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各地保障房迎交付高峰 “硬保障”如何配套“好软件”

发布时间:2013-2-12 8:58:00 来源:东方网 【字体:

东方网2月12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经过紧锣密鼓的推进建设,从今年开始,全国各地保障房将迎来交付、入住高峰。记者体验部分保障房基地,发现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设施配套与保障房“硬件”交付之间仍有“时差”。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上学、看病等“软件”需求,政府还需再接再厉。

出行对保障房入住影响最大

记者来到三林德康苑,这里绿化景观、篮球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场所一应俱全。去年搬进来的何阿姨告诉记者,这里靠近8号线芦恒路站,未来芦恒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建成使用后还会更便利,据说还会有菜场和卖场。“现在小区已比较成熟,买菜、购物、看病、上学都很方便,不比市中心差多少。”

在青浦区共有产权保障房玉兰清苑,王先生正在装修。“小区交通很方便,到地铁徐泾东站步行只要10多分钟。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还没跟上,儿子眼看就要上幼儿园,但规划目前还只在图纸上。买菜基本靠周边农民的路边摊,购物也只有一个便利店。”

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近日实地调研了上海多个保障房基地,发现交通、菜场、医院、学校等是当前保障房配套设施中最为迫切的需求。其中出行不便对保障房的入住影响最大。

配套成熟有“时差”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荣认为,作为保障性住房重要载体的大型居住社区,目前仍处于培育期,许多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抑制了保障对象的选择意愿。因此保障性住房配套应当集中资源满足入住居民的生活、出行、上学、就医、购物等基本需求,然后再逐步提升完善。

上实城开董事长倪建达表示,近年来政府在保障房建设力度、推进速度和成效方面有目共睹,但保障房基地规模较大,地理位置可能相对较偏,大型市政、生活设施配套存在一些滞后也是情有可原。实际上,上海在保障房规划、建设之初,就对大交通、市政设施同步作出要求,只是投入使用可能会有“时差”。

多管齐下“托底”民生

上海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3年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共10.5万套,基本建成10万套;完成大型居住社区40个外围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可见,政府已经把加强保障房“软件”配套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