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地产博客 >> 浏览文章

房地产调控政策人心向背已是一目了然

发布时间:2010-8-27 17:26:21 来源:网易博客 【字体:
 

一、已出台的政策抓落地,未出台的政策暂不推。

从去年12月到今年4月,是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密集频发期。4月中旬到现在,是政策相对静默期。

今年的6月底7月初,国务院高层召开了一系列有关我国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的形势分析座谈会,鉴于我国总体经济形势远远好于2008年9、10月间的状况,虽然高层已经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叠加作用和负面影响,但总体认为还不坏,处于可以接受的状态。因此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总体采取了现行的还不松手、今后暂不加码的基本定调。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先生的博鳌讲话,引来了网络媒体一片板砖。其实,朱的本意是已出台的政策不松手,这是政策和工作的重点,储备的政策和措施暂不加码。小愤青们只抓住紧缩性政策不加码的这一点,完全没有读懂朱讲话的潜台词。

此后,李克强副总理8月13日、8月21日两次讲话,又被媒体的小赤佬们做了偏向性的误读。其实李副总理这次工作和关注的重点是政策保障房的建设而非调控政策。纵观两次官方新闻报道,并不是李对朱讲话的否定,而是延续了朱讲话的基本精神,即已出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抓紧做,未出的调控政策暂不加码、不表态。何以见得,因为要加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只有一个房产税政策。结果一句未提。

二、房地产政策调控的重点已由房价转向保障住房建设。

今年全国要完成580万平方米的政策保障住房,要知道去年全国房地产商品住宅销售量也不过是800万平方米,因此这一任务非常繁重。在我看来,高层的工作重点已不是在硬压房价,而是放在保障住房的建设、分配和租售上。这算作是现代版的围魏救赵。

这一动作实际上一石二鸟,第一不要把自己顶在杠头上,没有回旋的退路,本身压房价就是一个现阶段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和画饼。第二通过保障住房的建设,缓解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境,也能够稀释压低商品住宅的市场均价。

由于各地都和建设部签订了军令状(历史罕见),因此,明年两会期间的问责不可能以房价为重点,只能以是否拿出了承诺的政策保障房为问责目标。只要拿得出政策保障房的供应量与市场上商品住宅成交量及其价格一对冲,全年的房价上涨控制目标是能够完成的。

三、支持和反对房地产调控的人现在的调门出现差异。

约在6月、7月间,那些支持房地产调控并要求加码的人发出了阵阵凄鸣:“史上最牛的房地产调控可能是最短命的”,“房价不跌纯系空调”等。而反对调控的人也说出了“请照顾政府的面子”、“请大家把房价降一降”等。

只不过,进入8月份反对的人依然保持着低姿态、低调门,支持的人却又把尾巴翘了起来。什么“痛击高房价总攻号角已吹响”、“房价泡沫即将破灭”、“房地产黄金时代已经逝去”、“上海写字楼要空置50%”、“没有50%的降幅就不是调控”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以房价为调控目标的主张者及其调控政策,七年时间直到今天还在输,还没有真正赢过一回。即便是牛刀赢了一把徐滇庆,那也是赢了一个时点,输了全场。

四、大家都在等房产税出台。

支持房地产调控的人,当然力主房产税早日出台,或者现在就推低房价,或者留待下一波房价起蓬头时予以压制。反对房地产调控的人,对待房产税问题早已越过了短时期的恐慌症,已经拉开了架子,等待房产税这只靴子落地,不相信这么一个政策能摧毁坚挺的房价,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奇怪的是真正到了两边都不怕的时候,房产税的出台人倒犹豫、晃动了。就这么一张最后的王牌,打光了可就是真正光了。好像要出而不出的状态要比出台的状态更好些,至少还留有主动权和威慑力。怕的就是这种事就像原子弹,好看、好吓人,但不敢用。

其实房产税除了能增加政府税收以外,中长期看一点都抑制不了房价,一定会通过转移机制推高房价。实际上今天的房产税已经不是经济决策,而是政治决策。只有糊涂蛋才看不出这其中的巨大风险。

五、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人心向背现在已是一目了然。

现在决策者、调控政策支持者和网络媒体,都有一个明显的软肋,都在刻意回避一件再明显不过的事实,都不愿正面回应这件事,即正是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打压和推低了中国资本市场及其融资能力。

只要推出房地产调控政策,只要传出继续紧缩房地产业的消息,中国资本市场就大跌,毫不给面子,投资者坚决的抛售。只要传出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消息,中国资本市场就给足面子,所有的投资者都欢天喜地。这种状况从去年12月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决定资本市场走向的就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松与紧,今天资本市场表现严重背离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本原因就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存在。

一个被认为是对中国经济长远利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一个被认为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一个决心让中低收入者都能买得起房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被一亿个账户(这一亿个账户背后所涉及中国人的人数是可以估计的)一次又一次地用脚,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一个政策不被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所认同,一个不被认同的政策还要一轮一轮的推出,以打压房价为目标的调控政策一次一次地推高了房价,一次一次让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被排挤出进入市场的能力。这是为什么?这场大戏还要演多久?又有谁来承担经济决策失误的责任?中国房地产调控的经典事例又在什么时候进入全世界MBA的教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