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理财为何总坑“爹” 养老理财稳字当头

2012-10-21 12:43:13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儿女成才各自有家。终于,手上也能有一些“私房钱”。除了每个月固定到账的退休金,多年工资积蓄,再加上儿女们孝敬的生活费,这些养老钱拿在手里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于是,用这笔财富再搏一把,创造大财富的想法也成了现在老人们的普遍心理。最好,赚到一笔钱以后,让自己养老无忧,不给孩子添麻烦,还能在百年归老以后,再留一些给儿女,这样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正是由于这种心态,让手握养老财富的老人成为理财陷阱的主攻对象。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每年接到的投诉案件中,超过半数投诉人都是老年人。尤其在银保板块中,误导销售产生的投诉案例70%以上都是老人。不仅如此,工商和法律部门也统计发现,房产、保险、黄金、集资、炒股等多个理财领域中,都不乏有老年人上当的投诉案例。

  为什么理财上当的总是老人?怎样的理财陷阱最容易吸引老人上当?老人理财应该采取何种方式?重阳节将至,本报特为老人家送上一份理财提醒。本报记者王晴

  市场

  老人理财需求大于年轻人

  要不是最近刚刚发布人口调查报告,连在省统计局工作的程师傅都很难相信,武汉的老年人占比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等级。截至2011年底,武汉市户籍总人口827.24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132.05万,占总人口的15.96%。这表明:每6个武汉市民中就有1个老年人。

  这也就是说,武汉的老年人口在逐年增加。而从家庭结构来看,武汉市八成以上的家庭都不超过三口人,也就是说,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情况在如今已经极少出现,空巢老人的居住情况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要理财?今年70岁的周婆婆想法很简单,一是能养老无忧,二是多留些遗产。于是,她听人劝,买了一些基金,希望能让养老财富多起来。

  事实上,周婆婆的想法也得到了许多同龄人的支持。她所在的小区楼栋里,像她一样知道理财的老年人大有人在。“隔壁的陈爹爹已经有6年炒股经验,赚了许多钱。”

  在心理学家看来,周婆婆这样的心态非常符合老人的理财心理。武汉市心理协会的心理咨询师张帆就得到过类似的资料,有理财机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中,55岁以上人群最关注理财信息,而25至29岁的人群只是偶尔关注。而接受调查的多数老年人均表示,老年人积极投资理财,可以弥补养老、医疗保障的不足,提升晚年生活品质。张帆分析,老人退休以后就会有大量空白时间,难免产生空虚难捱的心态。因此,为了让生活充实起来,老人们就会寻找一些心灵寄托。“这种心灵寄托最好是长期的,又能时常产生兴奋点,从而形成一种生活需要。”张帆看来,理财就能满足所有条件。

  教训

  “用耳理财”最易上当

  和张帆说的一样,周婆婆就对自己的理财习惯乐在其中,但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前几年基金涨势正好,她却因为钱被“套牢”无法追加购买,损失了不少赚钱的机会。“套牢”周婆婆的是老手段,银行存款变保单。

  “2004年左右,我拿着10万元去银行存款,结果被工作人员带着买了一份保险。”周婆婆至今都记得,当时自己误以为工作人员为她推荐的是存款类的产品,但是利率比定期还高。谁知,等她把钱全部投入其中后,儿女们才发现,她所拿到手的是一份保险合同,从此,10万元钱就成了“盒中珠宝”,看不着用不了。“我后来才知道,这钱要到20年后才能拿出来,中途要拿钱就要损失不少本金。”周婆婆十分后悔,当初听一句“利息高”就成了陷阱的猎物。

  中国人寿相关人士解释,与年轻人相比,老人更容易相信别人,尤其是“熟人”或者正规场所的工作人员,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加上老人的风险抗辩能力较低,只看中“高收入”而忽略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因此,一旦理财师用专业术语“忽悠”昏头后,就很容易按照对方的意思去做。“不仅保险银行是这样,一些非法集资的陷阱也都是利用了老人这样的理财心理。”

  建议

  养老理财稳字当头

  不想“用耳理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保持健康理性的心态,这是专业理财师给老人的首条理财建议。在理财开始前,老人们应该先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出风险承受的能力,再来考虑应该采取何种方式理财。

  “说简单点就是,老人们应该养成习惯,询问理财产品的风险。”中国平安相关人士指出,收益和风险永远成正比出现,收益越高,风险必定越大。老人们可以用银行定期的收益来当做一个标尺,当销售人员所承诺的利益大于银行定期许多的时候,就应该警惕起来,询问风险所在。“比如,现在银行的定期利率是4%左右,当听到超过5%的收益利率就表示,你将要承担许多风险,要么就是损失本金,要么就是彻底血本无归。”一般来说,出于风险考虑,理财专家建议老人采取的理财方式应该偏向记账式国债、货币市场基金、保障功能的分红保险等产品,而非高风险的股票。

  理财师建议老人听取的第二条理财建议是不要跟风。“跟风是很糟糕的理财习惯,容易害己害人。”理财专家发现,在非法集资等投诉案例中,上当的老人多是因为“熟人买了”才会放松警惕,到头来就会产生连带损失。因此,老人考虑理财时,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开拓更多信息渠道,学会自主理财,拒绝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