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证券要闻 >> 正文

明年一季大盘股抽资430亿 破发潮再次来袭

2011-12-29 9:02:39 来源网络 http://www.sixwl.com/ 点击:.. 字号:

当今股市中:股民需要什么?炒股赚钱又需要什么?核心信息平台股市007,展示股市赚钱高科技
您想改变自己的投资命运吗?点击 [注册][下载] 核心信息平台,实现真正的价值投资。

  中信重工IPO临袭 明年一季度大盘股或抽资430亿

  箭已在弦。

  12月23日,披露融资约60亿的大盘股中信重工将在近日拉开A股IPO之路,一时间,大盘股再度来袭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信重工IPO申请原计划年底前预披露并上会,但预披露前夕,因多方面因素考量,被监管层决定延后待批,以等待更合适的时间窗口。"12月26日,自中信重工IPO消息被报出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中信重工IPO的上会审核时间将被延迟到2012年元旦后,按照有关安排,因早其先过会数月且同属于大盘股的陕煤股份、中交股份依然在等待发行,故中信重工的发行窗口期或将排在明年一季度。

  虽然,中信重工IPO的融资规模远不及陕煤股份、中交股份等动辄近200亿的规模,但记者独家获悉,此次中信重工拟发行的规模约8.8亿股,按目前市场的行情测算,预计融资规模约60亿元。这意味着,如果上述三只大盘股皆赶在明年一季度发行且足额募资,彼时三个大盘股将抽取约430亿元。

  "中信重工的IPO预批并不突然,都是监管层按照正常的节奏进行审核。"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中信重工有关IPO申请是几乎与中国水电(601669)(601669.SH)、陕煤股份和中交股份等今年内上会的几只大盘股同时上报监管层的,于其他三只大盘股分别间隔一个月的预批时间而言,排在最后的中信重工之所以被一直推到年底,考虑到监管层换届的影响和新华保险(601336)(601336.SH)的A H股的特殊安排,中信重工此刻预披上会可以说是"按部就班"。

  但对于中信重工而言,这同样是一次迟到的IPO,且其募资结果也许将大大低于预期。

  详解中信重工上市历程

  行至岁末年初,对于中信集团而言,最近一周可谓忧喜参半。

  12月下旬,中信集团旗下的控股公司中信证券(600030)(600030.SH)被爆出自营巨亏,北京、上海等自营部门面临解散和大幅裁员的危机。几乎同一时间,中信重工作为中信集团另一家控股子公司,其准备近四年来的IPO之路终于"守得云开",即将正式上会。

  记者获得的有关材料显示,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94年初,洛阳市政府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前身)达成协议,其有关产权资产被中信集团收购,其全部产权转归中信集团持有。同年5月11日,洛阳矿山机器厂更名为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2007年,中信集团对中信重机进行分立式重组改制,2008年1月9日,中信集团和集团控股子公司中信投资、中信汽车以及洛阳经投共同发起设立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信集团作为其控股股东以现金和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的部分经营性资产及相关负债出资。

  实际上,深谙资本之道的中信集团斯时改制中信重工的目标似乎就是为上市而来。早在2008年底,就有报道称中信重工拟在2008年内上市,并称其最初拟定2008年奥运会前上市,但受2008年中的金融危机影响,使其有关订单屡遭毁约,加之当时整个资本市场的状况并不理想,故上市计划搁置。

  按此说法,中信重工IPO并非其首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我们并非计划2008年上市,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应该说我们都是在按照上市计划和有关政策稳步推进的。"接近中信重工的知情人士否认上述有关说法。

  中信重工改制设立是2008年初,按有关规定,必须在股份公司成立运行一年后,经过地方证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制定和递交有关申请。按这一规定,中信重工有关申请的制定须在2009年初,但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资本市场的低迷,IPO审批暂停。

  2010年,中信重工的IPO工作正式启步,经历了2010年资本市场的一度低迷之后,中信重工将其IPO的时间窗口放在2011年,并于2010年底申请环保部门对其进行上市融资的环保核查。

  2011年3月中旬其环保审核正式通过,并于3月底获得有关部门的环保审核通过文件。此时,资本市场一度稳步上扬,中信重工则迈出关键一步。

  "中信重工的IPO申请于2011年3月27日前后上报,3月31日获得证监会的受理。"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而中国水电、陕煤股份、中交股份等IPO的申请,也是此时先后报送而至。

  2011年4月末,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在公开受访时透露,其IPO已进入证监会上市受理程序,并保守估计2011年三季度有望上市。

  斯时,任沁新谈到上市发行的规模时,更坦言"很有吸引力,融资额度有可能达到80亿~100亿元。"

  据记者获得的情况显示,中信重工此次募投项目有小部分将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除去银行融资的渠道外,中信重工此次的募投项目大概还需要近70亿元的资金缺口。"上述接近中信重工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肥水不流外人田

  对于中信重工IPO的有关情况,除了其融资规模外,因与中信证券同属中信集团,有关中信重工IPO保荐人和财务顾问的人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早在2008年,有关中信重工的上市传闻伊始,便有媒体援引中信重工内部人士之言称,保荐机构已定为中信证券。

  2011年初,任沁新在公开受访时在被追问其IPO承销商是否为中信证券时,称"相关事宜还在与证监会调协,由于中信证券与中信重工同属中信集团,规定上可由中信证券承销,但实际操作有些困难。"

  据记者独家获悉,中信重工IPO的保荐承销机构与外界传闻不同。

  据记者从有关方面证实,担任中信重工数十亿IPO融资项目的保荐机构为中德证券,中信证券则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出现,中德和中信同为联席主承销商。业内人士指出,中信证券未能列席保荐人名单,是为避免与有关条例冲突。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43条,"保荐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合计超过7%,或者发行人持有、控制保荐机构的股份超过7%的,保荐机构在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时,应联合1家无关联保荐机构共同履行保荐职责,且该无关联保荐机构为第一保荐机构。"

  事实上,中信重工实际控制人中信集团持有中信证券20.30%的股份。

  但为何选择名气和实力在投行圈中排名并不靠前的中德证券作为其保荐机构,这就难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嫌疑。

  资料显示,中德证券正是山西证券(002500)(002500.SZ)控股子公司,其中山西证券持股66.7%。而中信重工的兄弟公司同样为中信集团所控股的中信国安(000839)集团公司则为山西证券的前五大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2.88%。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 计划A股上市

  12月28日,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为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学习出版社参与发起的中国出版传媒(601999)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

  作为中央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制品、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为主业,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三联书店等众多历史悠久的品牌出版社。

  在28日的挂牌仪式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中国出版传媒股份公司董事长谭跃表示,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品牌集中、出版资源丰富、数字出版有较强基础、专业人才集中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而且公司将会以股改上市为契机,加速发展。

  据了解,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曾在今年2月份就传出要挂牌,同时要尽快上市,但最终于12月28日挂牌,上市时间尚未确定,但计划将在A股上市。

  史上第三高IPO令股市难喘息

  随着温州宏丰12月28日首次公开发行1771万股A股,2011年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收官"。统计显示,今年沪深两市共有276家公司IPO,共计募集资金2720.02亿元。28日,上证指数再创本轮调整以来的盘中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的累计跌幅为22.72%。面对上述数据,假设对中小投资者进行一次调查,扩容过度肯定被列为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之一。

  较之2010年4921亿元的历史峰值,2011年A股IPO融资规模同比下降近五成。另一项统计显示,2011年共有481家公司首发及再融资,累计募资金额7116亿元,较2010年同比下降31.4%。不过,上市公司融资总规模的明显减少,并未给A股市场带来喘息的机会。一方面,当前仍处于高速扩容的阶段,2011年的IPO融资规模是仅次于2010年与2007年的历史第三高水平。若结合股市走熊的市场背景,同比回落后的2011年融资规模存在过度"抽血"之嫌。

  另一方面,"三高"发行的问题突出。沪市大盘全年下跌超过20%,"三高"发行导致破发"成灾"。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215只新股遭破发,破发率高达78%,成为2009年IPO重启以来最糟糕的一年。其中,4月28日上市的庞大集团堪称"史上最惨新股",12月28日收盘的复权价较45元的发行价跌去66.33%。值得一提的是,该股挂牌上市以来没有给申购中签者任何出逃的机会,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为36元,最高价只是38.60元,距离发行价"相差一大截"。庞大集团发行时的网上中签率21.57%,被称为"史上最易打中新股"。"史上最易打中新股"到年末升级为"史上最惨新股",其"罪过"在于"三高"发行。庞大集团预计募集资金18.51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多达63亿元,由此超募"圈走"44.89亿元,在2011年IPO上市超募榜中排行"老二"。

  7116亿元的融资规模与全年股指下跌超过20%,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不同的利益方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如果问一心想着圈钱的上市公司及实现财富梦的高管,答案是股市下跌与扩容无关。如果再问投行及其他参与上市融资的中介,答案当然还是股市下跌与扩容无关。但当问到亏损累累的中小投资者,估计没人会赞成抽血式融资。

  为什么庞大集团能够创造融资圈钱的纪录,却没有本事实现公司业绩的高增长?2011年半年报和三季报显示其分别净利润同比减少36.20%、10.86%。上市当年就出现业绩负增长,庞大集团实在是"变脸"有术。假如更多的庞大集团大行"圈钱之道",A股岂有不跌的理由?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上海证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指出,新股发行估值存在偏差,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是资本市场"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平安上周抛出拟发行260亿元可转债方案的次日,其股价大跌5.20%,并拖累上证指数跌破2200点,足以显现扩容对股市的杀伤力。回顾A股历史,可发现类似的冲击发生过多次,仅在中国平安"身上"就不是第一次。2008年1月21日,该公司宣布拟通过增发等方式再融资1200亿元,直接导致其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并拉开了A股暴跌的序幕。上证指数由此告别5000点,两个交易日分别大跌5.14%、7.22%。或许有人认为中国平安当年的再融资计划只是压垮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有目共睹的是,IPO及再融资的消息往往使中小投资者变成"惊弓之鸟"。2011年的最后一周IPO速度依旧不减,有7家主板公司和2家创业板公司冲刺上会。在此压力下,假如大盘最终收于全年的最低位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10年来,股息率从2001年的1.01%上升至2011年11月的3.74%,上市公司累计分红7500.67亿元,剔除样本股调整因素的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为29%。然而,对比10年来5年期银行定存的累计利息收益约38%,以及十年来投资者累计缴纳5388.91亿元印花税,不难发现A股市场的投资回报很差劲。既然投资者经历"失落的10年",对"重筹资,轻回报"怎么会没有怨言?

  昨日两新股“沦陷” 又一轮IPO破发潮来临?

  零星的新股破发现象有逐步蔓延之势,昨日中小板新股卫星石化和洪磊股份登陆深交所,开盘双双"沦陷",加入破发股阵营。这也是12月5日雪人股份重启新股破发潮之后,首次出现同天上市新股全部破发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二级市场一片惨淡,新股估值已无"高高在上"的理由,昨日两新股齐破发或将掀起新一轮破发潮。

  两新股首日齐破发

  沪深股指昨日再创调整新低,受大盘拖累,卫星石化和洪磊股份直接以破发价开盘,尤其是卫星石化,35.58元的开盘价较40元的发行价低了11.05%,超过了一个停板的幅度。虽然洪磊股份12.8元的发行价较低,但12.01元的开盘价还是让中签股民开盘就被套6.17%。

  双双低开后,二者早盘均小幅走高,但最高价都未能突破发行价。尽管下午大盘一路回升,但两只新股始终在发行价之下波动。截至收盘,卫星石化报35.65元,跌10.88%;洪磊股份报11.8元,跌7.81%,两只新股首日换手率均未过四成。

  卫星石化和洪磊股份是12月份第三批破发新股。12月5日,新股两个多月未破发的"安全期"被雪人股份打破。12月20日,华宏科技、烟台万润和荣之联3只中小板新股上市,华宏科技不幸掉队。不过,同日上市新股集体破发近期还是首次出现。

  类似情况上次还要追溯到1月18日,当天上市的司尔特、新都化工、亚太科技、鸿路钢构和风范股份5只新股全都破发。此外,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4月至5月出现过两次破发潮,基本上是"上5破4""上4破3"或者"上3破2"。

  警惕破发潮来袭

  从估值上看,洪磊股份与卫星石化的发行后市盈率分别为30.84倍和26.14倍,高出板块同类公司很多。从网下配售情况看,卫星石化和洪磊股份的认购倍数分别只有2.04倍和2.5倍,显示机构兴趣不大。而昨日龙虎榜信息显示,两只新股买卖前五大席位均为国信证券旗下赫赫有名的游资营业部。

  不过,昨天的情况会否带来新股大面积破发潮,分析师表示还不能判断。"同一批上市新股超过4只,破发率超过50%的时候,对市场的心理冲击才会更大,所以还得视接下来两三批新股首日表现而定。"南京证券一新股分析师表示,大面积的破发其实应算利好,"以前只要出现大面积破发,管理层就会放缓IPO,这种行政干预使得新股估值居高不下。"这名分析师表示,目前股市极度低迷,每周平均还有5只新股发行,显示管理层已将新股命运交给市场来裁定。

  "新股持续破发必然倒逼一级市场发行估值下降,新股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也将减弱。"不过,他表示,这种二级市场破发压力传导至一级市场估值下降需要20多天的时间,所以对接下来上市的新股仍需保持警惕。

  中签如中刀 1/4新股首日破发 炒新神话2011年悲剧落幕

  随着今日和晶科技(300279)等新股的上市,2011年新股上市和发行的工作也宣告结束。回顾即将过去这一年新股的表现,以庞大集团(601258)(601258,收盘价6.06元)为首的破发新股让人触目惊心。就在昨日(12月28日),刚刚登陆A股的卫星石化(002648)(002648,收盘价36.65元)和宏磊股份(002647)(002647,收盘价11.80元)就同时跌破发行价。

  IPO依旧火爆,但新股已经不再是那个和财富神话划上等号的词汇。

  "破发"成新股市场关键词

  下跌10.87%,以40元/股发行价摘取 "2011年四季度第一高价新股"头衔的卫星石化,也加入了破发股的军团;同于昨日上市的宏磊股份,跌幅也达7.81%。

  实际上,卫星石化和宏磊股份只是2011年新股破发大军中的"新兵",名列第一的庞大集团,首日跌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16%。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庞大集团当初发行价高达45元,一个中签号就意味着1万元的亏损。截至12月28日收盘,公司股价较发行价已经跌去近三分之二。

  "中签如中刀"的悲剧其实在2011年并不鲜见。巨灵财经数据显示,在2011年发行的260余只新股中,有70只开盘当日破发,华锐风电(601558)、天瑞仪器(300165)、雷柏科技(002577)一个个名字都让打新者伤心不已。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个股虽然上市首日没有跌破发行价,但是在市场整体下挫的背景之下,最终还是难免陷入破发泥潭。数据显示,年内上市新股中,逾200只个股目前区间涨幅为负数。庞大集团、华锐风电等9只个股更是遭遇"腰斩"。

  尽管新股表现一片惨淡,IPO的步伐却依旧匆匆。2011年,沪深两市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700亿元,仅次于2010年与2007年,为历史第三高。从时间段来看,在市场状况较好的上半年,IPO融资力度明显强于下半年,上半年约为1600亿元,下半年仅有1100亿元左右。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还有中交股份、陕煤股份等一大批过而不发的公司,如果这些公司在年内发行,那么A股今年的融资额将大幅改写。

  新股辉煌不再

  曾几何时,打新等同于"拣钱",但是随着今年整个市场的低迷与快节奏的IPO,曾经聚集在新股身上的光环也逐渐减弱。当初一手造就"高价新股不败神话"的机构资金,也显得越来越谨慎。

  昨日上市的卫星石化和宏磊股份,网下机构配售比例就分别高达49.02%和40%,十二月以来发行的新股中,烟台万润(002643)、华宏科技(002645)、荣之联(002642)、华昌达(300278)等个股的网下机构配售比例也都在10%以上,显示出机构申购激情的逐渐退却。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新股表现都不太好,就算上市首日表现不错,过了炒作期后仍可能面临漫长的下跌。如果是基金公司等机构参与网下配售的话,获配股份要面临3个月的限售期,等到3个月的限售期过后,可能就已经破发了。

  根据记者统计,截至28日收盘,12月以来上市的14只新股中,仅有4只勉强保发,其余10只则全部破发。

  就在机构申购热情退却的同时,新股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也有逐渐走低的趋势。四季度以来,华锐风电、庞大集团这样高价发行的新股已经基本绝迹,发行价40元的卫星石化轻松摘得 "四季度第一高价新股"的头衔。

  除了绝对股价以外,今年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也有逐渐走低的趋势,上半年发行市盈率均值在52倍左右,下半年快速回落至近38倍,全年维持在46倍附近,而2010年这一数据大约为59倍。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新股市场不景气主要是因为整个市场的走弱,而整个市场走弱的原因之一就是快节奏的新股发行,如果没有实质性利好出台打破目前僵局的话,新股将在2012年面临更严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