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险规避 >> 正文

小心业绩“地雷”15家上市公司亏损过亿

2012-3-26 11:29:59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又是年报集中发布期,在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实现高成长的公司,也有亏损严重的公司,在此次年报系列报道中,中国经济网本期将细数2011年年报亏损的15家上市公司,提请投资者注意风险捕捉机会。

 

  34家公司亏损四个股披星戴帽

  截至3月22日为止,两市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34家上市公司亏损,其中15家公司亏损额过亿。在亏损的34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创兴资源发布了分红方案,计划每10股送5股另派送0.6元。

  数据显示,今年年报净利润亏损前十的公司分别是:澳洋科技、*ST广钢株冶集团、*ST大成、丹化科技、*ST吉纤、罗平锌电、*ST甘化、东凌粮油、ST中葡。其中,同期营业收入下降的公司一共有六家,同比下降最多的个股是*ST大成,下滑12.07%;营业收入同比上涨的公司有四家,分别是澳洋科技丹化科技、罗平锌电、东凌粮油,其中,丹化科技营业收入涨幅最大,为80.53%。

  此外,在这十家公司中,有四家披星戴帽的公司,他们面临着退市风险。这四只个股是*ST广钢、*ST大成、*ST吉纤与*ST甘化,分别亏损6.9亿元、3.8亿元、2.9亿元、1.65亿元。

  澳洋科技:行业产能过剩销售承压

  澳洋科技2011年报显示,2011年澳洋科技营业收入38.24亿元,亏损近7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792.61%。

  亏损原因

  在澳洋科技的亏损原因中,市场都把主因归结为行业因素。

  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648.43%。在三季报业绩修正中,澳洋科技给出的业绩下滑明显理由是,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和国家紧缩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纺织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今年以来,公司下游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纱线和面料制造企业开工率普遍降低,公司主营产品粘胶短纤需求减弱。

  澳洋科技证券事务代表丁光辉表示:“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的订单普遍都比去年减少。库存也在增加,不过还处于合理的区间内。”

  与此同时,1~9月份,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因通胀长时间保持高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扩能迅猛和无序竞争致使粘胶短纤出现阶段性供应过快增长。

  *ST广钢:面临资不抵债风险

  广钢股份2011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去年全年营业收入为61.81亿元,同比下降5.06%,利润总额亏损6.89亿元。2011年期末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105.64%,这一看上去相当危险的水平,而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88.9%。

  亏损原因

  据数据显示,已披露2011年年报的12家钢铁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8.05%,比上年同期的62.21%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

  来自中钢协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重点大中型钢企的利润总额875.3亿元,同比上年下降4.51%,销售利润率也比2010年的2.91%再度下降,只有2.4%。亏损企业8家,比上年同期的5家有所增加。

  而除了大幅下滑的钢价和高企的铁矿石原料成本,资金压力亦是“侵蚀”广钢股份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株冶集团:受累铅锌价格下跌

  株洲集团公布2011年年度报告显示,全年完成铅锌总产量57.8万吨,营业总收入117.23亿元,同比减少7.10%。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亏损5.89亿元,相较上年净利润1751万元暴跌3465%。

 

  亏损原因

  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营业利润较上年减少4.19亿元,其中,铅锌产品价差缩小,减少毛利2.65亿元;煤焦、电力价格等不断上涨,增加了公司的成本支出1.56亿元;环保支出增加导致成本上升,2011年环保支出增加了3800万元。

  据了解,2011年金属锌呈现震荡下行,特别是自去年8月份开始,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造成大宗商品遭遇全线抛售,锌价也不可避免下挫。2011年金属铅的价格走势,总体呈现震荡下跌走势。铅锌价格的下跌,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困难。

 

  *ST大成:连续亏损面临退市风险

  *ST大成2011年报显示,2011年*ST大成营业收入6.9亿元,净利润亏损近3.8亿元,同比下降435.52%。

  亏损原因

  大成股份表示,虽然公司在节能降耗、内强管理等可控环节方面做了努力,但产品老化,环保制约,产品盈利能力不强等问题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公司亏损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性好转。由于负债率过高,造成各银行已压缩贷款额度,资金严重紧缺,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现状。

 

  丹化科技:转型遭遇行业产能过剩

  丹化科技发布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净利润2.9亿,同比下降226.7%;总营收5.6亿元,同比增加80.5%。值得注意的是,丹化科技2009年就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为-4488万元,营业利润-7031万元。2010年公司实现盈利,但营业利润仍为-800万元,这意味着,在经营层面,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实现盈利。

  亏损原因

  丹化科技证券代表阎雪媛在接受采访时称,资产减值主要是对原收购江苏丹化醋酐有限公司而产生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所致。她同时称公司于2009年时即对江苏丹化醋酐有限公司计提了488万元的商誉,今年再次一次性计提余下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对这一商誉的计提均发生在公司业绩亏损年份。

  2007年4月,丹化科技通过重组实现了由农业向煤化工业的转型。目前公司主营业务醋酐业务和煤质乙二醇业务,均为煤化工项目。

  公司在年报中称,目前国内醋酐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下游需求受国家环保政策及金融危机双重影响开工不足,加之国内醋酐产能仍在增加,严重冲击了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我国醋酐的生产能力已出现过剩的状况。

 

  *ST吉纤:财务做账一亏到底

  *ST吉纤2011年报显示,2011年*ST吉纤营业收入23.17亿元,净利润亏损近2.93亿元,同比增长272.19%。这也是亏损前十个股中唯一一家实现净利润上涨的公司。

  亏损原因

  *ST吉纤主要从事粘胶长丝、粘胶短纤以及竹浆短纤等生产销售,但2008年以来,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公司在年报中称,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是受欧美债务危机,国内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导致常规粘胶短纤及浆粕毛利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ST吉纤试图通过多种方法来扩大2011年亏损。2011年12月份,*ST吉纤宣布变更公司会计估计,加大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变动内容包括把原来的一年以内计提2%。,改为5%;原来的一至二年计提5%变更为10%等。

 

  罗平锌电:缺乏长期增长动力

  罗平锌电发布2011年业绩报告称,公司营收虽增加3.96%,约为12.58亿元,但净利润却较上年同期大降1618.31%,亏损约2.8亿元。由于连续亏损,3月22日将停牌一天,并于23日复牌并披星戴帽,变更为*ST锌电。

  亏损原因

  罗平锌电缺乏长期增长动力和清晰规划。由于公司矿产自给率低,公司主要靠锌锭加工,但套期保值又不充分,因此业绩严重依赖锌价的走向,虽然公司一直试图通过对外收购等方式提高资源自给能力,且符合公司的业务逻辑,但不确定性很大且未见进展。

 

  *ST甘化:受金融危机打击一蹶不振

  在亏损了两年多之后,*ST甘化再度面临关键时刻。*ST甘化2011年报显示,2011年*ST甘化营业收入3.87亿元,净利润亏损近1.96亿元,同比降低153.44%。这也是亏损前十个股中唯一一家实现净利润上涨的公司。

  亏损原因

  对于亏损的原因,*ST甘化董事局称,主要是因为生产必需的大宗原材料价高量缺,难以消化生产成本高企的压力,加之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较大,故产生经营亏损。

 

  东凌粮油:价格成本倒挂导致巨亏

  去年市场长时间低迷的大豆压榨业进入总结期,上市公司东凌粮油2月29日报全年巨亏。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7.23亿元,在此数据同比增长20.79%的同时,净利润却亏损1.88亿元,较上一年少195.77%。

  亏损原因

  东凌粮油把亏损归咎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东凌粮油称,主营业务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大豆加工业务产成品价格较去年上升,同时海运服务营业额较去年上升;而营业利润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大豆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大豆加工业务产成品价格上涨幅度。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持续11个月亏损,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油脂价格进入低位运行,加上豆粕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压榨利润持续偏低,价格与成本的长期倒挂成为东凌粮油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

 

  ST中葡:渠道缺陷影响业绩

  ST中葡2010年依靠出卖资产扭亏,2011年又亏损1.84亿元,每股亏损0.23元。据ST中葡发布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较2010年上涨10.09%,2011年公司净亏损1.84亿元,而2010年净利润则为7637万元,2011年公司每股亏损0.23元。

  亏损原因

  对于公司业绩出现的大幅下滑的原因,ST中葡并没有在年报中给予阐述,但是在其发布的业绩预亏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司葡萄酒销售渠道仍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完全突破,而且财务负担较重。

  尽管目前经营上依旧存在压力,谈及未来,ST中葡依旧表示,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中高档葡萄酒需求增长迅速,而公司将整合原料基地的资源优势,利用新疆独有的生态产区条件,努力成为基地优势突出的专业化葡萄酒类优质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