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建立起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通过定点供应储备食品、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等方式,确保秋季开学后学生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五、加强生猪等"菜篮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市场变化。

  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各种"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供应。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稳定市场预期。

  国家统计局:不能把责任都推到猪身上

  昨天,改革数据发布方式后的首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在国新办召开。虽然提前公布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但上半年经济数据仍吸引了大批记者前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偌大的新闻发布厅里人头攒动,即便是在过道上也挤满了临时加上的座椅。

  10点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准时开始发布关键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9.6%。中国经济虽然如期回落,但又好于此前市场预期。由于这个月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数据已在9日公布完毕,盛来运用了较短的时间就将上半年的数据公布完毕。

  虽然GDP好于预期,但记者们仍关心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滞胀。但盛来运很巧妙地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解释为:"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以及走势问题"。他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发布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主要问题都集中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上,似乎CPI已经被遗忘了。在倒数第二个问题上,终于有记者提问:"如何看待猪肉价格与下半年物价走势?"盛来运的回答也很幽默:"不能把6月CPI创新高的责任都推到猪肉的价格波动上",也算是为猪"平反"了一把。

  "破六"之后,下一步物价走势如何?"尽管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较大,但是保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盛来运说。他指出,尽管6月CPI指数创出新高,但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值得注意,就是非食品价格指数涨幅在继续收窄。3月、4月、5月这三个月,非食品价格的环比上涨推力在增强,但是6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与上一个月持平。"这种状况值得观察,如果是趋势性的话,对后期的物价走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也说明我们前期关于物价的调控政策正在取得积极成效。"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相关措施

  近期高涨的猪肉价格牵动着人们的心。为此,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等多方面措施。

  回顾2007年,猪肉价格也曾出现过较快上涨的情况。国务院及时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保险,扶持规模化养殖等措施,猪肉价格在半年内稳定了下来。这一次,肉价为何又居高不下?近期价格走势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

  肉价上涨是综合因素所致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分析,此次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是养殖成本大幅上涨、前期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去冬仔猪死亡增加、散户退出加快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养殖成本方面,上半年全国饲料玉米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18元,同比上涨了10.7%,比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上涨了30%以上。受物价水平上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生猪饲养员工资同比涨幅在20%以上。

  "按6月份价格测算,农民购买仔猪育肥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肥猪,饲养成本在135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涨了23.3%。"王智才说。

  前一时期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养殖户亏损面一度达58.2%,部分养殖场户缩减养殖规模,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

  此外,受去年冬季持续低温气候影响,一些地区仔猪成活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表示,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高,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猪价过低造成的。从判断生猪饲养盈利水平的猪粮比价来看,正常情况下6:1为盈亏平衡,但去年6月初下降到4.76:1,生猪饲养处于亏损状态。之后,在国家启动冻肉收储和生猪生产自身周期性变化规律作用下,猪价逐步上涨,累积到现在就表现为同比涨幅很高。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蒋从文也认为,波动周期是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源。"从历史数据看,生猪繁育生长周期决定了市场波动周期通常为3到4年。2004年、2007年和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及猪肉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蒋从文说。

  扶持生产和保障低收入群体"多管齐下"稳肉价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今后视情况适当增加。对养殖户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继续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原良种场建设,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范围由421个县增加至500个县。

  同时,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对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补助80元,将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至800元。将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每头600元提高至800元。将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经费补贴标准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

  王智才对此表示,农业部将落实好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督促地方落实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和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等扶持政策。

  同时,加快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遴选生猪典型示范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沟通协调,帮助规模养殖场户解决好用地难、贷款难等实际困难。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会议还提出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年底前各地要求全部建立起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通过定点供应储备食品、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等方式,确保秋季开学后学生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近期肉价涨速趋缓 下半年预期将回稳

  受价格过高抑制、季节性需求进入淡季等因素影响,7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明显减速。据商务部监测,上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6.09元,比前一周上涨2.3%,涨幅缩小了1.1个百分点,这是连续3周涨幅回落。

  专家们普遍认为,由于养殖效益较好,养殖户补栏积极,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增长。目前生猪价格处于相对高位,预计后期逐步趋稳。

  "7月份以来气温不断上升,猪肉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加上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居民购买数量减少,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较大幅度上涨的势头有所降温。"蒋从文分析说,"从市场波动周期和生猪生产恢复速度来看,价格回落是肯定的。"

  他分析说,从往年猪价上涨持续的时间来看,很少有超过一年。截至目前,全国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持续时间已经超过一年。今年5月起,能繁母猪开始增长,预计2012年二季度生猪供给数量将稳定增多,价格有望出现周期性回落。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也认为,从后期走势看,生猪养殖效益的好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增加后期市场供应,进而有利于猪价稳定。

  评论:要稳定肉价更要稳定政策预期

  社论

  稳定猪肉价格,关键是从根本上建立预防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机制,稳定政策预期,另外,要改变目前整个养殖业小、散、乱的状况。

  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大涨57%,举国震惊,成为CPI破六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继前几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专题调研之后,7月13日,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以稳定猪肉价格。

  对于本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除了饲料、人工等成本上涨的推动,以及年初"瘦肉精"事件等影响之外,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和去年生猪收购价格创2007年以来的历史低点,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导致生猪总体供应偏紧,游资乘机借题发挥进行炒作导致价格上涨预期,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稳定猪肉价格,关键是从根本上建立预防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机制,稳定政策预期。

  事实上,这次猪肉价格上涨,作为产业链底端的养殖户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但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政策扶持和预防价格波动机制,人为打压价格,则受害的肯定是养殖户,再次挫伤养殖户的积极性,为猪肉价格的再次波动埋下伏笔。

  因此,无论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是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考察时的指示,都特别提到了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应该说,中国养殖生产市场化以来,在扶持生猪养殖政策上,一直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的举措,生猪一短缺,就出台补贴政策,但由于养殖户多是散养,其在市场上并没有价格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国家的补贴大多被掌握定价权的销售端群体套利赚走;而在生猪供应充足时,又取消补贴养殖户的政策。

  政策的这种摇摆,使得中国猪肉价格一直处于时涨时跌的周期性波动之中,使得养殖户长期以来都面临着风险,无法获取真正的收益。

  从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采取的具体举措看,除了一些临时性价格干预措施之外,大多是一些长期性的扶持政策。比如,恢复以前的政策补贴25亿元,以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这是改变中国养殖业长期散养和品质无法保证的关键,同时也恢复了母猪养殖的百元政策补贴以及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在金融政策上,再次强调增加对规模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为规模养殖场和小区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改变养殖户获取银行信贷困难的情况等。

  相信这些政策举措一旦落实,能够在短期内恢复养殖户的信心,增加市场供应,平抑暴涨的猪肉价格。同时,必须指出,鉴于我国养殖业长期以来落后的状况,政府除了保证扶持政策的长期和连续之外,一定要研究推动我国养殖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战略举措,改变目前整个养殖业小、散、乱的状况,加大政策的力度,这才是真正稳定猪肉价格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