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金融资本 > 正文

存贷款利率差别化调整 四万亿长期借贷成本上升有限

http://www.sixwl.com/2010-10-27 11:25:01来源网络点击:..
字体:

    核心提示 时隔3年,央行再祭加息利器。银联信认为,突然加息宣告步入加息周期,本次不对称加息,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有利存款定期化、长期化,有利于平抑信贷增速,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相对较小,最大程度减少四万亿投资等中长期投资的借贷成本,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正式进入加息周期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市场哗然。
  银联信宏观研究组认为,为了度过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基准利率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持续维持在历史低位,有利刺激了经济复苏,然而,近几个月CPI持续高企,利率倒挂出现,促使加息呼声高涨,但是经济体复苏稳固与否成为加息的最大障碍。因为,加息是一个双面刃,过早,危及经济复苏;过晚,经济则易通胀。
  就在加息的前一周,10月10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时表示,中国年内不加息。10月11日,央行宣布上调工行、中行、建行、农行、招行和民生银行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期限为2个月。央行行长表态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让许多人认为加息已经推迟到2011年初。
  然而,10月15日-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改变了这一局面,本次会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分配改革等议题。10月19日,也就是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的次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
  银联信分析师陈永明认为,央行此前对于加息还在犹豫,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对于保障民生等更多方面的强调则给加息这一工具的运用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次日,央行就迫不及待宣布进行加息,中国正式进入加息周期。

  长期借款成本上升幅度小 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银联信最新一期报告《中国经济热点报告第21期——10月政策频出 调控转向启动》认为,根据此次加息方案,存贷款利率实行了差别化的调整幅度,体现出鼓励存款定期化、长期化的意图。
  存款基准利率方面,期限越长,利率上升幅度越大,例如,三个月年利率调整幅度为0.20%,五年期年利率调整度为0.60%,表明央行鼓励货币资金定期化、长期化,以有利于回收流动性。
  从贷款风险角度看,期限越长,风险越大,则利率应越高,然而从此次贷款利率调整幅度看,长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少于短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六个月的贷款利率上调幅度为0.24%,一年期为0.25%,而其他期限贷款基准利率均为0.20%。
  银联信分析师陈永明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减少了长期贷款的借贷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抑制投机、投机性的短期资金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四万亿投资引发的贷款需求均为长期贷款,如果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过高,势必会对各个项目的继续开展增加过多借贷成本,可能影响经济复苏。
  加大短期借贷成本 抑制投资型资金需求
  央行此次利率调整采取了不对称加息,在各期限中,存贷款期限越长,贷款利率调整幅度就越小于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半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高于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幅度0.4个百分点,而五年期的贷款利率调整幅度反而小于同期限存款利率调整幅度0.4个百分点。
  长短期限调整幅度的不同,银联信认为,主要是因为近期外汇储备爆发性增长,央行被动投放货币,虽然年内通过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回收流动性,但流动性依然比较充裕,通胀压力走高,数量性的工具调控效果欠佳,很有必要动用利率工具。同时,上调贷款利率将增加企业资金成本,不利经济稳步恢复。中长期贷款上调幅度要小于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减少中长期项目借贷资本,可防止、减少烂尾工程,而对短期存贷款来说,短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高于短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短期贷款的借贷成本,抑制投机、投资型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