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房产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新老房企全国攻城略地 过度拿地或致经营压力

发布时间:2013-2-4 13:4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字体:

中新网2月4日电(房产频道 孙建永)住宅成交“量价齐升”、开发商上演“地的盛宴”,全国多个城市在蛇年迎来楼市开门红。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地楼市在2013年1月持续火热,住宅及土地市场“春意浓浓”。以北京为例,1月份北京共成交土地22宗,经营性用地单月成交额高达241.66亿元。同时,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土地市场也表现火热。

开发商在楼市快速回笼资金,新老房企在各地大手笔拿地,扩充土地储备。业内观点认为,开发商积极拿地各有所图,或扩充市场、或加速转型,同时也有企业因为土地储备过多或面临经营压力。

蛇年楼市开门红 房价地价齐上涨

刚刚过去的1月份,全国楼市持续火热,往年同期的淡季景象不复存在。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住宅市场和土地市场捷报频传。

北京方面,据北京市住建委及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北京纯商品住宅成交10897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5.9倍。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19561套,同比和环比双双上涨。对此,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认为,改善需求的集中释放是成交量继续走高的关键。另据《都市快报》报道,上海、深圳1月楼市成交量同样表现出成交新高。

成交量的上涨伴随了房价的跟涨。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9812元/平米,环比2012年12月上涨1.00%,自2012年6月止跌后连续第8个月环比上涨。

与住宅市场相比,土地市场表现似乎更加抢眼,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开发商加快全国拿地步伐,并在今年1月份达到抢地高潮。据中新网房产频道整理统计,北京土地市场1月份共计成交各类地块22宗,其中经营性地块13宗,共计成交金额241.66亿元。

“除了北京以外、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土地市场也十分火热,土地成交单价和溢价率均有明显提升,典型企业拿地热情不减。”CRIC市场分析人士李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新老房企频拿地 中投发展部分项目运作有困难

开发商持续在土地市场上演“地的盛宴”,业内观点认为,过去的一年楼市转暖开发商摆脱了资金压力,有足够资金投入到土地市场。首都经贸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新型城镇化的提出,需要房地产作为支撑,开发商比较看好市场。”

在北京1月份的土地市场,方兴、首创、中海等房企纷纷大手笔拿地,其中首创在四天内连续夺得三块土地。中新网房产频道从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看到,2月1日北京再现两块地成交,分别为1月30日投标的顺义20街区地块和密云县溪翁庄镇地块。两地块分别被绿地集团和中投发展摘得,成交金额共计19.35亿元。

据了解,本次已是绿地集团在北京市场第二次拿地,由于三四线城市土地价格已经被炒高,绿地开始调整城市布局。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曾表示,将投资重心重新放回一、二线城市。同时,万科在香港联手新世界拿地,被看作万科为进军香港楼市迈出实质性一步。

相比老牌房企的万科和绿地,成立不久的中投发展也动作频频。据《中国房地产报》去年11月份的报道称,虽成立时间不长,但这家颇具资金和品牌优势的企业,频频在土地市场崭露头角。“去年以来,中投发展在北京接洽的项目有北京昌平新城的行政功能区市政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及密云新城的开发,亦庄商业综合体开发等3个大项目。去年11月13日,中投发展(天津)滨海有限责任公司又以46.771亿元,一举拿下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8宗地块。”

该报援引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伟观点称,“中投发展(天津)滨海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发展目前也面临一定的困境,目前很多项目运作并不是很好,有些项目还处于停工状态。”

房企融资为买地 雅居乐、SOHO中国等或存经营压力

开发商积极拿地,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目的。据了解,年初以来,众房企纷纷加入融资大潮,所得融资用于偿还债务外就是购置土地。《新京报》2月1日报道称,在1月发债的房企中绝大多数均表示,公司所得融资将用于现有债务偿还及购买土地。

赵秀池认为,从开发商争相拿地,到土地高溢价率成交,都表明房企对市场抱有良好预期。那么,这些房企目前的表现如何?

进入2013年后,招商地产加快各地拿地的步伐,先是在大连以4.98亿元拿下两幅地块,随后又在昆明以8.72亿元再拿下两城。为此,《第一财经日报》近日称,大肆补充土地的背后是招商地产加速转型的需要。2011年初,招商地产董事长林少斌上任后即提出“8年内销售额达到千亿元”的目标,并称公司在2013年土地市场上仍然会积极参与。

开发商积极扩充土地,对其开发能力是一种考验,业内称如果经营不好仍然存在一定风险。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对部房企信用评级进行验证,显示出一些房企表现出经营压力。