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力动态 >> 正文

证监会一周放行10只基金 机构看好新兴产业

2011-6-18 23:05:42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经过近2个月下跌后,在“市场是否见底”的争论声再起之时,新基金审批速度却快马加鞭。就在上周,证监会一口气放行10只新基金募集申请,为去年下半年证监会开始公示新基金核准进度信息以来,单周批准新基金数量最多的一周。

  进度:

  两天内10只新基拿到批文

  据证监会昨日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上周二和上周四两天,共有10只新基金拿到发行批文。其中,9只为股票型基金。

  两只QDII基金均将投资标的瞄准了天然资源或自然资源。无独有偶,将于下周一发售的国投瑞银中证上游资源产业指数基金,作为业内首只全市场资源指基,以中证上游资源指数为跟踪标的,指数样本股覆盖沪深两市50家资源名企,独占我国大部分不可再生资源。显示在通胀压力之下,基金对抗通胀产品分外青睐。国投瑞银中证上游资源产业指数基金拟任经理刘伟表示,“虽然最新公布的CPI数据处于高位,但通胀压力短期内不会快速释放。在这一背景下,上游资源品因其抗通胀性和稀缺性备受关注。”

  机会:

  机构看好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重点,相关扶持政策有望在下半年陆续出台,新兴产业投资机会显露端倪。顺利结束募集的鹏华新兴产业基金,将80%以上的股票资产投资于新兴产业相关的股票,该基金基金经理陈鹏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现在新兴产业只占3%的GDP比重,2015年的目标是8%,2020年达到GDP15%的比重。因此未来十年,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会非常快,出现大的投资机会是大概率事件。”

  鹏华基金认为,未来市场的结构分化或还会继续,大盘蓝筹股估值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看好下半年市场行情,向上拐点出现的概率较大。在估值泡沫得到一定程度挤压后,部分有实际业绩支撑、成长性较好的新兴产业公司重现投资价值。

  上投摩根新兴动力股票型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杜猛也表示,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而在投资过程中, “找到好的公司才是最重要的”,不仅要关注公司是否有新兴产业的概念,也关注其是否真正能够获利。

  新兴产业的广阔“钱景”早已成为共识。过去5年新兴产业领跑整个市场。杜猛称,新兴产业未来10~15年均复合增长率预估可达20%以上。“而大盘自经历了近期的调整后,估值水平已经基本到位,7月新兴产业将迎来较好的建仓时机。 ”杜猛表示。

  主题:

  经济转型撬动创新市场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主题产品的威力不断显现。内需消费类基金、产业升级基金、医疗保健基金等都是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受A股弱势行情影响,基金发行成绩普遍不太理想,但加入了“主题元素”的创新基金募集情况则相对较好。

  不过与目前市场上多数“单一主题”基金不同,将于近期发行的信诚新机遇股票基金,并未将投资目标锁定于某单个行业,而是分别从宏观经济、政策制度、行业的发展与变革等多个角度,前瞻性地判断下一阶段可能涌现出的新机遇;然后,重点对行业的新机遇受益状况做出分析,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和估值水平,精选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

  寻觅九类高成长股

  当前的中国经济可以用“非典型滞胀”来形容。“滞”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速的下滑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胀”则体现在国内货币持续高增长,各种资产价格和通胀大幅攀升。与七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滞胀”除了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还有其特别的体制背景,因此又是“非典型”的。

  在“非典型滞胀”的大环境下,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受到考验,A股的整体回报前景并不乐观。在可预见的未来,高成长高回报的公司很难大面积地产生。市场不给力,投资者是不是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呢?其实,如果我们牢牢把握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特点,以“创新”和“资源独占”为纲,仍然可以在微观层面挖掘出一些不错的成长类投资机会。

  一方面,经济转型意味着旧经济的一些特点仍然存在,突出体现在政府、国企对某些稀缺资源的掌控上,体现在政策对资源分配的巨大影响上;另一方面,转型也意味着技术、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改善经济中普遍的无效率,这符合新兴阶层的需求,也为公司的成长创造了独有的资源。A股中的高成长股,其增长大多不是来自资源独占,就来自创新。即便经济仍处于“非典型滞胀”中,通过适宜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仍然可以获得高增长,而通过独占稀缺资源,则可轻松应对通胀压力。基于“创新”和“资源独占”这两条主线,我们梳理出了以下九类高成长公司的股票。

  1. 政策投机型:搭政策与管制的顺风车。在经济转型期,政府仍掌控着大量资源,产业政策使用频繁,管制措施层出不穷。如果能踏准节奏,投机政策也会是非常赚钱的行当。比如,“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措施逐渐加码,对脱硫、脱硝要求的提高,以及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都为相关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2. 傍大款型:受益于主要客户需求快速提升。一些公司的业务集中在少数主要的客户上,它们的增长就依赖于这些客户需求的快速提升,而这些客户也大多垄断着巨大的资源。

  3. 乌鸡变凤凰型:受益于企业重组,尤其是国有资产证券化和国企上市。中国目前仍有大量优质的国有资产尚待证券化,国有资产注入、重组等主题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这也为相关上市公司的成长提供了保障。比如,国务院[2010]37号文明确提出要“加快军工企业改革……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推进股份制改造”。这为军工企业提供了优质资产注入的想像空间。

  4. 变废为宝型:为廉价资源找到更好用途。经济中有相当多的资源,因其用途没有被充分挖掘而显得廉价。企业若能以商业模式或技术创新来大幅提升这些资源的价值,将会带来高成长。

  5. 贴心贴背型:精确把握目标市场需求。中国市场异常广阔,文化、习惯、消费形态在城乡、地域之间差异巨大。通过精准把握目标市场的特点,并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创新,将目标市场变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将能获得高速增长。

  6. 一招鲜型:拥有“独门暗器”。这类公司拥有旁人难以复制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其利润可以获得市场增长和高毛利的双重支持。这些技术既是创新的成果,又有可供独占的资源。

  7. 效率改善型:大幅改善经济社会中的无效率现象。转型经济的特点就是有越来越多的无效率现象被暴露和修正,谁能通过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上的创新,把握住其中的机会,就有希望获得释放出来的“红利”。

  8. 钻空子型:深耕细分市场。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好处正在充分展现。一家公司如果能在一个细分行业做到深耕细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成为这个市场的王者,就会在整个产业链中稳保自己地盘。

  9. 强势增长型:不惧激烈竞争。这类公司基于企业家精神,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强势成长,并将业务拓展到国外,其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企业的创新和业务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