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盛高的“壳”绿地增资扩股下的上市谜题

发布时间:2013-4-26 1:33:00 来源:观点地产网广州 【字体:

直至4月26日,盛高置地已经停牌一周,仍未见任何意欲复牌的消息。

盛高停牌的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不过在这几天里,关于绿地集团要借壳盛高置地赴港上市的消息,则在不断发酵。

随着借壳新闻的不断更新,绿地分拆上市局也似乎开始逐渐清晰,看起来,现在就只差绿地与盛高的共同宣告确认而已。

最新一例的消息,来自4月23日香港《信报》报道据引述,绿地入主盛高目前有两个方案,其一为绿地直接收购盛高约60%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价值约24亿元。其二则为参考绿城中国引入九仓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做法,盛高向绿地发行60%新股。

《信报》更指,绿地入股盛高一事接近敲定,双方现在谈的是入股方式。这大概是截至目前为止,看到的最“确凿”的消息了。

借壳迷雾

根据上述报道内容,倘若绿地采取直接收购方式,按盛高停牌前收市价3.82港元计算,收购以发行股本10.5亿中60%,撇除折让或溢价考虑,价值约24亿港元。

据联交所资料显示,盛高主席王伟贤目前持有盛高71.61%股权,相当于7.5亿股,若以上述方式入主,王伟贤的持股量将降至11.6%。

而若采取第二种方式,盛高向绿地发行60%新股,相当于6.3亿股股份,绿地占扩大后股本38%。而王伟贤的持股量则被摊薄至45%,但仍属最大股东。

报道更引述,盛高目前仍要咨询其独立非执董意见,停牌仍需持续数天。

无奈针对上述消息,无论是绿地还是盛高,都没有给予明确的回应。

不过,从目前来看,绿地借壳盛高的消息可信度还是有点高。原因有二:负债居高的盛高已是投资者眼中公认的“下一个绿城”;绿地有着迫切的香港上市融资计划。

“现在的壳不脏,但也不怎么值钱。”有人士如此形容盛高目前的资产状态。

翻阅盛高较早前公布的2012年年报,单从数字上看,各项指标状况均显示公司的运营不只是“一点”糟糕。

年报披露,盛高2012共录得总收益约17.67亿元,同比减少约69%,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9.38亿元,2011年同期则为纯利人民币8.98亿元。

毛利由2011年的19.39亿元减至约4.05亿元,毛利率则减少至23%。截至2012年底,盛高手持现金仅为人民币16.5亿元,而借款总额达到68.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2年底,盛高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1.3%,而净资产负债率更居然高至435%。“盛高的净负债率非常高,所以早几个月就已经有人猜测,盛高会不会是下一个绿城,但毕竟现在房地产市场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所以大家也没有看得太悲观。”港股分析人士透露。

不过,对绿地而言,这应当算是一笔不错的买卖。相关人士指出,对绿地而言,若以24亿港元来计算,盛高的壳价格还算合理。

上市谜题

事实上,绿地早于今年1月,便敲定借壳上市的计划。彼时,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对外透露,绿地计划2013年完成分拆酒店集团和海外业务,通过借壳在香港上市,并称,“目前借壳标的已锁定。”但否认此举与公司财务状况有关。

如果追溯绿地的上市历程,大概可以从2008年说起。

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曾于2008年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绿地一定要上市的。”

据当时透露,绿地上市有几种考虑方案,首选目标是国内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如果只是借壳,随时都可以了。然而,之后几年一直未见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

直到2010年底,原本属于上海(楼盘)农委住宅办的20%绿地集团股权,通过划拨转给上海城投,市场开始猜测绿地或欲借壳上海城投实现上市愿望。

不过,该猜测被张玉良予以否认,“这曾经是设想之一,但不具有操作性,目前来看已经不太可能。”

事实上,张玉良一直都希望绿地能实现独立上市,将集团成为一家公众公司。2011年底,绿地集团内部透露,集团有意实行IPO整体上市,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的准备阶段。

而据公开资料,绿地一直迟迟不能上市,乃归咎于其特殊的国企背景,股权结构颇为复杂。

资料显示,在绿地的股权结构中,上海国资委持股51%,员工持股46%,天宸集团和社会公众持股3%,其中员工持股被认为依然构成上市障碍。而绿地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也成为整体上市的绊脚石。

相关人士指出,虽然绿地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2012年房地产板块销售突破千亿,但其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仍比较大,加上绿地大量投入商业地产建设,而该部分运营需要长期持有,占用的资金量非常大,这也令绿地在融资上的需求更为迫切。

资料显示,绿地预计2013年商业地产的贡献比例将突破60%,超过住宅。而目前绿地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开工的超高层建筑突破20栋,并在全国建成或在建酒店60余家,资产规模200多亿元。

入股猜想

假设上述报道内容与种种猜测皆成立,据一名不愿具名的港股分析师介绍,对于目前有较大融资需求的绿地而言,可能采取入股盛高的方式更可取一些。

该名人士介绍,若绿地利用购股权入主盛高,能否即时利用海外融资平台去抽水还不一定,毕竟香港上市还有一定的上市条例规管,24个月内有重大资产注入的话,港交所还是当成新股IPO上市看待。

“但第二种方案则有一定的灵活性,绿地可以透过现时大股东去购买资产,有机会规避到相关的条例,可以帮助绿地尽快做到融资。当然,资产注入规模不能太大,不能令控股权产生大的变更。”

该名人士更称,用入股方式可能风险会低一些,作为战略投资者,毕竟入股的数量不大,对绿地而言还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方式。

如今一周已过,绿地借壳盛高上市一事还未有定案,也为此事的最终成型徒添诸多不确定性。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对盛高而言,选择“卖盘”更多是因为如同当年绿城一样的无奈,同样走到悬崖边上,为了求存自然希望能找人帮忙拉一把,但也许盛高并不希望把公司直接拱手相让。

至于绿地,按照张玉良的个人性格,肯定不会只想做个战略投资者把盛高当成一个融资桥梁这么简单,可能会更想将盛高这个“壳”拥入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