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抗通胀抑物价 央行最快今日将加息?

2010-11-19 16:05:31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编者按:今天是央行三年来首次加息满月之时,明天又是内地银行结息日,有内地银士说这个星期资金紧张了很多,在价格上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内地今日迎来加息敏感窗口,一方面每个季度最后1个月20号是银行结息日,银行在20号左右加息方便银行算息;另一方面周五加息亦方便商业银行做调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说,中央应该尽快加息,使负利率成为正利率……

  首次加息满月 专家称或是加息周期的开始

  中广网北京10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一个月前,央行启动了近三年来的第一次加息,一时间,对于央行加息动机的揣测甚嚣尘上。这次加息究竟是一次单纯的政策动作还是一个加息周期的开始呢?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市场对于加息再次光临的预期越来越强烈,股市连番大跌,期货市场也是跌声不断,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究竟方向何在?下面我们连线中央台记者季苏平:

  主持人:10月20号加息以来对市场产生都有哪些变化?

  记者:应该说从市场层面来看,上周沪深股市都经历了一年多来最大的跌幅。本周沪深股市也在周二和周三两天都连续大跌,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加息的结果;另外,在国际市场上,包括黄金、白银之前都走势非常好,现在这些贵金属出现了大跌,大宗商品包括期货市场也出现了下跌,美元相反就开始走强。对于以上市场现象,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央行加息以及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开始逐渐收紧货币政策的一种表现。

  主持人:的确这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有人猜测说,本周五可能再次进入到加息窗口,你认为这种可能性大吗?

  记者:很多专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加息不简简单单就只是一个加息,而是一个加息周期的开始。所谓加息周期就是指,比如说从上个月10月20号开始加息,可能在未来的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会逐渐的进入到一个加息的过程,它可能会有多次的加息,因此最近一段时期加息预期确实是比较强调的。

  主持人:这次加息的初衷是什么?带来的影响又是什么?

  记者:现在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两个国家,他们有充分的流动性,特别是美国实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货币,货币越多意味着流动性很大,流动性一大,通货膨胀或者说这些大宗商品价格就会不断上涨形成一种通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新兴经济体肯定会采用一种相应的紧缩货币政策,通过紧缩货币政策这种方式防止自己国家出现大范围恶劣的通胀的情况。从现在情况来看,我国的通货膨胀并不算严重的,像包括新兴经济体,金砖四国里的巴西和俄罗斯,他们的CPI上涨都比我们高很多。但是现在还是需要防止流动性的泛滥以及由此造成的价格大幅上涨。

  20号为内地银行结息日 内地最快今日加息?

  综合外电报道,内地可能会采临时限价措施令市场对加息预期升温,有分析甚至预期内地最快今日(周五)会加息。业界判断内地息口走向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高,衡量银行间拆借成本的七天期回购利率昨涨6个基点,至1.986%,为近三周来的最高水平。

  20号为内地银行结息日

  有内地银行业人士说,这个星期的资金市场紧张了很多,预料直至年底,银行资金将持续偏紧,临近年底银行都需要借点钱,也为跨年资金做准备。在价格上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内地今日可能迎来加息敏感窗口,一方面,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号是银行结息日,人行在20号左右加息可方便银行计算利息,另一方面,周五加息亦方便商业银行做调整。

  英杰华环球投资(AvivaInvestors)表示,内地可能在年底之前加息两次,且允许人民币升值,以压低触及两年高点的通胀。该行跟踪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和银行情况的环球投资驻伦敦分析师PeterMonson表示,人行需要加快加息步伐,以管理过去一周左右急速提高的通胀预期,“年底前升息50个基点的概率肯定已经增加了。”

  外资行估年底前加息两次

  他表示,为了打压通胀,为遏制信贷增长,管理通胀预期,内地年底前加息两次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内地还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另一个工具就是允许人民币升值,这将打压因进口原物料而引发的通胀。他认为,内地可以单是调高贷款利率,这样可以减少吸引大量热钱流入的风险。他预期,至明年6月底,人民币兑美元可能升值2%,这是为应对进口商品成本升高而采取的政策之一。

  国务院前日表示,必要时将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国家统计局11月11日报告显示,10月中国通胀率加速至4.4%,为2008年9月以来最高。

  夏斌:应该尽快加息 使负利率成为正利率

  夏斌:作为老百姓来说,我认为在目前物价上涨的预期之下,政府对楼市炒作也不鼓励,有的也在限制,股市老百姓认为还是有风险,涨涨跌跌,有的能赚钱,有的赚不了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正常的还是储蓄存款、债券,但是说到这儿大家都知道,存款利率为负,债券规模、债券利率也有限,规模市场也有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强调,关于利率应该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之下,或者预期管理很难的情况之下,我们作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应该尽快使负利率成为正利率,就是加息,还是要加。

  欢迎收看《经济信息联播》。我是姚雪松。我们今天的节目来关注物价,十月份国内的物价上涨创了年内新高,物价指数CPI达到了4.4%,这一点我们老百姓的感受可能更为直接,蔬菜价格涨了,粮价涨了,鸡蛋价格也在涨,可以说物价关系到你我每一个人,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为此,我们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和“经济半小时”两大栏目,今天联手推出特别节目“怎么看物价上涨”,随后的环球财经连线和今日观察,也将聚焦这个话题。好,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特别节目。

  姚雪松: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先生,我们来听一听他做的权威的解读。您好,夏所长,欢迎您。刚才我们也看到国务院在出台这次物价调控的一些措施,强调要对物价的上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认识,跟我们来说明这么一点,这次调控物价还是相当重要的,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时间点来进行调控,是不是说我们目前物价上涨的水平已经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夏斌:一个是10月份CPI已经到了4.4,另外整个市场的预测,明年物价的压力可能还很大,那么物价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再加上特别是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出台以后,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压力已经使得很多国家的物价或者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所以在这个形势之下,我们必须果断采取一些措施,来稳住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姚雪松:那现在物价上涨状况,您是怎么评价的?

  夏斌:10月份已经是4.4,现在看来很多人预测可能今年要保住3%比较困难。不仅仅是今年,还有一两个月,关键是明年趋势怎么样,大家看看比今年上半年可能压力更大,特别是我前面讲的主要是美元贬值政策,美国乱发美元货币,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在全球上涨压力之下,我们不得不特别加以关注。

  姚雪松:我们知道这次国务院措施一共有四个方面,包括像保障供应、完善补贴、稳定价格和维护市场秩序等等,当然了,这些措施都是属于行政性的一种手段,这样的措施实施下来,会不会打乱原有的市场秩序呢?

  夏斌:这我想不会吧,因为这些本身是临时行政性的一些手段,那么现在打击的是哄抬物价、恶意炒作的行为。正是因为维持市场正常秩序,我们在整个改革中间,物价改革,比如资源价格改革等等这些方向没有变。与此同时,我们维持正常市场秩序,如何用市场手段来稳住物价、稳住经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这都是市场秩序、市场手段,我相信到了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到了明年的货币政策,我想会做出一些调整。

  姚雪松:应该说物价上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10月份CPI还创出新高,大家一方面对于这次评议物价措施的出台表示非常欢迎,但是另外一方面也都会在想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是不是就能够很快见到效果,您的预期是什么?

  夏斌:我的预期可能是会有一些效果,但是真正要面对国际国内这样一种流动性状况,因为我们国内现在货币供应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如果真正要稳住物价,靠这些暂时性的手段还是不行的,还要从本上治、从根上治,标本兼治。如果从大的方面,就是国际货币体制改革,对美元乱发货币的约束,全球在努力。从国内来说,增长方式的改变,经济结构的调整,怎么减少国内货币供应量也在做。那么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说,还是要适当从原来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转向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合理增长需要多少货币就提供多少货币,而不是像去年上半年那个阶段,就是迫不得已采取大量的宽松的货币政策。

  姚雪松:夏所长,美国货币滥发对于世界经济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我们应该回到中国来,立足于中国,对于我们经济运行,您觉得会带来哪些麻烦?

  夏斌:对于我国经济运行,首先我们是贸易大国,不仅是出口大国,也是进口大国,所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自然对我们的物价压力会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面对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状况,我们不仅在价格问题上,因为我们还在执行资本向下有效管制的这样的政策措施,因此对于外汇管制、资本管制也产生了很大压力,所以这几个方面融合起来是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会产生很大压力,最后总体上是经济运行的问题,有物价问题,有资本管制问题,等等这些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东西。

  姚雪松:今天我们说到输入性通胀,就会说到货币和外汇,您是这方面的行家,在您看来,我们国家现在在控制输入性通胀的问题上,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夏斌:应该这么说,如果倒过来说,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然从目前来看,我们在汇率改革方面,我们是在按照既定的方向在稳步的逐渐的增加了汇率的弹性,这个对于输入性通胀也有一个抵消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家也关注到,前阵子媒体在不停宣传,我们对于违法违规的一些外资、热钱进入中国的,我们对于一些银行经营部门进行了处分,进行了查处。前阵子对于外资流入中国的房地产,购买房屋又拿出一些具体政策,这些都在一步步往前推,你要问如果说取得的最后成效,我说我们还在过程之中,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姚雪松:我们一直在讨论热钱,关于热钱的规模和算法,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口径或者结果,据您的了解,这些热钱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夏斌:这个问题比较难答,事实上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说新增外汇储备减去贸易规模等等,或者减去直接投资,但有的说这不行,不能光看国际收支统计表上,统计会有误差或者遗漏,有些假的吸引外资,这也是热钱,你都说不清楚,不容易说清楚。但是大概的规模、市场的判断、市场的感觉,还是八九不离十的。具体我没去关注到底是多少热钱,我没有具体关注。

  姚雪松:具体规模我们没有办法有一个准确的估计。那热钱进入一个市场当中,您认为主要投向会是哪儿?比方说我们市场主要投向会不会是股市或者房地产?

  夏斌:这么说吧,热钱主要是短期操作,短期操作主要是想赚取更多的有升值空间的领域或者行业。从中国目前来看,我想海外进来的,包括海外的一些华人、华侨进来的热钱主要还是房市和股市,可能有的不表现为这些,拐弯抹角通过其他假外资、合资公司,通过亲戚朋友,通过这些渠道进来。国内一些热钱前阵子已经打击了,“蒜你狠”、“豆你乐”,更多是炒一些普通的商品,因为炒股市,盘子太大,个人钱太少,不容易炒作。炒房市政府有关机制也在打击、也在控制。黄金也涨了,再涨,盘再高,作为热钱他也害怕。

  姚雪松:那最有可能的渠道就是股市?

  夏斌:股市和楼市还是很大一部分。

  姚雪松:在市场当中我们怎么样判断热钱什么时候进来呢?有没有什么迹象呢?

  夏斌:这个很难说,为什么呢?因为股市本身,如果我撇除热钱因素,它也在涨涨跌跌,而股市涨涨跌跌的因素复杂得很。从教科书上讲,有经济面、有政治因素,经济面里面有利率价格因素,也有上市公司的因素,也有可能监管不利的因素,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件事。

  姚雪松:现在外部因素大家都说源于美国超发货币而引起的国际货币的泛滥,对于我们国内市场来讲,我想流动性现在也应该说是非常充裕的,那我们面临的物价上涨的因素到底是外部的原因多一些,还是我们内部的多一些?

  夏斌:从目前来看,我认为主要是国内货币因素多一点,但是不排除有外部输入性的物价因素,但要说多少,这是很难计算的,当然好好算也可以,比如假设我整个货币供应量,大家公认超出正常货币供应量多少,在这个中间,其中有一部分外汇增长兑换人民币多少,从这里可以分开来看。简单说不好说,但是总体上说,应该说整个还是现在的流动性多,因为不管是外汇进来,它也是要换成人民币,表现国内流动性多,所以从总体我们国内面来说,主要是现在流动性太多,这对物价上涨有很大压力,也是预期管理的难处。

  姚雪松:流动性多归根到底还是钱多,刚才我们节目当中也看到一系列报道,说央行这段时间以来一些紧缩的措施,我们市场上的钱是不是到了一个必须要收紧的状态呢?

  夏斌:面对现在全球物价上涨的压力,面对大家现在所关心的通货膨胀的预期,自然必须要收紧,也就是说前不久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前不久加息,这实际都是一个动作,今年时间已经不长,还有一个多月,到了明年的货币政策自然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不可能再像过去那么松了,包括信贷、贷款规模,包括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等等,都会有所收紧。

  姚雪松:现在市场上有这样一个说法,控制了货币的数量对物价来说就能够遏制物价的上涨,对于这种观点您的意见是什么呢?

  夏斌:从原则上说,就是这个观点,因为国家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货币现象,货币多了,物价就涨,货币少了,物价就跌,或者涨不起来,说到底还是物价行为。当然对于某一个阶段、某一个品种,由于市场秩序原因,或者其他一些特殊原因,有没有存在另外一些偶发因素,也有,但是一般说,作为大国,这么大的经济体,如果说物价上涨压力很大,自然首先想到的是货币多,这是基本原则。

  姚雪松: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美国超发货币情况不会一下子改变,那是不是说今后的物价就进入一个高起的状态当中呢?

  夏斌:如果美元政策不变,对于全球的压力可能是物价上涨压力,对于美国来说,它滥发货币也解决不了结构问题,它表现为滞胀,对全球、对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来说,上涨压力是很大的,自然对中国来说也是进入必须预防,必须加强通货膨胀管理预期这样一种特殊阶段。

  姚雪松:您在这里能不能给我们预测一下,未来我国我们自己物价上涨的趋势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夏斌:我想一个是全球物价上涨压力很大的话,我们起码不会像1997年到2001年、2002年这样,物价几乎为零,涨不起来那种状况,肯定是缓慢上涨。但涨到什么幅度呢?取决于我们宏观政策调控,比如说汇率、利率政策、资本管制政策,包括一些局部的物价的行政管制等等,包括我们这些政策在内。

  姚雪松: 我们要看市场慢慢的消化措施。

  夏斌:消化能力,政策对策的力度如何。

  姚雪松:夏所长,我们最后一轮解读立足老百姓的立场,我们讲得更实在一些,更实际一点,作为普通百姓该怎样应对这一轮物价上涨,是省钱,还是该选择一个投资方向,跟CPI做一个比赛?

  夏斌:省钱不省钱本身是取决于他的收入水平,作为老百姓来说,我认为在目前物价上涨的预期之下,政府对楼市炒作也不鼓励,有的也在限制,股市老百姓认为还是有风险,涨涨跌跌,有的能赚钱,有的赚不了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正常的还是储蓄存款、债券,但是说到这儿大家都知道,存款利率为负,债券规模、债券利率也有限,规模市场也有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强调,第一,关于利率应该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之下,或者预期管理很难的情况之下,我们作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应该尽快使负利率成为正利率,就是加息,还是要加。另外我认为中国是高储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是增长潜力很大的国家,而我们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很多小企业的股市也融不了钱,所以PE、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很快,在这方面应该鼓励它发展,使得老百姓有更多的钱进入这个领域,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产业基金,降低各个领域的投资门槛,放私人投资进来。国务院前阵子颁布了非公36条,要尽快落实。还有就是说,如果说我们有好的QDII,就是好的机构投资者,能够把中国的一些资金引到外面投资,包括外汇拿出去,包括我们的人民币资金,能不能组织人民币走出去,人民币贷款,人民币并购,我们企业走出去并购,人民币对外产业投资,在东南亚、东盟十国这些国家,这都是可以广阔开通渠道,一个是把价格机制理顺,国内价格机制包括利息。另外就是把投资领域放开,不仅仅叫大家盯住金融资产产品,我们实体领域应该鼓励老百姓进去。

  姚雪松:还有一个问题,物价涨了之后,购买力肯定下降,有人说要涨工资或者依靠政府提供的物价补贴,您觉得这两个方法会起到一些作用吗?

  夏斌:会起作用,这个起作用主要指对低收入群体和一些工薪阶层,不让他的实际生活水平在物价上涨压力之下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起作用,不可能工资涨得很高,价格补贴无非是对物价上涨的一些压力,那么都是一般的老百姓,所以只能对低收入群体、对工薪阶层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我是这么判断的。

  姚雪松:我们老百姓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的话,还要依靠其他的一些渠道,比如投资渠道。

  夏斌:投资渠道,利率政策、价格政策渠道。

  姚雪松:现在价格管理之后,您认为这些钱会流到哪里去?

  夏斌: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在想如果这一轮,物价压力大大家公开都承认,物价上涨压力一时难以消除,在这个背景之下,刚刚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物价管理的几条措施,可能对于一些热钱炒作的小商品这些问题上有所收敛,但是政府要管全部市场各个领域、各种商品可能也很难,所以这些投机热钱资金还会寻找新的渠道。这是一个。第二,有人看这种状况可能会歇一歇。第三,该进股市的进股市,该进楼市的还是进楼市,还是会有。

  姚雪松: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内市场才会有所体现。

  夏斌:对整个物价水平是过一段时间,对于个别的小商品,这个阶段可能会好一些,因为一打击以后,哄抬物价或者说市场秩序严格监管以后会好一点。

  姚雪松:感谢夏所长今天能够陪伴我们一起关注物价上涨的话题。

  李稻葵:央行还会加息 热钱并不可怕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央行加息意欲何为?面对目前大量涌入的境外热钱,中国经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抵挡其冲击?如何解决过高的房价?11月18日晚,刚刚飞抵成都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针对上述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未来央行还会“温和”加息

  10月20日,央行决定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对此,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加息周期,那么下一次加息会是什么时候?

  李稻葵认为,首先应该认清此次加息的背景。加息之前各种宏观数据的出台,都表明中国GDP增速放缓的现象已经得到遏制,转而成为良性的增长态势,因此经济增速不是大问题了。另外,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不是因为需求带来的,而是由成本上涨所推动的。“因此政府当时有两难,即有对通胀的担忧,也有对经济可能出现下滑的担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新的数据出台后政府对经济增速不用太担心了。我预计经济增速在今年将保持在10%左右,而明年也将保持在9.5%左右。那么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担忧通胀的问题了。”李稻葵说。

  “因为目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达2.5%,明显低于今年1—10月份通胀的水平,即3%左右,负利率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层出台了此次加息政策。”

  至于下次加息的时间点,李稻葵认为尽管难以预计,但相信政府会灵活应对。“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政府的政策”,李稻葵表示,“因为现在政策担忧的是价格的继续上涨,担心热钱的涌入会对中国的资产价格带来向上的压力,因此现在实行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好理解的。其次,政府也不愿看到证券市场和其他市场出现大的波动,这就注定了央行的政策是走一步看一步,而不可能一次性大幅加息以让存款利率抵消通胀,应该是温和的加息”。

  而对于此次加息的目的,李稻葵认为主要是防止中国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李稻葵表示,目前中国的基本情况是中国10万亿美元的货币存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一,货币与GDP之比更是达到了创世界记录的200%,而和今年前10月份的通胀相比,目前一年期利率为负,因此李稻葵表示,加息不是为了针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更不是为了压制目前物价上涨。“我相信通过利率的方式在短期内不可能抑制物价”,李稻葵表示,“因为本轮物价的上涨,不是因为需求过旺,而是因为成本压力、环保要求的提高等,这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不一样,彼时是因为工资上涨带来的居民需求水平的上涨。此次加息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远期中国系统性的风险。”

  管好自己就能解决“热钱”问题

  有分析认为,在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导致了热钱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涌入,而不少市场人士也担忧热钱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对此,李稻葵提出了不一致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经济的风险来自于内部,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境外热钱的涌入。

  “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李稻葵指出,“如果我们的金融体系足够牢固,我们的股市制度足够完善,那么即使有境外热钱进来,看到中国这么好的投资环境,热钱也会变成冷钱,即短期投机资金转变为长期投资资金。”另一方面,李稻葵认为目前一年境外热钱的流入量仅千亿左右,而中国高达10万亿美元的货币存量有能力去消化,因此境外热钱并不是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李稻葵还特别强调了一点:“不要一提到热钱就想到外国的投资银行等QFII,如高盛等QFII没必要在中国做违规交易,因为一旦被中国的监管层发现,则会损失大量的正常业务。而这是得不偿失的举动。我特别担心的不是QFII,而是中资机构,因为这些中资机构通过在境外获得几十万、上百万外币贷款后,再回国进行投机性交易,因为他们比QFII更懂得我们国家管理机制上的漏洞。”

  “因此有人问我怎么去管理热钱?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管好自己’,即管好境内机构投资者,防止其过度的投机交易,扰乱正常的市场交易”,李稻葵说到。

  那么前期股市的上涨是否是由热钱所推动?李稻葵给出了否定答案。他还特别强调:“股市是应对通胀最好的工具,而今天的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处于历史低点的,而此前是长期高于国外,在中国货币存量十分庞大的基础上,我十分看好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

  解决房价关键在财税体制改革

  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一直是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颇有研究的李稻葵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体制问题是造成高房价的最根本问题”。他解释到,如地方政府所施行的土地财政会间接地推高房价,“我认为房价的50%—60%都是政府的税收。这样的结构当然会导致高房价,以及地方政府抑制房价上涨的效果不明显”。

  “我相信未来五年,财税体制肯定会改革。因为现在施行的财税体制是1994年推出的,当时的情况是中央财政没钱,地方富有,如广东北京有钱,广西、贵州没钱。中央的举措是为了使得地方财税向中央集中。但16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问题是中央集中了大量的财权,以及产生了大量的高利润央企。因此现行的财政体制是中国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李稻葵强调,“现行的财税体制非改不可,不改十二五规划难以实现”。

  不过,在政府出台加息、抑制房价等措施后,有经济学家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滞涨的风险。对此,李稻葵表示并不需担忧。他认为,中国经济依然是一种赶超型的大国经济,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经济增长能力不足,因此在内需还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未来10年国内的经济增长将保持在8%到9%左右,因此经济增长不会出现滞涨的情况。

  “而通胀会有”,李稻葵表示,“未来通胀应该是温和的,因为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经济是产能过剩和需求投资相对不足的经济,因此不会产生恶性通胀,即使有通胀也是成本推动型的,而我担心的是是金融投资的风险,如10万亿货币存量的风险,而非经济滞涨的问题。”

  告别负利率是控制物价的更好选择

  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物价走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按照一般惯例,将物价问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专项解决,意味着,国家从政策层面已经大大提高了通胀的警戒层级,物价已经成为最重要问题进入政府调控的日程。

  会议在稳定物价的具体举措上,明确提出了四点措施:一是确保市场供应,特别提出要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很显然,这是针对时下“柴油荒”提出的措施;二是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三是提出要增强调控针对性,特别是提出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四是要求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主要是要抑制过度投机行为,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

  以上四点举措,对于纾解民众的通胀焦虑,稳定预期,并在短期内缓和物价加速上涨的态势,无疑会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垄断巨头制造的人为的“柴油荒”,以及已经露出苗头的“气荒”,提出了明确的针对性的措施。

  但是,必须指出,导致时下中国物价加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度货币投放,特别是导致人心惶惶的负利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在10月份CPI达到4.4%的年内新高之后,负利率状况在10月26日央行加息之后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在负利率的恐慌下,一部分民众出于回避货币贬值的考量会想方设法寻找投资途径,而大部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通过诸如保障供应和打击投机等行为,我们相信能在短时期内使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但如果货币的发行量和负利率的根源不消除,一旦政策的效应退却,物价很可能又会反弹。因此,要真正的控制物价上涨,防止再次陷入恶性通胀,治本之策是尽快收紧货币,避免老百姓的钱继续贬值,这是稳定价格预期的最有效路径。

  对于再次加息问题,一些人担心热钱流入,担心人民币升值,前怕后怕,一再贻误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实事求是而言,要是选择在上半年就果断加息,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此被动。而且,在热钱和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一方面,目前应对的策略不多,另一方面,相对于物价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热钱和人民币升值问题很显然不在一个考量的层面。

  我们承认,加息之后,对于中小企业和一部分贷款买房的民众而言,肯定要增加他们的成本。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倒不难解决,韩国在加息问题上的聪明选择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参考,其在加息的同时,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仍然保持不变,体现了有保有压的原则,中国在加息问题上,完全可以采取“选择性”加息的手段。

  考虑到影响物价的种种因素,我们认为,中国的CPI要回到3%以内恐怕需要时日,特别是考虑到年底的季节因素和明年年初的翘尾因素,CPI在明年上半年创新高,甚至突破5%的通胀警戒线都有可能,在收紧货币政策和改变负利率问题上不可再有侥幸心理,以免再次错失最佳的治理时机。

  有效把握十二五开局之年 央行后续加息时间节点

  央行此次闪电加息,是就经济增长适度放缓达成政策共识的重要信号,也显示出政府解决负利率问题的决心,并利用利率政策控制通胀压力和房地产投机。如果今年接下来的时间C PI以及房价上涨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排除今年12月或明年1季度还将继续加息1至2次。

  如果届时外需尚未完全恢复、楼市调控力度过大、经济下滑以及热钱套利日益严重等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启动后续的加息政策可能就会十分谨慎。

  明年将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货币政策必须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然而,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印钞机的再次打开,意味着新兴国家面临着热钱流入和高通胀压力。而日前中国央行官员则表示,在目前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应逐渐回归稳健和常态。实际上,不久前,中国央行已做出了反常规闪电加息的政策决定。央行闪电加息政策的出台,应理解为政策重心正在逐渐向“抗通胀”倾斜,加息周期或许已经到来。所以,把握住这条脉络,市场对央行后续加息政策趋向应作出合理预期。

  合理预期应遵循预期准则

  合理预期,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市场对于央行未来后续加息政策出台的时机、出台的几率、加息政策对市场以及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的一种符合理性的心理预期。其效果验证的准则就是符合客观性、把握全局性和事后验证性。符合客观,就是市场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属于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是否合理,关键要看这种反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基本牢固,虽然经济增速出现放缓势头,不过回落速度比较温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G D P同比增长10.6%,其中一季度增长11.9%,二 季 度 增 长1 0 .3 %, 三 季 度 增 长9.6%。另外,在过去的四个月中,有三个月C PI升幅超过3%,尤其是10月份C PI达到了4.4%%,创了新高。把握全局,就是判断央行后续加息政策的出台时机,还应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要有大局意识。目前,澳大利亚、挪威、印度、越南已先后加息,但美国、日本、欧元区等经济大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加息反而减息或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甚至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不过,我国央行出于解决通胀压力考虑,在货币政策调整步调上并未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那么,就合理预期而言,也应及时了解到这些动态。事后验证,就是市场判断的未来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只要预期符合上述两项准则,那么实践表明,这些预期也一定会是合理的和有效的。如果以前每次预期或大部分预期都比较切合实际,就说明,事后验证市场预期的合理性。

  这次加息时机超市场预期

  一是选择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这次全会上,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许,这次加息,是为“十二五”开局保持一个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二是选择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央行宣布加息,恰好是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数据的前两日。或许,这次加息,是为了加强通胀管理,着力抑制物价上涨。三是选择在股市刚好站上3000点。9月底以来,股市一改以往进一退二的疲态走势,一举站上了3000点。据《投资快报》调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阳光私募以及国际热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或许,这次加息,是央行希望通过价格性手段,来抑制因流动性过剩引致股市和楼市以及其他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四是选择在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概率最低之时。在这之前,央行刚刚上调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并且连续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以及开展91天正回购操作,市场以为金融调控将主要依靠数量型工具,所以,对央行加息预期概率降低。或许,这次加息,再一次表明货币政策的高度神秘性。

  超预期加息或冒很大风险

  其实,笔者非常希望能够看到通过加息可以收到上述效果。但是,用单纯的、静态的经济学原理是无法解释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去年年底以来,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讲过,今年是我国最复杂的一年,三个季度的实践表明,的确非常复杂。复杂到中国的货币政策同时面临诸多两难选择的地步。一是如果央行选择加息,进入升息通道,则和发达国家维持利率不变甚至减息的政策相悖,而且实体经济可能压力较大,利润收缩加快,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和停产,就业压力大增;如果不加息,则在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受损,损害储户的利益。二是如果放手让人民币升值,则出口部门很难承受,同时担心热钱涌入,导致货币流动性释放过快,加剧通货膨胀;如果不让人民币升值甚至贬值,又顾虑外部压力,也担心热钱大量流出,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大跌。三是如果不调控房地产价格,则社会公众对高房价的积怨更大,影响社会稳定;但如果房价下跌太多,则地方财源大减,而商业银行也将遭遇较大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甚至蒙受损失。四是如果货币政策继续适度宽松,货币条件依然维持在“反危机状态”之下,通胀预期以及未来的通胀压力会更大;而如果货币政策开始紧缩,会给已经步入平稳较快增长轨道但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五是如果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不紧盯着C PI,唯恐失职;但如果只盯着C PI而不关注资产价格,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尽管如此,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选择上还是应当“两弊相权取其轻”,并且要在纷繁复杂的政策选项方面理出头绪,政策工具的选择一定要明确目标。而在当下关头,选择加息这个政策工具是会冒很大的风险的。因为,央行这次加息,虽然旨在管理或抑制通胀及国内资产价格快速上涨,解决负利率对居民财富的影响。但现实情况是,加息不仅不能解决当前供给不足型通胀问题,加息也解决不了流动性过剩型通胀,反而会助推通胀。因为,对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受对外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所限,其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存在“外部漏损”问题,换言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很低。但目前的中国,毕竟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而是一个早已改革开放的大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通过加息解决负利率的想法和做法就有些勉强。更何况,当前,全球货币战愈发激烈,此时央行闪电加息,必然会造成国外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加大并恶化流动性过剩,造成粮食价格、蔬菜价格、水果价格、电价以及水价的不断上涨,从而形成严峻的通货膨胀局面。

  把握好后续加息时间节点

  既然央行已选择了启动加息工具,说明时隔近三年之后,我国又重新走上了加息通道,刺激经济政策已开始退出。但是,鉴于今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异常复杂多变,所以,央行对加息工具的使用需要慎之又慎。就市场预期而言,需要把握好后续加息政策的时间节点。

  首先,市场应当预期到,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所以,加息政策也会以是否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选择标准。

  其次,央行此次闪电加息,是就经济增长适度放缓达成政策共识的重要信号,也显示出政府解决负利率问题的决心,并利用利率政策控制通胀压力和房地产投机。如果今年接下来的时间C PI以及房价上涨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排除今年12月或明年1季度还将继续加息1至2次。但如果届时外需尚未完全恢复、楼市调控力度过大、经济下滑以及热钱套利日益严重等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启动后续的加息政策可能就会十分谨慎。笔者正是特别担忧后者,所以还是主张放缓加息步伐,最好是年底之前不要再加息。而是把抑制通胀压力、解决负利率的关键放在通过保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统筹抓好当前“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促进蔬菜生产和流通快速发展等措施以有效降低CPI上。

  再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央行应高度重视市场对通胀预期、货币政策特别是加息政策预期的引导。注重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如每次货币政策的调控都应公告并且进行解释,让大家能够看清楚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方式,以便让市场能有一个正确的政策预期。并且要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等。这些政策信号释放出来后,关键就是市场应提高对政策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和合理的政策预期,切忌害上“通胀恐慌征”或“加息综合征”,因为这两种病症,都只会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让央行下大气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加息频率变得越发密集。所以,央行的合理引导和市场的理性预期,是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作出比较正确判断的制胜法宝。

  渣打银行:预计明年六月底前央行将加息四次

  全景网11月19日讯 渣打银行周五最新发表的报告预计,截至明年上半年末中国央行将加息4次。并将明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升幅预测由之前的4%上调至5.5%。

  报告指出,回顾2006年至2008年内地政府应对通胀措施后,预计央行年底前会加息一次,明年上半年再加息三次,每次加息0.25个百分点。也可能会同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推出控制信贷增长和价格的措施等。

  渣打银行预计,今年中国的通胀率将略高于政府3%的目标,通胀率将达到3.2%。预计明年6月中国的通胀率将高达6.3%,明年年底将回落至4%,食品价格仍将是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

  韩媒担忧中国加息会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冷却

  《朝鲜日报》18日称,如中国大幅上调利率以防通货膨胀,经济就会迅速冷却,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头将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