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货币增速创6年新低 央行向市场发出重要预期信号

2011-8-13 8:59:26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货币增速创6年新低 信贷投放或定向宽松

  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已充分显现。据央行昨日公布的统计数据,7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创下2005年5月以来的新低,狭义货币(M1)增速也创下自2009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

  央行数据显示,7月末,M2余额7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2.9个百分点;M1余额27.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和11.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当月净投放现金705亿元,同比多投放67亿元。

  对于货币增速的快速回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分析称,M2增速创6年新低,表明前期紧缩政策的效果正加快显现,当前流动性明显偏紧;M1增速下降幅度较大除与季初存款减少有关外,也与股市低迷有关。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6亿元,同比少增252亿元。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速16.6%,较6月份的16.9%继续放缓,也延续了3月以来贷款增速放缓的趋势,这一数据符合业内此前的预期。

  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7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79.5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人民币存款余额77.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和2.2个百分点。

  鄂永健认为,年内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将持续受到限制,同时信贷需求可能局部有所放缓。但考虑到经济增速放缓和外围经济有较大不确定性,在总体信贷紧缩继续的情况下,信贷投放有可能向“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房等领域定向放松。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如果通胀压力在接下来几个月有比较明显的缓解,同期的货币政策或采取“定向宽松”方式,即对“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房等领域给予融资政策倾斜。宏观调控的收紧力度将减弱,节奏适度放缓。但是除非经济出现大幅滑坡或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明显下降,货币政策不会显著放松。

  在具体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鄂永健预计公开市场操作将是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工具,回笼力度将进一步有所减弱,以保持相对宽裕的流动性;同时,信贷投放向特定领域放松的可能性也较大。近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幅加快,汇率弹性将会增强,相对而言,除非有进一步的负面信息,准备金率和利率不会轻易使用。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则指出,中国的货币市场利率目前已降至2010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暗示货币状况可能已经有所放松。预计当局会在今年余下时间保持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但如果海外局势恶化,相信采取的第一个政策行动将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再度定调 人民币快速升值不可取

  中国央行最新表示,央行将继续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组合,将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极度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大量资金仍可能流向新兴经济体。未来央行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近日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主要是受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影响,人民币兑美元还是一个大的升值趋势,考虑各方各面的因素,这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并表示,人民币渐进升值的原因之一考虑到升值对中国外贸企业造成影响。

  周五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在报6.3972,连续3个交易日创汇改来新高,较周四的6.3991更低,中间价近3日累计升幅约为0.57%,但中间价升幅收窄,投资者盘中观望情绪也有所增加,预期人民币处于总体升值趋势之中。

  一方面,由于欧美经济整体继续受债务危机制约,短期表现差强人意,而中国经济虽然也出现增速放缓迹象,但整体表现依然较强。另一方面,中国近期贸易顺差依然较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减,短期人民币或整体维持较强走势。但如果美国经济再度出现大幅滑坡,不排除市场避险情绪高涨,从而推高美元,人民币也不排除贬值的可能。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但中国将坚持渐进稳定的汇率改革,并继续调整经济以提振国内消费;中国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继续国内经济改革。

  对美贸易顺差过大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

  美国商务部周四(8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在2011年上半年增近12%,这很可能刺激美国国会对中国汇率政策施压。

  截止6月底,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总额达到1,33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194亿美元。尽管美中双方政府再三承诺要保证贸易平衡,仅6月份单月对华贸易赤字即达到267亿美元,为2010年9月至今最大的一次也是有史以来第5大的赤字水平。

  许多美国国会议员和制造商谴责中国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是造成巨大赤字的原因。他们控诉中国有意降低货币价值,以此给其公司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建立巨大的价格优势。

  美国制造业联盟执行董事保罗称,打击不平等的贸易保护,包括货币操纵,是当前的首要职责。然而并没有被参议院或众议院明确指示其立法优先权。但亦有分析师指出,国会的施压效果或将十分短暂。

  人民币走强对中国经济整体积极

  总体上看人民币仍将延续强势地位,因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较长时间,不排除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启动的可能,主要货币或出现贬值,支撑人民币延续强势地位。

  同时,人民币汇率走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积极,不会对出口构成大的冲击,短期有利于控通胀,中长期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美元在中期呈走贬趋势,但由于欧债问题悬而未决,资本出于避险的考量很可能推动美元出现阶段性反弹甚至强劲反弹,因此未来人民币出现阶段性贬值也是可能的。未来人民币或将呈现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特征。

  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4.91亿美元。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王春英周五(8月12日)表示,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可以看出,目前资金流入压力很大,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仍是打击违规资金和跨境套利资金的流入。

  王春英表示,2009和2010年中国经常账户差额与GDP的比值为5.2%,将这一比值保持在均衡水平,是中国结构调整的方向。去年的首尔G20会议上,美国财长盖特纳曾提出,各主要经济体应将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控制在占GDP4%以内。

  王春英称,当前出口难是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等原因造成,出口企业并不愁订单,愁的是利润,应对的方法是:慎接单,缓接单,接短单。同时,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方法,第一是提高效率,然后是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以及出口国别多样化等。希望进出口交易较多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外汇市场锁定外汇风险。

  货币收缩明显 利率存准率近期难动

  央行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下滑明显,流动性紧缩效果正加快显现。央行表示,下阶段将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更审慎的区间。

  详细来看,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7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远低于16%的调控目标,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27.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和11.3个百分点。

  据记者统计,M2的增速创下2005年5月份以来的新低,M1增速则创下2009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光大银行宏观策略分析师盛宏清指出,M1、M2增速下滑反映了在多项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进一步向常态回归。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则指出,7月份新增贷款和M2增速都回落较多,表明前期紧缩措施的效果正加快显现,当前流动性明显偏紧。

  对于下一阶段的政策走势,央行在当天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述中央行提出了“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以及“巩固前期调控成果,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这是以前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不曾提及的。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在稳健货币政策基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有可能步入一个相对谨慎的观察阶段。

  盛宏清预计,央行在三季度不会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是会更多地利用正回购、央票等手段,将市场流动性控制在松紧适度的水平。交行金研中心也认为,我国货币政策进入需要审慎平衡和前瞻把握的阶段,总体基调依然保持稳健。具体工具的使用上,公开市场和信贷定向宽松将是首选,汇率也可能考虑使用,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使用将最为谨慎。

  此外,外围环境也不允许央行贸然加息。5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导致央行推迟加息。  央行向市场发出的稳定通胀预期信号

  8月12日央行发布的今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这是央行向市场发出的稳定通胀预期信号。央行的表态与3天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是一致的。

  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央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对若干家资本充足率较低、信贷增长过快、顺周期风险隐患增大的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准备金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有效引导信贷投放数量。在多项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供应量增速总体回落,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向常态回归,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投放节奏均衡性也明显提高。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总体平稳较快增长,但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刚刚公布的7月份经济金融数据显示,虽然7月末M2增长14.7%、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26亿元,货币信贷增长进一步向常态回归,但是CPI仍然持续走高,同比上涨6.5%,不断创出新高。而趋于上升的国内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将在较长时间内构成价格上行的推力。加之前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投资规模大幅度扩张,在建项目较多,总需求仍处在较快增长水平,内在的扩张和膨胀压力都较大。今年第二季度,央行针对银行家的问卷调查结果就显示,金融机构项目储备依然较多,企业信贷需求较旺,贷款仍有扩张压力。遏制通胀显然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下,我国外汇净流入压力有所加大,外汇储备增长较快。截至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在国内外经济基本面以及利差、预期汇兑收益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下半年我国仍将保持外汇资金净流入格局。“尤其是在当前主要经济体新的增长引擎尚未形成,经济比较疲弱,加之财政问题凸显的大环境下,极度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大量资金仍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也有较大不确定性,外部输入性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我国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一样,仍将面临抑制通胀和防止短期跨境资本大幅波动的挑战,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考虑到美国将维持超低利率,甚至可能出台QE3,未来资本流入压力和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较大。因此,我国货币政策也难以大幅放松。我国货币政策进入需要审慎平衡和前瞻把握的阶段,总体基调依然保持稳健。

  对此,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再次明确,下一阶段,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合理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同时,央行也表示,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巩固前期调控成果,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

  “正如央行所言,在物价上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会上升,其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一些。一旦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压力就会有所减少。物价问题目前还是主要问题。”鄂永健认为,考虑到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出口企业经营的困难,信贷投放向特定领域放松的可能性较大。同时,财政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积极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和宽松的发展环境。金融管理部门也应从制度设计上确保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和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