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金融机构热衷浇灌资金池 发展模式值得关注

2012-10-23 9:19:05 来源第六代财富网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千亿信托资金池上周接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引发关注。受益于资管新政,券商资金池也正蓄势待发。而银行借助超10万亿元规模的理财产品,早已将自家资金池浇灌满满。金融机构热衷建立资金池可以说是中国金融发行到现阶段的一大特色,它的未来发展值得我们去关注。

  理财产品以资金池形式运作始于2006年,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投资于信托计划,信托计划最初大多是用于打新股。此后随着打新收益的下滑,资金池更多的用于企业融资。资金池的运作模式也直接推动了随后融资类银信合作产品的爆发。

 

  如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并且绝大多数进入了所谓的资金池。这里需要明晰一个概念,并非所有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均为资金池。之所以有资金池这一称谓,应当是理财资金与投资资产无法一一对应。银行将多个不同类型和期限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资金的池子,进行集合运作。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投资者无法准确知道自己的资金投向,外界也无法获悉单个理财产品的收益。资金池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封闭,与其比作水池,倒不如称作资金黑匣子。

  资金池对于银行的意义是重大的,在这个黑匣子里,银行可以方便资金的内部拆借。假如一项投资出现风险无法按时收回,那么便可以新发行一笔产品进行弥补。资金池还可以补充存款,以应对月末考核。除此之外,利用黑匣子的掩护,银行还可以逃避监管,将资金投向一些被禁止的投资项目。如此多的好处,令黑匣子的规模不断膨胀,并且还引来了其他金融机构的效仿。

 

  券商和信托近两年开始纷纷发行一些资金池类理财产品。金融机构建资金池的冲动是显而易见的,但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投资收益成本无法核算等所蕴藏的风险也引发了各方的担忧。最新的消息是,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信托资金池进行窗口指导,暂停了该类产品的新品发行。市场对于这样一个举措不必太过焦虑,毕竟只是暂停了新品的发行,对现有产品进行检查。完全禁止的可能性并不大,原有产品的运作也不太会出现大的变动。其实银行发行资金池类产品以来,也多次经历了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和检查,主要目的还是规范产品发行,降低蕴藏的风险。

  资金池也被指责是“庞氏骗局”,但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真实有效的投资项目。金融机构运作的资金池整体而言,是由专业人士在一定的风险框架内设计的,基本能够保证投资收益的兑付。而“庞氏骗局”则完全是通过新借入资金来偿付前期投资。但这样的观点表达了一种担忧,应当引起警示。银行理财产品超过一半投资于债券市场,债券市场风险较低同时收益也并不高。而愈推愈高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让人们产生怀疑,理财产品所投资金能否支撑如此高的收益?

 

  最近,渤海银行一年期理财品预期收益高达8.35%,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资金池并非不可以建,但发行产品的收益率应建立在合理的水平之上。倘若监管不严,在各金融机构恶性竞争之下,发行收益率不断攀升,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资金黑匣子沦为“庞氏骗局”并非危言耸听。

  资金池不应成为金融机构的吸金利器,而应当做一个产品创新来对待。资金池的好处在于,可以规模化利用资金,达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但是若要增加黑匣子的透明性,使资金晾晒于阳光之下,使黑匣子成为真正的资金池。每一金融机构,根据其资本金等综合实力,确定一个池子的最高规模上限。换言之,一只蚂蚁不允许驾驭一只大象,池子蕴藏的风险应当在管理者可承受范围内。并且在这个池子里,可以做到任何一个产品都能查到对应的投资品或投资组合。这种类似于资产管理的模式也将是资金池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